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潮区文蛤大批死亡原因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江苏南部沿海滩涂,近几年来.连年发生高潮区文蛤的大批死亡。仅1989年8~9月间就死亡了6000多吨,严重影响了该地区文蛤的增养殖生产。1989年至1990年,我们对死亡原因进行调查和海区实地考察,结果表明:高潮区文蛤死亡主要原因是环境条件差.文蛤体质弱,弧菌感染等因素共同引  相似文献   

2.
1暂养区文给大批死亡的情况我国南方地区文蛤出口主要集中在10月至翌年5月。这一期间温度偏低,尤其是冬季气温可达到零度以下,潮间带分布的文蛤在寒冷的冬季潜居深,采捕相当困难,生产单位和经营部门一般在高温期将商品文蛤收购来集中暂养,需要时可以在短期内捕得一定数量的文蛤,按期完成出口任务。商品文蛤暂养期间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常发生文蛤的突然大批死亡。暂养场文蛤大批死亡季节往往发生在9~10月份,而春、冬两季一般无这种突然大批死亡现象。但在冬天,大风浪后,文蛤被打出滩面,积聚成堆在围网四周,又未及时疏散,也会…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江苏南部沿海常发生文蛤大批死亡,使生产单位造成数百万元的经济损失。我们于1989~1990年在自然海区文蛤发生死亡的季节对文蛤死亡的重灾区——如东县的北渔、新港、东凌等海区进行了多次实地考察,并对如东、启东、海安等县(市)某些海区近年来文蛤死亡情况也作了专题调查发现:近几年自然海区文蛤的大批死亡具有  相似文献   

4.
海区文蛤养殖具有成本低、产量高、见效快、收益大等优点。海区文蛤养殖技术归纳起来有海区文蛤护养技术和海区文蛤围网精养技术。1养殖场地的选择1.1潮位文蛤喜底栖在潮流畅通的中潮区或低潮区。为便于管理,海区文蛤养殖场地一般设在中潮区下部至低潮区中部比较适宜,这主要有三方面优点:一是这一区域潮流畅通,饵料生物丰富;二是采捕时间长,便于作业;三是夏秋季节退潮露滩时间适中。如设在低潮区下部,虽然文蛤的摄食时间长,生活环境相对稳定,夏秋季节不会遭到曝晒而死亡,但退潮露滩时间短,不便于生产管理和来捕收获。1·2底质…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广西沿海连续多次发生文蛤大批死亡现象,给沿海贝类养殖带来了深重灾难。1998年4~5月份,广西文蛤再次暴发大批死亡现象,这是继1992年广西首次暴发文蛤大批死亡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也是损失最严重的一次。这次暴发的时间与往年一样,均在春夏之交,文蛤产卵排精之后,但是又有一个显著不同的特点,即该年的死亡现象首发于蛤亩产区(南流江入海口),最先是主苗场的蛤苗发生死亡,然后才是沿海成品蛤的大批死亡,而以往的文蛤大批死亡现象尚未波及到苗场,因而这次危害更烈,损失更惨!以至于沿海各镇的财政都相当困难,…  相似文献   

6.
随着文蛤养殖集约化程度的提高,海水富营养化程度的日趋加重,文蛤的病害也随之发生。山东西部沿海滩涂是我国文蛤苗种生产的主要产区,近几年该海区文蛤死亡现象时有发生。另外,据于志华等多年实地考察和多次对比试验证实:文蛤死亡主要是由于环境条件差、  相似文献   

7.
池养文蛤死亡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蛤是舟山市池塘混养的主要品种之一,营养丰富,肉质鲜美,是人们喜食的水产品,也是出口创汇的主要水产品之一。去年5~7月,舟山市定海区出现了池养文蛤大批死亡的现象,笔者接到过无数的求治电话,要求对池养文蛤死亡现象进行防治。现对这次池养文蛤的死亡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防治对策。一、池养文蛤死亡的特点1郾池养文蛤死亡往往是大批的,传染速度很快,一般10天左右能引起整塘文蛤都死亡。排干文蛤大批死亡的池塘,整塘发臭,几十米外都能闻到。也有的池塘,文蛤死亡率在20%~60%之间,死亡的都是大文蛤,小文蛤一般不死亡。2郾濒临死亡的文蛤不能…  相似文献   

