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宋莲军  赵秋艳  乔明武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6):12015-12015,12047
[目的]寻找白菜食用前的最佳贮藏方式。[方法]采用20、4℃、非包装(自然状态)和密封包装4种方式贮藏白菜,研究白菜亚硝酸盐和Vc含量的变化。[结果]白菜在贮藏过程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先升后降,但均高于新鲜白菜中的含量,4℃贮藏的白菜亚硝酸盐含量明显低于20℃贮藏的。密封与否对白菜的亚硝酸盐含量有一定影响,室温条件下非包装和冰箱中密封的方式均有利于抑制亚硝酸盐的生成。随着时间的延长,白菜在贮藏过程中Vc含量不断减少,低温和密封均有利于Vc的保存。[结论]低温有利于抑制亚硝酸盐的生成,减少Vc的损失,密封包装有利于减少Vc的损失,可选择冰箱密封的方式贮藏白菜,亚硝酸盐含量最低,Vc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2.
以白菜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烹饪方法、贮藏温度和存放时间对白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用热炒、凉拌、盐渍3种加工方法和在室温(25℃)与冰箱(4℃)中存放条件下测定白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结果表明,不同烹饪方法对白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影响显著,与未加工过的白菜相比,炒制和凉拌的白菜亚硝酸盐含量降幅分别为35%和18%,而盐渍的白菜亚硝酸盐含量最高;白菜经热炒和凉拌后,亚硝酸盐含量随着存放时间的延长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且分别于12,24 h降到最低;而盐渍后的白菜亚硝酸盐含量却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于14 d后降到4 mg/kg以下;无论炒制还是凉拌的白菜,其亚硝酸盐含量均为室温下高于冰箱中。  相似文献   

3.
不同贮藏方式对生菜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常温贮藏、泡沫箱加冰贮藏和低温贮藏3种方式,观察其对采后新鲜生菜食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生菜采收后,感官品质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下降,失重率和亚硝酸盐含量上升;低温贮藏能明显减缓生菜的失重率和亚硝酸盐的生成量,降低呼吸强度,推迟呼吸高峰的出现;泡沫箱加冰贮藏的效果差于低温贮藏,略好于常温贮藏。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不同贮藏时间和贮藏温度(室温(15-20℃)和低温((4±1)℃))以及3种洗涤方式(自来水、盐水和洗洁精溶液)下叶菜类、瓜果类和根茎类蔬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1)在0-3 d贮藏时间中,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不管是在室温还是低温条件下,蔬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均呈增加趋势;(2)在相同的贮藏时间和洗涤方式下,低温条件下贮藏的蔬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及其变化速率均明显低于室温条件下;(3)与自来水相比,盐水和洗洁精溶液对蔬菜中亚硝酸盐均有去除作用,但盐水的去除能力低于洗洁精溶液;(4)叶菜类蔬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及其变化速率均明显高于瓜果类和根茎类蔬菜。  相似文献   

5.
以娃娃菜、黄瓜、白萝卜为研究对象,以室温(20℃左右)贮藏为对照(CK),探讨了低温(0~4℃)贮藏条件下3种蔬菜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亚硝酸盐的变化速率因蔬菜种类不同而存在差异,其中,娃娃菜最高,黄瓜次之,白萝卜最低;低温贮藏的蔬菜亚硝酸盐含量及其变化速率均明显低于室温贮藏;无论是室温贮藏还是低温贮藏,3种蔬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均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但在常温贮藏1 d和低温贮藏2 d内,3种蔬菜的亚硝酸盐含量变化不大。在室温条件下,3种蔬菜以贮藏1 d为宜;在冷藏条件下,黄瓜以贮藏2 d内食用最好,娃娃菜和白萝卜以3 d内最适。  相似文献   

6.
为了更安全地贮藏和食用野菜,研究了贮藏温度和漂烫时间对野菜长蕊石头花和面根藤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 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无论室温贮藏还是低温冷藏,野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均在1~3 d达到一峰值,随后下降,到第7 d又有所上升.在相同的贮藏时间下,低温贮藏的野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及其变化速率均低于室温条件下贮藏的野...  相似文献   

