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试管凝集法(SAT)、间接血凝抑制试验(IH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三种方法,对来自青海省湟中县田家寨镇某奶牛场发生过流产群的95份奶牛血清,进行布氏杆菌病、衣原体病和弓形虫病的血清学调查。结果:检出布氏杆菌病阳性血清1份,衣原体阳性血清15份,弓形虫阳性血清2份,血清阳性率分别为1.05%、15.79%和2.11%。初步说明引起该牛场流产的病因为布氏杆菌病、衣原体病及弓形虫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2.
为了对某规模化奶牛场94头奶牛流产类疾病的调查,对可能造成流产的布氏杆菌、衣原体和弓形虫抗体进行了血清学检测。结果显示在送检的血清样品中未检出布氏杆菌、衣原体病和弓形虫抗体,但防疫形势仍然严峻。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省部分奶牛场奶牛布氏杆菌病血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布氏杆菌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该病在全球范围内流行.奶牛布氏杆菌病通常由流产型布氏杆菌感染引起,有些地区亦存在少量羊布氏杆菌或猪布氏杆菌感染的病例[1].2005年朱占波从黑龙江省4个奶牛场的流产胎儿体内分离到6株流产型布氏杆菌,对4个奶牛场的104头流产母牛进行血清学检测,其中85头布氏杆菌血清抗体显阳性,疑似11头[3].  相似文献   

4.
奶牛衣原体性流产病原分离及血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实验室病原分离、血清学检测技术对宁夏某规模化奶牛场流产牛进行衣原体病原分离及血清学调查.结果表明,多年以来,在宁夏奶牛场中流行的以孕牛流产、早产、死产或产无活力弱犊的繁殖障碍性疾病与衣原体感染有关.采集四家规模化奶牛场380份血清,IHA试验结果牛群平均阳性率28.4%.  相似文献   

5.
利用实验室检测手段对青海省乌兰县改良绒山羊群中的布氏杆菌、衣原体、弓形虫、新孢子、隐孢子和焦虫病进行血清学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其血清阳性率分别为0%;14.69%;2.37%;1.42 %;2.84%;9.95%;3.79%,认为布氏杆菌已经不是该地区引起改良绒山羊流产的主要原因;常规实验室化验后未分离得到布氏杆菌、沙门氏菌等其他致病性病原.从多样流产胎儿的瘤胃内容物,经鸡胚分离得到衣原体样颗粒物质,经PCR确诊为衣原体,认为衣原体为主要病原体.  相似文献   

6.
贵州省7个地区主要山羊流产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2011—2012年间贵州省山羊5种流产疫病的流行情况,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间接血凝试验(IH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3种血清学方法对贵州省7个地(州、市)74个养殖场的514份山羊血清进行5种流产疫病抗体的血清学监测,并通过PCR方法对10个规模化养殖场流产死亡母羊子宫、胎儿、肺和肺门淋巴结组织进行羊流产亲衣原体病和山羊传染性胸膜炎的病原核酸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布氏杆菌病、羊流产亲衣原体病、弓形虫病、蓝舌病、山羊传染性胸膜炎的丝状支原体山羊亚种和绵羊肺炎支原体血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0、1.26%、6.72%、26.95%、2.35%和6.79%;羊流产亲衣原体病、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的丝状支原体山羊亚种和绵羊肺炎支原体病原核酸检测阳性率分别为0、0、10%。结果表明:目前除布氏杆菌病以外,其余4种山羊流产疫病均在贵州存在不同程度的流行。  相似文献   

7.
为了摸清某规模化奶牛场50头奶牛流产的原因,对可能造成感染流产的布氏杆菌、衣原体、弓形虫和新孢子虫抗体进行了血清学检测。结果显示,流产奶牛布氏杆菌、弓形虫和新孢子虫抗体阳性率依次为28%、10%和8%;布氏杆菌抗体和弓形虫抗体均为阳性2头,占被检头数4%;衣原体抗体全部阴性。调查结果表明,布氏杆菌、弓形虫和新孢子虫感染是造成该规模化牛场奶牛流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根据果洛州继牛羊布氏杆菌病防治效果达到控制区标准后牦牛流产现象仍较突出的情况,对全州不同地区的190头牦牛进行了衣原体病血清学检测。结果表明,衣原体病感染率21.03%。其中母畜感染率达24.36%。初步证明,目前果洛州牦牛流产的主要病原是衣原体病。  相似文献   

9.
2020年采集青海省刚察县、门源县、乌兰县、海晏县部分地区流产母羊血液,分离血清进行了布氏杆菌病、衣原体病和弓形虫病的检测,结果显示,183份样品中,布氏杆菌病阳性6份,阳性率3.28%;衣原体阳性10份,阳性率5.46%;弓形虫阳性1份,阳性率0.55%。  相似文献   

10.
王敏 《家畜生态》2011,(6):80-81,123
采用布氏杆菌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弓形虫和衣原体间接血凝试验对360份绒山羊血清进行布氏杆菌病、弓形虫病和衣原体病的血清学调查。结果在绒山羊的血清样品中检出布氏杆菌病阳性血清8份,布氏杆菌病的血清阳性率为2.22%;检出弓形虫15份,弓形虫病血清阳性率为4.17%;检出衣原体23份,衣原体病血清阳性率为6.39%。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贵州省山羊流产与山羊痘的相关性,采用琼脂扩散试验和PCR法对本省10个市(县)流产羊群的血清和病料样本进行山羊痘抗原抗体及病原核酸检测,同时血清进行布氏杆菌抗体检测,流产胎儿病料进行羊流产亲衣原体病原核酸检测。结果发现山羊痘羊群流产率达37.1%(4329/11660),山羊痘血清抗体阳性率为38.2%(34/89),抗原阳性率为72.7%(32/44),流产胎儿山羊痘病毒核酸检出率为83.3%(10/12),发病羊群未检出布氏杆菌和羊流产亲衣原体感染。结果表明,山羊流产与山羊痘感染有一定关系,提示在山羊养殖中应加强饲养管理,防止山羊痘感染引起孕羊流产。  相似文献   

