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了解10个烟草品种对烟草赤星病的抗病性,为酉阳烟区烟草品种的选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比较了生产中常用的10个烟草品种对烟草赤星病的抗性,并对各品种的农艺性状进行了测量.[结果]烟草赤星病发病从轻到重的顺序依次为云烟87、云烟97、南江3号、NC297、中烟103、红花大金元、K326、NC102、云烟85和贵烟4号,其中云烟87烟草赤星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均最低,分别为22.5%和3.16,云烟97和南江3号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与云烟87很接近,分别为23.0%、3.32和24.5%、3.22,同属于发生相对较轻微的品种,上述3个品种对烟草赤星病的抗性相对较高,而K326、NC102、云烟85以及贵烟4号的发病率则相对较高,均高于30%,对烟草赤星病的抗性相对较低.南江3号的株高、茎围、腰叶长、腰叶宽等农艺性状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结论]综合比较抗病性和农艺性状,南江3号具有很好的栽培价值,适合在酉阳烟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
赵洋洋  孙翠红  刘建军  王静  樊万福  王玮 《安徽农业科学》2014,(13):3879+3883-3879,3883
[目的]筛选出对烟草赤星病抗性较好的烟草品种,从而提高烟叶的产量和品质,满足卷烟工业的需求.[方法]选取6个烤烟品种(豫烟10号、2819、中烟203、南江3号、云烟105、K326)进行了抗性研究.[结果]不同烟草品种对赤星病的抗性存在很大差异,豫烟10号和中烟203为中感品种;2819、南江3号和云烟105为中抗品种;K326为高抗品种.[结论]可以考虑小面积试种K326和2819,进而综合考虑筛选出符合当地的品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适宜湖北省五峰烟区马里兰烟赤星病防治方法。[方法]从不同海拔、抗性品种、移栽方式、药剂施用几个方面研究了马里兰烟赤星病的防治技术。[结果]低山烟区赤星病害发病率较低。在抗病性接种鉴定中,五峰1号、Md872、Md609均表现为中抗烟草赤星病。膜下移栽和井窖式移栽的赤星病病情指数较对照常规大田移栽分别降低8.81和8.98。在参试药剂中,塞菌铜600倍、甲基托布津750倍对赤星病的防治效果较好,分别达到98.41%和98.58%;农用链霉素2 000倍和菌核净600倍的防治效果略差,分别为96.48%和97.32%。[结论]为马里兰烟赤星病的综合防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品种多样性对烤烟生产的影响.[方法]烤烟品种K326、云烟87、云烟85和红花大金元间作,以试验当地连片种植的烤烟品种(K326)为对照.[结果]品种多样性能有效防治体系中炭疽病、气候性斑点病,却降低了体系对赤星病、普通花叶病和烟青虫的抵抗能力.与对照相比,品种多样性使烤烟产量和产值分别提高17.81%和10.42%,但使上等烟比例降低10.36%.[结论]该研究可为以后在烟草生产上积极开发、保护和利用生物多样性以提高烟草产、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6种杀菌剂对烟草后期主要病害防治效果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筛选有效防治烟草赤星病和白粉病的药刺。[方法]以烟草硒26为供试品种,通过喷雾处理比较6种常用杀菌剂对烤烟后期白粉病、赤星病的防治效果。[结果]6种药剂对烟草白粉病和赤星病均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其中以15%三唑酮WP防治白粉病效果最佳,50%退菌特WP对赤星病表现较好的防治效果。白粉病防治在高山烟区还可选用80%的杜邦克露WP,在低山烟区可选用50%退菌特WP;赤星病防治在高山烟区可选用75%百菌清WP,中山烟区可选用15%三唑酮WP。在兴山烟区大田后期选用15%三唑酮WP和50%退菌特WP可综合防治烟草赤星病和白粉病,通过轮换用药,可以提高防治效果。[结论]该研究为烟草赤星病和白粉病的有效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谭晓华  彭军  代先强 《安徽农业科学》2014,(14):4265+4278-4265,4278
[目的]有效防治烟草赤星病在丰都县的发生和流行.[方法]采用田间系统调查的方法,对烟草赤星病的发生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烟草赤星病主要发生在打顶期至采收期,发生程度较重;中温、高湿以及连续阴雨天气容易造成流行.[结论]在烤烟生长后期,气温、降雨量、降雨日数和日照时数是赤星病发生流行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通过定点系统调查和统计分析,确定了环神农架烟区烟草赤星病发生与流行动态规律.结果表明,一元三次模型能较好地描述烟草赤星病的流行动态规律,可根据该模型进行病害的预测.该区域烟草赤星病整体呈流行迅速、后期平稳的特点,病程阶段可划分为病害蔓延期(移栽后65~80 d)、病害高峰期(移栽后80~99 d)和病害消减期(移栽后99~112 d).