7.
四种蔬菜常温和冷风柜贮藏中的某些品质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选择结球莴苣(生菜)、结球甘蓝、青菜和番茄四种蔬菜,用保鲜薄膜包封,分别置室温和冷风柜贮藏,定期观测其外观及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两种贮藏方法中,无论是蔬菜的外观或品质,均以冷风柜贮藏的保鲜效果明显优于室温条件的贮藏效果。蔬菜中Vc的含量随贮藏期的延长而降低,亚硝酸盐的含量则随贮藏期的延长而增加,冷风柜贮藏的蔬菜,其Vc和亚 硝酸盐含量的变化速率均比室温下缓慢得多。  相似文献   

8.
唐荣勤  林楠  李生伟  张晋  秦福生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5):2272-2273,2276
[目的]研究不同贮藏条件对白市驿板鸭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方法]比较了白市驿板鸭在自然通风、自然密封、冰箱直接放置和冰箱密封放置4种不同条件下贮藏时,其亚硝酸盐的含量随着贮藏时间的变化趋势。[结果]试验得出,在不同的贮藏条件下,白市驿板鸭中亚硝酸盐的含量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都呈下降的趋势;相同包装条件下,室温贮藏的板鸭中亚硝酸盐含量要比冰箱贮藏的低;相同温度下,密封贮藏的板鸭中亚硝酸盐含量比不密封的低。[结论]研究可为白市驿板鸭的科学制作和食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了促进香椿的综合开发利用,比较了新鲜香椿经过12种不同处理方法后其维生素C、维生素E、多糖、多酚、亚硝酸盐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后5种成分的含量比新鲜香椿中的含量均有所下降,亚硝酸盐在加热情况下,随加热时间延长含量降低,用盐水泡制后其含量随时间的增长而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加热5min及5%的食盐水浸泡0.5h相对其它处理维生素C、维生素E、多糖、多酚含量较高,说明这两种方法处理后在降低亚硝酸盐的含量同时能相对保存其它4种成分的含量,建议选择加热5min和5%食盐水浸泡0.5h处理香椿解除亚硝酸盐的危害。  相似文献   

10.
试验研究了5种叶菜类饲料(白菜、青菜、包菜、菠菜、生菜)在室温下(20~25℃)敞口储存7 d,不同储存温度(20、5℃),不同加工温度(220、80℃)下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目的是得到叶菜类饲料适宜的储存温度,储存时间以及适宜的加工温度。试验结果表明,室温下(20~25℃)下储存7 d后,5种叶菜类饲料中亚硝酸盐含量均随时间的延长而升高,都在第6天达到峰值,并在达到峰值后呈下降的趋势,尤其是菠菜的亚硝酸盐含量变化更加明显。另外,两种不同温度的加工中,5种叶菜类饲料中亚硝酸钠的含量220℃比80℃亚硝酸钠的含量高6×10^-4~1×10^-3 mg·kg^-1。220℃处理放置24 h后,白菜和青菜中亚硝酸钠含量要比80℃处理放置24 h后中的含量要多3×10^-4~9×10^-4 mg·kg^-1,但菠菜、包菜、生菜的亚硝酸钠含量要多3×10^-4~1.2×10^-3 mg·kg^-1。5种叶菜类饲料中亚硝酸盐在不同储存温度条件下含量有所不同,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为:常温>低温。试验结果显示,叶菜类饲料不适宜长时间储存,更适合冷藏,储存时间应控制在4 d以内,加工温度约80℃更好。  相似文献   