12.
据以往的调查研究资料证实:茶卡公社羊布氏杆菌病的感染率为19.54%。1971年以后,连续多年用羊型M5号弱毒菌苗进行气雾免疫,到1983年为止,我们从布氏杆菌血清学检查和细菌分离的结果证明:茶卡公社抽检羊只的布病血检率已降低到1.34%,在流产胎儿中,经过多年检验未分出布氏杆菌及其它能致羊发生流产的病原细菌。但是近年来,牛羊的流产仍在发生,个别羊群的流产危害比用M5号苗气雾免疫前的71年还要严重。为了明确当前羊只流产的主要原因,我们于1983年4月在茶卡公社收集流产胎儿10例,作了流产病原的细菌及羊流产衣原体的分离,在10例病料中未均培养出病原细  相似文献   

13.
共和县切吉乡是一个以牛羊养殖为主的牧区,近年来,部分牛羊发生流产现象,严重地影响到了当地畜牧业经济的发展,导致流产的原因主要是布氏杆菌病和衣原体病,但是通过对牛羊进行布氏杆菌病血清学调查,结果全部为阴性,于是笔者怀疑是衣原体病导致的牛羊流产,为了掌握共和县切吉乡牛羊衣原体病的感染情况,2014~2015年,应用间接血凝试验(IHA)对牛血清300份、羊血清200份进行了衣原体病血清学检测,检出牛血清阳性12份,阳性率为4%,羊血清阳性18份,阳性率为9%。结果表明共和县切吉乡牛羊群中有衣原体病感染,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应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和间接血凝试验对采自加定地区部分雪灾后发生流产,且仍然健活的48份绵羊血清样品,进行布氏杆菌、衣原体病和弓形虫特异性抗体检测,结果:未检出布氏杆菌和衣原体;但检出弓形虫病,检出阳性血清2份,阳性率为4.17%。  相似文献   

15.
应用布鲁氏菌病RBPT、衣原体和弓形虫IHA,对来自青海省三角城种羊场发生流产的23只生产母羊血清进行特异性血清抗体的检测,结果检出衣原体阳性血清3份,阳性率为13.04%:未检出布氏杆菌和弓形虫阳性血清。  相似文献   

16.
我州自1971年起,连续十多年进行布氏杆菌BM5号苗的气雾免疫后,羊只流产率虽无明显下降,但从流产羊只中分离出布氏杆菌及常见流产病原菌的机率很低。我们曾对乌兰县的铜普、茶卡,都兰县的巴隆、香日德等公社的500只流产羊的胎儿病料,进行布氏杆菌分离,结果均为阴性。同时对用BM5号苗气雾免疫后的成年羊和幼年羊共14,229只,进行了布氏杆菌血清学险查,结果阳性率已由原来的20%下降到1%左右。根据以上情况我们认为:目前我州羊只流产的主要病原不单纯是布氏杆菌所致。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国家大力提倡发展奶业,奶牛的饲养量逐年增加,而牛的流产一直是奶牛饲养的突出问题。在国内,牛场每年定期对布氏杆菌病、牛病毒性腹泻病等牛场内易流行的疫病进行血清学检查,作为判定流产的依据。但如布氏杆菌病等可导致牛流产的疫病在奶牛场内已经很少发生,可是奶牛流产现象还是时有发生,且比例没有下降。  相似文献   

18.
针对乌兰县绒山羊妊娠期流产严重现象,用布氏杆菌试管凝集试验(SAT),对该地区改良绒山羊进行了布氏杆菌血清凝集抗体的检测,共检202份血清样品,阳性1份,阳性率为0.5%。同时对30份流产胎儿病料用选择性培养基进行布氏杆菌分离,结果均未分出布氏杆菌。  相似文献   

19.
银川地区某奶牛场牛支原体病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诊银川市某奶牛场成年奶牛病因,本研究对两头表现明显临床症状的犊牛进行解剖,无菌采集肺脏、肺积液、关节液及患临床型乳房炎的奶牛乳样1份进行病原分离,分离到2株巴士杆菌、2株链球菌、1株大肠杆菌和3株支原体,通过革兰氏染色、菌落形态观察、特异性PCR鉴定和16S r RNA序列比对,结果显示引起此次流行的主要病原为牛支原体。采用比利时进口牛支原体ELISA诊断试剂盒对银川地区12个规模化奶牛场的230份奶牛血清进行牛支原体血清学调查,结果显示牛群平均阳性率26.52%,牛场阳性率高达100%,表明牛支原体病在银川地区呈高感染率。  相似文献   

20.
对四川省某县送检的来自13个养猪户(场)的具有繁殖障碍症状和无临床症状的母猪血清36份,分别进行了猪细小病毒病、猪伪狂犬病、猪乙型脑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衣原体病、布氏杆菌病的血清学诊断.结果显示有20份血清的细小病毒抗体呈阳性,阳性率为55.56%,HI抗体效价为180~1320;细小病毒抗体阳性户(场)6个,阳性率为46.15%;猪伪狂犬病、猪乙型脑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衣原体病、布氏杆菌病血清学诊断均为阴性.由此表明,引起母猪繁殖障碍的主要病因是感染了细小病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