8.
浅海滩涂文蛤病害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文蛤养殖集约化程度的提高,海洋富营养化程度的日趋加重,文蛤的病害也随之发生。山东西部沿海滩涂是我国文蛤苗种生产的主要产区,近几年该海区文蛤死亡现象时有发生。另外,文蛤死亡主要是由于环境条件差、文蛤体质虚弱以及费尼斯弧菌感染等因素共同  相似文献   

9.
副溶血弧菌对文蛤的致病性及其防治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沈亚林  于业绍 《水产学报》1993,17(3):249-252
八十年代以来,江苏南部沿海屡次发生文蛤大批死亡现象,使文蛤资源量急剧下降,生产遭受重大损失。关于文蛤大批死亡的原因研究,目前已有几篇报道。郑国兴等[1991]从病文蛤体内分离到溶藻弧菌并证实其致病性。王广和等(1991)研究证实弗尼斯弧菌是引起文蛤大批死亡的病原菌。杨美桂等(1978)报道了1977年引起台湾新竹区养殖丽文蛤大量死亡的病原菌——副溶血弧菌。但有关文蛤病  相似文献   

10.
江苏海域滩涂底泥中硫化物含量与文蛤死亡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碘量法对江苏海域四个文蛤增养殖区底泥中硫化物含量进行了检测分析。5~8月,硫化物含量吕四海域持续在100mg/kg以上,东凌、新港在80mg/kg以上,东沙相对较低在50~70mg/kg。东凌、新港海域分别在6月上旬和9~10月发生文蛤幼苗和种苗的集中死亡,吕四和东沙区域8~9月发生文蛤大批集中死亡。结果显示,文蛤幼苗对硫化物的忍受限度小于大规格种苗和成品文蛤;硫化物对文蛤具有较强的毒害作用,并可能与文蛤大批死亡存在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文蛤出口季节性强,规格质量要求高,交货时间、数量都有严格要求。为了使入冬之后,有足够数量的活文蛤出口,普遍采用滩涂网围和筑池暂养。 1文蛤的滩涂网围暂养技术 1.1滩涂网围暂养位置的选择文蛤暂养滩涂位置的选择至关重要。一般要选择风浪较小、底质较稳定、潮流畅通的海区,风浪大、底质  相似文献   

12.
文蛤(Meretrix metrix Linne)是我国沿海常见的大型经济贝类,在我国主要分布于渤海湾、莱州湾、辽东湾及江苏、广西的沿海。近几年,山东沿海滩涂养殖的文蛤发生大批死亡,给养殖生产者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现将造成死亡的原因及其对策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郑毅 《河北渔业》2016,(3):42-43
正文蛤作为浅海、滩涂和池塘的主要养殖种类,自然海区的苗种不能满足生产需求,开展人工育苗已是当务之急。有关文蛤育苗的最早研究和报道见于我国江苏省的王维德等从1978年开展文蛤人工育苗试验,技术难题是文蛤转入稚贝后,分泌大量的粘液包裹稚贝,导致死亡;70年代日本的上城义信、小林信、石田雅俊、小野刚等研究双重底和王维德采取淘洗附着基的办法,解决稚贝大量死亡的难题,在生产中推广有一定难度。  相似文献   

14.
一、文蛤的增养殖技术目前文蛤的增养殖方法大体有以下几种: (一)加强管理,保护增殖资源建立文蛤自然保护区,实行定期封滩养殖,促进文蛤自然增殖。封滩养殖的主要做法是:在文蛤繁殖季节,严格执行禁捕期和禁捕规格,以保护亲贝繁殖衍生。划定苗区和养殖区,加强管理,即根据贝苗栖息在偏高潮位的特点,将高潮区下部和中潮区上部划定为苗区,实行封滩护养,严禁人畜踩踏破坏;又依据文蛤生长及其活动规律,将中潮区下部和低潮区划定为养殖区,并采取轮捕轮放、捕大留小等措施。近年来,江苏省如东县由于采取了严格有效的保护措施,新港滩涂的幼贝密集,每平方米达到8,000个,即使在贫瘠的环港滩涂上,每平方米也有1,000个以上。1983年江苏省水产部门对封滩养殖区进行检测,文蛤资源增殖率较未封滩保护的海区提高2.4倍。  相似文献   

