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解茶卡藏羊肉不同部位的品质特性及相关关系,分析了不同部位的蒸煮损失、色泽及质构品质。结果表明:茶卡藏羊不同部位的加工品质特性存在差异。蒸煮损失外脊显著高于羊排和后腿(P 0. 05),与前腿、上脑和颈肉差异不显著(P 0. 05)。L值上脑、颈肉和羊排显著高于后腿和外脊(P 0. 05),与前腿差异不显著(P 0. 05),各部位a值不存在显著差异(P 0. 05)。后腿和羊排硬度与前腿、上脑、颈肉和外脊存在显著差异(P 0. 05),弹性和内聚性差异均不显著(P 0. 05),羊排和后腿咀嚼性与前腿和上脑存在显著差异(P 0. 05)。本研究为茶卡藏羊肉的深加工利用提供了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了进一步探究黔北麻羊杂交效果,选取相同饲养条件下同龄的纯种黔北麻羊和波尔山羊(♂)与黔北麻羊(♀)杂交后代波黔F1代羊,分别测定屠宰性能、肉质性能、肌肉中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黔北麻羊公羊宰前活重和肉骨比显著低于波黔F1代公羊(P0.05),胴体重、净肉重和眼肌面积极显著高于波黔F1代公羊(P0.01);黔北麻羊母羊骨重、净肉重和屠宰率显著低于波黔F1代母羊(P0.05),宰前活重极显著低于波黔F1代母羊(P0.01);波黔F1代公母羊在熟肉率、滴水损失、粗蛋白等指标均优于黔北麻羊。另外波黔F1代肉的总氨基酸(TAA)、必需氨基酸(EAA)、鲜味氨基酸总含量(DTAA)和甜味氨基酸(STAA)含量略低于黔北麻羊,但二者EAA/TAA、EAA/NEAA(NEAA为非必需氨基酸)、DTAA/TAA以及STAA/TAA比值几乎相同;波黔F1代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高于黔北麻羊。说明波黔F1代公母羊的屠宰性能高于黔北麻羊,肉品质也优于黔北麻羊。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西藏苏格绵羊不同部位肉品质特征与主要营养成分,试验选择成年苏格绵羊羯羊10只,屠宰后分别取后腿米龙、前腿牡蛎、背最长肌进行品质特征及主要营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苏格绵羊后腿米龙总氨基酸含量最高;背最长肌色泽最佳,剪切力值最低且弹性、黏聚性最高,咀嚼性最低,必需氨基酸/总氨基酸(EAA/TAA)为48.26%,EAA/非必需氨基酸(NEAA)为74.89%,超出了FAO/WHO模式标准,总脂肪酸、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说明苏格绵羊不同部位肉品质特征及主要营养成分含量存在差异,其中背最长肌的品质最佳,营养价值最高。  相似文献   

4.
旨在探讨丹巴黄羊的资源特性,试验选择了12月龄丹巴黄羊公、母羊各3只,屠宰并测定其屠宰性能、肌肉品质及肌肉营养成分等指标。结果表明:公、母羊宰前体重分别为25.83±1.04kg和18.50±2.29kg,屠宰率分别为45.18±0.78%和38.89±2.08%,净肉率分别为33.76±1.4%和28.59±1.99%,胴体产肉率分别为74.30±0.85%和74.08±0.65%;公羊的胴体长、胴体后腿围、胴体后腿长、腰部肌肉厚、后腿肉重、肩胛肉重和胸下肉重等指标显著高于母羊(P0.05),其他胴体体尺和胴体分割指标在公、母羊间差异不显著(P0.05);肌纤维特性、肌肉品质、肌肉营养成分、肌肉矿物质含量及其重金属含量等指标在公、母羊间的差异较小,公羊的a值显著高于母羊(P0.05);公、母羊肌肉中共检测到18种氨基酸,EAA/TAA分别为39.56±0.26%和39.48±0.66%,EAA/NEAA分别为65.45±0.71%和65.43±1.80%。  相似文献   

5.
