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研究目的】为分析水产养殖系统中机械增氧与液态氧增氧的增氧效果;【方法】设置增氧潜力、溶解氧(DO)扩散速度、水质因子、对虾生长等多个处理组,对比两增氧系统在各方面的差异。【结果】液态氧的增氧潜力是机械增氧的3倍左右,且DO扩散速度快;液态氧增氧系统和机械增氧系统的DO含量、水温、盐度和pH变化趋势相似,且均相对稳定。与机械增氧系统相比,液态氧增氧系统的氨态氮(TAN)、亚硝态氮(N02-N)和可溶性磷(PO4-P)含量变化剧烈;液态氧增氧系统中开启增氧机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DO含量。液态氧增氧的运行成本与机械增氧相当;但液态氧增氧的效果稳定,且无噪音、无污染、不受外界气压等环境因素的影响。【结论】液态氧增氧在增氧潜力及增氧速度等多个方面均优于机械增氧。  相似文献   

2.
养殖水体的富营养化不仅制约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还是开放水域的主要污染源之一。本文报道了一种集物理吸附技术与微生物技术于一体的微生态颗粒净水剂用于富营养化养殖水体的修复。结果发现,该净水剂投入水体后可有效下沉到水底发挥作用;对有机大分子物质淀粉和单胞藻类有较强的去除作用;可有效降低水体中T-N和T-P含量,降低水体中COD浓度,增加水体的透明度和DO值,并可优化水体的p H值。  相似文献   

3.
广西畜禽粪便产生量估算及对环境影响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广西主要畜禽粪便产生量及其污染物含量进行估算,了解畜禽粪便污染现状,为广西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0年广西畜禽养殖量数据,利用各类畜禽粪便排泄系数,估算广西主要畜禽粪便及其污染物产生量,在此基础上计算畜禽粪便耕地负荷量和畜禽粪便污染物流失量,评估广西畜禽养殖污染对环境造成的生态压力。【结果】2010年广西畜禽粪便产生量及其养分量分别为:畜禽粪便9141.30万t、总氮(TN)42.07万t、总磷(TP)13.62万t,畜禽粪便及其中的N、P纯养分耕地年负荷值分别为21t/ha、98kg/ha、32kg/ha;畜禽粪便污染物BOD5、CODG和NH3-N产生量分别为:383.43、435.42和42.08万t,按30%流失率计,COD。和NH3-N流失量均超出工业及生活废水排放量之和。【结论】广西畜禽养殖业对土壤环境影响较小,但对水体环境已构成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碱度调节对南美白对虾养殖水质和生长性状的影响,为零换水有氧异氧养殖系统(ZEAH)适宜碱度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ZEAH养殖理念,通过泼洒碳酸氢钠(NaHCO3)将12个南美白对虾室内高密度养殖池的碱度分别控制在:T1碱度130mg/LCaCO3;T2碱度100mg/LCaCO3;T3碱度70mg/LCaCO3;T4不调节碱度,每处理设3个重复。在63d的养殖周期内,定期测量养殖水体理化参数和对虾生长性状参数。【结果】T1和T2处理的养殖水体主要理化参数显著优于T3和T4处理(P〈0.05),但T1和T2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各处理的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磷酸盐、悬浮物和溶解CO:均随养殖时间的增加不断上升,但高碱度处理上升速率较慢。除成活率和饵料转化率外,T1和T2处理的对虾生长性状参数也显著优于T3和T4处理(P〈0.05)。从维持碱度水平来看,也是以T1(碱度调节间隔时间6~9d)和T2(碱度调节间隔时间9~12d)处理的效果较优。【结论】在高密度养殖系统中,使用碱性化合物增加碱度及提高水体缓冲能力是十分有必要的。综合考虑养殖成本和生态效益,以养殖水体碱度维持在100mg/LCaCO3为宜。  相似文献   

5.
