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变毒株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程太平  荣俊  彭本英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3):6207-6208
从疑似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IB)死鸡肾脏中分离到1株病毒,经鸡胚传代,到第3代,出现卷缩胚,第8代,卷缩胚达到50%。第3~8代的尿囊液经胰蛋白酶处理后对鸡红细胞可引发凝集。以琼脂凝胶沉淀试验检测,病料处理后的收获液、第3~8代鸡胚尿囊液与肾型IBV抗血清均可形成沉淀线,其沉淀线与肾型IBV阳性抗原和肾型IBV抗血清之间形成的沉淀线发生完全融合。该分离株在鸡胚病毒干扰试验中对新城疫病毒LaSota株的增殖有显著干扰作用。动物回归试验,试验鸡感染分离毒株,发病率达100%,死亡率达40%,死鸡的病理变化明显而典型。结果表明,该分离毒株是鸡肾型IBV。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离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河南地方株,并对其进行鉴定。【方法】采用鸡胚盲传,观察病毒对鸡胚的致病作用;通过酶处理、病毒干扰试验、动物回归试验、理化试验等研究病毒的特性;利用电镜观察病毒的形态,应用RT-PCR方法扩增分离毒株的S1和N基因片段。【结果】病毒盲传至第2代后鸡胚出现死亡和侏儒胚,将病毒盲传至第8代时,病毒的毒力逐渐由104.0增强到107.2;经质量分数1%胰酶处理或用磷酸酯酶C处理的病毒液能够明显凝集质量分数1%鸡红细胞,血凝滴度分别在29和27左右;病毒能够干扰NDV在鸡胚中的增殖,单独接种分离毒株的尿囊液HA滴度平均为20,先接种HN99毒株再接种NDV La Sota株的尿囊液HA滴度平均为23,同时接种HN99毒株和NDV La Sota株的尿囊液HA滴度平均为28.5,单独接种NDV La Sota株的尿囊液HA滴度平均为29;病毒可致SPF雏鸡发病,引起肾脏肿大、花斑肾、尿酸盐沉积等肾脏病变;该毒株对乙醚和氯仿敏感,耐酸不耐碱,对热敏感;病毒粒子直径90~105 nm;扩增到了分离毒株S1基因片段大小为1 739 bp(含前导序列),N基因全长为1 230 bp,通过与其他IBV毒株进行系统进化分析,证明分离毒株与其他毒株的亲缘关系较远。【结论】初步证实分离的病毒为肾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命名为HN99株。  相似文献   

3.
2012年3月从河南省某疑似患鸡传染性支气管炎鸡场中分离到1株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通过鸡胚矮小化试验、鸡红细胞凝集试验、干扰新城疫病毒增殖试验、动物回归试验和RT-PCR试验对该毒株进行了鉴定,并对分离株的S1基因进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该毒株能使鸡胚形成典型的“侏儒胚”;病毒尿囊液经胰酶处理后可凝集鸡红细胞,效价达28;病毒能够显著干扰鸡新城疫病毒LaSota株在鸡胚中的增殖;病毒可致使15日龄SPF雏鸡出现典型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变.其S1基因全长为1 620 bp,与GenBank中已经发表的部分国内外毒株S1基因的核苷酸同源性在75.6% ~ 99.1%之间;系统进化分析显示,分离株属于QX-like基因型,与疫苗株H120、W93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仅为78.5%和78.3%,亲缘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4.
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分离鉴定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新疆疑似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发病鸡病料进行病毒分离和鉴定.[方法]采用3种不同的治疗方案对发病鸡群进行治疗.[结果]经过处理的病料组织在SPF鸡胚上盲传至第3~4代后,鸡胚出现尿囊绒毛膜增厚,鸡胚卷缩变小、侏儒胚等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特征性病变.将收获的病毒液进行电镜观察、病毒中和试验、病毒干扰试验、动物回归试验等证实,分离的3株病毒均属于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结论]电解多维+肾肿散(中药)+阿莫西林组合的治疗效果最好,治愈率达到80;~90;.  相似文献   

