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鲵遥人工养殖与资源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导了河南省嵩县大鲵的人工养殖及对野生大鲵资源的保护情况。通过抢救性收集与养殖,现存池大鲵已达1578尾,获得了从养殖日常饲养管理的系统资料;在此基础上开始了人工繁殖研究;通过政策宣传与监督管理,对防止野生大鲵在该地区的迅速消亡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贵州省曾是大鲵的广泛分布地,一段时间以来,由于栖息地的生态遭到破坏,野生大鲵资源量锐减。进行产业化的养殖,扩大大鲵种群数量,才能有效地保护和开发这一资源。陕西省是目前国内大鲵增殖保护走在前列的省份,取得了较大的成效。通过对贵州与陕西两省大鲵主要分布区的地理地貌、温度、降水量及无霜期等条件的对比,比较大鲵生长的生态条件,探讨贵州省大鲵养殖产业化发展的前景。  相似文献   

3.
由西峡县林业局野生动植物管理站承担的大鲵模拟生态环境驯养与人工繁育技术研究项目。经过近十年的实施已经取得成效。内容主要包括开展野生大鲵资源调查、大鲵形态特征观察、大鲵的生态习性观察及环境条件的影响、大鲵的生长繁殖周期观察研究、模拟生态环境技术研究、模拟生态环境人工繁育试验、模拟生态环境人工饲养技术研究、大鲵的病害与防治研究等。  相似文献   

4.
中国大鲵(Andria davidianus blanchard)属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大鲵的栖息环境较为单一,加之人为的大量捕捉和环境的变化,使得大鲵的生存面临巨大的挑战,野生大鲵濒临灭绝。中国大鲵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学术价值。人工养殖是保护野生资源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成鲵的驯养成功与否,关系到日后人繁和放流的成败。但是由于野生大鲵自身的独特性,其驯养技术还有待成熟,特别是野生成鲵,还保留相当强的野性。近年来,全国一些大鲵原产地在尝试野生大鲵的驯养过程中,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许多不足,笔者对成鲵驯养过程中的几个方面提出见解,供大鲵养殖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5.
农业部印发通知加强大鲵资源保护并规范经营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本刊讯(李明爽报道)大鲵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经过二十多年的保护和发展,其野生种群的主要栖息地得到保护,局部地区种群数量有所恢复;人工驯养繁殖种群数量大幅增长,在部分地区已发展成为一项新兴产业。为进一步协调好大鲵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关系,1月8日,农业部印发通知,进一步加强"野生大鲵"(特  相似文献   

6.
大鲵俗称娃娃鱼,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有尾两栖动物,1988年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2007年《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J)第14届缔约国大会被列为Ⅰ类濒危物种,是我国所特有的品种,故又称中国大鲵,是世界上最大的两栖动物之一。南郑县野生大鲵主要集中在巴山区海拔800~1200m的,气候温凉湿润,植被繁茂,水质清凉,透明度大的河流岩洞或水漂里。文章在对南郑县大鲵资源保护和产业发展现状全面深入细致调查的基础上,指出存在问题,提出推动南郑县大鲵资源保护和产业发展的对策如下。  相似文献   

7.
大鲵的人工养殖与资源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导了河南省嵩县大鲵的人工养殖及对野生大鲵资源的保护情况。通过抢救性收集与养殖,现存池大鲵已达1578 尾,获得了从养殖设施到日常饲养管理的系统资料;在此基础上开始了人工繁殖研究;通过政策宣传与监督管理,对防止野生大鲵在该地区的迅速消亡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陕西省大鲵资源保护及管理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鲵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属重点保护的濒危物种。陕西南部的秦岭、巴山、米仓山地区是野生大鲵的重点分布区,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资源依然丰富;1990年前后人为的滥捕滥杀给大鲵资源造成严重破坏;2000年前后开始的大鲵人工驯养繁殖取得成功,使大鲵存活量有了一定的增加。总结了近20年陕西大鲵资源保护管理的经验教训,探讨大鲵资源保护管理的思路和措施。建议对群众的驯养繁殖大鲵行为因势利导,加强监管,积极探索开发性保护之路。  相似文献   

9.
李骏珉 《水产养殖》2002,(5):16-16,15
大鲵(娃娃鱼)是世界上最大的有尾两栖类,1989年被定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犤1犦。批量生产大鲵苗种,对于保护、增殖、合理开发利用大鲵资源,促进大鲵养殖规模化、产业化进程意义重大。本试验旨在探索大鲵的繁殖盛期,为合理开发利用大鲵资源积累基础性资料。1材料与方法1.1材料供试验用的大鲵于1998年、1999年、2000年分别购自湖南、湖北、陕西等省的山区。饲养在室内水泥池中,水泥池面积大小不等(0.5米2~1.0米2),按一池一鲵的原则,依个体大小不同,大者居大池,小者居小池,池高0.5米,水深0.2…  相似文献   