15.
正文蛤在我国是一种天然资源丰富的滩涂贝类,深受广大养殖户和消费者青睐。此次试验主要通过对浅海滩涂文蛤生态习性的研究,结合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特点,进行浅海滩涂文蛤增养殖,摸索适宜当地条件的文蛤增养殖技术措施,进一步指导生产。主要开展了文蛤防逃、半人工采苗、苗种底播密度生长等试验,并取得了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以供同行参考。一、试验材料与方法1.文蛤防逃试验(1)场地的选择:选择高潮区下缘至中潮区之间  相似文献   

16.
文蛤(MeretrixmeretrixLinnaeus)是一种栖息在中低潮线及浅海区域、以沙为主的沙泥底质的双壳类软体动物,在适宜含沙量为70%左右的滩涂中生长,也是我国传统滩涂养殖的主要贝类之一,养殖范围较广,但近几年文蛤养殖却出现大范围死亡。一、死亡案例1.2003年6月中、下旬,启东市和如东县相继发生养殖文蛤大规模死亡。从6月上旬开始,上述地区已发现少量文蛤死亡现象;6月中旬至下旬,从启东寅阳、东海、近海、东元、天汾到如东的掘东、大豫、腰沙直至拼茶养殖场都有发生,造成文蛤成贝和苗种近万吨死亡,经济损失9000多万元。文蛤死亡的区…  相似文献   

17.
第七讲文蛤弗尼斯弧菌病的研究与防治技术随着文蛤养殖集约化程度的提高,海洋富营养化程度的日趋加重,文蛤的病害也跟着发生,发病的情况越来越重,受灾的面积越来越大,损失惨重,仅1989年,江苏南部沿海文蛤死亡数量高达6000多吨,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数千万元人民币。通过广泛调查,实地考察,数百次室内的对比试验,证实:江苏南部沿海多年来文蛤发生大批死亡的主要致病菌是一种海洋弧菌,学名叫弗尼斯弧菌(V凡rnjksii)。文蛤患上弗尼斯弧菌病,一般的症状为:钻出滩面,闭壳肌松驰,出水管喷水无力,贝壳光泽暗淡,不吃食、瘦弱…  相似文献   

18.
我国文蛤人工养殖业从70年代初至今已有近30年的历史,文蛤养殖的意义和价值也随文蛤养殖的发展逐步被人们所认识。目前全国沿海各地从事文蛤养殖生产的单位和个人很多,但收益差别较大。进行文蛤养殖时如何节省投资、减少风险、缩短养殖周期、提高经济效益呢?根据各地的生产经验和笔者的工作实践,认为必须从加强苗种培管和强化养殖技术措施两方面着手,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l加强自然苗的培管文蛤养殖目前所需的苗种全靠从自然海区采捕,自然苗的培管措施关键在于高温期前进行移植疏散。移植疏散可向低潮区或辐射沙洲,也可进行海区围…  相似文献   

19.
文蛤滩涂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进一步发展滩涂养殖业,发挥资源优势,1995-1998年,辽宁省加强了文蛤滩涂养殖技术推广工作,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将主要技术介绍如下:一、养殖场地选择根据文蛤的生态习性和养殖特点,选择养殖场地时主要进行三方面的考虑:一是养殖场区潮流畅通,饵料生物丰富,水质无污染;二是便于看护管理和采捕作业;三是夏秋季节退潮露滩时间适中,不会因暴雨或曝晒而死亡。1.进行滩涂底质调查。选择含沙量70-80%,滩质稳定平坦的中、低潮区作为文蛤养殖场区。2.进行水质调查。选择水质无污染、盐度适宜,风浪较小、潮流畅通…  相似文献   

20.
1文蛤养殖池的结构1.1池形与大小文蛤养殖地的结构主要以能提供文蛤适宜的生活环境条件为原则。池形以长方形为好,既便于换水,又可增加文蛤潜居的有效面积.池子大小以30~60亩为宜,进排水方便,他深1.5~2.0米,有环沟的池底优于平底池底。1.2底质含沙量自然海区中文蛤多潜居在较为平坦而松软的沙质滩涂里,含沙县以75%以上为宜。文蛤养殖池如底质含沙量偏低.可适当加入建筑用的细沙使达规定的含沙量,以利文始的生长。1.3底质的处理苗种投放前应对底质进行认真处理.方法是:清池(旧油要去污).翻耕20~30厘米深,经消毒后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