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 L.)和樟子松(Pinus pylve-stris L.)种子萌发过程中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及其酶活性的代谢变化。试验结果表明:在种子萌发过程中,刺槐种子子叶中脂肪变化最早;酶活性的升降不一定与其作用底物含量的增减相一致;作用于贮藏物质的酶并不是在浸种后立即就表现出活性。樟子松种子胚乳和种胚中蛋白酶分别在浸种后的第8天和第10天才表现出活性;物质降解是种子正常萌发的先决条件。物质代谢产生的小分子是萌发胚的组成物质,释放的能量用于物质运输、细胞分裂、生长和分化,使种子得以萌发和幼苗形成。  相似文献   

2.
卢军  娄伟  罗琳  朱先洲 《南方农业学报》2014,45(11):1943-1946
[目的]探讨低温和长时间贮藏对烟草种子萌发和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为烟草种子贮藏和育苗提供参考.[方法]以长时间贮藏(15年)和当年收获的烟草品种“红花大金元”裸种为材料,研究低温(16℃)和常温(25 ℃)培养条件对种子萌发和幼苗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结果]当年收获种子在25℃下萌发率最高,为95.9%,长时间贮藏种子在16℃下萌发率最低,为67.8%;长时间贮藏和低温均能显著降低种子的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当年收获种子在25℃下培养出的幼苗根长度最长,为2.71 cm,长时间贮藏种子在16℃下培养出的幼苗根长最短,为0.91 cm,长时间贮藏和低温均能抑制幼苗的根系生长.低温和长时间贮藏能显著促进烟苗体内脯氨酸和可溶性糖的积累.[结论]低温和长时间贮藏均会抑制烟草种子的萌发和生长,促进幼苗体内渗透调节的积累.生产实践中烟草种子不宜长时间贮藏,育苗时应尽量确保种子萌发的最佳温度.  相似文献   

3.
为揭示马尾松能在土壤酸化的稀土矿废弃地生长和更新的适应机理,以马尾松种子为试验材料,设计不同pH值(5.5、4.5、3.5)酸胁迫试验,测定酸胁迫下马尾松种子萌发、胚根胚芽生长、体内渗透调节物质和酶活性等指标,并采用隶属函数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马尾松种子各萌发指标均随pH值降低呈减小趋势,但pH值3.5和pH值4.5对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无显著影响,pH值5.5对发芽率和发芽指数有显著促进作用,pH值3.5对活力指数有显著抑制作用;不同酸胁迫处理均显著抑制马尾松胚根伸长,但pH值5.5及pH值4.5对胚芽和胚根鲜质量有促进作用;随pH值降低,露白期马尾松种子可溶性蛋白含量呈降低趋势,且显著小于对照,但发芽期则与对照无显著差异;露白期和发芽期马尾松种子的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呈增加趋势,且pH值3.5时露白期和pH值4.5时发芽期脯氨酸含量显著大于对照;露白期马尾松种子体内POD活性随pH值降低先升后降,而MDA含量则相反;露白期和发芽期CAT和SOD活性均随酸胁迫程度增强逐渐增加;隶属函数值随pH值降低先增后减,仅pH值3.5时小于对照。综上,马尾松种子对酸胁迫有较强耐性,脯氨酸、...  相似文献   

4.
<正>种子的萌发是指种子胚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活跃状态,并逐步生长成幼苗的过程。正常的种子萌发是作物健康生长和高产的基础,标志着种子内部生物化学的变化和生长物质合成的开始,为植物提供所需的能量和养分。种子萌发的过程复杂而精密,受基因、种子贮藏物质代谢、  相似文献   