《畜牧与兽医》2017,(11):10-15
为进一步探究黔北麻羊杂交改良效果,选取相同饲养条件下同龄的纯种黔北麻羊和南江黄羊(♂)与黔北麻羊(♀)杂交后代南黔F1为试验组合,分别对其屠宰性能、肉质性能、不同组织肌肉纤维、肌肉中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黔北麻羊与南黔F1母羊在宰前活重、净肉重和胴体重指标差异极显著(P0.01),在眼肌面积和屠宰率指标差异显著(P0.05);黔北麻羊与南黔F1公羊净肉率指标差异极显著(P0.01),胴体重和屠宰率指标差异显著(P0.05);南黔F1在熟肉率、滴水损失、粗蛋白、粗灰分等指标均优于黔北麻羊。另外,南黔F1肉的总氨基酸(TAA)、必需氨基酸(EAA)、鲜味氨基酸(DTAA)和甜味氨基酸(STAA)含量略低于黔北麻羊肉,但EAA/TAA、EAA/非必需氨基酸(NEAA)、DTAA/TAA以及STAA/TAA含量十分接近;南黔F1较黔北麻羊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仅差0.05百分点,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较黔北麻羊高出0.06百分点。南黔F1羊的屠宰性能显著高于黔北麻羊(P0.05),南黔F1肉品品质优于黔北麻羊,说明南江黄羊杂交改良后的黔北麻羊屠宰性能和肉品质均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以白萨福克羊为父本,藏系绵羊为母本,通过白藏杂交提高产肉性能。在自然放牧条件下,经测定,12月龄白-藏羊活重比藏系绵羊高6.82%,差异显著(P0.05),胸围极显著大于藏羊(P0.01);胴体重提高12.36%,净肉重13.28%,净肉率提高6.02%,屠宰率提高7.50%,差异显著(P0.05);眼肌面积提高1.65%,差异不显著(P0.05);GR值差异极显著(P0.01);后腿肉重提高18.02%,胸下肉降低21.13%,颈肉重提高95.24%,差异均极显著(P0.01);腰肉提高4.08%,肋肉提高6.90%,肩胛肉重提高6.30%,差异显著(P0.05)。大腿肌肉厚提高58.54%,腰脂厚降低23.08%,差异均极显著(P0.01);背脂厚度、胴体长、胴体深、胴体胸深、胴体后腿长、胴体后腿宽、腰部肌肉厚均差异不显著(P0.05)。白-藏羊与藏系绵羊相比,剪切力、失水率、熟肉率差异均显著(P0.05)。  相似文献   

7.
选自呼和浩特、通辽和呼伦贝尔地区饲养的1~5胎健康无病的荷斯坦牛、西门塔尔牛和三河牛1胎、3胎及5胎的泌乳牛各10头,一年分4次采集乳样,每个胎次的重复数为40头;探讨荷斯坦牛、西门塔尔牛和三河牛乳中氨基酸含量的胎次变化。结果显示,1胎荷斯坦牛乳中氨基酸的总量(ATT)显著高于5胎牛(P〈0.05),1胎荷斯坦牛乳中必需氨基酸的总和(EAA)明显高于3胎和5胎牛(P〈0.05);1胎西门塔尔牛乳中TAA、EAA和NEAA的总量均显著高于3胎牛,而3胎牛的又显著高于5胎牛的(P〈0.05);1胎三河牛乳中TAA总量显著高于3胎牛,而3胎牛的又显著高于5胎牛的(P〈0.05)。3胎和5胎三河牛乳中EAA含量显著低于1胎牛(P〈0.05),1胎和3胎三河牛乳中NEAA含量显著高于5胎牛(P〈0.05)。总之,随着胎次的增长荷斯坦牛、西门塔尔牛和三河牛乳中氨基酸的含量呈明显下降的态势(P〈0.05),其中,西门塔尔牛和三河牛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8.