密度胁迫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及非特异性免疫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由不同放养密度引起的密度胁迫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生长和非特异性免疫因子的影响,以及主要水质因子的变化特点,探讨密度胁迫与水质因子对工厂化高密度养殖条件下对虾生长的作用机制。【方法】设置2个养殖系统,第一系统设置150、300、600和900尾/m3 4个养殖密度,形成密度胁迫梯度;第二系统采用较低养殖密度(30尾/m3),养殖用水来自对应的第一系统的排放废水,目的是分离水质因子与密度胁迫对对虾生长的影响。【结果】第一系统各处理凡纳滨对虾的体长增长、体重增长、存活率、SGRL和SGRW均受养殖密度的显著影响(P<0.05),表现为各项指标随养殖密度的增加而降低。第二系统的存活率、体长增长、体重增长、酚氧化酶(PO)活力、过氧化物酶(POD)活力、抗菌活力(Ua)和溶菌活力(Ul)高于第一系统对应处理,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低于第一系统,系统间水质因子的差异不显著。【结论】凡纳滨对虾(体长<7.6 cm或体重<6.1 g)养殖密度为150~900尾/m3时,造成对虾生长和非特异性免疫因子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密度胁迫,水质因子的作用是次要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以两种生物浮床的养殖池塘为研究对象,探究水体中浮游动物的多样性及其与水质因子 的关联度。【方法】定期监测设置水葫芦浮床和水花生浮床的黄颡鱼养殖塘中浮游动物的种群组成及主要水质 因子,比较两种生物浮床对浮游动物多样性的影响;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分析 WT、DO、pH、NH3-N、COD 等 10 个水质理化因子与浮游动物 Shannon-Wiener 多样性指数(H)和 Pielou 均匀度指数(J)的关联性。【结果】 研究水域中水葫芦浮床塘的浮游动物丰度和多样性水平均高于水花生浮床塘,且养殖周期内水质较稳定;浮游 动物优势种群为轮虫。水质因子中,pH 值是影响 H 及 J 的第一因子,关联度分别为 0.863、0.797 和 0.901、0.825, 其次为 WT 和 DO;主要水质因子对 H 和 J 的影响力从大到小依次为 pH ﹥ WT ﹥ DO ﹥ COD ﹥ SD ﹥ BOD5 ﹥ NH3-N ﹥ TN ﹥ TP ﹥ NO2-N。【结论】在众多水质因子中,pH 值是影响浮游动物多样性的首要关键因子,其 次为 WT 和 DO;水葫芦浮床较水花生浮床能更好地调控浮游动物的种群结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背角无齿蚌对池塘养殖水中悬浮颗粒物的滤除效果及其对水体溶解氧(DO)和pH值等的影响,为合理利用该滤食性蚌类构建和优化池塘内部水质净化系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室内的试验条件下,采用不同密度配置的圆背角无齿蚌净化精养鱼池水质,通过测定水中固体悬浮颗粒、DO和pH值,比较其净化效果。【结果】放养圆背角无齿蚌10 h后对水中固体悬浮物去除率为47.97%~91.87%,但圆背角无齿蚌的呼吸作用及滤食藻类会引起水体DO和pH值降低。【结论】背角无齿蚌对精养鱼池水中悬浮颗粒物具有较好的滤除效果,但必须要掌握合理的吊养密度,既保证对水中悬浮颗粒物有较高滤除效率,又避免对水体DO和pH造成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背角无齿蚌对池塘养殖水中悬浮颗粒物的滤除效果及其对水体溶解氧(DO)和pH值等的影响,为合理利用该滤食性蚌类构建和优化池塘内部水质净化系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室内的试验条件下,采用不同密度配置的圆背角无齿蚌净化精养鱼池水质,通过测定水中固体悬浮颗粒、DO和pH值,比较其净化效果。【结果】放养圆背角无齿蚌10h后对水中固体悬浮物去除率为47.97%~91.87%,但圆背角无齿蚌的呼吸作用及滤食藻类会引起水体DO和pH值降低。【结论】背角无齿蚌对精养鱼池水中悬浮颗粒物具有较好的滤除效果,但必须要掌握合理的吊养密度,既保证对水中悬浮颗粒物有较高滤除效率,又避免对水体DO和pH造成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对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养殖池塘应用侧芽孢杆菌(PGPR菌)微生物制剂的试验结果表明,侧芽孢杆菌制剂能显著降低水体的化学需氧量(COD)、氨态氮(NH3-N)和亚硝酸态氮(NO2-N),且对溶解氧(DO)和pH值没有显著影响,用量在0.8~1.2 mg.L-1时效果最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在短期内获得大量凡纳滨对虾肌肉组织的功能基因表达信息,为深入了解功能基因在凡纳滨对虾肌肉组织中的表达提供分子生物学依据。