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半流水式池塘立体养鱼,是四川省杨长荣等人于1985年率先在四川郓县试验成功的一种新的池塘养鱼形式。1987年,该县花园镇渔场一口面积为3.84亩的参试塘,获得了平均亩产1078.4公斤的高产量,比原来静水式养鱼产量提高了1.5倍。近10几年来的大面积实践证明,半流水式池塘立体养鱼饲养密度大、成活率高、易管理,十分有利于精养,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颇佳。现将这一新技术介绍如下:  一、池塘建造半流水式池塘立体养鱼面积以1~10亩、水深1.5~2.5米为宜,同时常年要有一定流量的水源保证(最好是自然水源)。若计划亩产成鱼1000~1500公斤,…  相似文献   

2.
半流水式池塘立体养鱼,是四川省水产专家杨长荣同志试验成功的一种新的池塘养鱼形式。10年多的实践证明,半流水式池塘立体养鱼饲养密度大、成活率高、易管理。现将这一技术介绍如下。一、池塘建造半流水式池塘立体养鱼面积以667平方米~6670平方米、水深15米~25米为宜,常年要有一定流量的水源最好是自然水源。若计划667平方米产成鱼1000千克~1500千克,进水口断面的自然流量至少要确保每667平方米面积在1小时内能获得30立方米的水量。为此,进水口的数量要多,宽度要大。排水系统是在池底最低处的排水管…  相似文献   

3.
半流水式池塘立体养鱼具有饲养密度大、成活率高、易管理的特点。一、池塘建造半流水式池塘立体养鱼面积以1~10亩、水深1.5~2.5m为宜 ,常年要有一定流量的水源(最好是自然水源)。若计划每亩产成鱼1000~1500kg ,进水口断面的自然流量至少要确保每亩面积在1h内能获得30m3 的水  相似文献   

4.
半流水式池塘立体养鱼,是四川省杨长荣等同志于1985年率先在四川郓县试验成功的一种新的池塘养鱼形式。1987年,该县花园镇渔场一口面积为3.84亩的参试塘,获得了平均亩产1078.4公斤的高产量,比原来静水式养鱼产量提高了1.5倍。近10年来的大面积实践证明,半流水式池塘立体养鱼饲养密度大、成活率高、易管理,十分有利于精养,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颇佳。现将这一新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铁凌  陈玲 《北京农业》2002,(2):28-28
半流水式池塘立体养鱼,是四川省水产专家杨长荣同志试验成功的一种新的池塘养鱼形式.10年多的实践证明,半流水式池塘立体养鱼饲养密度大、成活率高、易管理.现将这一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基围虾壳薄体肥,肉嫩味美。其海水养殖由来已久,而淡水养殖始于最近几年。池塘养殖亩产可达150kg以上,养殖规格可达8~14厘米。该虾食性杂、生长快、耐高温、适盐范围广、抗不良环境能力强。基围虾淡水池塘养殖技术如下:一、池塘条件及准备1.池塘选择面积3~10亩,水深1~1.5米,坡比1∶2~1∶2.5。池塘底质为泥沙或沙泥,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有独立的进排水系统,每3~5亩水面配增氧机一台。2.清塘虾苗放养前10~12天,每亩用生石灰100~150千克全池泼洒消毒,池坡及池底要泼洒均匀,清除野…  相似文献   

7.
紧水滩镇地处云和县北部,全镇有紧水滩、石塘两大水库,共有水面面积2.6万亩,且库区山青水秀,水源充足,水质优异,水域广阔,水生生物物种资源丰富,气候温和,具有多样性的山区立体小气候资源等优异的生态条件,为发展渔业生产,特别是发展网箱养鱼、流水或微流水养鱼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近几年来,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我镇网箱养鱼面积、数量逐年扩大,产量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8.
一、施养前的准备1.池塘条件一般成鱼池和鱼种池均可养虾,尤以面积为5~15亩,水深1.5~2米,池埂不渗漏的长方形池塘为好。而且要有水量充足,水质良好的水源。2.池塘清整冬季干塘后,进行鱼池改造,挖去池底过多的淤泥,使淤泥层维持在20~30厘米,同时...  相似文献   

9.
山塘由于水质清贫,养鱼产量一般偏低。近年来,笔者采用“水中养鱼、水面养鸭、池旁养猪、山上种果”的立体开发方式,充分利用养鸭、养猪产生的肥料来养鱼,效益大增,每亩水面养鱼产量达250-300公斤,养鱼纯收入达1000元以上。山塘立体开发模式多种多样,常见的有鱼——鸭结合和鱼——猪结合等。一、鱼——鸭结合立体养殖据专家测定:一只成年蛋鸭一年可排干粪10公斤,鱼增重1公斤一般需干鸭粪4~5公斤。一亩水面配养100只蛋鸭,一年可产鲜鱼250公斤以上。1.养鸭设施建设。鸭棚建在山塘旁边,坐北朝南并留出适当…  相似文献   

10.
池塘养鱼新措施1.投放鱼种规格越大越好过去池塘鱼种投入规格大都在5~10厘米,重量在10~30克以内。现代养鱼理论和实践证明,鱼种规格不得小于15厘米,重量在50克以上。在一定范围内,规格越大,成活率越高,产量越高。2.增氧机最好在晴天中午开放许多养...  相似文献   