应在赤星病蔓延期及之前(即移栽后65 d左右)进行病害积极预防.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烤烟耕作制度下养分循环及投入和携出量的变化规律.[方法]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种类有机肥(腐熟猪粪、菜籽饼和腐熟秸秆)及施用时间对烟草花叶病和赤星病发病情况及可溶性糖、淀粉、酚、类黄酮和叶绿素的影响.[结果]当季秸秆与对照相比有效降低了烟草花叶病和赤星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前作施用猪粪和秸秆明显提高了烟叶中的总酚,当季施用饼肥则可降低类黄酮的含量;当季施用有机肥处理淀粉含量高于前作施用,移栽后90d,前作可溶性糖含量下降幅度大于当季;中上部叶片叶绿素含量以前作猪粪和前作秸秆较高.[结论]为植烟土壤养分资源的统筹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筛选出一种能够有效诱导烟草提高对赤星病抗性的诱抗剂,为生产中烟草赤星病的防控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比较了水杨酸、茉莉酸甲酯、苯并噻二唑、二氯异烟酸、甲壳素、草酸6种诱抗剂对烟草赤星病的诱导抗病作用.[结果]同一诱抗剂的不同浓度对烟草赤星病的诱导抗病效果不同,其中水杨酸以浓度为2.50 mmol/L时防治效果最好,在烟草赤星病发生高峰期的相对防效达56.6%,茉莉酸甲酯以浓度为1.00 mmol/L时防治效果最好,赤星病发生高峰期的相对防效达57.6%,苯并噻二唑以浓度为0.50 mmol/L时防治效果最好,高峰期的相对防效为62.2%,二氯异烟酸以处理的最高浓度为2.00 mmol/L时防治效果最好,赤星病发生高峰期的相对防效为47.8%,甲壳素同样以处理的最高浓度为2.00 mmol/L时相对防效最好,高峰期的相对防效为50.3%,草酸以浓度为15.00 mmol/L处理的防治效果最好,高峰期的相对防效为46.4%.不同诱抗剂在各自的最佳处理浓度下对烟草赤星病的防治效果不同,其中以苯并噻二唑的防治效果最好,烟草赤星病发生高峰期和后期的相对防效分别达62.2%和57.6%,茉莉酸甲酯次之,高峰期和后期的相对防效分别为57.6%和50.1%,二氯异烟酸、甲壳素和草酸在赤星病发生高峰期和后期的相对防效均较低.显著性分析表明,苯并噻二唑处理的相对防效显著高于其他5种诱抗剂.[结论]苯并噻二唑对烟草赤星病具有良好的诱导抗病效果.  相似文献   

10.
烟草品种和打顶时期对烟草赤星病发病情况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索不同烟草品种和不同打顶时期与烟草赤星病发病程度的关系,本研究采用裂区设计,以‘云烟87’、‘K326’、‘云烟97’等3个品种主处理,现蕾期、初花期和盛花期打顶3种不同的打顶方式为副处理,研究了不同品种对烟草赤星病的抗性和不同打顶时期对烟草赤星病发病程度的影响。结果显示,‘云烟97’对烟草赤星病的抗性最强,其次是‘K326’,抗性最弱的是‘云烟87’;‘云烟87’和‘K326’打顶时期以盛花期打顶对控制烟草赤星病的发病程度效果最好,‘云烟97’最适宜的打顶时期是初花期,现蕾期打顶效果最差。根据祁东烟区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烟叶的产量和质量,生产实际中最适宜推广的方式是‘云烟97’、‘云烟87’和‘K326’在初花打顶。  相似文献   

11.
安金花  朴世领  金春姬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3):10752-10753
[目的]筛选高效防治赤星病和野火病的化学药剂。[方法]采用随机区组排列田间试验,赤星病防效试验安排2种药剂,野火病防效试验安排3种药剂,清水为对照,研究了不同化学药剂对晒烟病害的防治效果。[结果]对于烟草赤星病,菌核净500倍液的平均防效为73.22%,晒烟产量、产值和上等烟比例均与对照有极显著差异。多抗霉素500倍液的平均防效为69.15%,不如菌核净500倍液的防效好。对于野火病,春雷霉素500倍液的平均防效为69.70%,居第1位,其次是链霉素0.2 mg/kg和菌克毒克200倍液,其平均防效分别为65.74%和58.64%。春雷霉素500倍液处理在产值、均价、上等烟比例上与其他处理均有极显著差异。[结论]菌核净500倍液是目前较为理想的防治赤星病的杀菌剂,春雷霉素500倍液和链霉素0.2 mg/kg是目前较为理想的防治野火病的杀菌剂,在生产上均可大面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验证贵烟8号在盘县烟区是否有推广价值。[方法]2014—2016年连续3年在盘县同一片区域种植贵烟8号,与当地主栽品种云烟87进行比较,分析研究2个品种的生育期、农艺性状、抗病性、经济性状等。[结果]在盘县贵烟8号大田生育期与云烟87基本一致,留叶数20~23片,株型较高,叶形为短宽叶形。贵烟8号的综合抗病性优于云烟87,对黑胫病、青枯病和普通花叶病抗性较强;对赤星病抗性较弱,大田后期病株率在50%以上;对气候斑点病的抗性优于云烟87,但易感白粉病。经济性状方面,除病害较重的2016年外,贵烟8号产量比云烟87高278.55~523.80 kg/hm~2,产值比云烟87高8 965.95~11 848.95元/hm~2。[结论]贵烟8号适宜在盘县推广,但要控制好赤星病和白粉病。  相似文献   

13.
