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莫寅斌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4):2278-2279,2404
[目的]利用HPLC法对梅鹿辄葡萄和葡萄酒中的花色素苷组分及其相对含量进行研究。[方法]利用乙醇提取酿酒葡萄梅鹿辄中的花色素苷,并用HPLC法分别测定梅鹿辄葡萄及葡萄酒中的花色素苷。[结果]在梅鹿辄葡萄果实及葡萄酒中测得的9种花色素苷中,均以二甲花翠素3-O-葡萄糖苷含量最高,分别占总成分的28.41%和54.00%;在果实中二甲花翠素3-O-(6-O-乙酰)葡萄糖苷、二甲花翠素3-O-(6-O-对香豆酰)葡萄糖苷分别以22.16%和25.28%的含量构成主要花色素苷,而在葡萄酒中这两种花色素苷含量迅速下降,分别降至4.32%、11.88%,不是梅鹿辄葡萄酒中的主要呈色成分。[结论]初步分析了花色素苷在梅鹿辄葡萄浆果向葡萄酒转变过程中的变化,为客观鉴定葡萄品种及其他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彩色马铃薯是天然色素的潜在来源之一.本试验综合利用紫外/可见光谱法和pH示差法,初步定性和定量分析了6个彩色马铃薯品种块茎的花色素苷.结果表明,不同颜色马铃薯块茎花色素苷的类型和含量不同.紫色马铃薯师大6号和小乌洋芋的主要花色素苷为锦葵色素-3-葡萄糖苷,含量分别为1.086和0.376 mg/g·FW.红色品种的主要花色素苷为天竺葵色素-3-葡萄糖苷,含量为0.159 ~0.873 mg/g· FW.同一品种块茎不同组织的花色素苷含量存在明显差异.基于上述结果,对花色素苷的简易测定方法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3.
HPLC法测定葡萄与葡萄酒中的花色素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甲醇和超声波提取酿酒葡萄‘Granoir’中的花色素苷,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分别测定了该葡萄及酒中的花色素苷。在测得的9种花色素苷中,均以二甲花翠素3-O-葡萄糖苷含量最高,分别占总成分的39.71%和69.55%,其次为二甲花翠素3-O-(6-O-对香豆酰)葡萄糖苷,构成了Granoir葡萄及葡萄酒中的主要呈色成分。  相似文献   

4.
荔枝采后果皮花色素苷的降解与花色素苷酶活性变化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荔枝果实外观颜色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果皮花色素苷含量及其存在的状态 ,果皮褐变与花色素苷含量呈显著的负相关。荔枝果皮存在高活性的花色素苷酶 ,而同样富含花色素苷的水果如苹果、葡萄、草莓和杨梅等则不含花色素苷酶活性。容易褐变的糯米糍荔枝含有较高的花色素苷酶和PPO活性 ;不容易褐变的桂味、兰竹则含有较低量的花色素苷酶和PPO活性。在荔枝采后褐变过程中 ,花色素苷酶活性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并呈逐渐上升的趋势 ,PPO活性随褐变加重而下降 ,POD活性则逐渐升高。因此推测 ,荔枝果皮花色素苷的降解及果皮褐变除了与PPO和POD有关之外 ,还可能与花色素苷酶有关。  相似文献   

5.
张冬梅  马晓  苏金乐  钱又宇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3):3055-3056,3059
通过对挪威槭叶片花色素苷不同提取液、提取时间的研究,结果表明:1%盐酸乙醇和1%盐酸甲醇所提取的花色素苷含量明显高于0.1 mol/L盐酸提取的花色素苷含量;最佳的提取时间是5~6 h。通过对不同光源、温度、酸碱度对挪威槭叶片中花色素苷稳定性的研究,结果表明:挪威槭花色素苷对光强和温度比较敏感,低温黑暗条件能较好地保持花色素苷的稳定性;随着pH值的增加,花色素苷颜色由红变褐,花色素苷特征吸收峰逐渐消失。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越心草莓果实的品质形成规律,选取了第1和第2花序的4级果实从色泽、花青苷含量、可溶性糖和有机酸含量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第1花序第4果的光泽明亮度最好,第2花序第4果的颜色最红,第1花序的第1和第2果的色泽饱和度最好。越心中主要花青苷是天竺葵素-3-O葡萄糖苷,占总含量的90%以上,其中第1花序的前3果和第2花序的第3、第4果花青苷含量最高。第1花序各果实和第2花序第1果的总糖含量显著高于第2花序的其他果实。越心果实中主要有机酸是柠檬酸,占总含量的70%以上。第1花序的各果实和第2花序第1果的总酸含量显著高于第2花序的其他3果。  相似文献   

