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试验研究了遗传背景和胎儿日龄对猪类胚胎生殖细胞(embryonic germ cells,EG)培养的影响,分别利用五指山猪(WZSP)和微型白猪胎儿为试验材料,比较了2种猪胎儿在EG培养方面的异同。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2种猪均得到了可以传代的EG细胞集落,得到的EG集落AP染色呈阳性,体外培养能形成类胚体,类胚体继续培养能分化成多种细胞。试验比较了5个指标:平均第1次出现EG集落时间(T1)、第1次出现大批EG集落时间(T2)、第1次传代时间(T3)、平均传代间隔(T4)及传代情况(P),结果显示,WZSP和微型白猪2个品系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WZSP和微型白猪都可以用来作为猪EG细胞建系的材料;分别采集第26、27、28天胎儿比较日龄对EG培养的影响。试验测量了不同日龄胎儿中肾大小,比较以上5个指标,观察胎儿日龄对建立猪EG细胞系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第26、27、28天胎儿在EG培养方面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2.
采集25~28日龄的五指山小型猪(WZSP)胚胎原始生殖嵴细胞(PGCs),用于 WZSP生殖细胞(EG)建系培养技术研究。研究发现:以DMEM含15%胎牛血清、0 1 mol/L巯基乙醇等为基础培养液,分别添加生长因子20 ng/mL LIF、40 ng/mL hSCF、20 ng/mL hbFGF,以STO为饲养层,进行 EG培养建系,WZSP 3 d 可出现克隆,其克隆具有出现早,生长数量多,增殖快,成熟亦早,传代率高的特点。培养 7~10 d需传代或冷冻保存。EG类细胞冷冻、解冻后尚可复苏,并传至11代。若基础培养液不添加生长因子,培养 6~10 d后亦可出现 EG克隆细胞株,但其克隆具有出现晚、数量少、增殖慢等特点。研究中还发现25~26日龄的WZSP胚胎的原始生殖嵴小、不易观察、PGCs分离较困难; 27 ~ 28 日龄的 WZSP 胚胎的原始生殖嵴体积大、易观察、便于分离并可获得多量的PGCs。同时对PGCs进行了形态学、体外分化、AKP染色鉴定等研究。2002 年 9-12 月,在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五指山猪保种场先后从22头超排处理的大白猪供体中,于配种后(当天为 0 d)5 5~7 d实施手术法获得252枚可用胚。将123枚胚胎显微注射WZSP的EG细胞,每枚注射5~15个细胞,与未注射的 103 枚混合分别移植给9头受体,平均每头受体移植胚胎25 11±5 11枚、含注射 EG细胞胚胎 13 67±3 57 枚,其中 7 头分别  相似文献   

3.
五指山小型猪近交系微卫星等位基因遗传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4对微卫星DNA引物,以五指山小型猪(Wuzhishan Miniature pig,WZSP)F13~F18世代的3个近交家系为研究对象,通过估算基因杂合度(H)、多态信息含量(PIC)和等位基因数(N)等参数,对其遗传变异规律进行探讨,寻找其遗传稳定性的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14个微卫星基因座上共检测到38个等位基因,总群体的平均H为0.42、平均PIC为0.37、平均N为2.71个;3个家系的平均H分别为0.41、0.45和0.42,平均N分别为2.36、2.29和2.50;F13~F18世代的平均H分别为0.31、0.42、0.36、0.41、0.37和0.20,平均N分别为2.21、2.57、2.43、2.57、2.36和1.64;Sw71、Sw510和Sw2409 3个基因座在WZSP 3个近交家系的13世代时已经完全纯合,而Sw205、Sw874和Sw936等基因座在这3个近交家系的6个世代中仍未能纯合。研究结论:初步揭示了WZSP近交家系中14个微卫星基因座上等位基因的变化规律;最重要的发现是有少数几个基因座,如Sw874和Sw936等一直处于出乎预料的高度杂合状态,这可能与WZSP近交家系的种质特异性有关,推测与这些基因座处于同一连锁群的某些功能基因在维持极高近交水平下WZSP的基本生存能力中起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4.
《畜牧兽医学报》2005,36(5):421-421
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主持完成的“五指山猪实验用近交系培育及分子遗传学基础研究”于2005年3月11日顺利通过由农业部组织的成果鉴定。五指山猪是我国珍稀品种,在解剖学、生理学、疾病发生机理等方面与人有较大的相似性,作为实验动物在科学研究领域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通过五指山猪近交系矮小机理的系统研究,为五指山猪实验动物化培育、实现小型猪基因改造和开发利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5.
正猪和人在解剖学、生理学上有极大的相似性。因此,猪作为实验动物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肿瘤、心血管病、糖尿病、外科、牙科、皮肤烧伤、血液病、遗传病、营养代谢病和新药安全性评价等生物医学研究的多个方面。但普通猪作为实验动物有明显的缺点,如体重较大、生长过快、实验操作不方便等。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培育小型猪,本文主要介绍我国小型猪的主要品系、培育、开发利用的现状以及国内培育小型猪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正>美国斯坦福大学和日本东京大学的双料教授中内启光计划于2015年8月在美国启动一项在猪体内培育人类器官的实验。将利用人类的i PS细胞(诱导性多功能干细胞)在猪体内培育胰脏和肝脏。目标为在5到10年内实现实用化,以此领先世界的其他研究者。据报道,中内启光一直在东大医学研究所进行i PS细胞的应用研究,但由于日本禁止培育长有人类内脏的动物,所以到美国寻找研究机会。实验首先通过基因技术培育不会长出胰脏的猪的受  相似文献   