5.
用鸡胚传代方法从肾脏肿大的病死雏鸡分离到了两株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命名为MK和MG,并对其某些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分离的两株病毒在电镜下表现为典型的冠状病毒形态;接种易感雏鸡能引起明显的肾脏病变。含病毒的鸡胚尿囊液经1%胰麦处理后能凝集鸡红细胞,且于接种后72-96h的活胚尿囊液因凝价较高;能干扰新城疫在鸡胚中的增殖;鸡胚半数感染量MK-6为10^7.78/ml、MG-6为10^7.6  相似文献   

6.
从浙江省内大型商品代鸡场和专业户鸡场出现的以肾肿大为主要特征的呼吸道疾病病鸡中分离到六株病毒,易感雏鸡.接种3d后出现一过性呼吸道症状,感染鸡死亡集中在感染后14~18d,病死鸡出现肾肿大、苍白呈花斑状、大量尿酸盐沉积.鸡胚感染后出现死亡和产生侏儒胚,鸡胚尿囊液不凝集红细胞,电镜观察可见约120nm的病毒粒子.分离病原在鸡胚中可干扰新城疫病毒Lasota株的繁殖.上述试验证实分离毒株为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相似文献   

7.
山东某鸡场送检的40日龄发病鸡法氏囊经处理,离心取上清液,以绒毛尿囊膜途径接种10日龄SPF鸡胚,分离到一株病毒株.该毒株能使鸡胚于接种后72~84h内死亡,经琼脂扩散、血凝试验及动物回归试验,排除其他病原混合感染的可能,鉴定该分离毒株为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  相似文献   

8.
用鸡胚传代方法从肾脏肿大的病死雏鸡分离到了两株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命名为MK和MG,并对其某些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分离的两株病毒在电镜下表现为典型的冠状病毒形态;接种易感雏鸡能引起明显的肾脏病变;含病毒的鸡胚尿囊液经1%胰酶处理后能凝集鸡红细胞,且于接种后72~96h的活胚尿囊液血凝价较高;能干扰新城疫在鸡胚中的增殖;鸡胚半数感染量MK-6为10775/ml、MG-6为1075/ml。  相似文献   

9.
[目的]从发病鸡群中分离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并对其进行鉴定。[方法]从安徽某鸡场发病鸡群中分离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采用鸡胚盲传,观察病毒对鸡胚的致病作用。通过动物回归试验,在SPF鸡上复制出支气管堵塞的症状,扩增分离毒株的S1基因片段,并与IBV疫苗毒株进行比较。[结果]对分离到的毒株进行HA检测,结果表明收获的尿囊液对鸡红细胞无凝集活性,说明分离到的病毒中无NDV、AIV等,但经1%胰酶处理则可凝集鸡红细胞,符合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生物学特征。该毒株的第6代SPF鸡胚尿囊液通过滴鼻接种SPF鸡,可复制出与现场相似的临床症状,其发生了支气管堵塞的现象,初步证实分离的病毒为一株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命名为XZ株。[结论]该研究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对河北省秦皇岛地区所发生的3起不同品种及不同日龄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例,进行了发病情况,临诊症状,病理变化及病原分离等方面的检验。以8只剖析病死鸡的肾脏作为病毒检验用材料,采用鸡胚尿囊腔途径接种并传代的方法,均分离到了病毒。  相似文献   