7.
以大石早生和黑琥珀李为试材,探讨了果实中苹果酸含量与花色素苷合成的关系.结果表明,果实成熟前果皮中花色素苷含量逐渐增加,果肉中苹果酸含量逐渐下降,而果皮内苹果酸含量不断提高.苹果酸脱氢酶(MDH)和磷酸烯醇丙酮酸羧酶(PEPC)活性测定显示,果皮中的酶活性比果肉高,MDH 和PEPC酶活性变化与苹果酸含量变化无显著相关性.外源有机酸促进了果实着色,使果皮中花色素苷含量增加,这说明果皮内酸含量可能与花色素苷合成存在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8.
土壤酸碱环境对蓝莓花色素苷积累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土壤酸碱环境对蓝莓花色素苷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酸碱环境影响着蓝莓的生长;在相同的酸碱条件下,不同的土壤酸碱调节剂也能影响蓝莓花色素苷的形成,在6组用硫酸亚铁和氢氧化钙混合物调节的土壤中,当pH值为4.5时,蓝莓果实中花色素苷的含量达到最大值。当pH在4.0~5.0时对蓝莓花色素苷的积累较为有利,而土壤pH4.0或pH6.0对花色素苷的积累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紫叶风箱果叶片花色素苷的提取及其稳定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不同提取溶剂和提取时间的实验,确定了紫叶风箱果(Physocarpus opulifolius ‘Diabolo')叶片花色素苷的最佳提取条件,即1%盐酸甲醇溶液,提取3~4h.此外,对花色素苷在不同pH值、光源、温度环境条件下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H值可影响紫叶风箱果叶片花色素苷的稳定性,随着pH值的增...  相似文献   

10.
红肉桃两类花色素苷积累模式与相关基因表达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中国主要红肉桃种质呈色类型及分子机理,为红肉桃种质优异基因发掘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选择8份红肉桃种质和1份白肉桃种质为试材,分别在花后一个月开始采集样品,以后每隔10 d左右采集一次,至果实成熟期为止;用2%甲酸甲醇提取不同种质果肉的花色素苷,分别测定其在510 nm和700 nm的吸光值;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 RT-PCR)方法,测定与花色素苷合成相关的13个关键结构基因和调节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根据果实发育中后期花色素苷含量的变化趋势可将8份红肉桃种质分为2类,一类种质的花色素苷合成高峰出现在果实成熟期(成熟期积累型),如‘郑引82-9’‘大红袍’‘黑布袋’‘红桃’和‘天津水蜜’;另一类种质的花色素苷合成高峰出现在果实发育中期,在成熟期花色素苷含量有所下降(发育中期积累型),如‘哈露红’‘大果黑桃’和‘乌黑鸡肉桃’。在与花色素苷合成相关的结构基因中,Pp CHS和Pp UFGT的表达量与成熟期积累型种质的花色素苷含量的变化趋势一致;而发育中期积累型种质,果肉中花色素苷的大量积累与所有结构基因的表达趋势一致。在4个调控基因中,只有Pp MYB10.1的表达水平较高,且表达模式同红肉桃种质两类花色素苷积累模式相似。【结论】根据桃果肉着色规律和花色素苷积累模式,8份红肉桃可以分为成熟期积累型和发育中期积累型种质。Pp CHS和Pp UFGT是成熟期积累型种质的关键结构基因,而Pp MYB10.1在供试的所有红肉桃种质花色素苷合成中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换锦花Lycoris sprengeri花色苷组成成分及其理化因子对换锦花花色苷稳定性的影响。  方法  采用液质联用技术测定换锦花花色苷成分,并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ADA)技术研究温度、光照、pH和金属离子浓度等理化因素对换锦花花瓣花色苷呈色变化规律的影响。  结果  ①矢车菊素、天竺葵素和飞燕草素是换锦花花色苷主要成分。②温度低于30 ℃、避光和pH≤3.0时换锦花花色苷溶液比较稳定;高温、强光和高pH会使花色苷降解,且随着时间的延长,降解程度越大;Al3+、Fe2+、Cu2+、Fe3+均使花色苷溶液颜色发生变化,Ca2+、Zn2+、Mg2+和K+对花色苷呈色影响不大,但金属离子浓度为0~0.01 mol·L?1时对换锦花花色苷有一定的增色效应,Fe2+浓度越高增色作用越明显。③高温、强光和pH的变化对换锦花花色苷主要成分质量分数有一定的影响。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质量分数随着时间、光照和温度的增加而降低,天竺葵素-3-O-葡萄糖苷则呈相反趋势,飞燕草素-3-O-葡萄糖苷在光照和温度不同条件下较稳定。随着pH增加,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质量分数逐渐降低,飞燕草素-3-O-葡萄糖苷逐渐增加。  结论  换锦花花色苷的主要成分是矢车菊素、天竺葵素和飞燕草素;高温、强光和高pH对花色苷有降解作用,可导致花色苷之间结构的转变。图7表1参29  相似文献   

