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最近,中共山东省委政策研究室到广东、浙江两省就农民增收问题进行了学习考察。广东、浙江两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活力大,后劲足,农民收入增长较快。2001年,两省农民人均纯收分别达到3770元和4582元,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分别增长3.5%和 6.9%,分居全国第四位和第三位。我们认为,广东、浙江两省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增加集体可支配收入、减轻农民负担及做好扶贫等工作的政策实,措施硬,对于加快山东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很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如何实现农民增收,一直是我国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研究课题。文中总结了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农民收入来源的变化和发展规律,从农民收入来源的视角对如何实现农民增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提高农民工资性收入(劳动报酬收入)、家庭经营性收入(包括家庭经营农业收入和家庭经营二三产业收入)、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韩国城乡统筹发展考察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学习借鉴韩国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经验,积极探索加快北京郊区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对策和措施,2005年6月29日到7月6日,由中共北京市委农村工作委员会书记杨德宏同志带队,中央政策研究室、市发展改革委、市农委、市农研中心的有关人员组成联合考察团,对韩国的新村运动、农村社会保障、农民增收、城乡统筹发展、农村工业化与城市化等情况进行了考察.考察团听取了韩国新村运动的情况介绍,参观了京畿道的无土栽培、设施农业,访问了忠清南道和全罗北道的休闲农业与农产品加工专业村,并与韩国农林部、农村经济研究院的负责人、有关专家和农民代表进行了座谈.  相似文献   

4.
<正> 苏南是我国土地实行适度规模经营的先行地区。自80年代中期以来,该地区由于乡镇企业的迅猛发展,大批农村劳动力转移到二三产业就业,且收入比较稳定,致使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性大大减弱,从而出现了农田“抛荒”、“半抛荒”现象,农业生产一度徘徊不前。在这种情况下,苏南地区的基层群众积极探索新的发展途径,将农民不愿种的土地集中起来,实行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提高了农民的务农收入,有效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该地区农业生产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苏州、无锡、常州三市在前十年耕地减少近53333.3公顷的情况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台州市椒江区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2007年全区实现农业总产值14.26亿元,较上年增长8.1%,农民人均收入达9250元,较上年增长9.5%。农村二三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从事非农产业人员的比例上升到85%,非农收入上升到90.5%。2007年,椒江区先后获得全省“千万工程”先进单位、全省劳动力培训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6.
为落实党的农村基本政策,做好“三大管理”和“三项指导”工作,着力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和农经管理体制改革等一系列工作。塔城地区农经局组织县(市)农经系统干部,对江苏和浙江两省农业产业化、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民协会等工作进行考察,学习所在地区农经工作的先进经验。考察期间,我们除分别与各省区有关部门座谈,听取他们介绍情况外,还深入到实地进行考察。参观了有代表性的龙头企业、设施农业、农产品交易市场、协会办公场所。  相似文献   

7.
于海琳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4):1782-1784,1819
分析了浙江省农民的收入情况,指出由于浙江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农村劳动力大量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农民的身份也逐步转变为产业工人,其收入主要来源于工资性收入。在此基础上对浙江农民的消费行为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农民消费行为在满足基本生产生活需求外,开始追求生活品质,生活方式日趋城镇化。但受物质环境、政策制度等因素影响,现有消费环境已不能满足农民身份转变及生活城镇化发展需求。最后对如何优化农村消费环境,继续扩大农民消费,促进农村城市化发展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正"调整种植结构"长久以来是寻找农业经济增长点、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手段。多年来,我们帮农民向土地要钱、帮农民增收,农民增收向来是一个涉及多方面的复杂工作,不仅有农业,还有农副业,还包括大量使用农村劳动力的二、三产业。"调整种植结构"从来就不是孤立的问题,而是和农副业、二三产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9.
刘继钧 《安徽农业科学》2002,30(2):302-304,312
回顾了阜阳市农村小康建设进程,分析了农村住房变化对小康的影响.对农村小康现状的分析表明:到2000年,阜阳市农村已达小康建设初级目标的有人均纯收入600元以下的农户比重等9项指标,距小康目标还有差距的指标有5项,即农民人均纯收入、二三产业收入占纯收入比重、17周岁人口中初级中学完成率、农村五保户集体供养率、计划生育率,这是当前农村小康建设的难点.分析了阜阳市农村小康建设的潜力和有利条件,提出了搞好农村小康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我国主要农业产品供求关系的历史性转变,农产品出现相对过剩、价格低迷、普遍卖难等新问题,导致农民增收缓慢。据统计,自1997年以来,我国农民纯收入不仅低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而且大大低于同期城镇居民的收入增长速度,仅为城镇居民收入的45%左右,从农民收入的层次上看,近期农民的非农业收入呈上升趋势,从1990年的23.5%上升到1999年的28.5%,而种植业收入则从1996年的48%下降到1999年的40%。尽管2001年农民人均收入比上年恢复性增长4%,但农业发展基础仍不牢固。农民增收减慢,挫伤了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影响了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生活改善和社会稳定,影响了扩大内需方针的落实。因此,我们应当采取相应措施,切实扭转当前农民增收困难的局面。 农民增收减缓的原因很多,主要有  相似文献   

