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通过在饲料中分别加入不同水平的硫酸铜,初步研究了饲料铜的添加量与南美白对虾(Litopenaeusvannamei)生长、血液免疫因子及组织中铜分布的关系。饲料铜元素的添加量分别为0、7.5、15、30、45mg/kg。研究结果表明,铜的含量对南美白对虾生长影响显著,添加水平30mg/kg的实验组生长速度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成活率各组间差异不显著。实验组对虾的酚氧化酶(PO)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力都高于对照组,其中当添加水平为30mg/kg时,两种酶的活力均最强。对虾肌肉铜的含量各组间无显著差异,为(4.27±1.83)mg/kg,个体间差异非常大;肝胰脏(包括淋巴器官)铜的最高含量为210.36mg/kg,最低为33.78mg/kg(空白对照组),明显高于肌肉中的含量。研究结果表明,饲料铜的含量对对虾生长影响显著,并影响对虾的免疫能力;肝胰脏是对虾体内铜的主要积累器官。  相似文献   

2.
在纯化饲料中分别添加生物素0、0.05、0.10、0.20、0.40、0.80、1.60 mg/kg投喂初始质量为(5.92±0.25)g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幼鱼8周,研究了不同生物素添加量对草鱼幼鱼生长性能、饲料系数、机体营养成分、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添加生物素提高了草鱼幼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降低了饲料系数。添加量为0.40 mg/kg时草鱼幼鱼的特定生长率和增重率最大,饲料系数最低,并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添加不同水平生物素对草鱼幼鱼全鱼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含量无显著影响,但添加量为0.40 mg/kg时粗蛋白含量最大。0.10 mg/kg组和0.20 mg/kg组的全鱼灰分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添加生物素对血清总蛋白(TP)、血糖(GLU)和总胆固醇(TC)无显著影响,但显著提高了血清甘油三酯(TG)含量,各添加组TG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60 mg/kg添加组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综合本试验结果,草鱼幼鱼饲料中生物素适宜添加量为0.40 mg/kg。  相似文献   

3.
在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的饲料中分别添加0 mg/kg.B.W.,20.0 mg/kg.B.W.、40.0mg/kg.B.W.、60.0 mg/kg.B.W.、80.0 mg/kg.B.W.和100.0 mg/kg.B.W.的"鱼虾宝",连续投喂南美白对虾21d后,通过测定供试南美白对虾的体重和利用投喂或注射患病南美白对虾组织(浆)的攻毒方法,探讨了口服"鱼虾宝"对南美白对虾生长速度和抗病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南美白对虾的饲料中添加40.0 mg/kg.B.W.至100.0 mg/kg.B.W.的"鱼虾宝",对南美白对虾的生长速度和身体颜色等没有明显影响;能有效地增强供试南美白对虾的抗病力,与对照组相比,经口服攻毒后投喂不同剂量"鱼虾宝"试验组的南美白对虾有效率为63.6%~67.2%,而经注射攻毒后各试验组南美白对虾的有效率为28.6%~33.5%,口服攻毒后的有效率稍高可能与病原体的感染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4.
以酪蛋白和明胶为蛋白源,七水硫酸锌(Zn SO4·7H2O)为Zn源,分别配制成7种Zn含量(7.4 mg/kg、20.3 mg/kg、32.1 mg/kg、51.0 mg/kg、84.4 mg/kg、169.7 mg/kg、332.4 mg/kg)的半纯化饲料,投喂初始体重为(3.6±0.1)g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12周,考察Zn对团头鲂幼鱼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确定团头鲂幼鱼对饲料Zn的需要量。结果表明,随着饲料Zn含量增加,团头鲂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全鱼Zn含量呈先增加后稳定的趋势;全鱼水分含量显著降低(P0.05),粗蛋白含量显著增加。饲料Zn含量对团头鲂饲料系数无显著影响。饲料中添加Zn显著影响血清总蛋白、尿素氮、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以及甘油三酯含量,而对血清白蛋白含量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无显著影响。随着饲料中Zn含量的增加,团头鲂肝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P0.05),而肝过氧化氢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在各处理间均无显著差异。折线回归分析表明,团头鲂幼鱼(体重3.6~26.7 g)获得最佳生长时对饲料Zn需要量为32.6 mg/kg,获得最大鱼体Zn含量时Zn的需要量为47.6 mg/kg。本研究旨在确定团头鲂幼鱼对饲料中Zn的需要量,为配制团头鲂高效环保饲料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研究了经调配的地下卤水在不同盐度下,不同Ca2+浓度对南美白对虾生长的影响.通过对比盐度在10‰和20‰,在水温28℃,K+浓度在180 mg/L时的同等条件下,不同的Ca2+浓度对南美白对虾养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盐度相同Ca2+浓度,南美白对虾的成活率及产量差距不大;Ca2+浓度在250~330 mg/L时,南美白对虾成活率最高达95%以上,产量达15.8 kg/m2以上,达到工厂化生产要求.从养殖成活率、产量、节约成本等综合因素考虑,Ca2+浓度为250 mg/L时为本次试验的最佳添加浓度.  相似文献   

