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筛选猪丹毒丝菌灭活疫苗免疫佐剂,将5种佐剂(聚合物佐剂、矿物油佐剂ISA 201 VG、蜂胶佐剂、弗氏佐剂、铝胶佐剂)分别与3株猪丹毒丝菌株(AEr21、AEr31和AEr32)制备成15种灭活疫苗,经物理性状检验、无菌检验、安全检验合格后分别免疫小鼠,应用ELISA方法检测小鼠血清中IgG抗体水平和细胞因子含量(IL-4、IL-10、TNF-β、IFN-γ、MCP-1)。通过腹腔注射和灌胃2种方式对免疫后小鼠进行攻毒,计算免疫保护率。结果显示,5种佐剂与3株猪丹毒丝菌株制备的灭活疫苗均可刺激小鼠产生良好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矿物油佐剂ISA 201 VG疫苗免疫组诱导小鼠产生的IgG抗体水平和细胞因子含量最高,与铝胶佐剂、弗氏佐剂疫苗免疫组差异显著(P<0.05),与聚合物佐剂、蜂胶佐剂疫苗免疫组差异不显著(P>0.05);矿物油佐剂ISA 201 VG疫苗免疫组在攻毒后的免疫保护率最高,对腹腔注射和灌胃攻毒小鼠的免疫保护率分别为80%、80%、60%和100%、100%、80%。试验结果表明,矿物油佐剂ISA 201 VG可作为猪丹毒丝菌灭活疫苗制备的候选免疫佐剂。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肥胖对非致死性肺炎全身性免疫反应的影响,将高脂诱导的肥胖小鼠分为Ⅰ、Ⅱ组,非肥胖小鼠分为Ⅲ、Ⅳ组,Ⅰ、Ⅲ组滴鼻40 μL含4×109 cfu大肠埃希菌菌液,Ⅱ、Ⅳ组滴鼻40 μL生理盐水,于感染后2、6、12、24、48、72、96 h检测各组小鼠免疫器官指数、血液生理指标、血清细胞因子。结果显示,高脂饲喂8周,Ⅱ组体质量,血液WBC、GRA、MID数量,血清TNF-α、IL-6、IL-10、抵抗素浓度均显著高于Ⅳ组,脾质量及指数、胸腺质量及指数显著低于Ⅳ组(P<0.05)。感染后,Ⅰ组脾指数2~72 h显著高于Ⅱ组,2、6、48、72、96 h显著高于Ⅲ组(P<0.05),胸腺指数6、12 h显著低于Ⅱ组,72、96 h显著低于Ⅲ组(P<0.05)。Ⅰ、Ⅲ组血液WBC、GRA、MID在感染后先升高后降低最后恢复至对照组水平,24 h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期间Ⅰ组WBC、GRA、MID均显著高于Ⅲ组(P<0.05)。感染后,Ⅰ、Ⅲ组血清TNF-α、IL-6、IL-10和抵抗素浓度于2 h显著升高(P<0.05),除Ⅲ组抵抗素外,均维持高浓度至48 h,Ⅰ组4种细胞因子2 h和6 h显著高于Ⅲ组,96 h显著低于Ⅲ组(P<0.05)。表明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对全身性炎症反应的敏感性提高,增强了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3.
