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患病的大菱鲆成鱼体内分离到一株致病菌(编号1101),经人工感染试验证实该菌具有较强的毒力(LD50=3.34×106CFU/mL),并能从病鱼中重新分离出此菌.应用API20E自动鉴定卡及16S rRNA序列分析等方法对该菌进行了综合鉴定.结果显示菌株1101为革兰氏染色阴性、氧化酶阴性、触酶阳性,API20E鉴定系统鉴定为迟缓爱德华氏菌,相似率达99%.测定了其16S rRNA序列,长度为1419 bp,在GenBank上经同源性比对与迟缓爱德华氏菌聚为一类,同源性达99%,据此鉴定为迟缓爱德华氏菌(Ewardsiela tarda).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菌株1101对多粘菌素较敏感,而对其它药物中度或不敏感.  相似文献   

2.
从患病的大菱鲆成鱼体内分离到一株致病菌(编号1101),经人工感染试验证实该菌具有较强的毒力(LD50=3.34×106CFU/mL),并能从病鱼中重新分离出此菌.应用API20E自动鉴定卡及16S rRNA序列分析等方法对该菌进行了综合鉴定.结果显示菌株1101为革兰氏染色阴性、氧化酶阴性、触酶阳性,API20E鉴定系统鉴定为迟缓爱德华氏菌,相似率达99%.测定了其16S rRNA序列,长度为1419 bp,在GenBank上经同源性比对与迟缓爱德华氏菌聚为一类,同源性达99%,据此鉴定为迟缓爱德华氏菌(Ewardsiela tarda).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菌株1101对多粘菌素较敏感,而对其它药物中度或不敏感.  相似文献   

3.
广西斑点叉尾鮰爱德华氏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广西2处网箱和2处池塘发病斑点叉尾鮰中分离到4株呈β溶血的革兰氏阴性杆菌,经细菌形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性鉴定3株为钻鱼爱德华氏菌、1株为迟钝爱德华氏菌,通过PCR检测、PCR产物核苷酸序列测序及Blast比对,进一步确定3株为钻鱼爱德华氏菌、1株为迟钝爱德华氏菌;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这4株分离菌株具有较强的致病性,能引起斑点叉尾鮰发生爱德华氏菌病;药敏试验结果显示,4株分离菌株对氧氟沙星、恩诺沙星、氟苯尼考、氟哌酸等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4.
从患暴发性败血症的六须鲶Silurus soldatovi身上分离到致病菌株(FY-024),用常规细菌培养方法对其观察,并进行生理生化特性测试。结果表明,该致病菌均符合鲶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ictaluri特征。为了进一步确认该致病菌的分类地位,对其进行了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遗传距离距阵及系统发育树分析,共扩增出1 417 bp基因片段(GenBank登录号为GQ924477)。系统发育结果显示,菌株FY-024与鲶爱德华氏菌的16S rRNA基因同源性达99.6%~99.9%,聚为同一分支,进一步确认致病菌是鲶爱德华氏菌。药敏试验和毒力试验结果显示,菌株FY-024对环丙沙星、恩诺沙星药物高度敏感,按Reed和Muench氏法计算LD50=1.08×106 cfu/尾。  相似文献   

5.
鲫鱼鳃中迟钝爱德华氏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市售鲫鱼(Carassius auratus)为研究对象,从鳃中分离获得一株细菌,编号为Et-1,通过细菌形态学观察、理化特征鉴定、16S rDNA克隆测序及系统发育进化树构建等方法进行系统鉴定,结果表明Et-1菌株为革兰阴性杆菌,进一步PCR扩增Et-1菌株的16S rDNA序列为1 508 bp;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Et-1菌株与迟钝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亲缘关系最近,自然聚为一支,序列同源性达98.7%~100%,最终确定Et-1为迟钝爱德华氏菌.  相似文献   

6.
养殖乌鳢内脏结节病的病原分离、鉴定与药物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患内脏结节病的四川眉山地区养殖乌鳢腹水和肝、脾、肾组织中分离并纯化培养、筛选出1株致病菌,经形态结构、染色观察、生理生化实验、16SrRNA基因和特异性序列的PCR检测进行菌株的鉴定,并进行分离菌株的药物敏感性实验。结果发现,该分离株具有与诺卡氏菌Nocardia较一致的形态特征和相似的生化特性。16SrRNA基因的PCR扩增、测序和系统发育分析显示,该菌株与诺卡氏菌属的亲缘关系较近,同源性较高,与诺卡氏菌Nocardia seriolae的16SrRNA基因序列相似性高达99%以上;诺卡氏菌的特异性引物N5F1/N5R1的PCR检测结果表明该菌为诺卡氏菌;药物敏感性结果显示,该菌对四环素、强力霉素、美满霉素、阿奇霉素、磺胺异噁唑和利福平等药物敏感。  相似文献   

