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介绍了中密度纤维板(MDF)生产过程中废水的来源,分别论述了厌氧-好氧(A/O)法与折流式厌氧反应器(ABR)-间歇式活性污泥反应器(SBR)处理法改进前后的工艺与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2.
一、试论二相厌氧生物处理的理论依据 70年代初,世界性的能源危机爆发,促使厌氧生物处理技术迅速发展。以荷兰的Lettinga及其同事所开发的升流式厌氧污泥层(UASB)反应器的问世作为研制高效低能耗的新型厌氧反应器的开端,相继出现了厌氧流化床反应器、厌氧固定膜膨胀床反应器、厌氧生物转盘,及我国开发的厌氧垂直折流反应器和厌合式厌氧反应器等。与此  相似文献   

3.
以福建某垃圾焚烧发电厂渗滤液处理工程为例,分析了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UASB)、膜生化反应器(MBR)和纳滤膜(NF)处理相结合的处理工艺在焚烧厂渗滤液处理中的应用情况。经预处理后,厌氧工艺可有效降低污水的有机物负荷,之后采用MBR工艺进一步降低水体中的氨氮和有机污染物浓度,CODCr降到500mg/L以下,最后经过纳滤处理,可以使出水CODCr降到30mg/L,纳滤净化水回用率80%。  相似文献   

4.
本技术特别适用于酒精厂、淀粉厂、味精厂、啤酒厂、制糖厂等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高浓度机废水的处理,采用厌氧──好氧工艺。本工艺在UASB反应器整体设计,特别是在其关键部件三相分离器的设计上领先于国内外。厌氧处理单元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内循环式厌氧污泥流化床与升流式厌氧污泥串联工艺.处理对象为酒精发酵工业类的含高浓度有机性固体物的废水。另一种是单级或多级升流或厌氧污泥床串联工艺,处理对象为含有机性固体悬浮物小于2000mg/L的高浓度有机废水。本厌氧处理技术与普通厌氧沼气发酵法(简称普通法)相比具有以…  相似文献   

5.
高得率浆废水生物净化处理系统研究(I)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山杨高和率浆(CTMP、APMP)废水在实验室采用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反应器进行生物处理的生及其净化效果,结果表明:(1)从间歇厌氧试验可以看出,两种废水的可生化处理性尚好,但对厌氧微生物均有抑制作用,且以CTMP废水较严重;(2)山杨CTMP废水,在全部水力停留时间(HRT为17.5-70h)内,负葆量为1.75-7.40kgCOD/m^3.d时,COD、BOD5的去除率分别为53.  相似文献   

6.
对一些大中型禽畜养殖场来说,如何妥善处理每天数以百吨计的禽畜粪便和冲粪水等污水,已经成为一个很大的问题。厌氧反应器普遍应用于大中型养殖场的禽畜粪便污水沼气净化处理工程。禽畜粪便和污水经过厌氧反应器的处理后,能够过滤水质,并产生沼气。目前,厌氧反应器中效能最  相似文献   

7.
指出了生物柴油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危害比常规废水要严重几百倍。针对这种高浓度废水探讨了UASB厌氧反应器+接触氧化+MBR技术的工艺,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由于UASB反应器具有工艺结构紧凑,处理能力大,无机械搅拌装置,处理效果好及投资省等特点,UASB反应器是目前研究最多,应用日趋广泛的新型污水厌氧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8.
指出了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由此产生的废水越来越多,其中工业废水因其组成复杂,排放量大,处理难度大,是废水处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积极开发工业废水处理新工艺,用低成本处理手段处理难降解废水,是废水处理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naerobic Baffled Reactor,ABR)是一种高效的第三代废水厌氧处理反应器,自发明以来受到了各国学者的重视,人们对它的结构和功能进行了很多改进和完善。综述了ABR的工艺特点和近年来ABR处理工业废水的研究成果,并简要介绍了组合式ABR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以期为ABR的研究和处理工业废水的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指出了在厌氧消化工艺的运行管理过程中,对厌氧反应器的进水COD、进水中COD:N:P的比值、进水pH值、有机负荷、温度等常规运行指标较为重视,但忽视了厌氧茵生长对Fe、Ni、Co等一些微量营养物的特殊需求,造成厌氧工艺的运行效果普遍较差,多数厌氧反应器达不到设计负荷,探讨了Fe、Co、Ni等微量营养物对甲烷茵的激活作用。  相似文献   

