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解决近年来辽宁地区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病害频发的问题,于2015年8月从辽宁省盘锦、营口地区26个发病的凡纳滨对虾养殖池塘中随机采集病虾样本,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和对虾桃拉综合征病毒(TSV),并用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cation,LAMP)技术检测虾肝肠胞虫Enterocytozoon hepatopenaei(EHP)的感染情况。结果表明:IHHNV和EHP的检出率较高,分别为65.4%和34.6%,WSSV和TSV的检出率分别为19.2%和7.7%;EHP的检出率与对虾体型大小密切相关,在小虾样本中检出的阳性率高达100%,而大虾样本中均未检出;26份对虾样本中有7份样本同时携带EHP和IHHNV。研究表明,IHHNV和EHP是2015年8月辽宁地区凡纳滨对虾的主要流行病原,发病率可能与对虾生长缓慢、个体大小差异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2.
2014年~2018年,对辽宁省中`国对虾仔虾和凡纳滨对虾仔虾中WSSV和TSV进行了监测,结果显示:中国对虾仔虾和凡纳滨对虾仔虾样品中WSSV年度总检出阳性率均呈先下降后上升的现象;而中国对虾仔虾TSV只在2014年和2018年各有1例阳性检出,凡纳滨对虾仔虾TSV阳性率为6.7%~14.8%。中国对虾仔虾WSSV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凡纳滨对虾;而凡纳滨对虾仔虾TSV的阳性率明显高于中国对虾。为有效地控制辽宁省对虾病害的发生,一是要加大养殖对虾流行疾病的监测力度,对已知病原进行普查,及时有效地指导防控工作;二是要尽早全面开展水产苗种产地检疫工作,防止水产苗种带病流通,确保辽宁省对虾养殖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技术对2012-2014年间广东省珠三角地区珠海、江门、中山三地养殖体系中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的携带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显示:白斑综合征在珠三角凡纳滨对虾主产区的不同地方和不同养殖月份中均有不同程度的流行;其中仔虾阶段WSSV携带率显著高于幼虾和成虾(P0.05)。  相似文献   

4.
【目的】基于环境DNA(eDNA)分析进口凡纳滨对虾携带水传播和运输虾肝肠胞虫(EHP)的风险性,为环境水中疫病监测和风险评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取60批进口亲虾携带水用0.45 μm硝酸纤维素膜过滤并提取eDNA,挑取10个携带水样滤膜eDNA用于凡纳滨对虾物种特异性鉴定,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所有携带水样滤膜进行EHP检测;同时以EHP阳性进口亲虾携带水开展人工感染试验,感染10 d后分别取养殖水样及虾体进行EHP检测;对进口亲虾携带水EHP阳性滤膜进行宏基因组测序分析,采用Krona对物种注释结果进行可视化展示,并将宏基因组测序分析结果与NCBI已公布的EHP氨基酸序列进行BLAST比对分析。【结果】进口亲虾携带水检测结果显示,成功从10个携带水滤膜eDNA扩增出凡纳滨对虾347 bp的特异目的片段,与原始序列片段的相似性达100%;在60批进口亲虾携带水样品中有2批携带水呈EHP阳性。EHP阳性进口亲虾携带水能成功感染虾苗组,且在虾苗肝胰腺组织分离获得成熟的EHP孢子,但亲虾组的虾体EHP检测呈阴性。宏基因组测序得到EHP的物种相对丰度值占真核动物物种的0.7%;与NCBI已公布的EHP氨基酸序列进行BLAST比对,结果获得213个同源EHP氨基酸序列;从进口亲虾携带水样品中分离鉴定获得的EHP与已报道物种黄道蟹肠孢虫(Enterospora canceri)和毕氏肠胞虫(Enterocytozoon bieneusi)的亲缘关系较近,对应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为别为83%和81%。【结论】进口凡纳滨对虾亲虾携带水具有传播EHP的可能性,即仅针对亲虾虾体进行EHP检测具有不完全性。eDNA检测可用来补充传统的虾体疫病监测方法,作为水环境疫病检测和风险评估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介绍罗氏沼虾和凡纳滨对虾生活习性及养殖现状的基础上,总结了海南罗氏沼虾与凡纳滨对虾池塘生态混养技术,内容主要包括养殖前的准备、苗种放养、日常管理、病害防治和收货等,针对海南热带地区两种虾的混养模式提出了相关的思考与建议,以期为海南罗氏沼虾与凡纳滨对虾池塘生态高效混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新的虾鱼混养模式,避免罗非鱼抢食对虾饵料,达到混养防病、高产增效的目的.[方法]根据凡纳滨对虾与全雄性罗非鱼生物学特性及所摄食饵料沉浮性的区别,在混养池塘中设置圈养圈,通过开、闭通道口,投饵引诱罗非鱼进行阶段性圈养,凡纳滨对虾虾苗放养密度67.5万尾/ha,全雄性罗非鱼(规格6.25g/尾)放养密度6000万尾/ha,罗非鱼放养前需对其进行咸化,经118 d混养后测定产量,分析养殖效果.[结果]整个养殖过程池塘水质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未发生倒藻现象,也没有发生病害.收获时,凡纳滨对虾平均产量为6212.1 kg/ha,全雄性罗非鱼平均产量为3522.7 kg/ha,综合投入产出比1∶1.52,平均利润75985元/ha.[结论]在池塘中设置圈养圈的虾鱼混养模式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以凡纳滨对虾为研究对象,设置0.1 mg/L(空白组)和6.0(试验组Ⅰ)、9.0 mg/L(试验组Ⅱ)3个氨氮浓度组,研究氨氮胁迫对其生长状况及虾肝肠胞虫(EHP)携带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氨氮对EHP的影响有一定的时间-剂量效应,随着时间的增长,凡纳滨对虾EHP感染率呈上升的趋势;9.0 mg/L氨氮可以有效促进感染EHP凡纳滨对虾体长和体重的增长。试验期间,试验组Ⅱ凡纳缤对虾大虾增长率最高,且小虾的比例明显下降。试验组Ⅱ抑制EHP表达的效果优于空白组和试验组Ⅰ。  相似文献   