【方法】通过构建凡纳滨对虾肌肉组织的全长cDNA文库,并进行EST测序分析。【结果】文库质量分析表明,初始文库库容约8.50×10^6 CFU,重组率在95%左右,插入片断大小为0.5~4.0kb,多数在1.0kb以上。随机测序72条cDNA,可得到有功能注释的37条全长cDNA和18条编码未知蛋白的基因序列。通过Gene Ontology功能分类可将有功能注释的37个基因分为蛋白质合成、细胞骨架、细胞信号传导、代谢、转运、能量、转录、抗病及防御、生殖发育和未知功能基因等10类,其中蛋白质合成类基因最多(27.03%),与细胞骨架(13.51%)、细胞信号传导(13.51%)及代谢类基因(13.51%)共占67.56%。【结论】构建凡纳滨对虾肌肉组织的全长cDNA文库,可实现短期内获得大量凡纳滨对虾肌肉组织的功能基因表达信息.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利用污泥微膨胀的特性来净化水质、节约能源。[方法]分别从低负荷(0.25 kgCOD/(kgMLSS·d))和中高负荷(0.55kgCOD/(kgMLSS·d))两个点出发,改变A/O系统好氧池中的溶解氧浓度,来考察溶解氧对污泥膨胀的影响。[结果]在A/O活性污泥系统中,当污泥负荷为0.25 kgCOD/(kgMLSS·d)、DO=1.5 mg/L时,污泥指数在250左右,污泥负荷为0.55 kgCOD/(kgMLSS·d)、DO=1.5 mg/L时,污泥指数接近300,系统发生了微膨胀现象。污泥微膨胀时系统对COD、SS、氮、磷等的去除率依然较高。[结论]在低溶解氧条件下可以提高氧转移速率,减少曝气量,具有节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采用枯草芽孢杆菌制剂,对养殖中后期的罗氏沼虾池塘进行了改善水质的试验。通过测定水体的溶解氧、pH、化学需氧量、氨氮和亚硝酸态氮等水质指标,来评价池塘的水质变化。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制剂对于水体中溶解氧含量和pH值的影响不明显(p〉0.05),但能显著降低水体的化学需氧量(P〈0.05);使用枯草芽孢杆菌制剂后,氨氮的最大降解率为59.61%,亚硝酸态氮的最大降解率为86.70%,说明它有明显降低水体氨氮和亚硝酸态氮含量的作用(P〈0.05)。  相似文献   

13.
大规格罗非鱼种池塘围栏越冬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规格罗非鱼种池塘围栏的越冬技术,为罗非鱼养殖提供低成本、高收益的安全越冬技术。【方法】在3个池塘中设置隔水围栏,越冬期陆续抽取地下温水补充注入围栏内,并对围栏内与外塘相近区域水温及水体溶解氧、氨氮、亚硝酸盐氮等水质指标进行监测。【结果】越冬期,除2号池塘外,围栏内水温保持在16~18℃,水体溶解氧的变化范围为3.5~6.0mg/L,氨氮平均值低于0.5mg/L,亚硝酸盐氮低于0.06mg/L;3个池塘罗非鱼鱼种成活率分别为98.0%、62.0%和99.0%。【结论】采用池塘围栏与抽取地下温水注入相结合的越冬模式,能确保大规格罗非鱼种安全越冬且生长效果较好,可在广西范围内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基于草鱼免疫的生态综合调控对养殖池塘水质的影响。[方法]2016年5—10月,分析了联合使用EM制剂、二氧化氯和底质改良剂对安徽合肥和马鞍山免疫草鱼养殖池塘水质的综合影响。[结果]与对照池塘相比,生态综合调控对试验池塘水体具有较好的净化作用,能降低硝酸盐(NO_3~--N)、亚硝酸盐(NO_2~--N)、氨氮(NH_4~+-N)、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和总磷(TP)含量,提升溶解氧,稳定pH。[结论]研究结果可为促进池塘养殖的健康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两口对虾地膜精养池营养盐的时空差异状况。[方法]在两口对虾地膜精养池投放一定密度虾苗,选取不同时间段和取样点取水样,检测地膜精养池中营养盐的时空差异变化。[结果]虾池水质中磷酸盐、硝酸氮、亚硝酸氮、氨氮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0.369、0.393、0.775、0.525mg/L,均已经超过了富营养化的闽值,试验过程中均呈持续上升趋势,其中硝酸氮和氨氮到了后期有所缓和;整个养殖过程中,垂直方向上各水层的营养盐差异不显著,而在水平方向上部分区域的营养盐则差异显著(P〈0.05),且各区域的营养盐含量大小排列顺序是C区〉D区〉B区〉A区。[结论]该研究为科学调控水质、降低养殖过程中的自身污染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6.