10.
刘堃  汪苹  徐鹏飞 《绿色科技》2013,(11):183-187
综述了以PAO(聚磷菌)、DPB(反硝化聚磷菌)和磷酸盐还原菌处理含磷废水的原理,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传统聚磷菌厌氧/好氧、厌氧/缺氧/好氧除磷工艺的各种改进和发展以及反硝化除磷的单泥、双泥系统的除磷效能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森林采伐迹地清理方式对迹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伐剩余物迹地清理是森林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本文通过在黑龙江省带岭林业局野外迹地取样和实验室分析 ,对森林采伐剩余物迹地清理方式对迹地土壤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迹地清理方式对作业迹地土壤理化特性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进而影响森林采伐后的迹地天然更新与苗木生长质量。研究结果还表明 ,火烧和堆积方法对迹地土壤物理特性影响不十分显著 ,但对土壤的化学特性影响十分显著 ,尤其是火烧迹地土壤养分流失程度差异比较显著  相似文献   

12.
公路改建工程施工中易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改建工程的特点,针对改建施工中容易出现的一些普遍问题,从新旧路的路基、路面衔接、改建时的交通安全维护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考虑生态的伐区作业进行探讨,提出了伐区适宜的作业面积、南方集体林区采伐方式、兼顾生态的木材生产工艺流程、采伐迹地清理方式和更新树种优选方案.  相似文献   

14.
依据景观设计的理论和多年从事工作的实践经验讨论园林绿化中的微地形处理方式,就公共绿地、居住区绿化等不同绿地类型的微地形处理手法进行浅议,提出在园林绿化中一些常见微地形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5.
浅谈高校园林绿化植物的配置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高校园林植物配置 ,不仅要体现育人功能 ,为高等学校的综合改革、建设和发展服务 ,而且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更新植物品种和配置方法 ,并且还要根据不同的空间区域 ,遵循不同的配置原则。  相似文献   

16.
浅析道路软土路基处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软土路基的处理是道路工程中经常遇到的情况。本文分析了软土路基的特性,论述了道路工程中常见的软土路基处理方法,并对软土路基处理的技术要点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17.
邱才娣 《绿色大世界》2012,(1):15-16,18
指出了城市废弃物孤立、分散的传统处理方式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的困境,对静脉产业园内涵、特点及国内外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针对我国开展静脉产业园的建设提出了对策和建议,为我国城市进行废弃物处理处置、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经济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日益深化,森林资源资产的处置、转让和抵押贷款等经济行为频繁发生,为了探索森林资源评估理论与实务,选取金殿林场为研究对象,结合资产评估理论,对金殿林场林木资源资产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9.
The objectives of the present study were to compare the static alkali absorption (AA) and dynamic closed chamber (DC) methods for measuring soil respiration, and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methodological differences on estimating annual mean soil respiration rate in a natural forest. For the AA method, we used Kirita’s method [Jpn. J. Ecol. 21 (1971) 119] using an alkali-soaked sponge disc that covers nearly the same area as that covered by a chamber. For the DC method, we used both the LI-6200 system (DC-62 method) and the newer LI-6400 system (DC-64 method) (LI-COR, Lincoln, NE, USA). Comparative measurements were conducted on five occasions during the study period (November 1998–October 1999) at a Quercus serrata forest in Japan. Daily mean soil respiration rates obtained by the AA, DC-62 and DC-64 methods for a 24 h period were in the ranges 205–578, 147–629 and 165–734 mg CO2 m−2 h−1, respectively. The daily mean soil respiration rates obtained by the AA method were 79–128% of those obtained by the DC-64 method. When the daily mean soil respiration rate obtained by the DC-64 method was below 300 mg CO2 m−2 h−1, the daily mean soil respiration rate obtained by the AA method was an average of 26% higher than that obtained by the DC-64 method. When the daily mean soil respiration rate obtained by the DC-64 method was above 300 mg CO2 m−2 h−1, the daily mean soil respiration rate obtained by the AA method was an average of 19% lower than that obtained by the DC-64 method. However, at the present site, there was a littl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methods as for estimating annual mean soil respiration rate, and therefore the AA method improved by Kirita [Jpn. J. Ecol. 21 (1971) 119] is suggested to be a useful method for estimating annual mean soil respiration in the forest. The daily mean soil respiration rates obtained by the DC-62 method were systematically 10–24% lower (an average of 15% lower) than those obtained with the DC-64 method, and the annual mean rate was lower than that estimated by the AA method.  相似文献   

20.
赤泥是生产氧化铝过程中产生的具有高盐碱性的工业固体废弃物。赤泥堆区域的碱化度高,植物难以生存。文中以淄博铝矿赤泥堆为例,探索采用团粒喷播生态修复技术(简称团粒技术)对赤泥堆积区进行生态修复的可能性。通过对团粒喷播技术、团粒喷播(无酸洗)、团粒喷播(无封水层)、团粒喷播(无隔离层)以及常规覆土播种方式的对比实验,统计分析刺槐、紫穗槐和火炬树实生苗1年、2年后的生长高度和生长密度。结果表明,团粒喷播方式处理效果最好,常规覆土种植最差。文中认为,团粒技术对解决赤泥堆场的植被恢复问题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