12.
以自然界中常见的6种花色素即花青素、花翠素、锦葵色素、天竺葵色素、芍药色素和矮牵牛色素为例,该文综述了关于花色素颜色呈现和稳定性构效关系的主要成果。花色素颜色呈现和稳定性在根本上由花色素的化学和空间结构结构决定。花色素的缺电子状态、羟基化和甲基化模式尤其是B环的羟基化和甲基化以及三环的共面性独立地或协同地、正和/或负地影响花色素颜色呈现和稳定性。其中,花色苷的活体颜色呈现也与花色素的器官选择性的、和晶态或花色苷液泡包涵体相关的存在状态有关。该综述可为花色素的结构优化和功能探究、也可为含特定花色苷模式的作物和品种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黑米花色素苷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为合理开发黑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黑米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黑米花色素苷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试验确定了黑米花色素苷提取的最佳条件,即75%的乙醇溶液,按1∶8的料液比,浸提温度30℃,浸提时间30 min,在此条件下提取2次,黑米花色素苷的浸提率可达到94.40%。[结论]在此工艺条件下提取黑米花色素苷效果较好,而且可节约成本。  相似文献   

14.
紫叶李叶片花色素及花色苷HPLC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首次定量分析了紫叶李鲜叶片中芍药色素(Peonidin)、花青素3,5-二葡萄糖苷(Cyanidin 3,5-di-O-glucoside)、天竺葵色素3,5-二葡萄糖苷(Pelargonidin 3,5-di-O-glucoside)、芍药色素3-葡萄糖苷(Peonidin 3-O-glucoside)、飞燕草素(Delphinidin)、花青素(Cyanidin)和锦葵色素(Malvidin)的存在。花青素3-葡萄糖苷(Cyanidin 3-O-glucoside)、芍药色素和色素12是紫叶李鲜叶片中三种重要色素,其相对含量均超过检测到色素总含量的10%,分别占检测到色素总含量的27.54%、24.08%和14.95%,鲜叶片中实际含量分别为3.396、2.969、2.108 mg/g。除芍药色素3-葡萄糖苷极微量外,花青素3,5-二葡萄糖苷、锦葵色素、飞燕草素、天竺葵色素3,5-二葡萄糖苷和花青素在鲜叶片中的含量分别为0.005、0.0075、0.0185、0.3590、0.0360 mg/g。其它28种色素的结构和含量需要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不同红梨品种果皮中花色素苷组分及含量特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37个红梨品种成熟期梨果皮中花色素苷组分及含量进行测定,并进行差异显著性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成熟期梨红色果皮中花色素苷主要由矢车菊素-3-半乳糖苷、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矢车菊素-3-阿拉伯糖苷、芍药素-3-半乳糖苷和芍药素-3-葡萄糖苷组成。其中矢车菊素-3-半乳糖苷含量最高,占花色素苷总量的66.37%,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和芍药素-3-半乳糖苷分别占总花色素苷的11.43%和9.70%,而矢车菊素-3-阿拉伯糖苷与芍药素-3-葡萄糖苷的含量较少。西洋梨、白梨、秋子梨中以矢车菊素-3-半乳糖苷和芍药素-3-半乳糖苷为主,分别占花色素苷总量的72.72%和16.04%;而砂梨主要以矢车菊素-3-半乳糖苷和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为主,分别占花色素苷总量的59.66%和22.08%。结论:矢车菊素-3-半乳糖苷是梨花色素苷的最主要成分。不同栽培种的红梨花色素苷组分存在差异。通过综合评价,筛选出优异红皮梨品种,如秋子梨的‘官红宵’,白梨的‘洋红宵’,砂梨的‘弥渡玉梨’‘弥渡红梨’和‘丽江甜中古’,以及杂交品种‘八月红’‘红香酥’等。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不同红梨品种果皮中花色素苷组分及含量特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37个红梨品种成熟期梨果皮中花色素苷组分及含量进行测定,并进行差异显著性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成熟期梨红色果皮中花色素苷主要由矢车菊素-3-半乳糖苷、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矢车菊素-3-阿拉伯糖苷、芍药素-3-半乳糖苷和芍药素-3-葡萄糖苷组成。其中矢车菊素-3-半乳糖苷含量最高,占花色素苷总量的66.37%,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和芍药素-3-半乳糖苷分别占总花色素苷的11.43%和9.70%,而矢车菊素-3-阿拉伯糖苷与芍药素-3-葡萄糖苷的含量较少。西洋梨、白梨、秋子梨中以矢车菊素-3-半乳糖苷和芍药素-3-半乳糖苷为主,分别占花色素苷总量的72.72%和16.04%;而砂梨主要以矢车菊素-3-半乳糖苷和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为主,分别占花色素苷总量的59.66%和22.08%。结论:矢车菊素-3-半乳糖苷是梨花色素苷的最主要成分。不同栽培种的红梨花色素苷组分存在差异。通过综合评价,筛选出优异红皮梨品种,如秋子梨的‘官红宵’,白梨的‘洋红宵’,砂梨的‘弥渡玉梨’‘弥渡红梨’和‘丽江甜中古’,以及杂交品种‘八月红’‘红香酥’等。  相似文献   

