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水稻为试验材料,连续4年开展不同种类绿肥还田试验,比较了3种常见绿肥(紫云英、油菜和豌豆)连续还田对水稻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紫云英、油菜和豌豆还田均可提高后茬水稻产量,且紫云英增产效果最佳,豌豆次之,油菜最小。绿肥连续还田前2年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不大,连续实施绿肥还田第3~4年,土壤养分含量显著升高;紫云英、油菜和豌豆还田均可提高土壤有机质、全氮和有效磷含量,但品种间差异不显著。由此可见,绿肥还田具有显著的水稻增产和地力培肥作用,但对稻田地力的提升是一个较为缓慢的过程。紫云英是浙江省稻田最为适宜的绿肥种植种类。  相似文献   

2.
紫云英应用根瘤菌剂种植对土壤改良及后茬作物水稻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种植紫云英绿肥对后茬作物水稻的产量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能增加土壤养分循环中的氮、有效磷、钾的含量,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豆科和禾本科绿肥适宜的种植模式,提高绿肥的养分资源高效利用。在绿肥季设置了6个处理:(1)冬闲、(2)紫云英单播、(3)毛叶苕子单播、(4)黑麦草单播、(5)紫云英和黑麦草混播、(6)毛叶苕子和黑麦草混播;并在水稻季对5个绿肥处理进行减氮30%,冬闲处理设置常规施肥和减氮30%处理。结果表明,与单播相比,混播增加了鲜草产量,毛叶苕子和黑麦草混播处理鲜草产量最高(31 582 kg·hm-2),同时其氮素积累量显著高于紫云英和黑麦草处理;种植绿肥有利于提高土壤的养分含量,其中黑麦草有机质含量提升最大,较冬闲处理增幅11.25%,豆科和禾本科绿肥混播后,土壤全氮和速效钾的含量显著高于单播黑麦草处理;同时利用冬闲田种植利用绿肥有利于提高水稻产量,其中毛叶苕子、毛叶苕子+黑麦草、紫云英、紫云英+黑麦草处理的水稻产量与100%N处理无显著差异。综上,毛叶苕子和黑麦草混播种植不仅增加绿肥鲜草产量和养分积累量,且提高土壤肥力,同时在减施氮肥下仍获得稳产,是本试验区域内最优的混播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绿肥专用甘蓝型油菜品种——油肥1号翻压还田对土壤理化性质以及后茬作物产量的影响,初步探讨了该油菜品种的培肥效应。结果表明:与基础土样及对照处理相比,种植翻压油肥1号后,土壤中碱解氮、有效磷、有效钾及有机质含量均有所提高,其中有效钾和有机质含量增加较为显著,与基础土样相比,分别提高了17.99%和25.45%;土壤pH值变化不大,土壤容重下降明显,降低了22.55%;同时,种植翻压油肥1号对后茬作物水稻的增产效果显著,2年平均增产6.62%。由此可见,种植翻压油肥1号对维持和提高土壤肥效以及促进后茬作物增产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绿肥油菜翻压还田对土壤肥力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绿肥专用甘蓝型油菜品种——油肥1号翻压还田对土壤理化性质以及后茬作物产量的影响,初步探讨了该油菜品种的培肥效应。结果表明:与基础土样及对照处理相比,种植翻压油肥1号后,土壤中碱解氮、有效磷、有效钾及有机质含量均有所提高,其中有效钾和有机质含量增加较为显著,与基础土样相比,分别提高了17.99%和25.45%;土壤p H值变化不大,土壤容重下降明显,降低了22.55%;同时,种植翻压油肥1号对后茬作物水稻的增产效果显著,2 a平均增产6.62%。由此可见,种植翻压油肥1号对维持和提高土壤肥效以及促进后茬作物增产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油菜作稻田绿肥在上海郊区的推广应用价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肥还田腐解后能有效改良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肥力,从而提高后茬水稻产量。为促进油菜作稻田绿肥的推广应用,现就油菜作稻田绿肥对土壤的培肥作用以及对后茬水稻产量的影响进行综述,同时分析比较了油菜还田与小麦秸秆还田和紫云英还田的区别,并在此基础上对上海郊区油菜作稻田绿肥的可行性进行探讨,以期为上海郊区推广应用油菜作稻田绿肥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新农村》1998,(8)
1.混播的优越性(1)提高绿肥产量,增加土壤有机质稻田冬种的绿肥种类主要有紫云英、满园花、油菜、麦类及苕子等。紫云英是半伏地生长作物,而满园花、油菜、麦类是直立生长作物,它们混播在一起,既可充分利用空间,增大光合作用面积,又可使紫云  相似文献   