11.
罗氏沼虾与鱼种混养技术江苏昆山市多管局(215300)王安利一、池塘准备要求池塘水源充足,灌注水方便,面积2亩~3亩,池深1.2米~1.5米,池塘滩脚平坦,坡比1∶3,并栽种供罗氏沼虾栖息的水陆草。放虾苗前要干塘、清整、曝晒,然后开挖宽1米、深50厘...  相似文献   

12.
二、集约化养鱼 集约化养鱼称小面积精养,亦称工业化养鱼、工厂化养鱼、高密度养鱼。国外60年代初就兴起,发展速度较快,现已普及到第三世界。 1.普通流水式养鱼 流水式养鱼是用大量流水不断流入小面积鱼池的一种养鱼方式,水不回收,主要水源是河水、泉水、地下水等天然水源。  相似文献   

13.
江苏省滨海县坎南镇养鱼农户采用养鱼新技术,在同一池塘内一年饲养两季鱼,即上半年饲养成鱼,下半年培育鱼种,有效地提高了池塘利用率和养鱼的经济效益,养鱼收入每亩比过去增加了千元左右.现将他们的双季鱼饲养技术介绍如下. 1池塘条件 要求池塘面积适宜,深浅适当.为方便网捕和干塘捕鱼,一般选择面积3~15亩,水深1.5~3m的池塘.要求水源充足,排灌方便,交通便利.一年养两季鱼,因鱼种、饵料、成鱼进出频繁,劳动强度大,交通便利很重要.  相似文献   

14.
紧水滩镇地处云和县北部,全镇有紧水滩、石塘两大水库。共有水面面积2.6万亩。近年来,随产业结构调整,我镇网箱养鱼面积、数量逐年扩大。产量不断提高。据统计,2004年全镇库区网箱养鱼面积达3.2万m^2,总产量50万kg,为我镇库区农民致富奔小康拓展了一条新途径。我镇紧、石库区山青水秀,水源充足,水质优异,水域广阔,水生生物物种资源丰富,气候温和,发展渔业生产潜力巨大,特别是发展网箱养鱼、流水或微流水养鱼条件得天独厚。但我镇库区网箱养鱼生产还存在着各种问题,给养殖户经济增长和产业发展带来了影响。本文就我镇水库网箱养鱼产业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5.
正现代渔业发展由注重产量增长转到更加注重质量效益,由注重资源利用转到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一、池塘循环流水养殖模式1.模式特点池塘循环流水养殖模式借鉴了工厂化循环流水养殖理念,将传统池塘的"开放式散养"变为"集约化圈养",使"静水"池塘实现了"流水"养鱼。该模式是在池塘中的固定位置建设一套面积不超过养殖池塘总面积5%的养殖系统,主养鱼类全部圈养于系统内,系统外的池塘面积用于净化水质,以供主养鱼类所需。  相似文献   

16.
自然流水养鱼是利用水源与养鱼池地势高低差而形成自然流水进行养鱼。如山泉、湖泊、河道、水库等凡有流水资源,可引水入鱼池的地方都可以发展自然流水养鱼。自然流水养鱼具有投资少、见效快、产量高、当年投资当年盈利等特点,是发展水产养殖业的有效途径之一。一流水鱼池的建造 1.修建自然流水鱼池的条件①具有自然水资源及引水工程量不大的地方;②保证每年从4—11月期间有较充足的流水量;③水源无污染、无农药化肥流入;④交通方便。 2.自然流水鱼池的选型流水鱼池的形式大致分为简易流水鱼池、高密度流水鱼池和池塘微流水鱼池三种。选用哪种形式要根据自然地势、水源条件、  相似文献   

17.
2004年,我们在达拉特旗大树湾镇养鱼协会进行了池塘主养鲤鱼高产高效试验,取得了成功并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试验过程及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介绍如下:一、池塘条件选择一日面积为6亩的池塘作为试验塘。池塘东西走向,长方形,平均水深2.0米。水源为黄河水,水源充足,水质良好,进  相似文献   

18.
黑鱼又名乌鳢,生长速度快,养殖产量高,抗病能力强,现已成为池塘养殖的一个优良品种。池塘条件池塘面积以1~10亩为宜,水深1.5~2米,塘埂高出水面40~50厘米,池塘四周用竹篱笆、尼龙网等材料围高50厘米以上的围栏,水源要充足,水  相似文献   

19.
戈壁滩防渗膜池塘养鱼试验郭焱,李红(新疆水产科研所,乌鲁木齐,830000)方笑万(哈密石城子水管处)新疆地域辽阔,但有60%的面积是荒漠和山地,30%的面积是草场,绿洲面积小。近10年来新疆水产养殖业发展迅速,1994年养殖产量达3.5×104t,...  相似文献   

20.
应用循环微流水池塘养鱼,是在人工控制的水体中进行集约化高密度的强化养殖,它具有周期短、生长快、产量多、效益佳、商品率高等优点。循环微流水养鱼一般比常规养鱼增产50%左右,高的可达1倍以上,且流水养鱼池塘流出的水,仍可用于灌溉农田,做到一水多用,节约水资源。一、微流水池塘的建造1.基本条件:进行循环微流水养鱼的池塘,池底面高程应该基本在同一水平线上,以免影响水的有效循环。池塘水的深度不低于1.8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