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基于生态强省建设的要求,遵循循环农业的发展特点,提出当前在生态强省建设的框架下,发展现代循环农业的五个着力点:优化顶层设计,创新技术与模式,建立标准体系,创建示范园区,加大资金投入。通过大力发展现代循环农业,保障生态强省建设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2.
农业绿色发展的转型升级是落实发展理念在农业上的真正体现,是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和生态文明建设在农业上的真正体现,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选择。文章结合新平县实施农业绿色转型发展现阶段取得的成绩及对下一步转型升级提出补齐基础设施短板,积极开展农作物绿色综合防治技术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大力推行种植养殖业绿色生产,推广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等对策。  相似文献   

3.
实施生态循环农业战略是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其主要内涵是合理构建循环农业模式,充分利用农业废弃物,提高资源利用率与污染防控率,实现增产增收与保护生态的双赢目标。在山区农村发展现代生态循环农业,不但生态条件优越,而且发展潜力巨大。优化构建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有利于精准扶贫发展战略实施。文章结合福建省生态循环农业与精准扶贫的实际,因地制宜地提出了构建山区立体种养型绿色家庭农场模式与集成创新实用配套技术;构建山地生态果茶园优化模式与特色扶贫产业促进技术集成推广;研发高效设施农业系列装备与精准扶贫科技产业园区创立及经营;农牧菌业链接与废弃物资源化循环利用技术体系构建及集成推广;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有效防控与生态修复驱动支撑技术集成应用等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4.
正江源区紧紧围绕"生态立区、产业强区、特色富区、创新兴区"发展战略,牢牢把握全面转型升级这一主线,积极创新思路、突出特色、集聚产业,努力探索长白山特色农业新模式,全力打造长白山特色生态资源产业集聚区和白山绿色转型发展核心区。创新思路探索特色农业新模式江源区坚持用生态理念引领产业发展,依托长白山大生态资源优势,加快推进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可持续发展,不断将生态优势放大和转化为产业优势。着力打响长白山区域绿色生态品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产品  相似文献   

5.
推行绿色生产方式、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发展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是我国未来农业的发展趋势。通过介绍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现状,总结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可行性分析,进而提出适合姜堰区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对策,以期为推进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乡村循环经济与农业产业园区的合理结合是区域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载体,也是我国现代循环农业转型升级与和谐互利发展的现实选择。本文阐述了现代循环农业园区建设的生态学原理,并结合福建省福清星源公司与渔溪农场现代循环农业园区的建设实践,简要报道了循环科技园区的规划设计、资源匹配、循环利用、高效转化、技术模式、主要对策与实践成效,以期为乡村循环农业的转型升级及其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7.
福建省农业废弃物多级循环模式优化与集成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循环农业是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二五"期间福建省现代循环农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优化构建出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农牧菌业废弃物多级循环利用的主体生产模式。同时根据不同主导产业,创立5个转化利用与有效连接的现代循环农业产业链开发模式。通过科研创新,突破28项关键接口技术,并实施新品种与新技术的集成推广,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总结了因地制宜构建生产模式的经验,综述了因势利导创立技术体系的进展,剖析了现代循环农业发展的问题,提出了现代循环农业的发展对策并展望了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为全国现代循环农业建设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要求。宁海县不断探索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点上小循环、区域中循环、县域大循环”的三级生态循环农业“宁海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发展中还存在技术资金制约、政府支持引导作用发挥不充分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应从加强宣传引导、创新发展模式、加强政策体系等方面促进宁海县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南平市沼气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发展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南平市沼气建设现状、沼气生态循环农业的主要模式和典型案例的介绍,阐述了南平市推广以沼气为纽带的"猪—沼—果、稻、菜、菌、烟、竹"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实现了"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生物质多层次循环利用,解决了农村生活用能问题,改善了村容村貌,带动了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发展,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和产量,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为了发展绿色经济,建设美丽家园,积极探索和推进生态循环农业建设,实现资源化利用、清洁化生产,推动农村沼气建设发展方式的转型升级,提升优化农村生产生活条件,针对当前南平市发展沼气生态循环模式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今后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潘曦  胡豹  杨泽南 《浙江农业科学》2019,60(11):2148-2151
近年来,我国现代农业快速发展,传统的粗放型生产方式已无法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农业生产方式亟待转型升级。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同时又具备环境友好特质的高效农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注重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本研究以天台县现代生态循环农业为研究对象,分析天台县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推进天台县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对光明猪配套系的生长发育性能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光明猪配套系生长发育较缓慢,24、和6月龄的体重、体长、体高和胸围分别为(15.55±1.59)kg、(59.94±2.25)cm、(31.26±0.79)cm和(53.4±1.68)cm;(36.01±4.17)kg、(77.05±5.43)cm、(45.48±3.26)cm和(72.23±5.04)cm;(70.82±4.86)kg、(102.38±6.98)cm、(53.15±2.04)cm和(94.85±4.78)cm。各项生长发育指标远低于长白猪和大白猪,也低于异地光明猪配套系的测定结果。6月龄时背膘厚为(14.87±1.04)mm,臀围为(91.03±3.45)cm,与长白猪和大白猪比较差异显著。在陕西地区,若要利用此品种,应加强饲养管理和加大断奶至4月龄的选择力度,以促进和提高其生长发育性能。  相似文献   

