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不同施肥处理对桔梗生长及有效成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试验正交设计,研究氮、磷、钾配施对桔梗生长特性及药材产量、有效成份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能显著提高桔梗形态指标、生物量的增长,同时对桔梗产量的增加及有效成份的积累有促进作用。其中施用N 220 kg·hm~(-2)、P 160 kg·hm~(-2)、K 80 kg·hm~(-2)肥料组合的桔梗产量及有效成份最高,且成本较低,适于江苏泰州地区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通过商洛桔梗锌肥喷施田间试验效应研究,以期为栽培桔梗中锌肥的施用提供技术参考。设置不同浓度锌肥喷施处理,测定两年生桔梗生长指标、产量、有效成分及经济效益。试验表明:过高浓度的锌肥喷施会促进桔梗地上部分徒长;喷施浓度为600 mg·L~(-1)的处理能有利于减小分根数;锌肥喷施能显著提高桔梗根部总皂苷含量,喷施浓度为600 mg·L~(-1)的处理总皂苷含量最大;锌肥喷施增产、增收效果明显。综合考虑栽培桔梗的产量、质量及商品外观,初步确定最佳的锌喷施浓度为600 mg·L~(-1)。  相似文献   

3.
农林复合系统是改善商洛低山丘陵区脆弱生态环境、促进该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以该区具有代表性的核桃(Juglans regia)-大豆(秦豆8号)和核桃-桔梗(Platycodon grandiflo-rum)农林复合模式为对象,研究不同农林复合系统对光能分布、农作物生长、生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复合模式下,大豆、桔梗的光合有效辐射、光合速率、生物量及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且距树行愈近,影响愈大。叶片水势与大豆、桔梗的光合速率、生物量以及产量不相关或负相关。而15~30cm土壤含水量与大豆的生物量和产量以及桔梗的生物量正相关。但大豆、桔梗的生产量与其光合有效辐射呈显著正相关性,这说明农林复合系统中光能竞争是导致间作大豆、桔梗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桔梗为桔梗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入药。本文从桔梗的生长习性、选用良种、选茬整地、种子处理、播种方法、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留种技术、采收与加工等方面介绍了桔梗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5.
林药间作系统对药用植物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该文对林药间作系统中药用植物产量的空间分布规律进行研究 ,其目的是筛选合理的间作模式 ,为生产实践服务 .试验设置了 5种不同毛白杨行距梯度和无林地对照 ,观测了不同毛白杨行距以及同一行距下的不同林地位置间作的甘草、桔梗、天南星 3种药用植物的产量分布规律 .结果表明 :甘草和桔梗产量在行间呈现“低 高 低”的抛物线型分布 ,而天南星产量在行间呈现“高 -低 -高”的抛物线型分布 ,根据数据可以拟合出 3种药用植物在毛白杨行间的产量分布抛物线方程 ;另外 ,甘草产量随着毛白杨行距的减小而减小 ,桔梗和天南星产量先增加后降低 ,它们与毛白杨行距之间均呈抛物线型相关 ,通过方程可以确定 3种药用植物与毛白杨间作时毛白杨的最佳行距和该种行距下药用植物最大产量  相似文献   

6.
介绍桔梗人工栽培技术,包括选地整地、种子处理、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加工等方面内容,以指导桔梗人工种植。  相似文献   

7.
从选地整地、繁殖、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采收加工等方面介绍了桔梗的高产栽培技术,以期能为桔梗生产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8.
田间试验研究了叶面喷施乙烯利对桔梗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乙烯利能有效缩短节间距,降低株高,从而提高桔梗抗倒伏能力;但对茎粗和分枝数影响不显著。随喷施乙烯利浓度的升高,桔梗产量呈上升趋势,喷施0.05%乙烯利的桔梗产量最高,0.07%次之,两者间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其它处理;喷施0.07%乙烯利的桔梗蛋白质、总皂苷、皂苷-D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了3.9%、15.8%、49.1%,水溶性浸出物和可溶性糖含量分别降低了9.0%和4.4%。可见,乙烯利对桔梗品质的调控具有浓度依赖性。综合考虑桔梗产量和品质,叶面喷施0.07%乙烯利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
桔梗为桔梗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不仅是一种传统中药,还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品.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通过选地整地、种子处理、合理密植多方面,介绍了桔梗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0.
介绍桔梗丰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选地整地、播种、合理密植、中耕除草、肥水管理、疏花疏果、病虫害防治、采收与加工等内容,以供桔梗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11.
根据在河北省承德地区人工栽培桔梗的实践经验.从选地整地、种子种苗繁殖、田间管理、收获与加工等方面提出了桔梗规范化栽培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摘花对桔梗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期为桔梗规范化生产标准操作规程的制订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大田条件下,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进行试验。[结果]摘除花蕾可显著提高桔梗的根长、根粗、根鲜重、根干重、总皂苷和多糖含量,其中根干重可提高41.2%。[结论]在桔梗生长期摘除花蕾,能有效提高桔梗的地下部分产量和改善品质。  相似文献   