8.
[目的]提高沿海滩涂土壤肥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方法]在稻田布置了连续3年的冬种紫云英、蚕豆翻压还田,研究水稻-绿肥轮作对滩涂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与冬闲处理相比,绿肥还田能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经过3年的稻-绿肥轮作,紫云英对土壤肥力的提升效果优于蚕豆,紫云英区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分别提高了16.13%和14.81%。[结论]稻-紫云英轮作是一种较好的轮作模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不同品种冬绿肥联合稻秆还田对汉中盆地水稻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为探索适宜汉中水稻生产的绿色栽培技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连续2年定位试验,设置水稻秸秆不还田(WSN)、水稻秸秆还田(WS)、紫云英和稻秆还田(CS)、油菜秸秆和稻秆还田(RS)、毛苕子和稻秆还田(HS) 5个处理,研究紫云英、毛苕子、油菜、冬闲联合稻秆还田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要素、土壤养分含量、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并对各因子与水稻产量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WSN处理相比,冬绿肥联合稻秆还田显著提高了水稻产量,CS、HS和RS处理水稻产量2年平均增产14.51%,14.52%和8.49%。稻田土壤速效磷、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均以CS处理最高,且均与WSN处理达到差异显著水平。与WSN比较,CS、RS和HS处理稻田土壤微生物总量分别增加70.15%~336.19%,48.57%~183.11%和57.33%~293.55%,其中CS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微生物数量,细菌数量比例上调,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比例下调,细菌与真菌数量的比值(B/F)升高,有效改善了稻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CS处理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蔗糖酶、脱氢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较WSN处理分别增加17.69%,3.85%,35.36%和62.32%。相关性分析表明,水稻产量与土壤速效磷、全氮含量,土壤细菌、放线菌数量及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活性之间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正相关。【结论】冬季种植紫云英联合稻秆还田有利于提高水稻产量和土壤养分含量,改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增强土壤酶活性,是适宜汉中水稻生产的绿色高效栽培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10.
紫云英(蚕豆)与油菜混种对土壤及后茬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紫云英(蚕豆)、油菜为材料,研究了紫云英(蚕豆)与油菜混种对土壤和后茬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紫云英(蚕豆)与油菜混种,对鲜草产量和水稻产量均有显著影响。其中,绿肥鲜草产量大体上随油菜种植比例的增加而增加,绿肥最佳种植比例为紫云英(蚕豆) 60%~40%+油菜40%~60%;后茬水稻产量随油菜种植比例的增加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绿肥最佳种植比例为紫云英(蚕豆)50%+,油菜50%。  相似文献   

11.
该试验以绿肥紫云英与绿肥油菜为研究对象,在蔡甸区设置几种不同混播用种量处理,并对其产量及养分含量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以60%紫云英+40%油菜的播种方式效果最好,产量最高,可提供给土壤的有机质,氮、磷、钾养分量也最高,因此在蔡甸区及其他相似土壤肥力水平的地区,可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2.
在浠水县稻田进行了紫云英与油菜不同比例混种作绿肥对水稻的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在减少近30%4-L,~,用量的基础上翻压绿肥,一是可保持水稻平产或者提高水稻产量;二是适宜的紫云英与油菜配比混播翻压较单施化肥及单播紫云英或油菜作绿肥,更有助于肥料农学利用率的提高。以80%紫云英和20%油菜混播配比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绿肥还田对水稻生长期土壤有机质动态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对绿肥还田后水稻生长期间土壤有机质的动态变化进行定位观测。结果表明,绿肥还田后土壤有机质含量先有一个快速增加的过程,随着绿肥的不断腐解,土壤有机质在达到一定含量后开始下降,随后随着水稻生育期的进程又逐步增加,但至水稻收割期土壤有机质总体含量还是比还田前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不同品种的绿肥在腐解过程中对土壤有机质的动态变化影响效果不一样,一般情况下紫云英等豆科绿肥腐解较快,黑麦草等禾本科绿肥腐解较慢,因此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和下降过程紫云英绿肥要快于禾本科绿肥。这一试验结果表明,绿肥还田对水稻生长期土壤有机质的影响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这种过程使土壤对水稻的养分供应和水稻自身的养分吸收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并最终影响到水稻的产量。  相似文献   