6.
低盐度水体中饲用磷酸二氢钙对南美白对虾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低盐度水体中 ,以添加不同含量磷酸二氢钙的试验饲料对南美白对虾幼虾 (1 37± 0 0 6 )cm进行饲养试验。结果表明 :饲料中添加磷酸二氢钙对南美白对虾的存活率、饲料系数、特定生长率均有显著影响 (P <0 0 5 )。当磷酸二氢钙添加量为 1%时 ,南美白对虾的特定生长率为最佳 ;当磷酸二氢钙添加量为3%时 ,南美白对虾的存活率为最高 ,饲料系数为最小。饲料中磷酸二氢钙对虾体组织钙磷含量 (除了肌肉中磷含量外 )有显著的影响 (P <0 0 5 )。特定生长率与肌肉Ca/P比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P <0 0 5 )。  相似文献   

7.
抗菌肽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和血清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考察抗菌肽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长、饲料利用和免疫能力的影响,分别在基础组饲料中添加0 mg/kg(对照组)、300 mg/kg、400 mg/kg和500 mg/kg抗菌肽,投喂平均体重为(0.8±0.1 g)的凡纳滨对虾6周。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抗菌肽后,凡纳滨对虾的成活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00 mg/kg抗菌肽组的增重率和饲料系数分别为509.10%、1.33,较对照组提高增重率8.76%(P<0.05),降低饲料系数12.5%(P<0.05),而添加400 mg/kg、500 mg/kg抗菌肽对增重率、饲料系数无显著影响,但显著提高了肌肉粗脂肪含量,各处理组在肌肉粗蛋白、水分含量上无显著差异;300 mg/kg、400 mg/kg抗菌肽组的血清碱性磷酸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及400 mg/kg抗菌肽组的溶菌酶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上述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300 mg/kg抗菌肽,可显著提高凡纳滨对虾成活率和增重率,降低饲料系数;添加400 mg/kg抗菌肽,对血清非特异性免疫指标有提高作用,凡纳滨对虾饲料中抗菌肽的添加量建议为300~400 mg/kg。  相似文献   

8.
采用2×6因子设计方法,以酪蛋白和明胶为蛋白源,分别配制了含1%和2%磷脂,6个氯化胆碱水平(0、250、500、1 000、2 000、4 000 mg/kg饲料)的12组等氮、等脂精制饲料,在室内水族箱条件下对体质量为(0.22±0.01)g的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幼蟹进行为期6周的饲养试验,每处理组各设4个平行。结果表明:当饲料中胆碱的添加水平分别为1 000 mg/kg(1%的磷脂水平)和500 mg/kg(2%的磷脂水平)时,幼蟹的存活率均达到最高值,分别为89%和88%;幼蟹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随着胆碱添加量的提高而显著升高(P<0.05);磷脂水平为1%时,1 000、2 000和4 000 mg/kg胆碱处理组的饲料系数显著低于0、250和500 mg/kg的处理组(P<0.05);磷脂水平为2%时,500 mg/kg和1 000 mg/kg胆碱处理组的饲料系数显著低于0 mg/kg处理组(P<0.05),但与250、2 000和4 000mg/kg处理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各试验组的全蟹粗脂肪含量、肝胰腺的甘油三酯含量、总胆固醇含量、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活性,均随着饲料中胆碱量的增加而显著下降(P<0.05)。综上所述,中华绒螯蟹幼蟹饲料中磷脂和胆碱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饲料中适量添加胆碱和磷脂,可以显著提高幼蟹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降低饲料系数以及蟹体脂肪含量。以增重率为判据,采用折线回归法进行分析,得出饲料中不同磷脂水平下幼蟹的胆碱适宜需要量分别为1 429.65 mg/kg饲料(磷脂水平1%时)和529.65 mg/kg饲料(磷脂水平2%)。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壳寡糖(OCS)对珍珠龙胆石斑鱼非特异性免疫能力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实验通过在基础实验饲料中分别添加0(对照组)、200、400和800 mg/kg的壳寡糖投喂珍珠龙胆石斑鱼4周,综合分析壳寡糖对石斑鱼免疫调控作用的影响.实验首先检测了壳寡糖对鱼体内免疫及抗菌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 显示,投喂壳寡糖后显著提高珍珠龙...  相似文献   