8.
采用PCR检测技术分别对上海、江苏、海南部分养殖地区凡纳滨对虾携带重要病毒性病原--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显示40%~58%的受检测对虾携带WSSV,表明近年在养殖SPF(无特定病原)甚至SPR(抗特定病原)亲虾子代的情况下,凡纳滨对虾的WSSV感染率仍然很高.为探讨现行集约化、高密度养殖...  相似文献   

9.
试验选用初始体质量每尾0.33克的凡纳滨对虾在42天的饲养期中分别投喂1种含6%鱼油的对照饲料和3种添加不同比例豆油替代鱼油的试验饲料,鱼油和豆油分别为:4.5%+1.5%,3%+3%和1.5%+4.5%,观察了不同比例豆油替代鱼油对凡纳滨对虾幼虾生长和肝体比的影响。养殖试验结束后,各试验组凡纳滨对虾的增质量率和特定生长率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养殖过程中水质与病害发生之间的关联性。对上海市奉贤区某虾类养殖合作社的池塘水质、养殖虾病原携带情况进行定期检测,结合其发病状况,使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OPLS-DA),分析健康组、带病组、发病组同一时间段水质数据的差异性,并筛选出对各组差异贡献最大的水质因子。试验中,带病组和发病组的养殖虾均有检出虾虹彩病毒,分析表明:(1)发病组与健康组之间、发病组与带病组之间,水质有显著差异;而只要不发病,即便养殖虾携带病毒,该池塘水质与健康组之间并无显著区分。(2)水质因子与虾病发生的关联性程度为总氮水温总磷溶解氧。(3)分塘等机械操作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引起凡纳滨对虾的应激反应,诱发虾病的发生。(4)"带病健康"组为大棚养殖,水温保持在30℃左右,即使凡纳滨对虾带有虾虹彩病毒,依然可以健康生长,但将其转移至较低水温条件下的露天池塘继续养殖时,则疾病暴发,出现死亡。养殖过程中应重视水温管理,注意水质变化,减少不必要的机械操作活动。  相似文献   

11.
脱落酸(Abscisic acid, ABA)对映异构体的生物活性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新方法精制脱落酸(ABA)异构体试样,改变以往靠光学离析法分离racemic型(SR)-(±)-ABA,提高了(S)-(+)-ABA与(R)-(-)-ABA两镜像体纯度。抑制生长试验和残留量分析结果表明:天然型(S)-(+)-ABA活性,显着高于非天然型(R)-(-)-ABA或(SR)-(±)-ABA活性。抑制莴苣种子发芽50%的活性强度(S)-(+)-ABA约是(R)-(-)-ABA的5倍,(SR)-(±)-ABA介于二者之间。抑制萝卜下胚轴生长试验,最显着有效期2~6天,(6天后差异渐小,8日甚微),生理作用期约为一周,(S)-(+)-ABA活性是(R)-(-)-ABA的3.6倍。差异原因可能是两异构体分子立体结构不同所致。  相似文献   

12.
2006年,于山西的侯马、长治、交城、祁县、太原,在Steiner诱捕器内加T,Cue,Me诱剂诱集各种实蝇,监测山西境内实蝇的发生动态。结果表明,三点棍腹实蝇(Dacus(Callantra)trimacula(wang))和具条实蝇(Bactrocera(Zeugodacus)scutelltat(Hendel))是山西的优势实蝇种群,各诱集点两种实蝇种群动态基本一致,每年的6月底7月初由南到北相继发生,高峰期出现在8月中下旬至9月上中旬,种群消退结束于9月底到10月上旬。两种实蝇一年发生一代,种群羽化整齐。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我国北方杨树蛀干性害虫杨大透翅蛾(Aegerla apiformls clerck)进行了研究。除对形态特征,生活史,生活习性记述外,着重该虫的发生量与营林措施及不同杨树品种的关系,以及一系列的防治试验。在此基础上提出成虫期采用活雌虫性诱;卵期树干涂白;幼虫期使用熏蒸毒签等经济有效的防治手段。同时营造乔灌混交林,选用抗虫性较强的毛白杨等13个品种,可有效地控制该虫的发生量。  相似文献   