5.
一串红种子发育及内含物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试验通过常规方法测定不同成熟度与不同萌发状态种子中可溶性糖、脂肪和淀粉含量的变化;并观察了胚生长过程;采用滤纸床在20℃恒温条件下测定种子发芽率。结果表明:不同成熟度种子的胚发育状态及内含物差异很大。随成熟度提高,种子中脂肪含量升高,可溶性糖含量降低;完熟种子中主要贮藏物质是脂肪。伴随种子萌发,可溶性糖含量逐渐下降,脂肪含量变化缓慢。通过TTC染色与发芽试验对比,不同种子成熟度与种子活力和发芽率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刺槐种子活力丧失与种子内部有毒物质积累的关系,利用1963、1979和2010年的刺槐种子的不同浓度甲醇浸提液处理白菜种子,研究其对白菜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贮藏时间的刺槐种子甲醇浸提液(10%、20%、30%和40%)对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L.ssp.chinensis)种子发芽率和活力指数以及幼苗的苗高和根生长均有抑制作用,贮藏时间越长抑制作用越明显。用40%浸提液处理,白菜种子不能萌发,1963年采集的刺槐种子30%浸提液处理白菜种子也不能萌发;随着刺槐种子贮藏时间的延长和浸提液浓度的增加,对白菜幼苗的苗高和根长的生长抑制性也在增加,且根长受到的抑制性更明显。说明刺槐种子在贮藏过程中有毒物质在逐渐积累。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4种柱花草种子在萌发过程中4种贮藏蛋白质含量的变化.[方法]用Bradford蛋白质定量检测试剂盒对提取的蛋白进行测定.[结果]4种柱花草胚中贮藏蛋白质含量的大小顺序为球蛋白>白蛋白>谷蛋白>醇溶蛋白.球蛋白在胚生长时期大量降解,含量总体下降了43%;白蛋白在种子开始萌发时下降很快,下降幅度为39%;萌发后期种子胚芽长到4.3 cm时白蛋白含量降低了58%;在整个萌发过程中醇溶蛋白含量的变化与谷蛋白含量的变化相似,都呈波浪状变化,醇溶蛋白降解幅度最小.而总蛋白质含量在整个萌发阶段是随着萌发的进行而逐渐减少,其中有钩柱花草总蛋白含量的降解幅度最大,为49%;其余差异不明显.[结论]4种柱花草的种子萌发早期蛋白质的降解幅度大于萌发后期蛋白质的降解幅度.在种子萌发初期,柱花草种子中的贮藏蛋白质有不同程度的降解,为胚的生长发育提供需要的营养物质.在种子萌发后期,胚突破种皮形成幼芽,种子由异养逐渐向自养过渡,降解幅度减小.  相似文献   

8.
林地清理方式对杉木马尾松混交林幼林生产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野外调查分析了炼山和劈条带两种林地清理方式对杉木马尾松混交林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劈条带处理不同坡位杉木马尾松混交林林下植被总生物量、灌木层生物量及草本层生物量均高于炼山处理;炼山处理杉木马尾松混交林同一坡位杉木和马尾松林分生长及杉木和马尾松地上部分总生物量及单株干、枝和叶等器官生物量均优于劈条带处理;同一林地清理方式不同坡位杉木马尾松混交林中杉木和马尾松生长及干、枝叶生物量均表现为:下坡>中坡>上坡。劈条带处理有利于提高杉木马尾松混交林幼龄期林分生产力,但炼山处理有利于提高杉木马尾松混交林幼龄期林木生长量。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温度对乳苣种子萌发以及种子萌发过程中贮藏物质和各种酶的变化情况,开展了不同温度对乳苣种子萌发以及贮藏物质变化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变温能够有效提高乳苣种子的发芽率,最适变温为15/30 ℃,发芽率可达54.45%;乳苣种子萌发过程中,种子内含物质利用在时间上存在差异,碳水化合物动员较快,脂肪、蛋白质水解相对较慢。乳苣种子萌发过程中,其碳水化合物的代谢主要归因于α-淀粉酶的水解,且α-淀粉酶的活性与种子萌发率呈正相关;乳苣种子萌发过程中,TCA及PPP同时存在,PPP对乳苣种子萌发起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0.
采用50、200、400、600、800 mmol/L的NaCl盐溶液处理绿豆种子,以蒸馏水作对照(CK),对绿豆种子萌发能力及速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在种子萌发出芽阶段表现出较强的耐盐性,在50~200 mmol/L的NaCl盐胁迫下对其发芽率影响不明显,但显著抑制幼苗生长;随处理浓度的升高,其萌发、幼苗生长受到抑制的程度增大,绿豆种子萌发能忍耐的NaCl处理浓度为200 mmol/L以下。  相似文献   