10.
以酪蛋白、明胶和鱼粉为蛋白源配制6组实验饲料,分别在饲料中添加0、75、150、300、600和1 200mg/kg的肌醇,每组设3个重复,连续投喂初始体质量(10.01±0.24)g的胭脂鱼(Myxocyprinus asiaticus)幼鱼8周,考察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肌醇对胭脂鱼幼鱼生长性能、全鱼以及肌肉营养成分和部分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以确定胭脂鱼幼鱼饲料中肌醇的适宜添加量。结果显示:随着饲料中肌醇含量增加,胭脂鱼幼鱼增重率、成活率和特定生长率呈先上升后稳定的趋势,均在300 mg/kg组时达到稳定;饲料肌醇对全鱼体成分无显著性影响,肌肉脂肪含量在300 mg/kg组时显著低于未添加组;饲料中肌醇对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血清甘油三酯均有显著性影响;饲料中肌醇(150 mg/kg)不足时,血清中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的活性显著高于其它实验组。以特定生长率为评价指标,经折线回归分析,饲料中补充310.3 mg/kg的肌醇时,胭脂鱼幼鱼获得最大生长。  相似文献   

11.
家蝇抗菌肽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及免疫相关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通过8周的生长实验研究了饲料中添加家蝇幼虫抗菌肽提取物对初始体质量为(0.86±0.01)g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的生长性能、体成分及免疫相关指标的影响。家蝇抗菌肽提取物添加量分别为0、1000mg/kg、2000mg/kg、3000mg/kg、4000mg/kg、5000mg/kg,每组饲料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饲养40尾虾。结果显示,在一定添加水平范围内,家蝇抗菌肽能显著提高凡纳滨对虾成活率、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P0.05),当抗菌肽提取物添加量为2000~3000mg/kg时,以上4个指标均达最高,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以增重率为评价指标,凡纳滨对虾饲料中家蝇抗菌肽提取物的最适添加量为2900mg/kg。当抗菌肽提取物添加量为2000~3000mg/kg时能显著提高虾体的粗蛋白和灰分含量,虾体粗脂肪不受添加抗菌肽水平的显著影响。添加2000~5000mg/kg抗菌肽提取物组与对照组相比能显著提高对虾血细胞数量;添加3000mg/kg抗菌肽提取物时对虾血细胞吞噬率最高。当抗菌肽提取物添加量为2000~3000mg/kg时,对虾血清中酚氧化酶PO、过氧化物酶POD、碱性磷酸酶AKP、溶菌酶LZM的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均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且显著高于对照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在各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肝胰腺中AKP、SOD、T-AOC活性各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LZM活性以3000mg/kg组最高,显著高于其他组。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适量的家蝇抗菌肽对凡纳滨对虾有一定的促生长作用,并能提高对虾的免疫相关指标。  相似文献   

12.
壳寡糖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和免疫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壳寡糖(ch itooligosaccharides,COS)对凡纳滨对虾(Litopemaeus vannam ei)生长和非特异性免疫水平的影响,设置了含COS分别为0(对照)、250 mg.kg-1、500 mg.kg-1、750 mg.kg-1和1 000 mg.kg-1的5组试验饲料,进行了4周的饲养试验。结果显示,COS添加量为250 mg.kg-1和500 mg.kg-1时凡纳滨对虾血细胞总数、生长率和成活率显著提高(P〈0.05),含COS 250 mg.kg-1时对虾血清中的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力显著提高(P〈0.05),添加量为500 mg.kg-1时酸性磷酸酶(ac id phosphatase,ACP)和溶菌酶(lysozym e,LSZ)活力显著提高(P〈0.05),添加量为250 mg.kg-1和500 mg.kg-1时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otal superoxide d ismutase,T-SOD)活力提高不显著(P〉0.05)。由此表明饲料中添加250~500 mg.kg-1COS可使凡纳滨对虾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因子总体活力达到较高水平,可显著提高凡纳滨对虾的生长率和成活率。  相似文献   

