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辣椒cDNA-AFLP体系的优化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辣椒花蕾和嫩叶为试验材料,对影响辣椒cDNA-AFLP体系的关键因素进行了探讨,建立了适宜于辣椒基因差异表达的cDNA-AFLP体系。结果表明,Trizol法适用于辣椒花蕾和嫩叶总RNA提取;SMART法合成双链cDNA效率较高;利用Taq I/Ase I分步酶切cDNA各3h可酶切完全;连接产物最佳稀释倍数为15倍;预扩产物稀释15倍经选择性扩增,PAGE电泳可以获得带型丰富且重复性好的结果。辣椒cDNA-AFLP反应体系的建立为辣椒基因的差异表达分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油茶cDNA-AFLP技术反应体系建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小果油茶和普通油茶的嫩叶及种仁为材料,对影响其cDNA-AFLP反应体系的关键因子进行优化分析,筛选出适合油茶的cDNA-AFLP反应体系。结果表明:分别用EASYspin Plus植物RNA快速提取试剂盒和Trizol法能成功获得高质量的油茶嫩叶和种仁总RNA;从总RNA中分离的mRNA经合成双链cDNA后,用限制性内切酶EcoRⅠ和MseⅠ在37℃下5 h内酶切完全,经5 U T4连接酶16℃连接的产物稀释10倍后可直接用于预扩增;在20μL选择性扩增体系中,以预扩增产物稀释30倍为模版、dNTP (10 mmol/L)1.5μL、引物(10μmol/L)1.0μL、Taq酶用量1.25 U时的扩增效果较好。利用优化体系成功筛选出61对可以获得带型丰富且重复性好的引物组合。差异片段回收及PCR检测的结果表明,优化后的cDNA-AFLP分析体系适用于油茶相关差异基因的表达研究。  相似文献   

3.
4.
以改良的苜蓿雄性不育系叶片为材料,通过RNA提取、反转录、酶切、链接、PCR扩增、凝胶电泳等系列程序的摸索和优化,建立了适宜苜蓿cDNA-AFLP的反应体系,并得到了清晰可辨的cDNA-AFLP指纹图谱.结果如下:cDNA经EcoR Ⅰ和Mse Ⅰ完全酶切后,16℃连接15 h;20μl预扩增体系中加入连接产物2.0μl较适宜,预扩增产物稀释20倍后进行选择性扩增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山葡萄cDNA-AFLP体系的建立及引物的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山葡萄品种左山一的叶片和花芽为材料,对cDNA-AFLP体系的几个关键因素进行摸索,建立了适宜山葡萄的cDNA-AFLP反应体系.结果表明,提取山葡萄的花芽RNA适宜用改良的CTAB法,提取叶片RNA适宜用SDS-酸酚法.在2x Y/T Buffer的作用下,500 ng的cDNA利用Mse Ⅰ与EcoR Ⅰ双酶切4 h即可酶切完全,将16℃连接过夜的产物稀释5倍作为预扩增的模板,预扩增产物稀释20倍作为选扩模板能获得带型稳定可重复性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水稻叶片cDNA-AFLP技术体系的建立和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高温和常温处理的水稻幼苗叶片为材料,对影响cDNA-AFLP分析体系的关键因素进行了分析,建立了适宜水稻的cDNA-AFLP分析体系,并得到了清晰可辨的cDNA-AFLP指纹图谱。结果表明:离心柱式试剂盒提取的RNA较完整,纯度较高;双链逆转录试剂盒形成的cDNA经EcoRⅠ(37℃,2 h)和MseⅠ(65℃,2 h)完全酶切后,4℃连接过夜;20μL的体系中,连接产物稀释10倍液5.0μL作为预扩增的模板,并且预扩增反应的循环数为35,预扩增产物稀释20倍作为选择性扩增的模板,扩增结果较佳;6%PAGE分离快速银染法显示,64对选择性扩增引物中筛选出多态生条带丰富的AFLP引物50对。本研究为利用cDNA-AFLP分析水稻抗高温基因进行深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以高感、高抗大白菜小黑点病的大白菜叶柄为试材,对影响cDNA-AFLP分析体系的几个关键因素进行分析,建立了适宜大白菜的cDNA-AFLP分析体系,并得到了较为清晰可辨的cDNA-AFLP图谱。结果表明:试剂盒法提取的NA较完整,纯度较高;400ng的cDNA利用FastDigest EcoRⅠ和Fast-Digest MseⅠ进行快速双酶切50min,酶切充分;在20μL的体系中,连接产物取原液作为预扩增反应的模板,并且预扩增反应的循环数为35,预扩增产物稀释20倍作为选择性扩增的模板,扩增结果最佳;MBI2×PC Master Mixture反应体系满足扩增反应的需要,不需要另外摸索反应条件,节省了试验成本;选用64对AFLP引物进行扩增,筛选出具有多态性条带丰富的AFLP引物45对。本研究为利用cDNA-AFLP分析大白菜小黑点病的的发病机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黄瓜cDNA-AFLP分析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黄瓜为研究材料,研究了影响cDNA-AFLP反应体系的几个关键因素,建立了适宜黄瓜的cDNA-AFLP分析体系,并得到了较为清晰可辨的cDNA-AFLP指纹图谱。结果表明,适用于黄瓜dscDNA的酶切组合为TaqI和VspI,dscDNA酶切用量为300 ng,用作预扩增模板的连接产物稀释倍数为1倍,作为选择性扩增模板的预扩增反应产物的适宜稀释倍数为30倍。  相似文献   

