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寄生于人畜血液里附着红细胞表面和游离在血浆中而引起的一种传染性人畜共患病。本病在某些地区血液普查中发现,感染率可高达60%~80%,一般多为隐性感染,但在不利的气候、饲养条件或感染其他疾病时可引起临床发病。近年来随着人与其他动物附红细胞体病例的增多,有些地区猪附红细胞体病呈现流行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寄生于猪红细胞表面及血浆中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本病对猪的感染率可高达90%,但一般多为隐性感染。在不利的气候、饲养条件或感染其他疾病时可引起发病,也可导致地方流行,大批死亡。  相似文献   

3.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寄生于猪红细胞和血浆中而引起的一种猪的传染病。本病1932年在印度首次发现,近年来我国20余个省市均发现有流行,感染率很高。保定地区血液普查中发现,猪的感染率可达60%~80%,一般多为隐性感染,在不利的气候、饲养条件或感染其他疾病时可引起发病  相似文献   

4.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寄生于猪红细胞或血浆中的附红细胞体引起的寄生虫病,属人畜共患病。附红细胞体病主要破坏猪体红细胞造成机体贫血,很容易引起继发感染。本病于1932年首次在印度报道,目前已呈全世界分布。1972年在我国江苏省南部报道猪红皮病,后来被证实为猪附红细胞体病,并伴发或继发其他疾病。近年来本病在我国广泛流行,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对养猪业的危害较大。  相似文献   

5.
猪附红细胞体病(Eperythrozoonosis)是由猪附红细胞体(Eperythrozoon suis)吸附于红细胞表面,或者游离于血浆、骨髓中而引起的一种以贫血、黄疸、发热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人畜共患病。本病常和其他的猪病混合感染,表现出多种临床症状,是严重影响养猪业的传染病之一。对凉山州某些地区的养猪场发生猪附红细胞体病流行情况进行调查,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药物筛选试验,以期为该地区猪附红细胞体病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寄生于人、畜等多种动物红细胞表面或血浆及骨髓中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猪附红细胞体病发病急、传播快、传播途径多,感染发病率高达70%-90%,该病多为隐性,常与其它疾病混合感染,给诊断和防治工作带来很大困难。近年来,随着养猪业的快速发展,猪附红细胞体病的发生也随之增多,本病不仅引起猪生长速度缓慢,出栏推迟,种猪生产性能下降,而且还引起猪的大量死亡,给养猪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7.
附红细胞体病简称附红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寄生在红细胞表面、血浆和骨髓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本病最初发现时病原性较弱,但50年代初,证明猪边虫样疾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引起以后,附红细胞体的病原性受到重视。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牲畜附红细胞体病爆发和流行,以及与圆环病毒、高致病性蓝耳病的混合感染,对养猪业发展造成了严重危害,引起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8.
附红细胞体病(Eperythrozoonosis)是由附红细胞体(Eperythrozoonl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一种热性溶血性传染病。猪附红细胞体病的主要特征是急性黄疸型贫血、发热以及皮肤发红,也曾有人称之为类边虫病或红皮病等。该病多呈散发,但随着畜牧业的迅速发展,局部地区也出现了暴发流行的趋势,与此同时,本病隐性感染率高,潜在危险性很大,可引起猪的大量死亡,从而给养猪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感染机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附红细胞体是寄生于红细胞表面、血浆及骨髓的一类微生物。附红细胞体病通常在猪发生,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猪附红细胞体附着在猪红细胞表面或游离于血浆中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均有发生和流行。该病临床上以发热、贫血、溶血性黄疸、呼吸困难、皮肤发红等为特征,在全国各地均有报道发生,近几年在国内部分省区都呈爆发流行,给养猪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1流行情况本病最早于1928年Schilling和Dinger分别在啮齿类动物中发现球状附红体,但过去因其对摘除…  相似文献   