为了测定小鼠肌肉蛋白质含量,以期为小鼠肌肉的综合利用提供基础资料,试验采用常规方法对小鼠肌肉营养成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试验小鼠肌肉氨基酸(TAA)中,谷氨酸(Glu)含量最高为93.82 mg/g(♀)、101.92 mg/g(♂),分别占TAA总量的15.45%、15.69%;肌肉的必需氨基酸(EAA)总量(含半必需氨基酸)为279.33 mg/g(♀)、304.29 mg/g(♂),与TAA总量的比值(EAA/TAA)为37.48%(♀)、38.14%(♂),与非必需氨基酸(NEAA)总量的比值(EAA/NEAA)为69.42%(♀)、71.76%(♂)。按照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FA0-WHO)的规定,理想蛋白源的TAA组成以EAA/TAA在40%左右、EAA/NEAA在60%以上为宜。试验组肌肉EAA的氨基酸评分(AAS)均大于0.5(50分),赖氨酸(Lys)的AAS接近1(100分);试验组化学评分(CS)均大于0.5(50分);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为57.41(♀),62.58(♂)。说明小鼠肌肉是一种理想的蛋白源和饲料蛋白添加剂。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研究了呼伦贝尔羊(HL)和呼伦贝尔羊与杜泊羊杂交1代(HZ)羔羊在自然放牧(NG)与放牧补饲(GS)2种不同育肥方式下,其血浆和肌肉组织(背最长肌、臂三头肌、股二头肌)中氨基酸(AA)组成的变化。采用2×2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选择体重、体况接近的健康4月龄断奶HL和HZ公羔各60只。因素1为育肥方式,分为NG与GS;因素2为品种,分为HL与HZ。共分为4组,每组30只。进行为期60 d的育肥。结果表明:1)NG组血浆中必需氨基酸(EAA)、限制性氨基酸(LAA)、功能性氨基酸(FAA)和总氨基酸(TAA)含量显著低于GS组(P0.05),呈味氨基酸(DAA)含量有低于GS组趋势(0.05≤P0.10)。2)与GS组相比,NG组背最长肌中粗蛋白质(CP)、LAA含量显著升高(P0.05)。3)与GS组相比,NG组臂三头肌中LAA和DAA含量显著降低(P0.05),EAA含量均有降低的趋势(0.05≤P0.10)。4)NG组股二头肌中CP、EAA、NEAA、TAA、LAA、BCAA、DAA含量显著低于GS组(P0.05)。5)与HL组相比,HZ组血浆EAA,背最长肌LAA,臂三头肌BCAA和股二头肌EAA含量显著(P0.05)或有显著趋势升高(P0.10)。由此可见,GS羔羊肉蛋白质营养价值优于NG,HZ羔羊肉蛋白质营养价值优于HL羔羊。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研究了放牧和舍饲育肥对阿尔巴斯白绒山羊成年羊和断奶羔羊血液和肌肉组织(背最长肌、臂三头肌、股二头肌和臀肌)中氨基酸组成的影响。采用2×2因子试验设计,选择体重、体型外貌接近、健康无病的4月龄阿尔巴斯白绒山羊断奶羔羊[(20.36±0.32)kg]60只和5岁成年羊[(40.38±0.84)kg]60只,分为4组,每组30只。因素1为育肥方式,放牧育肥和舍饲育肥(采食全混合日粮)2种,分别记为PF和SF;因素2为年龄,成年羊和羔羊2个阶段,分别记为AG与KG。成年羊和羔羊分别进行60和90 d的育肥。结果表明:PF组血浆非必需氨基酸(NEAA)和呈味氨基酸(DAA)浓度显著低于SF组(P0.05),必需氨基酸(EAA)、功能性氨基酸(FAA)和限制性氨基酸(LAA)浓度显著高于SF组(P0.05)。KG组血浆NEAA、FAA和DAA浓度显著高于AG组(P0.05),而EAA、支链氨基酸(BCAA)和LAA浓度均显著低于AG组(P0.05)。总体上,PF组肌肉粗蛋白质(CP)、EAA、NEAA、总氨基酸(TAA)、BCAA、FAA和DAA含量低于SF组。KG组肌肉CP、EAA、NEAA、TAA、BCAA、LAA、FAA和DAA含量高于AG组。由此可见,舍饲育肥绒山羊肌肉氨基酸组成优于放牧育肥,断奶羔羊肌肉的氨基酸组成优于成年羊。  相似文献   

11.
为了比较24月龄丹巴黄羊与藏山羊的屠宰性能,屠宰了24月龄丹巴黄羊羯羊、藏山羊公羊及母羊各3只,测定其屠宰性能、胴体形态及胴体分割等指标。结果表明:丹巴黄羊羯羊的宰前活重、体长、胸围、体高和管围显著高于藏山羊公、母羊(P0.05);羯羊的胴体重、净肉重和骨重等指标显著高于藏山羊公、母羊差异不显著(P0.05),屠宰率、肉骨比、净肉率及胴体产肉率等指标与藏山羊公、母羊差异不显著(P0.05);羯羊的胴体长、胴体深、胴体胸深、胴体后腿围、胴体后腿长和胴体后腿宽等指标显著高于藏山羊公、母羊(P0.05);羯羊的后腿肉重、腰肉重、肋肉重、肩胛肉重及胸下肉重等指标显著高于藏山羊公、母羊(P0.05)。  相似文献   

12.