7.
五指山猪(WZSP)近交系生长曲线分析与拟合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先后对WZSP近交系F158窝共58头个体进行了为期180d的观测试验。依据对近交第15代WZSP 1-180日龄的体重及体长、体高、胸围、管围4项体尺性状数据,我们进行了生长曲线分析和非线性曲线拟合研究,对指数模型、Logistic模型和Gompertz模型分别进行拟合,结果表明Logistic模型拟合效果较好。据3种拟合曲线的拟合度可知,Logistic曲线能较好地拟合WZSP的生长曲线(公猪和母猪体重、体长、体高、胸围和管围的拟合度R^2分别为0.9854、0.9277、0.9691、0.9521、0.9651和0.9914、0.9544、0.9823、0.9061、0.9636),拟合曲线模型中代表极限体重的参数K值母猪明显高于公猪,其他参数也略有差异。研究结果表明,Logistic曲线模型适用于描述WZSP近交系的体重及体尺生长发育规律。  相似文献   

8.
商情新闻     
<正>●我国首例异种器官移植猪培育成功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日前培育成功我国首例敲除超急性免疫排斥基因的异种器官移植猪。据小型猪专家介绍,此次获得的基因敲除猪使用的是我国培育的实验用近交系五指山小型猪。  相似文献   

9.
1.猪的育种方向有了新变化。(1)进行高品质猪新品系的培育,以适应消费者对风味鲜美猪肉的日益迫切的需求。育种工作者已开始导入巴克夏猪优良肉质的基因,培育背膘厚度不低于2.5厘米,高品质猪新品系(江户猪),目前选育已进入第一世代。(2)开展猪高产品系选育,采用导入包括中国梅山猪高繁殖力基因的二、三元杂交方法进行的,要求高产仔猪12—13头,猪肉风味良好。(3)着手微型猪品系的培育,已完成调查研究,正在筹建基础群,并拟引进我国贵州香猪的矮小基因。目的是为人类医药及宇宙生物学研究提供实验动物。  相似文献   

10.
转基因技术与猪的育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猪既是重要的经济动物,又是常用的实验动物。从其自然特性来看.猪在解剖、组织、生理和营养代谢等方面与人类最接近。因此.猪成了转基因动物的热点。研究初期。人们主要致力于培育出生长速度快的猪群.目前.人们主要尝试用转基因猪生产不易获得或用重组菌发酵无天然功能蛋白和用于异种器官移植的器官。转基因猪的研究与培育.不仅可以促进其自身基因表达和调控的研究,而且能为大家畜的转基因研究提供重要的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1.
医学试验研究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动物实验基础上,实验动物种类的选择必须符合与人体相似的基本原则。自20世纪40年代起.一些发达国家即开始小型猪的培育和开发利用研究。现在国外已成功的培育出了尤卡坦、明尼苏达、毕曼魔尔、海福特、哥廷根、捷克、西伯利亚、汉森、辛克菜、赫尔姆等品种/品系的小型猪种。因其体型小、遗传性能稳定、饲养要求不  相似文献   