7.
淡水养殖鱼类结节病是近年来时常爆发的疾病之一,为了有效预防和防治该病,从合肥郊区某养殖场濒死的黄金鲫(鲤鱼♀×鲫鱼♂)体内分离优势致病菌(命名为AH菌株),对其进行了鉴定。采用传统细菌分类方法,测定该菌株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常见药物的敏感性;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病原菌16S rRNA特异片段进行克隆、序列测定分析。AH菌株与对照鮰爱德华氏菌在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基本一致。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分离的AH菌株与鮰爱德华氏菌(AB050826,NR_024769)菌株间基因序列同源性为99.9%以上,在系统发育树上与鮰爱德华氏菌聚为一族。人工回归复感染健康黄金鲫鱼,出现与原发性相似的内脏类结节病症状。药敏实验结果显示:AH菌株对氧氟沙星等11种药物敏感,对四环素等4种抗生素耐药,对磺胺类药物复方新诺明中度敏感。综合分析认为鮰爱德华氏菌是黄金鲫内脏类结节病的重要致病菌,该结果为黄金鲫内脏类结节病有效防控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8.
养殖黄颡鱼腹水症病原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近年来黄颡鱼养殖过程中暴发的腹水症的病原进行了研究.病鱼症状主要为游动迟缓,体表、肝脏充血,积有腹水,后期伴有皮肤溃烂等,采用光镜及透射电镜超薄切片观察,生理生化指标鉴定及16S rDNA同源性分析及系统发育树构建等方法,对从多处组织中分离获得的病原菌进行了鉴定:其形态特征及生理生化指标符合迟钝爱德华氏菌特点,GenBank中同源序列检索结果显示,该菌与迟钝爱德华氏菌的16S rDNA序列同源性高达99%,系统进化树中与迟钝爱德华氏菌自然聚为一支.  相似文献   

9.
为生产上斑点叉尾鮰病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划线接种培养、回归感染试验、形态与分子鉴定和抗菌药物敏感试验等方法,对贵州省锦屏县某养殖场养殖的斑点叉尾鮰发生的强传染性病害致病菌进行分离与鉴定,并研究致病菌对15类共45种常见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分离到1株致病菌Q1菌株,经形态鉴定,Q1菌株的特征与鲁氏耶尔森氏菌基本一致,该菌株的16S rDNA序列与已有的鲁氏耶尔森氏菌同源性达99%以上,系统发育树显示其与鲁氏耶尔森氏菌(MK396587.1、AB681666.1、HQ222844.1、FJ908709.1)聚为一支,置信度为86,结合形态与分子鉴定,确定Q1菌株为鲁氏耶尔森氏菌(Yersinia ruckeri),为短杆状革兰氏阴性菌,其对斑点叉尾鮰的半数致死浓度为1.05×107 cfu/mL;该菌对庆大霉素、链霉素和大观霉素等17种药物为高度敏感,对阿奇霉素、头孢克肟和新生霉素等6种抗菌药物为中度敏感;对克拉霉素、红霉素和麦迪霉素等22种抗菌药物耐药。且其对选用的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和喹诺酮类3种类型的抗菌药物全部敏感。  相似文献   