11.
以岑溪软枝油茶优良无性系‘岑软2号’为试验对象,从油茶籽仁发育初期持续取样至油茶籽大部分自然脱落,研究油茶籽在成熟过程中主要营养物质含量的动态变化,并分析其与种子萌发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油茶籽的发育,种仁含水量均匀下降,脂肪含量不断上升,蛋白质含量呈先升后降再升的变化趋势,总糖和淀粉含量不断下降;油茶籽成熟过程中种仁含油率与总糖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淀粉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但与蛋白质含量正相关不显著;种子萌发率与种仁含油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总糖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淀粉和蛋白质的相关性不显著;在本调查区域,针对油茶栽培生产,11月中旬至12月中旬采收最佳;针对育苗生产,10月中旬即可采收。  相似文献   

12.
磷脂酶可水解膜双分子层的主要成分磷脂,在植物生长发育及逆境胁迫响应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磷脂酶在种子生长发育、贮藏和萌发阶段调控种子活力,影响植物遗传资源保存和农作物产量。文章归纳总结了磷脂酶在种子各阶段对其活力的影响,包括在种子生长发育期间调控淀粉合成影响种子活力的形成,在种子成熟阶段调控膜完整性影响种子的耐脱水能力,在贮藏期间可能调控细胞中的氧化损伤程度影响种子活力,在萌发阶段参与脱落酸(ABA)和赤霉素(GA)信号传导,调控种子的萌发及幼苗建成。然而由于磷脂酶多样且复杂的生物学功能,其调控种子活力的机制仍不明确。利用基因编辑及多组学技术手段,深入研究磷脂酶调控种子活力的生物学功能及调控机制,不仅有助于阐明种子老化的分子机制,还可为种质创新提供有价值的基因资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进一步探明种子粒度对棉花苗期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以转Bt基因棉33B种子为试验材料,设置大粒饱满、大粒不饱满和小粒种子3个不同种子粒度处理,研究各处理对棉花苗期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3个处理的发芽势以小粒种子较高;大而饱满种子的叶面积和干物重最大,幼苗初期生长和整齐度都优于大而不饱满的种子和小粒种子。各粒度棉苗的株高无明显差异。大而饱满的种子净光合速率与大而不饱满的种子无明显差异,小种子的稍低。主茎叶可溶性蛋白、淀粉和糖含量无明显差异。[结论]作物种子饱满程度对植株的生长有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沙葱种子萌发特性及脂质代谢变化规律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沙葱种子的萌发及脂质代谢变化规律,为其萌发生理提供数据支持,以沙葱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其在萌发过程中萌发特性及脂肪含量、脂肪酸含量、脂氧合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沙葱种子随萌发天数的增加,除苗干重外,萌发率、苗长、根长和苗重均显著增加;脂肪含量则呈先降后升趋势,第6d仅为1.55%,显著低于其他时间的含量;脂肪酸中亚油酸含量最高、达62.73%~72.57%,其次为油酸.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在萌发过程中变化趋势相反;脂氧合酶活性在萌发第0~4 d内最高,4d后随着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的降低而降低.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明硝普钠对圣女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调控机制,以圣女果品种朱云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浓度硝普钠处理对其碳氮代谢及关键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圣女果种子萌发至幼苗期,淀粉、总氮含量逐渐下降,可溶性糖、还原糖、蔗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游离氨基酸含量逐渐上升;硝普钠处理的淀粉、蔗糖及游离氨基酸含量均高于蒸馏水处理(CK);圣女果种子萌发至幼苗期,淀粉酶、蔗糖磷酸合成酶(SPS)和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呈下降趋势,硝酸还原酶(NR)和谷氨酸合成酶(GOGAT)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CK和0.25 mmol/L硝普钠处理的蔗糖合成酶(SS)活性呈下降趋势,0.50、1.00 mmol/L硝普钠处理SS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硝普钠处理增强了淀粉酶活性;各处理碳含量逐渐下降,碳氮比除CK呈先上升后下降外,其他硝普钠处理均呈下降趋势;此外,硝普钠处理对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影响不显著,但显著增加了幼苗生物量、根长和苗高。可见,硝普钠处理可影响淀粉的转化和糖的积累,延缓总氮和萌动期前可溶性蛋白质的分解,加速游离氨基酸的积累,促进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其中以0.50 mmol/L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6.
油松种子沙藏处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油松种子作沙藏处理催芽试验,结果表明,沙藏5周发芽势和发芽率最高,沙藏处理2周的发芽速度最快,但是它的发芽势和发芽率不是最高,选用2mm孔径筛子分离沙子和种子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7.
采用室内试验测试和统计分析的方法,研究了不同贮藏条件下桃叶卫矛种子萌发率和内部营养物质含量的变化,阐述了影响其种子质量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贮藏温度对种子萌发和营养物质含量的影响明显,温度与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质量分数的变化成正相关关系;随着贮藏时间延长,粗脂肪质量分数降低;脂肪酸性质发生变化,不饱和脂肪酸相对质量分数变少,转化为异构体、饱和脂肪酸或其他氧化物。  相似文献   