11.
不同烹调方法的蔬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桂平  张明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1):77-78,114
综合分析了蔬菜经3种烹调方法(水煮熟、炒熟、凉拌)后体内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情况,主要是亚硝酸盐。水煮熟蔬菜的硝酸盐含量会降低,而亚硝酸盐含量的增减变化结论不一致;炒熟的蔬菜在室温和冷藏存放6h以前亚硝酸盐含量降低,随着存放时间的延长,受空气中细菌和蔬菜体内维生素C变化的影响,亚硝酸盐含量继续变化;关于凉拌蔬菜亚硝酸盐含量变化的报道较少。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在常温见光、常温避光和低温避光3种不同贮藏条件下白菜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白菜帮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明显高于白菜叶;贮藏后白菜帮和白菜叶中亚硝酸盐含量低于贮藏前,而硝酸盐含量则高于贮藏前.总的看来,常温见光条件较适于白菜的贮藏.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不同存储条件(室温、冰箱4℃冷藏、保鲜膜冷藏和保鲜盒冷藏)和存储时间下白菜、黄瓜、芸豆和冬瓜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1)无论是在室温还是在低温条件下,4种蔬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均随存储时间的延长而增加;(2)在相同的存储时间,低温条件下存储的蔬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及其变化速率均明显低于室温条件下;(3)三种低温处理,亚硝酸盐的含量从小到大的顺序是保鲜盒冷藏、保鲜膜冷藏和冷藏;(4)蔬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及变化速率因蔬菜品种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研究了在(0±0.5)℃(、4±1)℃(、9±1)℃和(20±1)℃4个不同贮藏温度下,薄膜密封包装的生菜品质变化。结果表明,低温和薄膜包装可以有效地减少青菜的失重率和营养成分的损失,抑制生菜的黄化,减缓亚硝酸盐的增加,延长了生菜的货架期。生菜最佳贮藏温度是0℃,货架期可达50 d。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沙田柚果实贮藏过程中的有机酸代谢及变化规律,为采后沙田柚品质保持及贮藏方式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室温和4℃低温贮藏1~75 d沙田柚果实的柠檬酸、苹果酸、草酸、酒石酸、琥珀酸、乌头酸和延胡索酸含量。【结果】沙田柚果实的有机酸中,以柠檬酸含量最高,苹果酸含量次之,草酸、酒石酸及琥珀酸含量较低,乌头酸和延胡索酸含量为微量。室温贮藏条件下,沙田柚果实的柠檬酸含量在贮藏前期略有下降,贮藏15 d开始上升,贮藏60 d后下降;琥珀酸、乌头酸和延胡索酸含量变化趋势与柠檬酸基本相同,但出现峰值时间不同;苹果酸含量变化趋势与柠檬酸相反;草酸含量在贮藏前期上升,后期下降;酒石酸含量在贮藏前期略有下降,然后上升,60 d后下降。低温贮藏条件下,沙田柚果实的有机酸含量变化趋势与室温贮藏基本一致,但柠檬酸、草酸和延胡索酸含量低于室温贮藏,苹果酸和琥珀酸含量高于室温贮藏。【结论】沙田柚果实贮藏过程中有机酸含量变化受贮藏温度影响较小,室温贮藏沙田柚果实的总有机酸含量能维持在较高水平波动,对果实品质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赵明烨  戴蕴青  苏春元  陈敏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1):11070-11072,11099
[目的]探寻更加合理的香椿加工方法。[方法]对香椿进行热风烘干、冷冻干燥和热烫处理,测定加工处理前后样品的总抗坏血酸、总酚和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情况,对不同加工方式对香椿品质的影响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干制与热烫均对香椿中的抗坏血酸、多酚、亚硝酸盐含量产生一定的影响。其中,真空冷冻干燥及短时间的热烫对抗坏血酸含量影响较小,长时间热烫及热风烘干对抗坏血酸含量影响相对较大;烘干、冻干、热烫5 min以上,香椿多酚的损失率均达60%以上,较短时间的热烫对总酚含量影响相对较小;热风烘干和热烫可使香椿中亚硝酸盐含量大幅度降低,真空冷冻干燥反而使亚硝酸盐含量提高,使香椿的食用安全性下降。[结论]短时间热烫是较为合理的香椿加工方式,可有效降低香椿中亚硝酸盐含量并保留其营养物质。  相似文献   

17.
在室温下对3种绿叶蔬菜菠菜、生菜和油麦菜不同储存时间的亚硝酸盐含量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3种绿叶蔬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均呈上升趋势,在第3~4天时均达到高峰,其含量在3种绿叶蔬菜间差异极显著(P<0.01),从高到低依次为菠菜>油麦菜>生菜.绿叶蔬菜在室温下放置的时间不宜超过3 d.  相似文献   