11.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证实江都市存在鸡传染性喉气管炎。[方法]以江都市5只发病鸡的喉、气管粘膜及其分泌物为病料,采用鸡胚传代的方法从中分离出1株病毒(ILTV—JD07),对分离毒株进行了理化特性检验、毒价测定、中和试验、琼脂免疫扩散试验、PCR扩增及电泳检测等。[结果]鸡胚接种病料后48h胚体活性减弱,3—8d内死亡6枚,解剖死胚可见其绒毛尿囊膜(CAM)增厚,取病变CAM传至第4代接种鸡胚,鸡胚集中于接种后3—5d内死亡;第4代分离毒的毒价基本稳定在10^5.77EID50/0.2ml,分离毒毒株可被鸡传染性喉气管炎(ILT)标准阳性血清中和,中和价为1:54;参考株ILT/13与分离株ILTV-JD07均可扩增出1条183bp的DNA条带。[结论]江都市存在鸡传染性喉气管炎。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生产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奠定基础。[方法]在研究制备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所用毒种的毒力、免疫原性、保存期等的基础上,测定4种来源的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M41株的50%鸡胚感染量(EID50),选取滴度较高病毒作为毒种,建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M41株种子批,并测定其毒力。[结果]含毒尿囊液在冻干前后对鸡胚的毒力不变。毒力试验结果表明该毒的毒力中等,可为雏鸡提供保护。M41株种毒的EID50和免疫原性在7代内无变化。湿毒在-15℃保存半年以内,其毒价基本不变。种子批建立后未受到细菌及其他微生物的污染。[结论]该种子批可以用于生产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  相似文献   

13.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杨帆  李淑梅  汤波  刘平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8):3226-3228
[目的]为研究传染性支气管炎(IBV)的流行变异及其防治奠定基础。[方法]从辉县某大型养鸡场疑似IBV的发病鸡群中采集病料,进行病毒分离和鉴定,并对分离病毒的M基因进行RT!PCR扩增。[结果]从鸡病料中分离到1株IBV,命名为IBV!HN05。经浓度1%胰酶、卵磷脂酶C和10%乙醚处理后,该病毒尿囊液可以凝集鸡、绵羊、人、小鼠和兔的红细胞,而未处理的病毒尿囊液则无此凝集活性。该分离株IBV-HN05和标准毒株IBVM41对NDVLaSota都有抑制作用。该病毒对9日龄鸡胚的致病变率达100%。通过鸡胚矮小试验和动物回归试验,发现该分离株能引起鸡胚和病鸡典型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PCR扩增结果进一步证实了该分离株为IBV病毒。[结论]该研究为SARS病毒的研究提供了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4.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豫北株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离与鉴定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方法]从豫北某蛋鸡场疑似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病鸡中采集气管分泌物、肾脏等组织分离病毒,进行血凝试验、NDV干扰试验,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对HN07的纤突蛋白S1基因进行扩增、克隆和序列测定。[结果]结果表明,分离到1株病毒,经连续鸡胚传代后,出现侏儒胚和蜷缩胚;血凝试验中,尿囊液无血凝性,而经胰酶处理后有血凝性;NDV干扰试验中,分离的尿囊液明显干扰NDV的增殖;病毒回归试验中病毒可引发接种鸡37.5%死亡;RT-PCR检测试验中,扩增到了约为1.7 kb的目的片段。DNAstar软件分析表明,测定基因具有IBVS1基因的共有分子特征,而且分离株HN07和HD株S1的同源性最高,核苷酸同源性为93.6%。[结论]分离的病毒株HN07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相似文献   