试验旨在分析乌珠穆沁草原饲养的黑安格斯牛肌肉氨基酸组成及其营养价值,为该品种的饲养、杂交繁育及肉品质评价提供基础数据。采集7头体重为500 kg±38 kg黑安格斯肉牛的里脊、臀肉、肩肉、眼肉、上脑、胸肉和米龙等部位肉样,测定其氨基酸含量与组成,并用FAO/WHO氨基酸模式进行营养价值分析。结果显示样品中水分平均含量68.73%,低于国家标准;粗脂肪平均含量为30.56%。并检测出17种氨基酸,鲜味、甜味和苦味氨基酸含量丰富,其与总氨基酸(TAA)含量的比值分别为25.8%、32.7%和41.6%。必需氨基酸(EAA)含量、EAA/TAA、EAA/NEAA及EAA评分均超过FAO/WHO氨基酸模式。在所有测定样品中,眼肉、里脊和上脑氨基酸含量较高,氨基酸组成丰富。综上所述,乌珠穆沁草原饲养的黑安格斯牛肉氨基酸组成丰富,含量较高,能够满足人体营养需要,属于优质蛋白质。  相似文献   

13.
《畜牧与兽医》2016,(5):55-60
研究高精料日粮条件下奶牛肝脏氨基酸代谢分配的规律。选择6头泌乳期中国荷斯坦奶牛(550±20)kg作为试验动物,采用交叉试验设计,试验动物随机分成两组并提供不同精料水平的饲粮,分别手术安装瘤胃瘘管和门静脉、肝静脉、股动脉慢性血管瘘用于收集试验样本。在采样期,分别在采食前(0 h)以及采食后2、4、6、8 h采集门静脉、肝静脉、股动脉的血液用于血浆中氨基酸的浓度测定。结果表明:高精料日粮显著增加门静脉血浆中蛋氨酸、赖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缬氨酸和组氨酸等必需氨基酸(EAA)以及丝氨酸、甘氨酸、丙氨酸、酪氨酸、天冬氨酸和精氨酸等非必需氨基酸(NEAA)的浓度(P0.05),提高门静脉血浆中支链氨基酸(BCAA),总必需氨基酸(TEAA),总非必需氨基酸(TNEAA)以及总氨基酸(TAA)的浓度(P0.05)。除了亮氨酸和苏氨酸,高精料日粮组肝静脉血浆中其他EAA的浓度显著高于低精料日粮组(P0.05)。高精料日粮显著肝静脉血浆中酪氨酸和天冬氨酸和BCAA、TEAA以及TAA浓度(P0.05),以及趋向增加苏氨酸、精氨酸浓度(P=0.08)。相比于低精料日粮,高精料日粮均显著增加股动脉血浆中除亮氨酸外其他EAA浓度(P0.05);对于非必需氨基酸(NEAA)而言,高精料日粮组股动脉血浆中酪氨酸、天冬氨酸和精氨酸浓度显著高于LC组(P0.05)。高精料日粮显著提高股动脉血浆中BCAA、TEAA和TAA浓度(P0.05),但对TNEAA浓度没有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菌种组合发酵对朱缨花(Calliandracalothyrsus)叶粉的营养成分、抗营养成分(干物质基础)的影响。在相同条件下,以2%(v/w)的接种量添加罗伊氏乳杆菌(A)、乳酸片球菌(B)、枯草芽孢杆菌(C),同时将这三种菌组合,加入双菌组合(2%/2%)或三菌组合(2%/2%/2%)发酵6天。结果表明:①与未发酵朱缨花叶粉(CON)相比,发酵处理显著降低了朱缨花叶粉粗脂肪(EE)、单宁含量(P0.05);B、A+B、A+C、A+B+C组显著提高了朱缨花叶粉粗蛋白质(CP)含量(P0.05);C、A+B、A+C、B+C、A+B+C组显著提高了粗灰分含量(P0.05);不同发酵处理对朱缨花叶粉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钙、磷、碳水化合物和能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②A+B+C组天冬酰胺含量显著高于A、B、C、A+B、A+C组(P0.05);B+C组丝氨酸含量显著高于CON、A、B、C、A+B+C组(P0.05);A+B+C组谷氨酸、丙氨酸、苯丙氨酸、脯氨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CON组半胱氨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CON、B+C组蛋氨酸含量显著高于A、A+B、A+C、A+B+C组(P0.05);CON、A+B+C组甘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组氨酸、精氨酸、总氨基酸(TAA)含量、必需氨基酸(EAA)、非必需氨基酸(NEAA)、EAA/TAA、EAA/NEAA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不同发酵处理对朱缨花叶粉苏氨酸、缬氨酸、酪氨酸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③未发酵与发酵的朱缨花叶粉EAA/TAA、EAA/NEAA均接近FAO/WHO理想蛋白,EAA总量、苏氨酸、亮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含量均高于鸡蛋蛋白或FAO模式,但发酵朱缨花叶粉半胱氨酸+蛋氨酸低于鸡蛋蛋白和FAO模式。综上所述,未发酵及发酵的朱缨花叶粉都是优质的蛋白质饲料,不同菌种中以A+B+C发酵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5.