12.
该文依据循环经济理论,探索了在中原经济区背景下河南省农业发展现状,指出了循环农业对河南省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重要战略意义,阐述了河南省发展循环农业的基本思路及发展模式,并提出了发展循环农业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日本沼虾胚胎发育的形态及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解剖镜和显微镜下对日本沼虾胚胎发育进行了形态学和组织学观察。根据日本沼虾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形态特征,将其划分为受精卵、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前无节幼体期、后无节幼体期、前溞状幼体期以及膜内溞状幼体期。日本沼虾卵裂属于完全卵裂和不完全卵裂之间的过渡类型,无囊胚腔。3对附肢原基在前无节幼体期形成,胚胎在前溞状幼体期腹部开始分节,复眼色素也在前溞状幼体期出现,随后复眼色素区域逐渐增加,到膜内溞状幼体期孵化时复眼结构成熟。腹部分节和复眼色素的出现表明胚胎进入前溞状幼体期。随着胚胎发育的进行,由于附肢的形成和分化,与前几个时期相比,胚胎发育的最后4个时期所持续的时间较长。研究亮点:针对日本沼虾胚胎无节幼体期和溞状幼体期划分目前存在的争议,通过胚胎外部形态与组织切片相结合的观察方法,对其胚胎发育过程进行了再研究,澄清了这两个时期的划分。同时,阐明日本沼虾卵裂类型,并分析了日本沼虾发育时间长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农业产业带背景下福建省循环型农业发展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福建省现代农业格局下的三大特色农业产业带为背景,根据各产业带的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等要素特征,分析其地域优势和发展思路,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其适宜的循环型农业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5.
蚕豆上南美斑潜蝇的发育历期和有效积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结果表明:南美斑潜蝇(Liriomyza huidobrensis)在蚕豆植株上不同恒温条件下发育历期不同,随温度升高发育历期缩短。在10℃,15℃,20℃,25℃,30℃的恒温下,发育历期依次为71.8 d,47.5 d,33.7 d,16.3 d,14.1 d。卵 ,1~3龄幼虫、蛹的发育起点温度依次为(11.5±2.8)℃,(7.6±3.2)℃,(8.8±4.3)℃,(10.3±2.9)℃,(5.3±2.1)℃;日有效积温依次为(39.98±10.6)℃,(45.5±10.4)℃,(29.44±3.9)℃,(21.57±5.5)℃,(169.9±22.4)℃。并得出各虫态的发育历期与温度的6个回归关系式,可用于南美斑潜蝇发生期的幼虫分龄预测、历期预测和有效积温预测。  相似文献   

16.
对发展我国地方经济起关键作用的是地方政府。地方发展型政府在推动地区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就安徽省砀山县来说,当地产业的发展应从政府、企业合作的宏观层面来选择并进一步培育水果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应吸取和借鉴其他地区的经验。  相似文献   

17.
浙北平原区土壤碳源/汇分布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根据2002~2008年浙江省土壤地球化学调查数据,计算不同时期的土壤有机碳密度,初步在浙江省嘉善县、慈溪市两地区圈定了土壤有机碳源区47.18 km2、碳汇区306.81 km2,为其他地区开展同类研究提供了参考研究思路,也为浙江省土地规划、节能减碳和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以1980-2009年的经济数据为基础,从收入水平、消费水平、农业与非农业生产率二元差异方面,分析了湖北省城乡发展差异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湖北省城乡发展差距呈现波动性特征,且近年来有不断扩大趋势;其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城乡产业结构差异和农业产业化水平低等,同时提出了深化制度改革、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农村非农产业以及加快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发展等缩小城乡差异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杨超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0):18833-18834,18837
介绍了云南"坝子农业"的发展现状与形势,从自然环境约束和社会经济条件限制2个方面提出了云南"坝子农业"存在的突出问题。分析了云南"坝子农业"发展应考虑的因素,要考虑到坝子承担多重发展的重任、坝子文化的自然赋存、云南省的政策倾向以及"坝子农业"发展的潜力与方向等多重因素。提出了云南"坝子农业"发展的对策:一是提高农业科技水平;二是加强坝区与山区、工农业、城乡等统筹发展;三是注重生态农业的发展与调整;四是保持发展的理性。  相似文献   

20.
段塔丽  李梦洁 《江西农业学报》2013,25(4):136-140,154
以陕西省商洛地区农村为例,采用实地调查和问卷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农村家庭经济在退耕还林前后的变化以及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退耕还林以来,农村家庭收入有所增长,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由以种植业为主变为以外出打工收入为主;家庭生产经营仍然是分散的个体方式,市场率和生产效益较低;传统的副业生产多为零散经营;山区农村家庭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具有普遍性。最后,从当地贫困山区自然环境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条件的实际出发,提出了几种农村家庭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