袁少雄  陈文音  陈章和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4):13362-13366,13368
[目的]利用浮水植物制作富营养化水体净化装置。[方法]经过3个中试池试验,研究一种由漂浮植物凤眼莲、软性填料无纺布及PVC管围隔框组成的富营养化水体净化装置对生活污水的净化效果。[结果]PoolA(加入完整装置)和PoolB(加入仅有植物和围隔框而无软性填料的装置)对主要污染物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总氮43.28%、49.02%,氨氯54.98%、51.38%,硝氯74:78%、78.74%,总磷65.02%、56.52%,可溶磷74.82%、67.83%,化学需氧量(COD)38.63%、34,34%,5d生化需氧量(BOD,)70.42%、63.64%,两者对污水的处理效果无显著性差异。除总氮和硝氮外,PoolA和leoolB对其他测定的污染物去除效果显著好于对照PoolC(未加任何装置)。PoolA和PoolB水体中叶绿素a的含量多在40mg/m3以下,而PoolC的则多在40~120mg/m3。,PoolA和PoolB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这两个池与PoolC之间差异极显著,叶绿素a含量与水体pH值、COD和BOD;的浓度之间呈极显著的相关关系。[结论]凤眼莲能有效抑制藻类的生长。,藻类的大量繁殖可能是造成水体pH值升高的主要因素,藻类丰富的水体不利于COD和BOD,的降解。在适时适量收获植物的情况下,装置围隔框的围隔效果良好;处理2d后,水体的色泽变得澄清,案观效果较理想。  相似文献   

17.
活性微生态制剂水族宝对水族箱水质处理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活性微生物制剂的水质控制提供可行性依据。[方法]通过用碘量法、纳氏试剂光度法、酸性高锰酸钾法测定溶解氧(DO)、氨氮(NH3-N)及化学需氧量(COD)研究国产活性微生态制剂-水族宝(Active-bac)和澳大利亚进口光合微生物(ACME)对水族箱水质处理的效应。[结果]最终实验0、Ⅰ、Ⅱ、Ⅲ、Ⅳ、Ⅴ缸中的DO含量分别比对照组增加了18.0%、48.5%、46.5%、43.1%、42.5%、38.8%;NH3-N含量分别比对照组降低了16.4%、49.5%、57.2%、55.1%、47.6%、30.4%;COD含量分别比对照组降低了13.3%、39.5%、36.7%、32.1%、27.1%、24.7%。微生物制剂均有极显著增加DO含量和降低NH3--N和COD含量的效应。[结论]水族宝和光合微生物在水族箱水质处理的效应方面没有显著差异,但水族宝在成本上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浙江省长潭水库溶解氧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2008年浙江省长潭水库多点水质监测数据,分析了水库水体中溶解氧(DO)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该水库DO含量基本上处于Ⅰ类水平,呈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表现为春季和冬季比较高,夏季和秋季比较低。水体DO含量与水温之间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pH之间呈极显著的二次函数关系。水体DO含量与硝酸盐氮含量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与硫酸盐、COD之间都呈极显著的负相关,与总氮和氨态氮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19.
叶建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3,(23):9745-9746,9748
[目的]探讨曝气生物滤池在处理港区污水中反应器的最佳工况参数.[方法]以某城市港区污水为处理对象,通过改变反应器的工艺参数,包括进水COD浓度、水力停留时间(HRT)和溶解氧(DO)等,考察各因素对反应器脱氮效果的影响,并综合考虑经济性原则,寻求最优化的工艺参数.[结果]进水COD浓度为190~220 mg/L时,有利于反硝化作用和TN的去除.HRT的延长有助于系统内硝化菌群的代谢,当HRT为6h时,NH4+-N、TN去除率可维持较高水平.DO浓度宜保持在2.5~3.5 mg/L,可保证出水稳定的前提下尽量降低DO值,以使反应器能耗降低.[结论]该研究为港区污水的处理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将EM菌应用于海水养虾池,通过氨氮、亚硝酸盐、溶解氧、COD、硫化物、pH值等水质指标变化说明EM菌对养虾池水质的作用效果。[方法]在A、B2个养虾池中每隔半个月喷洒EM菌液11.25L/hm2。[结果]EM能够有效降解氨氮、亚硝酸盐、硫化物、COD,能增加溶解氧,稳定酸碱度。[结论]一次喷洒11.25L/hm2EM菌液,可使虾池保持良好水质达15d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