9.
小麦cDNA-AFLP技术体系建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小麦栽培品种为材料,对cDNA-AFLP技术的关键技巧作了研究和详细叙述,并建立起该技术体系,为小麦分子育种研究提供借鉴。采用Trizol法提取小麦叶片RNA,按照通常cDNA-AFLP技术方法进行,经过优化试验,使用Trizol法提取RNA,用PCR仪酶切连接,稀释20倍的预扩产物进行选扩后用AFLP银染技术可以得到理想的cDNA-AFLP结果。  相似文献   

10.
在植物基因克隆以及构建cDNA文库时,都需要合成高质量的双链cDNA,并要达到一定的数量。然而研究者经常受到试验样品量的限制。特别是比较稀少的植物材料,例如植物的根尖、茎尖或花的雌、雄蕊等,难以获得足够的RNA,以致影响cDNA的合成量,无法开展下游的实验。以PCR为基础合成第二链cD-NA的Smart技术(LD-PCR),能够以50ng的总RNA为反转录模板合成高质量的双链cDNA。但研究者对第二链采用PCR方法是否有些基因信息丢失或丰度上发生很大的变化存有疑虑。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通过置换合成和长距离PCR(LD-PCR)两种方法合成3个月的梭梭幼苗茎尖双链cDNA,EcoRI和MseI限制性内切酶双酶切后,用16对选择性扩增引物对两种cDNA进行cDNA-AFLP的指纹图谱分析。结果表明,置换合成和LD-PCR两种方法合成的cDNA指纹图谱中,分别有条带约495条和470条。其中,相同的条带共计433条,不同的条带分别有62条和37条,分别为各自合成方法总指纹数的12.5%和7.87%,相同的指纹信息达87%以上。这说明两种方法合成的cDNA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合成方法对cDNA合成质量的影响较大,为研究人员选用何种cDNA合成方法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1.
甜瓜总RNA快速提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惠新  李冠  葛娟  李金玉 《种子》2005,24(5):43-45
采用改良的Trizol法对甜瓜叶片的总RNA进行了提取,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及Quantity One软件分析、紫外分光光度法、RT-PCR及PCR法进行纯度、浓度、RNA完整性检测.结果表明:所提取的RNA完整性好,纯度高,不含DNA污染,为进行RT-PCR及其他分子生物学实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新鲜叶片比冷冻叶片的总RNA提取容易,结果更稳定;幼叶比老叶的总RNA含量高.  相似文献   

12.
影响农杆菌介导甜瓜子叶遗传转化的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甜瓜子叶作为根癌农杆菌介导转化的受体,通过GUS基因瞬时表达率的分析,研究此转化体系的最佳实验参数.实验结果表明,预培养时间、预培养后对外植体进行处理、感染时间、共培养时间、农杆菌工程菌的浓度等对转化效率都有一定的影响,但是根癌农杆菌诱导物AS并不能大幅度提高转化效果.对外植体进行重新处理,预培养2 d,用OD560为0.3的农杆菌工程菌感染15~25 min,共培养3~4 d的理想条件下,GUS瞬时表达率可达85%.  相似文献   

13.
甜瓜抗病基因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前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甜瓜是世界各地都广泛栽培的重要经济作物,其营养丰富味道美好而备受人们的喜爱。随着甜瓜种质资源商品化,甜瓜病虫害扩散蔓延迅速,已成为影响甜瓜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因素。本文概述了对甜瓜生产和品质危害较严重的主要病虫害的发病特征、蔓延情况及相应抗性基因的研究进展,目前已有50个甜瓜抗病基因被认知。另外对与抗病性状相关基因的定位、分子标记、分离克隆、甜瓜基因遗传图谱等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分析,综合阐述了甜瓜抗病基因在实践中的使用价值和应用前景:利用甜瓜抗病基因的分子标记进行甜瓜抗病育种辅助选择,将抗病基因转化感病品种进行抗病分子育种。  相似文献   

14.
采用0.5、1.0、1.5、2.0 kGy四种剂量的高能电子束辐照处理鲜切哈密瓜,用PP材质托盘和PE保鲜膜包装,置于5℃温度、85 %~95%相对湿度的冷库中贮藏,研究其对鲜切哈密瓜感官品质的影响和对病原微生物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电子束辐照能有效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辐照剂量越大,抑制效果越好.在贮藏13d时,1....  相似文献   