11.
全国农业政策法规工作会议3月22日至23日在山东济南召开,各省、区、市及部分计划单列市农业厅(局)分管领导等100余人参加了会议,农业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尹成杰同志出席会议并作讲话。会议听取了山东、辽宁、浙江、湖南、广西、甘肃等六省(区)的典型发言,我省以《认真贯彻落买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努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为题在会议上进行了书面经验交流。  相似文献   

12.
<正>在建设农村新型社区的同时,同步建好特色经济园区,是很多地方农村社区化建设的成功经验。有了特色园区产业的支撑,农村社区化才拥有底气。农民入住社区后,愿意继续从事农业生产的,可以逐步变成职业农民或一定规模的农场经营者;愿意从事二三产业的,可以就近就业创业,并将原承包土地通过租赁、入股等方式,获得财产性收入,促进居住方式、  相似文献   

13.
<正> 苏南是我国土地实行适度规模经营的先行地区。自80年代中期以来,该地区由于乡镇企业的迅猛发展,大批农村劳动力转移到二三产业就业,且收入比较稳定,致使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性大大减弱,从而出现了农田“抛荒”、“半抛荒”现象,农业生产一度徘徊不前。在这种情况下,苏南地区的基层群众积极探索新的发展途径,将农民不愿种的土地集中起来,实行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14.
开化县位于浙江西部,全县总人口34.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0.6万人。常年外出务工人员8.77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45.68%,年劳务收入10亿多元,占农民人均收入的40%,外出务工收入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渠道。但自从2009年10月以来,大量农民工返乡,农村就业压力显著加大,为此,下面就如何促进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谈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15.
笔者通过对上蔡县域农业经济现状分析,认为当前农业生产收入仍是农民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农民收入较低与二三产业所占农村经济的比重较小有关。针对县域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通过狠抓粮食生产、提高县域工业化水平、发展畜牧业、发展特色经济、推进"农"字产业发展、加快剩余劳动力转移来推动县域农业经济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11月 13日至 14日,全省农业和农村工作座谈会在南昌市召开。会议的主要目的是,进一步学习、贯彻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发〔 2000〕 15号文件精神;在初步分析全年农业和农村工作形势的基础上,对明年的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工作进行专门研究。省委常委、省委农工委书记彭生同志、副省长孙用和同志到会并作了重要讲话,省政府农办副主任余小平同志作了会议总结讲话。省农办的领导同志,省直农口厅局的厅局长,各市农办主任,部分县 (市 )的书记、县 (市 )长和乡镇的书记、乡 (镇 )长出席了会议。与会代表畅所欲言,发表了很多真知灼见。在会上,我们聆听了领导的重要讲话,也听到了各地在农业和农村工作中取得的新经验和好做法。现将 5位乡镇领导的发言材料摘要刊登,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7.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方式对比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良  赵飞 《广东农业科学》2010,37(3):290-292
从农户视角出发,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和异地转移的成本、收益进行对比,分析了影响农民进行就地转移和异地转移选择的主客观因素,结合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的实际情况,提出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带动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促进小城镇建设。  相似文献   

18.
农村劳动力大量向非农产业转移,土地迅速向种田能手集中,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因势利导,大力推进土地流转。促进了农业规模化经营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至2007年底,南湖区城市化水平达63%,农村二三产业的收入已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90%,从事非农产业的劳动力已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68%。目前,已有农业龙头企业4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31家,农业规模经营大户(场)4002户。  相似文献   

19.
李志利  白雪  李涛 《油气储运》2009,(12):10-12
安丘市农村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2008年,农村劳动力总数达45.6万人。到目前,已转移农村劳动力30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050元,其中非农产业收入占57%,工资性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立足我国国情农情,领导亿万农民谱写了农村改革发展的壮丽篇章。从开展土地改革到实行农业合作化,从建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推进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从打好脱贫攻坚战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系列“三农”改革建设的创举,推动了农村体制机制不断创新,促进了农业和农村二三产业生产力解放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