15.
鹅副粘病毒感染的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钱晨  张建军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6):11837-11838
[目的]为了确定江苏省某养鹅场2007年春季发生传染病的病因。[方法]从发病鹅群采集病料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病原分离鉴定、红血球凝集试验和红血球凝集抑制试验,通过交叉HI试验测定F2代分离株和Lasota毒株的HI效价,并用稀释的F2代感染鸡胚尿囊液分别感染鹅和SPF雏鸡,观察其发病和死亡情况。[结果]通过SPF鸡胚接种与传代从病、死鹅的脑、脾、胰混合病料分离到1株病毒。经HA和HI试验证明该分离株为禽I型副粘病毒。人工感染鸡和鹅试验表明该分离株对鸡和鹅都具有高致病性,同群混饲试验表明该分离株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属强毒型NDV。这进一步证实该病毒属禽副粘病毒的新成员,即鹅副粘病毒I型。[结论]该研究为NDV出现了某些新的致病特点以及其对鹅同样具有致病性提供了佐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制备鸡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H9亚型禽流感[ND-IB-AI(H9亚型)]三联灭活疫苗。[方法]以NDV La Sota株、IBVM41株、AIV(H9亚型)WD株为毒种,分别接种鸡胚,制备NDV、IBV及AIV(H9亚型)抗原液;采用病毒超滤系统浓缩病毒抗原液,并用甲醛溶液进行灭活;将浓缩灭活后的3种抗原液按一定比例混合(1∶1∶1),以司本80及吐温80为乳化剂,10号白油为佐剂,乳化制成ND-IB-AI(H9亚型)三联灭活疫苗;对制备的疫苗进行无菌检验和物理性状观察。[结果]共制备了3批ND-IB-AI(H9亚型)三联灭活疫苗实验室制品,经无菌检验为阴性,外观为乳白色,剂型为油包水型(W/O型),粘度6.36.8 s,离心和37℃放置21 d均不分层。[结论]所制备3批ND-IB-AI(H9亚型)三联灭活疫苗均无细菌污染,其物理性状均能达标。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鹅副粘病毒在鸡胚中增殖的最佳条件及其致病性,将不同血凝滴度的鹅副粘病毒分别接种于9~11日龄鸡胚尿囊腔,收获孵化36、48、60、72和84 h的鸡胚尿囊液,测定血凝滴度。结果表明将血凝价为1∶64的鹅副粘病毒稀释50倍后,接种9日龄鸡胚,37℃培养48~72 h获得的尿囊液血凝价可达1∶256~1∶512,平均尿囊液量可达9.4 mL/胚。动物试验表明增殖获得的鸡胚尿囊液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将该尿囊液接种10日龄鸡胚和颈部皮下注射21日龄非免疫雏鹅,结果接种后鸡胚于30~48 h全部死亡。雏鹅平均死亡时间为62.6 h。特征性剖检病变为脾脏肿大,有灰白色坏死点;胰脏出血,有灰白色坏死点;肠道出血,溃疡;病料分离培养的病毒液HA价高达28,能凝集鸡红细胞,并出现解凝现象。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虎仗对新城疫病毒的抑制作用,用鸡胚培养法和血凝试验测定中药虎仗醇提液对鸡新城疫病毒的作用效果。结果显示,Ⅰ组接种病毒尿囊液与虎杖醇提液,HA滴度0。Ⅱ组接种病毒尿囊液与盐酸金刚烷胺混合液,HA滴度5lg2。Ⅲ组接种病毒尿囊液与生理盐水混合液,HA滴度9lg2。Ⅳ组不接种病毒尿囊液、不给药、HA滴度0。Ⅰ组与Ⅲ组差异极显著(P<0.01),Ⅱ组与Ⅲ组差异显著(P<0.05)。可见,虎仗醇提液对鸡胚无毒性作用;虎仗醇提液与病毒同时接种鸡胚,能完全抑制鸡新城疫病毒在鸡胚中的增殖。  相似文献   

19.
1 999年以来 ,湖南省永州地区一些鸡场相继发生一种疑似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 (NIB)的疫病。经实验室检查分离到 2株病毒 (H1 株、W1 株 ) ,根据分离毒鸡胚培养传代后的鸡胚病变、死亡及侏儒胚胎的出现以及生物学特性及幼鸡 2次攻毒试验证明 ,2株分离毒均为NIBV ,结合临床资料综合诊断为NIB。采集具有典型病变的脏器制成组织灭活苗治疗NIB ,结合其他综合措施 ,对永州地区 8群共 2 1 5 0 0只发病鸡进行治疗 ,死亡率在 8%~ 1 5 .8% ,而对照组死亡率均在 32 %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