14.
四种蔬菜对DBP和DEHP及其代谢物的吸收累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浓度DBP和DEHP处理的土壤对青菜、菠菜、莴苣和萝卜进行盆栽实验,采用加速溶剂萃取,QuEChERS方法和硅烷衍生化对土壤和蔬菜样品进行前处理,结合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检测技术,分析了4种蔬菜中DBP、DEHP及其单酯代谢物MBP、MEHP从土壤中吸收的残留量分布规律和富集系数。结果表明,生长在高、低两个不同浓度DBP和DEHP土壤中的4种蔬菜都有DBP、DEHP及其代谢物MBP和MEHP的检出。萝卜中DBP和DEHP残留总量(Σ2PAEs)及其代谢物残留总量均明显高于其他3种蔬菜。4种蔬菜对土壤中的DEHP的生物富集因子BCF值都大于1,有明显的富集效应;而对于土壤中DBP有富集效应的则只有萝卜,其他3种蔬菜对DBP的BCF值都远小于1。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的DBP、DEHP能被蔬菜产品吸收富集,并且在体内代谢出毒性比母体更高的单酯产物。  相似文献   

15.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一种新型的Mn4+的掺杂量为质量分数3%的红色碱土金属铝酸盐荧光粉Ca0.97Mn0.03Al12O19,并就电荷补偿剂Cl-和F-对荧光粉的结构和发光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Ca0.97Mn0.03Al12O19荧光粉中,F-和Cl-的掺杂均没有改变Ca Al12O19的晶相,但掺入Cl-离子能提高荧光强度,而F-离子却能减弱荧光强度.  相似文献   

16.
首次记述了中国毛翅目特有种傅氏鳞石蛾(Lepidostoma fui (Huang))和弓突鳞石蛾(L.arcuatum (Huang))幼虫的形态特征。傅氏鳞石蛾幼虫与黄褐鳞石蛾(L.flavum Ulmer)极为相似,但前体稍大,头壳色浅,前胸背板4根外侧刚毛的第2与第3根的间距等于或大于第2与第1根间距的2倍(后第2与第3根的间距小于第2与第1根间距的2倍)。弓突鳞石蛾的主要鉴别特征为头壳黑褐色,沿头顶经颅侧区至上颚基部具白色宽环带。对两种幼虫的筑巢、化蛹等生物学特性作了初步探讨,发现两种幼虫均利用枯叶筑四方形管状巢,老熟幼虫巢的四面均由5小片叶组成,傅氏鳞石蛾巢长9.6~10.1mm,巢最宽处2.0~2.2mm;弓突鳞石蛾巢长13.0~14.4mm,巢最宽处2.7mm。  相似文献   

17.
《方便心论》的翻译是因明传入中国的重要标志,全书共有四品,在因明的"正"、"似"、"立"、"破"等方面作了系统的阐述,对《文心雕龙》的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主要论述了《方便心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对《文心雕龙》创作的影响,为因明学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雪莲果中的铅·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测定雪莲果中重金属的含量,为其进一步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微波消解样品,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雪莲果中的铅、镉。其中以磷酸二氢铵为基体改进剂,可提高灰化温度,消除基体干扰。[结果]新鲜的雪莲果中铅、镉的含量低于国家关于食品污染的限量。[结论]该方法快速简便、结果准确,符合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19.
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the hydrated alpha-Al(2)O(3) (0001) surface are important for understanding the reactivity of natural and synthetic aluminum-containing oxides. The structure of this surface was determined in the presence of water vapor at 300 kelvin by crystal truncation rod diffraction at a third-generation synchrotron x-ray source. The fully hydrated surface is oxygen terminated, with a 53% contracted double Al layer directly below. The structure is an intermediate between alpha-Al(2)O(3) and gamma-Al(OH)(3), a fully hydroxylated form of alumina. A semiordered oxygen layer about 2.3 angstroms above the terminal oxygen layer is interpreted as adsorbed water. The clean alpha-Al(2)O(3) (0001) surface, in contrast, is Al terminated and significantly relaxed relative to the bulk structure. These differences explain the different reactivities of the clean and hydroxylated surfaces.  相似文献   

20.
随机扩增多态DNA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DNA多态性检测技术。它以一系列不同的随机排列碱基顺序的寡核苷酸单链(通常是十聚体)为引物,对所研究的基因组DNA进行单引物扩增。扩增DNA片段的多态性反映了基因组相应区域的DNA多态性。RAPD技术可以在对物种没有任何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情况下,对其进行DNA多态性分析,同RFLP及DNA指纹图谱法等其他DNA多态性检测技术相比,RAPD具有检测效率高、样品用量少、灵敏度高和检测容易的优点。RAPD技术已广泛的应用于农作物和畜禽品种及品系的遗传纯度的测定、品种和品系的鉴定、品种和品系遗传关系的确定、基因的定位和分离以及构建基因图谱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