10.
利用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方法对1株临床分离乳源菌进行鉴定并确定菌株的进化位置。抽提细菌DNA基因进行16S rRNAPCR扩增,并对扩增产物测序。成功扩增出长度为1 432 bp的核苷酸序列。该临床分离的乳源菌与GenBank上的已知序列进行了同源性比较,克隆到的序列与Y15856的同源性最低,为99.6%;与AB305019、D83353.1和FM875711.1的同源性最高,达99.9%。该试验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且16S rRNA基因是高度保守的。利用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细菌是一种快速、准确、方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为了调查辽宁省葫芦岛市养殖患病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病原菌感染情况,选用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特异性引物对分离菌株进行PCR鉴定,共分离得到22株迟缓爱德华氏菌。结果表明:迟缓爱德华氏菌毒力基因的PCR扩增显示,22株菌均含有kat B、fim A、gad B、esa V等基因;人工感染试验表明,22株迟缓爱德华氏菌感染并致大菱鲆累积死亡率均为100%;ERIC-PCR结果显示,迟缓爱德华氏菌模式菌株(ATCC15947)与分离株可分为2个基因型,分别标记为Ⅰ和Ⅱ型,其中22株迟缓爱德华氏菌分离株均为Ⅱ型,与ATCC15947菌株为Ⅰ型明显不同。本研究结果为养殖大菱鲆迟缓爱德华氏菌感染的防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从鳗源迟钝爱德华菌Edwardsiella tarda菌株ETY的基因组克隆到其鞭毛基因(flagella gene,ETF)。该基因开放阅读框为1 257bp,编码419个氨基酸,推导的蛋白分子量为43.951kD。ELISA和Western-blotting试验证实表达的蛋白与迟钝爱德华菌菌株ETY表达的鞭毛蛋白具有相同的抗原性和免疫原性。免疫攻毒保护试验证明:经表达产物(ETF-rxA融合蛋白)与ISA佐剂结合免疫的日本鳗鲡对爱德华菌ETY的免疫保护率可达到100%。本试验首次成功实现了ETF基因的高效表达,并初步证实了迟钝爱德华菌鞭毛可诱导产生免疫保护,为进一步研制合适的高效的迟钝爱德华菌鞭毛亚单位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以地高辛标记的伪狂犬病毒(PRV)Ea株UL49.5基因片段为探针,同SalI、KpnI、BamHI消化的PRV Ea株基因组DNA进行Southern杂交,确定SalI2.8kb、KpnI17.0kb、BamHI25.0kb片段中含UL49基因。将SalI2.8kb片段克隆到pUC119中,利用其中的BamHI进行亚克隆,获得重组质粒pUC2.0。测定约2.0kb片段的全序列并进行序列分析,发现该片段包含UL50基因部分编码区,UL49.5基因和UL49基因的完整编码区,并且在UL49基因下游,还存在一段约369个碱基的序列,经与人单纯疱疹病毒I型(HSV-1)、牛单纯疱疹病毒I型(BHV-1)的UL48基因进行比对,具有较高的同源性,推测为PRV UL48基因的部分编码区。  相似文献   

14.
将引发养殖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出血性败血症的病原菌迟钝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L-49231)接种于体外培养细胞—人上皮角质层形成细胞(HaCaT—cell),观察其对细胞的黏附性和侵袭性,研究了不同作用时间下以及用不同因素处理菌体后,细菌对HaCaT细胞黏附性及侵袭性的影响。结果表明:L-49231菌株能黏附HaCaT细胞,2h后即可侵入细胞;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细菌黏附细胞与侵入细胞的数量增加。分别用甲醛、戊二醛、盐酸、胰蛋白酶处理L-49231菌体,细菌的黏附力及侵袭力均有所下降;用蔗糖、甘露糖处理L-49231菌体时,细菌的黏附力变化不大;用葡萄糖处理时,能够促进细菌对细胞的黏附作用。用甘露糖和葡萄糖处理菌体时,能促进细菌对细胞的侵袭;用蔗糖处理菌体时,能部分抑制细菌对细胞的侵袭作用。用抗体处理L-49231菌体后,细菌的黏附力及侵袭力均明显下降。说明L-49231菌株对HaCaT细胞具明显的侵袭性,其主要黏附因子为胞外蛋白质成分,无确切的糖受体。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12种抗生素及8组联合药物对迟钝爱德华氏菌体外抑菌效果,为治疗鱼类爱德华氏菌病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通过测定抗生素对迟钝爱德华氏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MBC),筛选适宜抗生素。[结果]硫酸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硫酸盐、盐酸四环素的抑菌效果最好,其MIC分别为0.05、0.80、1.60 μg/ml,MBC分别为0.05、3.20、100.00 μg/ml。联合药物中硫酸庆大霉素+羧苄青霉素、硫酸庆大霉素+盐酸四环素、氨苄青霉素+链霉素的抑菌效果最好,其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均为0.05 μg/ml。[结论]通过抗生素对爱德华氏菌的体外抑菌效果,确定单独使用选择硫酸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硫酸盐、盐酸四环素,联合药物选择硫酸庆大霉素+羧苄青霉素、硫酸庆大霉素+盐酸四环素、氨苄青霉素+链霉素较适宜。  相似文献   