18.
不同储藏条件下蔬菜硝酸盐及亚硝酸盐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选择在南方比较有代表性的蔬菜黄瓜、番茄、甘蓝,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研究了在不同温度和时间储藏条件下,蔬菜中硝酸盐含量和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室温(25℃)储藏下蔬菜中硝酸盐含量的变化速率比低温(50℃)和冷冻(-10℃)时平缓.低温和冷冻储藏亚硝酸盐含量的峰值比室温时要低,储藏4d后亚硝酸盐含量也比室温时要低.建议蔬菜在低温中保存.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延长疣柄魔芋叶柄和芋头叶柄采后保鲜期,对疣柄魔芋叶柄和芋头叶柄采后的生理生 化变化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通过监测贮藏过程中芋柄中的水分含量、呼吸强度、糖类和粗纤维含量的变化, 探讨魔芋叶柄和芋头叶柄在不同温度及添加保鲜剂条件下品质变化规律。【结果】疣柄魔芋叶柄和芋头叶柄在 室温条件下储藏时间分别为 12、14 d;4℃条件下储藏时间分别可达 25、29 d;添加保鲜剂在室温条件下的贮藏 时间均为 13 d。整个贮藏过程中,芋柄的呼吸强度在 0.015 mg/kg·h 上下波动,魔芋叶柄和芋头叶柄的初始含 水量分别为 93.63%、93.77%,室温条件下贮藏结束时魔芋叶柄和芋头叶柄的含水量分别为 87.19%、86.29%;4℃ 条件下贮藏结束时魔芋叶柄和芋头叶柄的含水量分别为 92.15%、93.00%。4 ℃和室温条件对呼吸强度没有显著 影响;4℃条件能显著延缓芋柄在整个贮藏期水分的损失;4℃和添加保鲜剂在贮藏前期对还原糖、总糖和粗纤 维含量影响较大,对贮藏后期品质变化影响较小。【结论】保鲜剂仅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缓贮藏过程中疣柄魔芋 叶柄和芋头叶柄中营养物质的变化,延长保鲜期的效果不明显,而在低温环境中贮存,水分损失和品质劣变缓慢, 能有效延长保质期,是一种比较适宜的贮存方式。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低温贮藏下不同包装方式对平菇生理特性及细胞壁变化的影响,将平菇置于5℃冰箱中冷藏,分别以敞口PE保鲜袋和封口PE保鲜袋进行试验,以完全裸露放置作为对照,分析贮藏期间不同包装方式对平菇的感官品质、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抗氧化物酶活性,细胞壁代谢相关酶活性等指标的影响,并对平菇进行石蜡切片,观察其细胞壁的微观结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与对照相比,PE保鲜袋处理的平菇保鲜效果显著提升,明显抑制了失重率、MDA含量的增加,减缓了硬度、白度(HW)值的增大,降低了蛋白质含量的损失,延缓了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纤维素酶(Cx)活性峰值的出现,更好地保持了平菇的品质。在整个处理组中,平菇的HW值、失重率、MDA含量不断增大且封口处理低于敞口处理;硬度值逐渐减小,封口处理硬度较敞口处理低;蛋白质含量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封口处理蛋白质含量显著低于敞口处理;POD活性先升后降,在0~4 d,封口处理POD活性高于敞口处理,4~8 d急速下降且低于敞口处理;CAT活性呈现先降再增的趋势,贮藏前期0~2 d与贮藏后期第6至第8天CAT活性较高,0~6 d敞口处理高于封口处理,后低于封口。通过对平菇菌褶石蜡切片发现,伴随着采后贮藏天数的增加,平菇子实体细胞结构变得杂乱无序、模糊不清,细胞间隙变大,且封口处理比敞口处理细胞结构有序、规整。由此可知,低温贮藏下,PE包装处理贮藏效果明显优于全部裸露放置,封口包装保鲜效果优于敞口保鲜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