18.
羟基羟甲基吡喃酮(Microthecin)是以糖原和淀粉作为前体的某些菌类和红藻的次生代谢产物。研究了不同浓度的Microthecin浸种、土壤施用及叶面喷施对黄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浓度的Microthecin处理明显提高了黄瓜幼苗的干重和鲜重、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光合速率、还原性糖和蛋白质的含量。其中以浓度为100 mg/L的Microthecin浸种或叶面喷施和1000 mg/L土壤施用促进作用最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外源一氧化氮(NO)处理对七叶一枝花种子萌发及其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方法]检测了不同浓度硝普钠(NO供体)对七叶一枝花种子萌发的促进效果,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最适浓度硝普钠处理后七叶一枝花种子萌发过程中淀粉、可溶性蛋白以及可溶性糖等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100μmol/L硝普钠促进七叶一枝花种子的萌发效果最为明显;与对照相比,不同时间段下硝普纳处理组种子中,NO含量在45~90 d显著高于对照组;可溶性糖含量总体上高于对照,且在15~45 d有显著差异;淀粉含量在15~45 d显著低于对照组;β淀粉酶活力在萌发早期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总淀粉酶活力的变化与β淀粉酶活力变化趋势一致;可溶性蛋白含量分析中,处理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都有随萌发推进而呈现下降的趋势。[结论]100μmol/L硝普钠促进七叶一枝花种子的萌发可能是通过提高种子萌发早期淀粉酶的活性,促进淀粉的水解和可溶性糖的产生,以及提高萌发期间种子内源NO的含量而实现。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芝麻种子萌发过程的代谢生理变化,丰富芝麻种子生物学内容,在25 ℃暗培养条件下,以2个芝麻品种为材料,研究了种子萌发0~72 h过程中的形态变化、水分吸收以及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氨基酸、粗脂肪、游离脂肪酸和脂肪酶活性等代谢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芝麻种子在浸水后6 h吸胀,12 h萌动,24 h胚根开始快速伸长,48 h胚芽开始快速生长,72 h完成发芽。吸水率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其中在 0~6 h和24~60 h 2个时间段表现为急速上升;吸水速 率呈现先降后升再降的变化过程,其中在0~3 h时下降最快,在胚芽开始生长(吸水后48 h)后再次出现较大幅度上升。随着萌发进程的推进,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表现为先降后升趋势,氨基酸含量不断下降,粗脂肪含量在24 h后有所下降,游离脂肪酸含量呈现先降后升再降的变化趋势,脂肪酶活性不断增强,棕榈酸、硬脂酸、油酸和亚油酸等主要脂肪酸组成变化非常小。因此,芝麻种子萌发过程中,最先启动糖代谢,随后启动蛋白质和脂肪的代谢。研究结果为芝麻种子萌发机理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