13.
选取体质量(74.52±1.03)g的团头鲂480尾,随机分成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分别投喂添加0(对照组)、20mg/kg(试验Ⅰ组)、40mg/kg(试验Ⅱ组)和80mg/kg(试验Ⅲ组)植物甾醇的配合饲料,进行为期81d的饲养试验。试验结果表明,40、80mg/kg植物甾醇可提高团头鲂质量增加率及特定生长率(P0.05),其中40mg/kg组效果更佳,对肌肉粗蛋白含量影响不显著,对肌肉粗脂肪含量有一定提高(P0.05);添加40mg/kg植物甾醇显著降低了81d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P0.05)。在本试验条件下,添加40mg/kg植物甾醇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4.
军曹鱼幼鱼日粮锌最适添加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以卵白蛋白为蛋白源的基础饲料(Zn含量为5.65mg/kg)中添加10、20、30、40、50mg/kg以ZnSO4为Zn源的Zn,使饲料中总Zn含量为15.97、25.66、33.90、45.85、55.88mg/kg。投喂军曹鱼幼鱼8周。试验结果表明,基础饲料组鱼出现生长不良、厌食、皮肤糜烂和白内障等症状,其成活率、增重率、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AKP)显著低于添加Zn组(P〈0.05),骨骼、肌肉、血清和肝脏Zn含量也表现出相同趋势。10mg/kg和20mg/kgZn添加量组鱼仍出现缺Zn症状,各项测定指标随Zn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大。当饲料中Zn添加量达到30mg/kg时,各项指标趋向稳定,与添加量40mg/kg和50mg/kg组无显著差异。以增重率和骨骼Zn含量为主要评价指标,通过回归分析表明,以ZnSO4为Zn源时,军曹鱼幼鱼日粮Zn的最适添加量为42.86mg/kg。  相似文献   

15.
在涌泉水温度5.6~10.5℃下,将体质量(17.52±0.22)g的2龄褐鳟Salmo trutta饲养在流水圆柱形平底玻璃钢(半径45cm,高60cm)水槽中,水深40cm,密度分别为6.8kg/m~3(SD1)、10.4kg/m~3(SD2)、14.0kg/m~3(SD3)、17.5kg/m~3(SD4)、21.0kg/m~3(SD5)和24.5kg/m~3(SD6),每个密度组设3个重复,探讨养殖密度对褐鳟生长的影响。70d的饲养结果表明:本试验范围内的放养密度未显著影响2龄褐鳟的存活率(P0.05),净增重随养殖密度的增加而增大。SD5组褐鳟净增重(116.55g/(m~2·d))最大;SD4组褐鳟的日增重(0.25g/d)、增重率(102.07%)和特定生长率(1%/d)显著高于SD3组(P0.05)。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溶解氧含量(DO)呈极显著下降趋势(P0.01),SD1、SD2、SD3(10.14~11.84mg/L)组极显著高于SD5、SD6组(9.62~11.53mg/L)(P0.05);养殖29d和50d时SD1组NO_2~-含量(0.02~0.06mg/L)与SD3、SD5、SD6组(0.04~0.06mg/L)差异显著(P0.05),其他时间不显著;36d后SD2、SD3(0.17~0.22mg/L)组的NH4-NT显著低于SD6组(0.25~0.38mg/L)(P0.05)。比较分析认为,2龄褐鳟的最佳养殖密度应为17.5kg/m~3,不要低于10.4kg/m~3。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桑叶黄酮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长性能、体成分、血清生化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选用初始体重为(1.32±0.01)g的凡纳滨对虾960尾,随机分为6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分别投喂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10 mg/kg、50 mg/kg、100 mg/kg、150 mg/kg和300 mg/kg桑叶黄酮的实验饲料,饲养50 d后测定成活率、生长相关指标、血清生化指标、抗氧化指标及抗低氧胁迫能力。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桑叶黄酮对凡纳滨对虾成活率、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等无显著影响(P>0.05)。饲料中添加桑叶黄酮对凡纳滨对虾体成分无显著性影响(P>0.05)。添加150 mg/kg和300 mg/kg桑叶黄酮可显著提高凡纳滨对虾血清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P<0.05)。添加10~300 mg/kg桑叶黄酮可显著提高血清和肝脏总抗氧化能力,显著降低肝胰腺丙二醛和脂质过氧化物的含量,添加50 mg/kg桑叶黄酮可提高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P<0.05)。低氧胁迫2 h时,10 mg/kg、50 mg/kg组的累计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低氧胁迫4 h时,10 mg/kg、50 mg/kg、100 mg/kg组的累计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以血清总抗氧化能力为评价指标进行回归分析得出,桑叶黄酮在凡纳滨对虾饲料中的适宜添加量为56.18 mg/kg,添加10~100 mg/kg桑叶黄酮可提高凡纳滨对虾抗低氧胁迫能力。  相似文献   