10.
中国大鲵是全球现生最大的两栖动物,具有重要的科研、生态与经济价值.按照我国现行法律法规,野生大鲵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但人工养殖子二代及之后子代可作为水产品或药食资源加以利用.作为一种我国特有且珍稀的水生动物,在兼具保护与利用的双重特性下,大鲵种质资源现状一直备受关注.然而,尽管有多重保护地位加身,其野生种群现状依然不容...  相似文献   

11.
大鲵是我国特有的珍稀两栖动物,主要分布在我国华南、西南的深山密林的溪河间。近年来,由于人为的捕杀和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野生大鲵资源日趋减少,属频危动物,故被国家列为二类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我们从2004年开始对大鲵的人工繁殖技术进行研究。经过几年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大鲵生态高效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鲵又名娃娃鱼、大头鱼、人鱼,隶属于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大鲵属。随着野生大鲵资源匮乏,加之其在美食、保健、医药、观赏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人工养殖大鲵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3.
对野生中国大鲵幼鲵和成鲵驯养过程中的几个重要方面提出了见解,内容包括苗种培育(苗种的运输、挑选、消毒、日常管理、饵料、幼鲵脱鳃期的管理、幼鲵的病害)和成鲵养殖(养殖模式、日常管理、饵料、病害),还有野生大鲵从自然环境条件进入人工养殖环境条件后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4.
人工养殖条件下大鲵病害防治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欧东升 《内陆水产》2005,30(8):17-18
中国大鲵,又名娃娃鱼,因叫声酷似婴儿啼哭而得名。属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为中国所独有。主产于我国长江、黄河及珠江中上游支流的深山峡谷溪流中。由于环境的破坏和无度捕捉。野生大鲵资源日益锐减,面临濒危,被国家列为二级保护动物。  相似文献   

15.
大鲵(Megalobatrachus daividia nus(Blanchard))是一种野生珍贵动物。为保护和增殖大鲵资源,1978年我们对大鲵的人工繁殖作了初步研究,采用人工授精,首次获得了人工孵化的幼苗。但雌大鲵未经人工催产,大鲵的受精卵是从成熟的大鲵以人工托出卵带进行人工授精而得到的。如何采用人工催情,达到母鲵产卵与雄鲵排精,并使其受精,则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重要课题,为此1979年,  相似文献   

16.
大鲵南移珠海人工养殖及繁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冯锦涛 《淡水渔业》1995,25(1):33-35
中国大鲵南移珠海花岗岩地区繁养4年多,结果为:大鲵改变了冬眠的习性;大鲵群体生长,发育优于野生大鲵的生长,发育;雌雄体精卵人工培育业已成熟,并经人工催产产卵排精;为保护、增殖、利用其资源提供科学依近。  相似文献   

17.
大鲵(Andrias davidianus),俗称娃娃鱼,属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为我国特有的大型两栖动物,具有很高的观赏、食用、药用及科研价值。近年来,随着大鲵人工养殖繁育技术的发展,在有限利用其资源的同时,还应开展人工增殖野外放流活动,以恢复自然生态平衡,增加野生大鲵的数量,保持种群的可持续繁衍。这里就如何做好大鲵人工增殖野外放流的工作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浙江省丽水市自然水质环境的简述,分析鼋,大鲵、花鳗鲡、水獭等四种野生保护动物历史变迁和现状,提出了加强野生动物保护的重要性,紧迫性和使命性命题。  相似文献   

19.
大鲵的资源调查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淡水渔业》1974,(2):14-17
根据一九七三年“四川长江水产资源调查方案”的精神。我们定点酉阳县调查大鲵的生物学特性.逐步普查我省大鲵资源状况。为合理利用、保护资源、发展大鲵养殖奠定基础。一九七三年六月上旬至七月中旬以调查大鲵的生物学特性为主。结合调查其生态。七月中下旬至八月底以调查大鲵的生态为主.结合调查生物学特性。我们共解剖了大鲵87尾。  相似文献   

20.
陕西大鲵资源养护与产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大鲵俗称娃娃鱼,是我国特有的有尾两栖动物,1988年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2007年《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J)第14届缔约国大会被列为Ⅰ类濒危物种。为保护大鲵资源,我国在上世纪七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