通过口服或注射两种免疫途径研究大豆抗原蛋白免疫剂对仔猪血清中大豆抗原蛋白抗体效价及IgA、IgM、IgE、IgG和IL-4水平的影响。选取70头7日龄“杜×长×大”杂交仔猪,随机分成A组(对照)、B组[β-伴大豆球蛋白(7S)致敏]、C组[大豆球蛋白(11S)致敏]、D组(7S口服免疫+致敏)、E组(11S口服免疫+致敏)、F组(7S注射免疫+致敏)和G组(11S注射免疫+致敏),每组10头。D、F组和E、G组仔猪在7日龄时按分组设计,口服或注射纯化的11S或7S免疫剂,A组注射生理盐水;在14日龄时再免疫一次。所有仔猪于21日龄断奶。从21日龄开始,A组仔猪饲喂基础日粮,B、D、F组和C、E、G组仔猪饲喂分别添加5% 7S或5% 11S的基础日粮,连续饲喂7 d。在27日龄时,对仔猪进行皮肤致敏试验。在 7、14、21、27日龄时,所有仔猪前腔静脉采血,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IgA、IgM、IgE、IgG和IL-4水平,采用琼脂扩散法测定血清中7S和11S的抗体效价。结果显示,仔猪皮肤致敏评判结果B、C组>D、E组>A、F、G组,且7S致敏性高于11S。在21日龄时,F、G组血清中抗体效价高于D、E组;在27日龄时,B、C组血清中抗体效价高于D、E、F、G组。在14日龄时,F组与A组相比,IgG、IL-4水平显著(P<0.05)升高;在21日龄时,D、E、F、G组的IgM、IgE、IgG、IL-4水平与A、B、C组相比显著(P<0.05)升高,除了G组IgG外,F、G组又显著(P<0.05)高于D、E组;在27日龄时,各处理组IgE、IgG和IL-4水平极显著(P<0.01)高于A组,且B组显著(P<0.05)高于C组,D、E组显著(P<0.05)高于F、G组。试验结果证实,7S对仔猪的致敏作用高于11S,大豆抗原蛋白免疫剂对仔猪具有一定的免疫保护作用,且对7S的免疫效果优于11S,注射免疫的效果要优于相同剂量的口服免疫。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旨在研究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和黄曲霉毒素B1(AFB1)单一及联合染毒对小鼠脑组织病理变化、抗氧化性能和紧密连接蛋白mRNA表达量的影响。选取96只18日龄昆明系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DON组、AFB1组和AD组(DON+AFB1组),每组分别灌服生理盐水、500 μg·kg-1 DON、200 μg·kg-1 AFB1和200 μg·kg-1 AFB1+500 μg·kg-1 DON,连续灌服45 d。分别于试验的第0、15、30、45天,每组随机选取6只小鼠,麻醉后处死,取脑组织观察病理变化,并检测脑组织氧化与抗氧化指标及紧密连接蛋白ZO-1和Occludin mRNA的表达量。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DON组小鼠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下降(P<0.05),NO含量显著升高(P<0.05);AFB1组小鼠脑组织中CAT活性显著下降(P<0.05);AD组脑组织总抗氧化能力(T-AOC)、CAT、SOD活性显著下降(P<0.05),丙二醛(MDA)和NO含量显著上升(P<0.05);各染毒组脑组织ZO-1和Occludin mRNA的表达量显著下降(P<0.05)。研究结果表明,DON与AFB1单一及联合染毒均能造成小鼠脑组织不同程度的病理变化,降低抗氧化性能及紧密连接蛋白ZO-1和Occludin mRNA的表达量,且DON与AFB1的联合毒性大于单一毒性。  相似文献   

5.
姚帅  徐进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19):100-104
[目的]研究猪轮状病毒VP8与VP7融合蛋白的免疫原性。[方法]表达和纯化了猪轮状病毒VP8、VP7蛋白与TAT转导肽序列的融合蛋白VP8-VP7-TAT以及VP8-TAT、VP7-TAT。将3种融合蛋白分别经腹腔注射和灌胃方式免疫昆明小鼠,采集免疫小鼠血液和粪便样品,检测血清特异性抗体Ig G和黏膜特异性抗体Ig A水平;期间观察小鼠体重变化;检测融合蛋白VP8-VP7-TAT的穿肠功能。[结果]腹腔注射组血清中Ig G抗体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实验组,但其黏膜Ig A抗体水平较低;灌胃组血清中Ig G抗体水平略低于腹腔注射组,但明显高于对照组。灌胃组能诱导较高水平的黏膜Ig A抗体,高于其他实验组;融合蛋白VP8-VP7-TAT诱导产生的血清中Ig G抗体和黏膜Ig A抗体水平均高于VP8-TAT以及VP7-TAT;在实验周期中,各组小鼠体重均正常;融合蛋白VP8-VP7-TAT的穿肠活性较好,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极显著。[结论]融合蛋白VP8-VP7-TAT经口服或注射小鼠后,能够有效诱导小鼠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应答,并且融合蛋白VP8-VP7-TAT经口服可诱导小鼠机体产生较强的黏膜免疫应答。融合蛋白VP8-VP7-TAT相较VP8-TAT、VP7-TAT,能诱导小鼠机体产生更强的免疫应答,具有更强的免疫原性。融合蛋白VP8-VP7-TAT具有穿肠功能。融合蛋白VP8-VP7-TAT经小鼠安全性实验表明具有很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武军元  陈创夫  王智超  李有文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1):6436-6437,6446