10.
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引起家兔、猪、牛、羊、马属动物、骆驼、犬、鸡、猫、小鼠及人的一种人畜共患疾病[1].猪附红细胞体病于1950年由美国学者Splitter和Wittiamson首次发现之后,本病不断蔓延,目前许多国家和地区均有本病的发生和流行,尤其近几年来,该病已在我国多个猪场出现爆发和流行[2~4],给养猪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1.
附红细胞体病是由专性血液寄生物——附红细胞体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一种疾病,在猪体上称为猪附红细胞体病。本病于2000年左右从山东、河南、江苏、安徽等地引进的仔猪传入我省,初期只有零散发生,从2004年以来,逐年增多,到目前已呈地方性流行,对当地养猪业造成很大的危害,现将几年来我们的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寄生于猪红细胞表面及血浆中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本病对猪的感染率可高达90%,但一般多为隐性感染。在不利的气候、饲养条件或感染其他疾病时可引起发病,也可导致地方流行,大批死亡。猪附红体从病原学角度讲属于立克次氏体目无浆体科附红细胞体属。它是一种多形态微生物,多数为球形、环形和卵圆形,少数呈顿号形和杆形。直径为0.8~2.5微米。附红体对苯胺色素易于着色,革兰氏染色呈阴性,姬姆萨染色呈紫红色,瑞氏染色为淡蓝色,在红细胞上以二分裂方式进行增殖。临床症状潜伏期6~10天。体温40℃~42℃,呈稽留…  相似文献   

13.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寄生于猪红细胞或血浆中的附红细胞体(Eperythrozoon)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临床以发热、黄疸、贫血、消瘦、繁殖障碍、免疫力下降以及易并发或继发其他疾病为特征。近年来,本病在我国呈广泛性流行,局部大流行,给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此病可感染其他家畜,应引起高度重  相似文献   

14.
猪附红细胞体病(Eperythrozoonosis Suis简称附红体病)并不是一种新病,早在1932年印度就有报道,但一直未受到注意.只是近几年,该病突然多了起来,在全国许多地区、猪场发生与流行,才引起了人们的重视.该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寄生于红细胞和血浆中而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临床以发热、厌食、贫血、黄疸及四肢、耳尖和腹下出血为主要特征,易感动物有猪、牛、羊、猫和其他动物,在不同宿主中存在不同的虫种(如猪附红细胞体、羊附红细胞体).人也可感染附红细胞体.近年来猪附红细胞体病呈暴发流行的趋势,已成为危害养猪业的重要疾病之一.  相似文献   

15.
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感染所致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本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人和各种动物均可感染发病,猪比较多发.近几年来猪的发病情况呈现上升的趋势,成为养猪业较严重的传染病,当附红细胞体病与其他疾病合并或继发感染时,将给猪场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6.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猪附红细胞体引起的,以贫血、黄疸、发热为特征的传染病。几年来,由于猪附红细胞体病的普遍流行,给养猪业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损失。猪感染附红细胞体后,可导致猪机体抵抗力、免疫力降低,极易引起其他疾病的混合感染。临床上很难准确诊断,引起误诊,导致病情难以控制而暴发,给养殖户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7.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寄生于猪血液红细胞表面或血浆中,引发的一种以高热、贫血和黄疸为主要特征的溶血性疾病。近几年来,本病在南通地区常年均有不同程度发生,尤以每年5~10月份为本病的多发期。本病可感染各种年龄、不同品种的猪,并可爆发地方性流行。往往给养猪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笔者现将本病的诊治及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感染所致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本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人和各种动物均可感染发病,猪比较多发,传染途径尚不清楚。附红细胞体寄生于血液内,附红细胞体病又多发生于夏季;因此,推测该病的传播主要与吸血昆虫有关。近几年来,猪的发病情况呈现上升的趋势,成为养猪业较严重的传染病,给猪场带来严重的经济损  相似文献   

19.
正附红细胞体病(Eperythrozoonosis)是由附红细胞体感染引起的人畜共患病。猪附红细胞体病的传染源为潜伏期和发病期的病猪,本病主要为接触性、血源性、垂直性及媒介节肢动物传播4种方式。注射针头、手术器械、交配等传播不容忽视;母体垂直传播更为重要,传播率可达90%~100%;应激因素,如饲养管理不良、气候多变或其他疾病等可使隐性感染猪发病。2014年瓮安县某养猪场发生以病猪呈现急性  相似文献   

20.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寄生于人体和多种动物的红细胞表面、血浆及骨髓中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俗称黄疸性贫血病、赤兽体病或红皮病等。本病以发热、黄疸性贫血和怀孕母猪流产为特征,也可能和其他疾病混合感染,表现不同交叉症状。该病治愈率低,是严重影响养猪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