13.
桔梗属桔梗科多年生药用草本植物,又名土人参、钟玲花,亦可作为蔬菜食用。桔梗分布在全国各地,目前市场上野生桔梗干品每公斤16元左右。全国仅存内蒙古赤峰、安徽太和县、山东淄博三大产区。近几年由于连年种植,产量一降再降(桔梗忌连  相似文献   

14.
张小斌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1):4558-4559
[目的]研究摘蕾打顶和多效唑对桔梗产量和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行距20 cm、播深1 cm、播种量1 kg/hm2进行条播,观察花蕾期摘蕾打顶和开花盛期、第2年生长旺盛期喷多效唑,与不摘蕾打顶、不喷多效唑对照,以桔梗生物学性状、产量、桔梗总皂甙含量为指标,计算增产百分率。[结果]多效唑能有效抑制桔梗生殖生长,矮化植株,使植株增粗,减少倒伏,同时促进地下根增粗,提高有效成分含量,增加产量。[结论]喷多效唑能提高桔梗产量和有效成分含量。  相似文献   

15.
以辐选01、桂垦09-26、桂垦09-11、新选048、华南205、GR891、华南124等7个木薯品种为试验材料,对其产量及相关性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参试7个木薯品种中,新选048产量最高,块根品质优良,为最优品种;桂垦09-26、桂垦09-11产量高但块根品质较差,属于高产量品种;辐选01与GR891块根淀粉含量高但产量低,属于高淀粉品种;华南124综合性状一般,华南205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6.
不同产区桔梗主要产量性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不同地区桔梗产量性状的差异,收集了全国主要产区的桔梗种子进行田间种植,观测品比。结果表明,山东、吉林、辽宁、内蒙等北方产区桔梗的初花期早于其它产区1周左右,其小区产量和主根少支型根重、根条数在整个根群内的分布比例均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7.
桔梗的栽培     
桔梗又名和尚头、铃当花等,属桔梗科植物。根入药,也可食用。主治咳喘痰多,有宜肺排脓作用,全国均有分布。1 栽培1.1 选地与整地 选地 桔梗为深根性植物,应选择土质肥沃,土层深厚,排水性能良好的沙质壤土。阳坡、平坡、缓坡均可,忌黏黑低洼地。起苗后,原植地也可利用。 整地 春秋两季都可进行。深翻达30厘米,整平耙细,床宽  相似文献   

18.
桔梗,为桔梗科植物,其根具有药食同源。在我国大部分区都有分布,东北、华北地区产量较大。全国年销量600万千克左右。九十年代以来,因鲜桔梗大量出口,国内桔梗用量激增,同时,也为药农拓宽了致富的空间。  相似文献   

19.
白花桔梗活性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从白花桔梗中分离出远志酸和桔梗皂甙元,并通过红外、质谱与核磁,鉴定它们的结构分别为2B、3B、16α、23α-四羟基-12-烯-28酸和2β、3β、16α、23、24-五羟基-12烯-28酸。 2 以721型分光光度计测定了白花桔梗与紫花桔梗根的总皂甙含量,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白花桔梗与紫花桔梗根中桔梗皂甙的含量。 3、根据桔梗皂甙元乙酰化物HNMR化学位移的数据与梗桔皂甙元乙酰化物结构之间的关系,初步确立了桔梗皂甙元乙酰化物甲基信号的归属。  相似文献   

20.
特克斯县自2006年引进桔梗等中药材试种成功。种植的桔梗不仅产量高,而且产品药用价值高。目前桔梗种植面积扩大到上千亩。桔梗为桔梗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肥大肉质,长圆锥形或圆柱形,外皮黄褐色或灰褐色。以干燥的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