17.
PPARs调控剂对加州鲈生长及糖脂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PPARs(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调控剂对加州鲈(Micropterus salmoides)生长及糖脂代谢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梯度设计,以基础饲料为对照组,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调控剂罗格列酮0.3、1.5、7.5和37.5 mg/kg,饲喂初始体重为(3.90±0.04)g的加州鲈56 d后,测定了PPARs调控剂罗格列酮对加州鲈生长和糖脂代谢相关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罗格列酮对加州鲈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和蛋白质效率无显著性影响(P>0.05)。添加7.5 mg/kg罗格列酮试验组加州鲈鱼体脂肪和肝脏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及其它试验组(P<0.05)。添加7.5 mg/kg和37.5 mg/kg罗格列酮试验组血清甘油三酯的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随着饲料中罗格列酮添加水平的增加,试验各组鱼体血糖和谷丙转氨酶的水平呈下降趋势,但试验各组鱼体血糖和血清谷丙转氨酶的水平与对照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添加罗格列酮可预防加州鲈糖脂代谢混乱,防止加州鲈脂肪肝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袁野  黄晓玲  陆游  马红娜  周歧存 《水产学报》2016,40(9):1349-1358
为研究饲料中不同泛酸水平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饲料利用及血清指标的影响,实验配制6种等氮等脂(41%粗蛋白质和8%粗脂肪)的实验饲料,泛酸添加水平分别为0(对照组)、50、100、150、300和600 mg/kg,饲料中实测泛酸水平分别为20.9、69.3、99.0、150.2、304.4和513.6 mg/kg。选用初始体质量为(0.73±0.12)g的凡纳滨对虾720尾,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进行为期8周的养殖实验。结果显示,饲料中不同泛酸水平对凡纳滨对虾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的影响不显著;对照组凡纳滨对虾成活率显著低于泛酸添加组,然而各泛酸添加组的成活率组间差异不显著。随着泛酸水平从20.9 m.g/kg增加到99.0 mg/kg时,饲料效率和蛋白质效率显著提高,而随着泛酸水平的进一步增加,饲料效率和蛋白质效率显著降低。饲料中泛酸水平对凡纳滨对虾全虾和肌肉主要成分无显著性影响。对照组对虾血清葡萄糖含量显著低于泛酸各添加组,然而泛酸各添加组之间无显著差异;投喂150.2 mg/kg泛酸组血清甘油三酯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和513.6 mg/kg;而血清总蛋白和胆固醇含量不受饲料中泛酸水平的影响。随着饲料中泛酸水平由20.9 mg/kg增至150.2 mg/kg,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显著提高,而随着饲料中泛酸水平的进一步增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显著降低;饲料中泛酸水平为99.0mg/kg组凡纳滨对虾血清总氧化能力显著高于其他各组;投喂对照组和泛酸水平为69.3mg/kg组的凡纳滨对虾血清丙二醛含量最高,投喂泛酸水平为150.2 mg/kg组血清的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以凡纳滨对虾的饲料效率和蛋白质沉积率为评价指标,通过折线模型分析得到凡纳滨对虾泛酸最适需要量分别为113.40和119.87mg/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