12.
由山东省农科院主持的"鲁农Ⅰ号猪配套系、鲁烟白猪新品种培育与应用"项目通过鉴定。鉴定委员会认为,其整体研究达到国内同类研究的领先水平,配套系母系猪和鲁烟白猪繁育性能指标居国际先进水平。据了解,该项目利用莱芜猪、烟台黑猪培育新品种和配套  相似文献   

13.
小型猪动物模型在医学领域中的研究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猪在解剖学和生理学等方面与人极其相似。小型猪作为实验动物模型应用于医学研究领域,其优点是:体型小,饲料消耗低,管理操作方便,特别是经过人工培育的各品系小型猪能够配合试验,应激小,基因纯合度较高,成为理想的动物模型。作者综述了小型猪的国内外品种、品系,及其作为动物模型在心血管系统领域、消化系统领域、皮肤整形领域、外科领域、器官移植领域、口腔系统领域的研究与应用。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索高寒地区冬季以简易猪舍培育肉用型后备猪的科学方法,我们于1986年10月至1987年2月,在省畜牧研究所实验牧场进行了冬季用塑料棚简易猪舍培育后备猪的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一、试验方法 1、供试猪供试猪选自1986年秋产汉普夏仔猪,计19头(公11头,母8头)。试猪生长发育正常,大小均匀,健康无病,平  相似文献   

15.
所谓“SPF(无特定病原)”猪,就是用人工的方法培育没有特异性病或没有特定的几种病的猪。现在一些畜牧业先进的国家,不仅搞SPF猪、鸡,而且在搞SPF实验动物。搞SPF猪等的意义在于:  相似文献   

16.
猪群血缘结构在新品种培育的基础群组建、选择强度、留种方式、近交增量的控制和品系维持年限、养猪生产及保种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近交在加快选育进程、品系繁育、杂种优势利用、实验动物培育等方面具有独特作用。育种上常常利用近交加速遗传性稳定、暴露有害基因、增强猪群同  相似文献   

17.
脊椎数性状是猪(Sus Scrofa)的重要经济性状,多脊椎现象是指胸腰椎总数增多。胸腰椎总数增多使猪的体型加长、产肉量增加、乳头数增多,使猪的经济价值大幅度提升。猪的脊椎数性状遗传力较高,这为选择和培育多脊椎新品系猪奠定了遗传基础。挖掘影响脊椎数性状候选基因,将其应用于分子辅助选育,可加快育成多脊椎新品种。目前猪脊椎数性状研究取得较多成果,本文就猪脊椎数性状、全基因组扫描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研究方法、猪脊椎数性状候选基因3方面内容进行阐述,以期为培育多脊椎猪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介绍了利用胚胎移植技术培育SPF香猪的原理、基本过程及应注意的事项,以期为进一步应用胚胎移植及相关技术培育SPF香猪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在国内不同地区进行了新肉用品种猪的培育工作,形成了5个地区品种,在北高加索地区培育了草原型猪。因此,必须了解新基因型猪的生物学特性,例如,对顿河品种猪和草原型猪的胚胎形成的规律性的研究还很不够。为了研究胎儿的生长和发育特性以及母猪在妊娠的不同时期胎儿的化学组成,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旨在建立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专家团队培育的小型猪(命名为"中国实验用小型猪")血液生理和生化指标的正常参考值范围,为小型猪作为人类疾病模型提供参考依据。用全自动化生化仪测定1、3、6和12月龄中国实验用小型猪血液的9项生理指标和22项生化指标,对同一月龄不同性别的血液测定值进行单因素独立样本t检验。试验结果显示,中国实验用小型猪绝大多数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同一月龄不同性别间差异不显著(P>0.05),仅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和肌酐等指标存在显著差异(P<0.05)。中国实验用小型猪血液指标与巴马小型猪、贵州小型猪和五指山小型猪相比,大多数血液测定值接近。试验结果表明,中国实验用小型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稳定,与人类正常参考值相比,小型猪9项血液生理指标中有4项和人类相接近,22项血液生化指标中有15项和人类相接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