17.
[目的]全面分析不同花色杜鹃花的色素成分与稳定性。[方法]以4种不同花色的杜鹃花花瓣(浅红、紫色、白色和粉红色)为试材,对其花色素提取液进行紫外-可见光光谱扫描检测、特征显色反应和稳定性分析。[结果]试验表明,杜鹃不同花色色素不含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粉色、浅红色和紫色杜鹃花色素主要由花色素苷和类黄酮化合物组成;白色杜鹃花色素则含非红色的类黄酮化合物以及其他化合物,其花色素不具备邻二酚羟基或邻三酚羟基结构,揭示了杜鹃花色呈现差异的内在本质。紫外-可见光光谱扫描的结果表明,不同花色素溶液中的花色素种类与含量不同。稳定性研究表明,食品添加剂、低价金属离子对色素色泽无不良影响,但碱性环境、氧化还原剂以及Fe3+、Al3+均对其稳定性影响较大,探明了有利于杜鹃花色素稳定的环境条件。[结论]研究可为杜鹃花色素的分离鉴定奠定基础,同时也为天然杜鹃花色素的科学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不同品系草原龙胆的花色素苷组成、含量及与花色表型之间的关系,以12个草原龙胆(Eustoma grandiflorum)品系花瓣为研究材料,采用英国皇家园艺学会比色卡(RHSCC)和国际照明委员会CIE L*a*b*系统描述花色,定性定量分析花瓣中花色素含量并采用液质联用技术分析色素苷组成。结果表明:通过花色描述12个草原龙胆品系可分为4个色系:蓝紫色系、粉紫色系、橙红色系和白色系。定性分析中,所有草原龙胆品种的花瓣色素提取液中均含有黄酮类化合物,不含或含有少量类胡萝卜素类物质。除两个品种外均含有花色苷,但不同品种之间花色苷组分和含量存在差异。在10个品系草原龙胆花瓣中共检测到6种花色苷成分,推定成分为:飞燕草3,5-二葡萄糖苷、飞燕草3-葡萄糖苷、矢车菊素3-O-香豆酰葡萄糖苷-5-O-葡萄糖苷、飞燕草素-3-乙酰-葡萄糖苷、天竺葵素3-O-香豆酰葡萄糖苷-5-O-乙酰葡萄糖苷及矢车菊素3-O-香豆酰葡萄糖苷-5-O-丙二酰葡萄糖苷。相关分析研究表明不同品种草原龙胆花瓣颜色的呈现与花色苷种类有关,花瓣色彩度与花瓣中花色苷总含量成正相关。研究结果为草原龙胆新品种培育、花色改良育种等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红树莓果实花色苷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野生红树莓浆果为原料,对红树莓花色苷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红树莓花色素苷提取的最佳条件:提取剂为85%乙醇溶液,按1 g :15 mL的料液比,浸提温度30 ℃,浸提时间30 min,在此条件下提取2次,红树莓花色素苷的浸提率为98.80%.  相似文献   

20.
植物花色素苷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色素苷是植物在自然界的主要色彩表达物质,其代谢及稳定性易受外界环境因子、外源化学物质的影响,或者参与植物内部生理生化过程影响花色素的代谢稳定性和呈色表现。搞清不同环境因子对植物花色素苷代谢机制、和呈色影响的差异,是促进制定植物器官花色素苷稳定性和色彩有效表达管理的科学基础。笔者阐述花色素苷结构、性质的基础上,综述了光、温度、水分、酸碱影响等有关环境因子和有机物、植物生长调节剂、矿质元素等外源化学物质以及糖对植物花色素苷积累、含量变化以及稳定性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分析归纳了该领域尚待解决的问题,并指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希望对有关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