为了研究融合蛋白VP4-STI的免疫效果。将40只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疫苗组(30μg VP4-STI+0.6μg LTB)、铝胶疫苗组[30μg VP4-STI+Al(OH)3胶]、纯化蛋白VP4-STI疫苗组(30μg VP4-STI)和PBS对照组,通过鼻腔滴入进行免疫,测定其抗体水平。用大肠杆菌强毒株C83902进行攻毒试验,观测各免疫组小鼠的保护效果。除PBS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有抗VP4-STI抗体产生,第6周最高,铝胶疫苗组的抗体水平略高于实验疫苗组,纯化蛋白VP4-STI免疫组较低,与实验疫苗组差异极显著(P<0.001)。实验疫苗组和铝胶疫苗组小鼠对大肠杆菌强毒株C83902均有较好的免疫保护效果,与对照PBS组有明显差异。该研究为进一步提高STI的免疫原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鸡源复合益生菌对青年白羽肉杂鸡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肠道Toll样受体通路的影响,将180只健康的28日龄白羽肉杂鸡随机分为A(基础饲粮)、B(基础饲粮中添加1011 CFU·kg-1益生菌)、C(基础饲粮中添加2×1011 CFU·kg-1益生菌)3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鸡。试验期21 d。结果表明:与A组相比,B组和C组鸡血清中IgG、IgM水平显著(P<0.05)升高,B组和C组鸡肠道TLR2、TLR4、Myd88、TRAF-6、AP-1蛋白表达及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P<0.05)升高。与B组相比,C组鸡血清IgG、IgM、IgA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0.05),鸡肠道TLR4、Myd88蛋白表达显著(P<0.05)升高,Myd88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P<0.05)升高。综上,添加不同浓度的鸡源复合益生菌能够提高白羽肉杂鸡血清中IgG、IgM水平,通过Toll样受体通路增强肉鸡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8.
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和CC趋化因子配体2(CCLi2)3种细胞因子在炎症反应以及机体免疫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了揭示球虫感染对脾脏和盲肠中IL-6、IL-8和CCLi2的表达量的影响,以京海黄鸡(Gallus gallus)为试验材料,设球虫感染组和非感染的对照组,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了脾脏与盲肠组织中IL-6、IL-8和CCLi2的mRNA的相对表达量,比较同一组织感染组与对照组间3个基因表达量的差异,同时分析同一处理组的同一组织内、不同组织间3个基因表达量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感染组脾脏组织IL-6、IL-8和CCLi2三个基因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IL-6基因达极显著水平(P<0.01);感染组盲肠组织中IL-6、IL-8和CCLi2的表达量均极显著地高于对照组(P<0.01)。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感染组脾脏组织中IL-6、IL-8和CCLi2的表达量之间均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在感染组盲肠组织中IL-8、CCLi2与IL-6基因的表达量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但IL-8与CCLi2基因表达量相关不显著(P>0.05);在对照组脾脏组织中,IL-6、IL-8与CCLi2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其他基因间相关均不显著(P>0.05);对照组盲肠组织中IL-6、IL-8和CCLi2之间均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此外,无论感染组还是对照组,脾脏和盲肠组织间3个基因的表达量相关性均不显著(P>0.05)。以上结果表明,IL-6、IL-8和CCLi2可能在京海黄鸡球虫感染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结果对进一步探讨这3个基因在球虫病抗病育种中的作用提供了依据,对京海黄鸡球虫病抗病育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大熊猫轮状病毒(giant panda rotavirus,GPRV)是引起幼龄大熊猫腹泻的主要病原,对圈养大熊猫产生了较大的危害。轮状病毒结构蛋白VP6是一种载体蛋白,可介导黏膜免疫反应。VP7是轮状病毒结构蛋白中主要的中和抗原。因此,VP6-VP7的融合表达作为候选抗原对该病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传统大肠埃希菌原核表达存在表达量低、可溶性差以及纯度低等弊端。本研究使用醛缩酶(EDA)、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麦芽糖结合蛋白(MBP)3种融合标签,以实现获得表达量高和纯度高的GPRV-VP6-VP7重组表达蛋白。将扩增的VP6、VP7基因片段利用同源重组酶构建到含3种融合标签的表达载体pET21b上,将重组质粒转化至大肠埃希菌Rosetta(DE3)感受态细胞中进行低温诱导表达。用Ni-柱亲和层析法纯化目的蛋白,SDS-PAGE和Image J分析蛋白表达量和可溶性,Western blot分析得到表达的重组表达蛋白正确且具有蛋白活性。实验结果证明,EDA标签能显著促进VP6-VP7蛋白的原核可溶性表达,提高VP6-VP7蛋白表达量。  相似文献   

10.
为获得抗大肠杆菌Iss蛋白的抗体,将纯化的GST-Iss蛋白分别免疫雏鸡及小鼠。结果显示,无免疫佐剂、弗氏佐剂免疫雏鸡所产生的Iss抗血清效价仅为1∶100,氢氧化铝佐剂免疫小鼠所产生的Iss抗血清效价为1∶60 000。Iss融合蛋白采用氢氧化铝佐剂免疫小鼠,可获得更强的体液免疫应答,抗体效价更高。  相似文献   

11.