15.
甜瓜ISSR-PCR反应体系的正交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在最短时间内找到甜瓜ISSR-PCR反应四个主要因素的最优水平,确定甜瓜ISSR-PCR最优反应体系进行本研究。采用CTAB法提取甜瓜基因组DNA,获得完整性好且纯度较高的DNA样品。利用统计软件MINTAB创建4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设计,PCR结果用MINITAB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引物浓度对PCR反应结果影响最大,Taq DNA聚合酶对PCR结果影响最小,并对各因素水平间进行因素内多重比较分析,最终建立最优化的反应体系(20 μL):1×buffer,100 ng DNA模板,Taq DNA聚合酶1 U,引物0.4 mmol/L,dNTP为0.1 mmol/L。  相似文献   

16.
华莱士瓜含糖率农业气象指标体系,是定量评价其品质优劣的基础,更是华莱士瓜农业气象业务服务的基础。在解释华莱士瓜农业气象指标内涵的基础上,参照华莱士瓜农业气象指标体系构建的通则,综合农业气象指标研究方法的优缺点,确定关键生育期温度、水分、湿度、蒸发等农业气象指标。20个通过0.01显著水平检验的因子,6个通过0.05显著水平检验的因子。所选因子生物学意义与农业气象学意义明显,符合生产实际。将所有指标划分为最适宜、次适宜、不适宜。便于农业气象服务工作开展。评估模型通过0.01的显著性检验,拟合率达94.4%,拟合效果较好,可用于华莱士瓜品质评估。  相似文献   

17.
应用淀粉凝胶电泳鉴定西甜瓜杂交种纯度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马国斌 《种子》2004,23(3):30-32,35
对甜瓜杂交种"新皇后"、西瓜杂交种"西农八号"和无籽西瓜"黑密二号"及其父母本苗期子叶的三种同工酶进行了淀粉凝胶电泳分析,结果显示:除乙醇脱氢酶同工酶无酶带显现外,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和酯酶同工酶酶谱在供试的三个杂交种与其父母本间均表现出了差异."新皇后"和"黑密二号"以5d苗龄子叶、"西农八号"以12d苗龄子叶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的差异最为明显,酯酶同工酶酶谱的差异相对较小.用淀粉凝胶电泳分析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在西甜瓜杂交种纯度鉴定工作中具有很大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8.
不同品种的甜瓜在贮藏过程中生理及品质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疆本地7—8月集中上市的四个不同品种的甜瓜为试材,研究在低温贮藏期间各品种甜瓜果实生理生化及品质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不同的甜瓜品种对采后果实的生理与品质影响较大。与其他的品种相比,金皇后品种的甜瓜在整个贮藏过程中表现出较好的耐贮性,果实的呼吸与乙烯高峰推迟了7 d,硬度、SSC、VC含量的下降速度较缓慢,贮藏35 d时的腐烂率为15%,适于1个月左右时间的贮藏,但由于硬度较低,不适于较长距离的运输;金蜜3号、金甜蜜和8501三个品种的甜瓜果实采后品质下降速度较快,适于较短时间的贮藏。  相似文献   

19.
应用SRAP标记鉴定甜瓜种子纯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甜瓜的3份代表性种质资源为供试亲本,制定2个杂交组合,用SRAP( sequence 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标记对2种甜瓜杂交种子纯度进行鉴定与分析,筛选出适合该杂交种纯度鉴定的多态性SRAP引物,从而为甜瓜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研究奠定基础.结果显示:在42个引物组合对2个杂交品种的亲本筛选中,共有37对引物组合具有多态性,多态性引物组合达到88.1%.杂交组合皇后×安农(A)和杂交组合K-413×安农(B)的种子纯度分别为94.19%和94.05%.  相似文献   

20.
The melon (Cucumis melo) plant introduction PI 414723 was observed to segregate for resistance after inoculation with a highly virulent non-aphid-transmissible strain of zucchini yellow mosaic potyvirus (ZYMV-NAT). By self-pollination of selected resistant plants, the percentage of resistant plants increased in successive generations until nearly 100% in the S7 progeny. A reciprocal cross was made between a resistant S5 plant of PI 414723 and a plant of the susceptible cultivar Dulce. Parental-, filial-, and backcross- generation plants were inoculated with ZYMV-NAT. One-half of the F1 plants, regardless of the direction of the cross, were resistant, indicating that the PI 414723 individual used for crossing was heterozygous. The F2 generation obtained by self-pollination of resistant F1 plants segregated to resistant and susceptible in accordance with a 27:37 ratio, indicating that, in this cross, three complementary dominant genes are needed for resistance to be expressed. The resistance to ZYMV carried by PI 414723 is oligogenic with the number of genes observed to segregate in crossing depending on the genotype of the susceptible parent.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July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