16.
从发病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的肝脏和肾脏分离到优势菌并命名为AJL01,经人工感染试验证实该菌为引起日本鳗鲡肝肾病的病原菌,其半数致死量为2.6×103 cfu/g;通过菌体、菌落形态特征、GYZ-15EV鉴定系统和16S rDNA同源性等综合鉴定分析,确认AJL01为迟钝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采用五倍子、大黄、石榴皮、虎杖、黄芩5种中药单用及其两两配伍组成的10种复方对该菌进行抑菌试验,结果显示:单用时均可抑(杀)该菌,抑菌浓度(MIC)和杀菌浓度(MBC)相同,均为0.5~3.0 mg/mL;10种复方中6种呈现显著协同或协同作用,其中大黄+石榴皮、石榴皮+虎杖、五倍子+大黄3种复方可显著协同抑制该菌生长,FIC〈0.5,MIC和MBC均不大于0.47 mg/mL.  相似文献   

17.
野油菜黄单胞菌野油菜致病变种(Xcc)是十字花科植物重要的病原菌,能引起十字花科作物发生黑腐病.本课题组采用转座子Tn5gusA5对Xcc野生型菌株8004诱变,获得17280株Tn5gusA5突变体,并从中筛选到一批致病缺陷突变体,采用TAIL-PCR对致病缺陷突变体的Tn5gusA5插入位点进行定位,发现5株突变体的Tn5gusA5插在8004菌株的基因组ORF1857内(未发表资料), 该ORF功能尚未见报道.序列分析表明,ORF1857演绎的编码产物与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e aeruginosa)的wbpL基因演绎的编码产物具有33%的一致性和45%的相似性,并具有第4家族的糖基转移酶功能域,因此本文暂将ORF1857命名为wbxL基因.对 wbxL基因进行缺失,获得的缺失突变体用剪叶法接种到寄主萝卜叶片时,缺失突变体完全丧失致病性,一段PCR合成的包含wbxL基因的DNA片段能互补缺失突变体,恢复缺失突变体的致病性.这证实wbxL基因是Xcc的一个新的致病相关基因.  相似文献   

18.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分离株ORF5和Nsp2基因的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美洲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PRRSV)基因组序列设计2对引物,对疑似PRRSV感染猪的病料进行RT-PCR检测,核酸检测阳性病料进行PRRSV分离,获得了1株美洲型PRRSV,命名为GD08-2.对PRRSV GD08-2株、GD-XH株、GD08-1株的ORF5基因和部分Nsp2基因进行序列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GD08-2株的ORF5基因与PRRSV疫苗株pMLV、经典株VR-2332和GD-XH株的相似性较高,而与GD08-1株的相似性较低.GD08-2株的Nsp2基因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出现12个氨基酸的不连续缺失,分别位于66~74位和192~194位,由此推测,GD08-2株可能为PRRSV的突变株.GD08-1株的ORF5基因与国内分离的高致病性PRRSV相似性较高,其Nsp2基因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存在30个氨基酸的缺失,与国内高致病性PRRSV分离株JXA1的缺失位置完全一致,由此推测,GD08-1株属于高致病性PRRSV;GD-XH株的ORF5基因与疫苗株pMLV的相似性较高,其Nsp2基因存在个别核苷酸的点缺失.遗传进化分析表明,GD08-1株与国内分离的高致病性PRRSV的遗传进化关系较近,属同一分支;GD-XH株和GD08-2株与PRRSV经典株VR-2332、疫苗株pMLV的遗传关系较近,属另一分支.  相似文献   

19.
根据GenBank已公布的禽流感病毒H9亚型血凝素蛋白编码基因,设计了一对引物(H1和H2),RT-PCR扩增禽流感病毒A/Duck/Shanghai/02/99(H9)的HA基因,扩增片段与载体pUCm-T的连接产物转化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重组质粒pUCm-T-HA经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和PCR鉴定后进行测序。BlastN分析结果显示该分离株血凝素编码基因与已发表的鸭源禽流感病毒A/Duck/Shantou/1605/01(H9N2)和A/Duck/Hong Kong/Y280/97(H9N2)血凝素编码基因的核甘酸序列同源性为98%,从而从分子水平确定了该分离株为H9亚型禽流感病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