试验旨在分析阉牛不同部位肉品质。试验屠宰6头年龄、体重相近的阉牛,分别采集上脑、眼肉、外脊、里脊、大黄瓜条、胸肉、冈下肌肉样,测定营养指标、理化特性与氨基酸组成。结果显示,上脑脂肪(EE)含量最高,冈下肌次之,大黄瓜条最低;上脑蛋白质含量(CP)极显著低于其他部位(P<0.01)。冈下肌pH45 min值最高,大黄瓜条最低。大黄瓜条熟肉率均显著低于其他部位(P<0.05)。上脑亮度(L*值)均显著高于其他部位(P<0.05),冈下肌、上脑红度(a*值)均显著高于外脊、眼肉(P<0.05)。冈下肌必需氨基酸(EAA)含量均显著低于里脊(P<0.05);冈下肌的EAA含量极显著低于眼肉(P<0.01)。里脊的必需氨基酸/总氨基酸(EAA/TAA)、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EAA/NEAA)极显著高于冈下肌(P<0.01),显著高于胸肉(P<0.05)。7个部位呈味氨基酸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除缬氨酸(Val)、蛋氨酸+胱氨酸(Met+Cys)外,其他必需氨基酸评分均超出FAO/WHO标准;眼肉Val评分、异亮氨酸(Ile)评...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伏牛白山羊的屠宰性能和肉质特性,对10只伏牛白山羊进行屠宰性能、肉质常规指标测定和肌肉氨基酸含量测定。结果表明,伏牛白山羊母羊的宰前体重、胴体重、净肉重、内脏脂肪重、胴体净肉率、肉骨比均高q-&羊,差异不显著(P〉0.05);公羊的屠宰率、净肉率高于母羊,差异不显著(P〉0.05);伏牛白山羊公羊肉质中水分含量、脂肪含量、蛋白质含量、灰分含量均高于母羊,差异不显著(P〉0.05);伏牛白山羊公羊肌肉干物质中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舍量均高于母羊,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旨在探讨鸡肉粉完全替代鱼粉时饲料氨基酸的平衡性与对虾生长性能、体成分、血浆及肌肉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关系。试验设2个饲料蛋白质水平,分别为40%和31%,在每个蛋白质水平下分设鱼粉组(基础饲料)、鸡肉粉组(鸡肉粉完全替代基础饲料中鱼粉)、鸡肉粉+必需氨基酸(EAA)组(鸡肉粉完全替代基础饲料中鱼粉并补充晶体EAA)、鸡肉粉+EAA+非必需氨基酸(NEAA)(鸡肉粉完全替代基础饲料中鱼粉并补充晶体EAA+NEAA)。将平均体重为(0.37±0.01)g的凡纳滨对虾随机分配到32个圆桶(150 L)中,每桶30尾,每4个桶为1组,饲喂1种饲料,每天饱食投喂3次,进行为期56 d的饲养试验。结果表明:在每一饲料蛋白质水平下,鸡肉粉+EAA组、鸡肉粉+EAA+NEAA组对虾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均比鸡肉粉组有显著提高(P0.05),但仍显著低于鱼粉组(P0.05),饲料系数的变化正好与之相反;鸡肉粉+EAA+NEAA组对虾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系数与鸡肉粉+EAA组无显著差异(P0.05)。饲喂40%蛋白质水平饲料较饲喂31%蛋白质饲料显著提高对虾的增重率和虾体粗蛋白质含量(P0.05),但显著降低虾体粗脂肪含量(P0.05)。凡纳滨对虾血浆游离EAA/NEAA与饲料EAA/NEAA呈正线性关系,且血浆游离赖氨酸和苯丙氨酸含量均与特定生长率呈正相关。鸡肉粉组血浆游离蛋氨酸、苯丙氨酸和赖氨酸含量显著低于鱼粉组(P0.05),各组对虾肌肉游离氨基酸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得出,在鸡肉粉完全替代鱼粉的饲料中补充晶体EAA可促进凡纳滨对虾的生长,但进一步补充晶体NEAA并没有进一步改善其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18.