为探明呼肠孤病毒(GCRV)外衣壳蛋白VP7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产生的抗体效价水平和免疫保护力,用RTPCR方法,从GCRV中扩增到VP7基因片段,并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得到重组质粒pETVP7,酶切鉴定后,将pETVP7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DE3)中进行诱导表达,产生的重组蛋白经变性和复性后,按0.5、1.0、2.0 mg/尾的注射剂量分为3个免疫组,以等体积的氢氧化铝为佐剂进行注射。经SDSPAGE电泳分析,发现了相对分子质量为34 000的蛋白表达带;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表达的蛋白具有很好的抗原性;间接凝集试验结果表明,3个免疫组均有抗体产生;攻毒试验结果表明,0.5、1.0、2.0 mg/尾重组蛋白剂量组的保护率分别为90%、85%、90%,对照组为0,表明所构建的疫苗具有较好的免疫作用。  相似文献   

12.
原核表达的兔出血症病毒衣壳蛋白对兔的免疫保护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检验大肠杆菌表达的兔出血症病毒(RHDV)衣壳蛋白(VP60)对兔的免疫保护效果,将34只清洁兔随机分成3组:单用免疫佐剂对照组(8只)、单用重组VP60组(8只)和重组VP60加免疫佐剂组(18只),分别经皮下注射,VP60的免疫剂量为每只每次400 μg,免疫2次,间隔7 d。在第2次免疫7 d后,VP60加免疫佐剂组的兔血清抗体水平显著高于单用VP60免疫组(ELISA 1∶64 000 对比1∶4 000 / HI 1∶128 对比1∶16),表明免疫佐剂可明显加速重组VP60诱导抗体产生的进程,用RHDV NJ85强毒攻击,免疫佐剂对照组与单用VP60免疫组的实验兔均全部死亡(8/8和8/8),VP60加免疫佐剂组均全部存活,保护率为100%(18/18)。用RHDV血凝试验(HA)检测,死亡兔的肝脏组织液HA效价大于1∶512,而存活兔的肝脏组织液HA效价小于1∶2,肝脏组织触(涂)片检查和细菌培养均为阴性,证明病死兔系RHDV感染所致。用RHD重组亚单位疫苗在养兔场进行800只兔的田间免疫试验,安全有效,没有出现不良反应。对重组菌进行冻存、复苏、培养、诱导表达和质粒酶切分析,证明VP60基因在宿主菌内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13.
碳酸钙及其与壳聚糖联用对石灰性土壤铬污染的钝化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石灰性土壤上铬污染修复的有效方法,采用田间试验,探究碳酸钙及其与壳聚糖联用对土壤铬污染的钝化效果。结果表明:供试土壤中铬的主要存在形态为残渣态,占总铬含量的71.28%。外源铬的添加显著(P<0.05)增加了土壤中各形态铬的含量,尤以氧化态铬含量增加较多,可占总铬含量的76%以上,而水溶态铬含量最低只有0.45%。施用碳酸钙或碳酸钙-壳聚糖显著(P<0.05)降低了铬污染土壤中水溶态铬的含量,同时显著(P<0.05)增加了残渣态铬的含量。铬污染土壤采用碳酸钙和碳酸钙-壳聚糖处理后,铬钝化率分别增加21.64和35.44个百分点。土壤铬污染导致玉米叶片中丙二醛、可溶性蛋白含量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P<0.05)增加。向铬污染土壤中添加碳酸钙或碳酸钙-壳聚糖后,玉米叶片中的丙二醛浓度分别显著(P<0.05)下降20.57%和31.92%。碳酸钙或碳酸钙-壳聚糖添加降低了玉米对铬的吸收和富集,与单独添加碳酸钙的处理相比,添加碳酸钙-壳聚糖显著(P<0.05)降低了玉米籽粒、根、茎的铬含量,尤其是显著(P<0.05)降低了玉米籽粒对铬的富集系数。该研究结果可为石灰性土壤铬污染的“边生产边修复”提供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14.
研究显示,肠毒素是ETEC致幼畜腹泻的根本原因,由ETEC产生的肠毒素包括热敏感肠毒素(LT)和热稳定肠毒素(ST),其中ST又包括STI和STII。调查表明,几乎所有的腹泻幼畜只要分离到ETEC大部分都产生STI,但是,由于STI的分子量太小,几乎没有免疫原性,因此,通过基因融合的方式借助大分子物质提高STI的免疫原性是当前国内外学者致力于ETEC疫苗开发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