余清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6):3341-3344,3389
[目的]研究烟草赤星病对烟叶产量、产值损失的影响。[方法]在烟叶采收期分上、中、下部叶3个部位进行赤星病不同危害程度对烟叶产量产值损失率估计研究,并进行回归相关性分析。[结果]赤星病病级与烟叶单叶重呈极显著负相关;赤星病病级与单叶重损失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中、上部叶单叶重损失率上升速度明显高于下部叶,上、中、下部叶单叶重损失率分别为3.18%~28.95%、3.43%~28.88%、10.07%~26.90%。赤星病病级越高,烟叶产量、产值越低,损失率越高;相关性分析表明,赤星病病级与烟叶产量和产值均呈极显著负相关,而与产量、产值损失率呈极显著正相关。赤星病对烟叶产值的负影响远大于对产量的影响,烟叶产量损失率最高为28.56%,产值损失率最高可达89.67%。[结论]该研究为准确把握赤星病防治的关键时期、减少其对烟叶的危害、提高烟叶产值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筛选对烟草赤星病具有明显拮抗作用的细菌。[方法]应用平板对峙培养法对从烟草根际分离到的细菌进行烟草赤星病拮抗性鉴定,对其中对烟草赤星病菌拮抗性较高的一株细菌利用细菌16S rRNA通用鉴定引物进行PCR扩增、测序和田间抗病性试验。[结果]共从烟草根际分离120份细菌,有6份对烟草赤星病病原菌具有一定拮抗作用,其中1份细菌拮抗作用明显,定名为BS06-1。将该细菌的16S rRNA测序结果登录NCBI网站进行Blastn序列比对,结果表明该菌株与枯草芽孢杆菌BSD-2同源性达到96%,与枯草芽孢杆菌BCRC 14718同源性达到95%,证明该菌属于枯草芽孢杆菌。田间试验证明该菌株BS06-1对烟草赤星病具有显著的抑菌效果。[结论]BS06-1细菌对烟草赤星病具有明显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5.
莫建国  陈庆园  于飞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5):12530-12532
[目的]明确赤星病侵染与流行的适宜气象指标及其关键气象因子。[方法]对贵州省5个典型山地气候区烟草赤星病进行调查,在室内分析不同菌株间生物学特性差异;在人工气候箱内采用均匀设计法模拟不同气象条件(光照、温度和湿度),在离体叶片上采用悬滴法分析不同气候区赤星病病原菌的侵染能力差异。[结果]贵州省不同气候带的赤星病病原菌侵染率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在湿度50%~60%、温度10~20℃即低温中等湿度条件下即可侵染烟叶,各菌株间有一定差异,但差异不大。[结论]为赤星病的流行预测和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烟草赤星病防治效果药剂筛选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对防治烟草赤星病的部分药剂进行了筛选,以期为选择防治赤星病的药剂提供依据。[方法]进行了5种药剂对烟草赤星病的防治效果及对烟叶产质量结果的影响试验。[结果]各种药剂对防治烟草赤星病有一定的效果。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30%菌核.福美双可湿性粉剂的效果均较好,平均防治效果分别达60.21%、59.82%、57.63%。5个施药处理均可以提高烟叶的产质量。[结论]生产上进行烟草赤星病防治可采取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30%菌核.福美双可湿性粉剂3种药剂交替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筛选出防治鸟巢蕨、鸢尾和彩虹竹芋褐斑病的有效杀菌剂,为在生产实践中该病的有效防治提供参考.[方法]以盆栽种植的鸟巢蕨、鸢尾和彩虹竹芋为材料,通过叶面喷洒的方式对防治褐斑病的4种杀菌剂配方进行筛选.[结果]防治鸟巢蕨褐斑病的较佳配方为70%甲基托布津和20%叶枯唑1 000倍液、37%苯醚甲环唑和20%叶枯唑1 0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和2 000万单位农用链霉素1 000倍液以及37%苯醚甲环唑和2 000万单位农用链霉素1 000倍液,其防效均在86%以上;防治鸢尾褐斑病的最佳配方是70%甲基托布津和2 000万单位农用链霉素1000倍液,防效为86.74%;防治彩虹竹芋褐斑病的最佳配方是70%甲基托布津和20%叶枯唑1 000倍液、37%苯醚甲环唑和2 000万单位农用链霉素1 000倍液,防效分别为81.30%和87.41%.[结论]为鸟巢蕨、鸢尾和彩虹竹芋褐斑病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