为了给琅琊鸡遗传资源保护及开发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选取120日龄琅琊鸡180只,设6个重复组,每个重复组30只,公母各半,在相同饲养条件下饲养,于300日龄时分析不同性别琅琊鸡的屠宰性能,并屠宰取胸肌和腿肌分析不同部位间肉品质常规指标、化学指标及风味物质指标。结果表明:公鸡、母鸡屠体率均超过87.00%,全净膛率均大于65.00%,公鸡腿肌剪切力显著高于公鸡胸肌(P0.05),母鸡腿肌剪切力极显著高于母鸡胸肌(P0.01),公鸡、母鸡胸肌和腿肌pH值随着时间推移均呈下降趋势,公鸡腿肌红度值(a~*值)极显著高于公鸡胸肌和母鸡胸肌(P0.01);公鸡腿肌干物质、粗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公鸡胸肌和母鸡胸肌、腿肌(P0.05),公鸡胸肌、腿肌粗脂肪含量低于母鸡且差异极显著(P0.01),公鸡、母鸡腿肌中胆固醇含量极显著高于胸肌(P0.01),公鸡胸肌、腿肌中肌苷酸含量低于母鸡且差异极显著(P0.01);公鸡胸肌、腿肌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母鸡(P0.05),而公鸡胸肌、腿肌中n-6多不饱和脂肪酸、n-3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极显著低于母鸡(P0.01);母鸡胸肌中必需氨基酸/总氨基酸(EAA/TAA)值和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EAA/NEAA)值最高,分别为39.97%和66.89%。说明琅琊鸡具有屠宰性能良好、肉质细嫩和味鲜、腿肌富含风味前体物质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为了了解藏山羊的种质特性,以24月龄的藏山羊公、母羊为试验材料,进行屠宰试验并测定其屠宰性能、肌肉品质及肌肉营养成分等。结果表明:公、母羊宰前体重分别为20.16±1.26kg和19.33±4.86kg,公、母羊的屠宰率分别为43.86±1.74%和44.08±5.46%,净肉率分别为32.43±1.52%和32.72±3.97%,胴体产肉率分别为73.28±0.09%和73.16±0.85%;胴体体尺、胴体分割、肌肉品质、肌纤维特性、肌肉营养成分、肌肉矿物质含量及其重金属含量等指标在公、母羊间差异较小,公羊的眼肌面积和后腿肉重等指标显著高于母羊(P0.05);公、母羊肌肉中共检测到18种氨基酸,EAA/TAA分别为39.23±0.24%和38.70±0.15%,EAA/NEAA分别为64.73±0.65%和63.17±0.41%。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早期断奶对藏西北绒山羊背最长肌中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的影响。[方法] 将18只健康羔羊按照体重相近原则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在28日龄(D28)实施早期断奶,对照组在60日龄(D60)自然断奶,羔羊断奶后饲喂相同的代乳料至75日龄;从两组随机选取5只羔羊进行屠宰采样,对其背最长肌中氨基酸和脂肪酸指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 在藏西北绒山羊背最长肌中检测出17种氨基酸,包括赖氨酸、亮氨酸等7种必需氨基酸,天冬氨酸、精氨酸等10种非必需氨基酸。两组断奶羔羊肉中总氨基酸含量、必需氨基酸含量、非必需氨基酸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28日龄断奶组羔羊肉中EAA/TAA、EAA/NEAA比值显著(P<0.05)高于60日龄断奶羔羊。共检测出29种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以棕榈酸和油酸含量最高,早期断奶对羔羊肉中饱和脂肪酸含量、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以及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结论] 藏西北绒山羊羔羊肉中所含氨基酸和脂肪酸种类多、含量丰富,实施早期断奶、及早补充颗粒料对肉中脂肪酸和氨基酸含量无影响,且可提高EAA/TAA、EAA/NEAA比值,使其更符合FAO/WHO氨基酸评分模式;该试验可为藏西北绒山羊羔羊实施早期断奶、提高母羊的繁殖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