14.
在紫云英压青还田后季种植中稻的田块进行减量施肥试验,研究减量施肥对后茬水稻产量及土壤性状变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紫云英鲜草还田1500kg/667m2,与施用100%化肥(ck)相比,减少20%施肥量,水稻仍表现增产、且经济效益最好。同时紫云英还田后土壤容重下降,有机质提升明显,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均有所增加,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秸秆还田对作物产量和土壤肥力的短期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水稻为试验材料,连续4 a年开展秸秆还田试验,研究前茬小麦秸秆还田对后茬水稻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可增加后茬水稻产量,且水稻增产率随秸秆还田年限的增加而提高。连续实施秸秆还田3~4 a,土壤有机质水平显著高于对照,但秸秆还田对土壤全氮含量的短期效应尚未显现。与对照相比,秸秆还田提高了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且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随着秸秆还田开展年限的增加而提高。秸秆还田降低了土壤容重、提高了土壤阳离子交换量,且秸秆还田年限越长,效果越明显。由此可见,秸秆还田是增加作物产量、提高土壤肥力的有效途径,秸秆还田对作物增产和耕地质量的提升效应随着实施年限的增加而越发突出。  相似文献   

16.
紫云英和油菜不同时期翻压对土壤培肥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寻紫云英和油菜的最佳翻压时期,为提高紫云英、油菜的综合利用效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09~2010年,按作物进行翻压的不同时期设5个处理(紫云英盛花期、紫云英结荚成熟期、油菜盛花期、油菜成熟期和空白对照), 测定作物的鲜、干物质量,并探讨紫云英、油菜不同还田方式对土壤的培肥效果及经济效益。【结果】紫云英和油菜在盛花期后鲜产量逐渐降低,相应的干物质量呈上升趋势。不同翻压处理对土壤培肥效果影响不同,紫云英盛花期翻压土壤对土壤有机质含量影响最显著,相比基础土壤提高6.6%。紫云英和油菜翻压对后作水稻均有极显著的增产效果,其中紫云英盛花期翻压处理水稻产量最高,达9244.5 kg/ha。油菜成熟期翻压处理的利润(6696元/ha)最高,产投比为2.49∶1.00,其经济效益最优。【结论】土壤培肥效果和经济效益分别以紫云英盛花期翻压处理和油菜成熟翻压处理最优。  相似文献   

17.
<正>绿肥是重要的有机肥源,养分含量丰富,根据测定紫云英含氮0.54%,含五氧化二磷0.14%,含氧化钾0.4%。茎秆用来还田,对培肥土壤、改良土壤物理结构、促进团粒结构的形成和微生物的活性、增强土壤的通透性和蓄水保肥能力、提高土壤有机质、提升耕地质量具有较好的作用。种植紫云英能起到改良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从而提高后茬作物产量和品质;还能减少农田化肥使用量,从  相似文献   

18.
绿肥-水稻轮作体系中氮肥适宜用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连续3年定位试验研究了绿肥-水稻轮作模式下,不同氮肥施用量的土壤肥力、水稻产量和肥料利用率效应。结果表明:绿肥连续还田提高了土壤的基础产量和最高产量,降低了最高产量施肥量。与冬季休闲模式相比,紫云英和蚕豆还田模式的最高产量分别提高10.27%和9.99%,而最高产量施肥量分别降低30.34%和29.65%。综合分析水稻产量、肥料效应、氮素利用率及经济效益等因素,冬季休闲-水稻,冬季紫云英-水稻和冬季蚕豆-水稻3种种植模式的水稻氮肥适宜用量分别为16、12kg/667m2和12kg/667m2。  相似文献   

19.
绿肥对土壤肥力和水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9-2010年进行的绿肥紫云英种植翻耕对土壤肥力和水稻生长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早稻收获后,翻耕绿肥各处理的土壤有机质、易氧化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都比对照和种植前有极显著增加,有效磷含量与对照相比也有显著增加;早稻产量比对照也有显著的增产。其中以667 m2翻耕绿肥1.5 t的处理对土壤肥力提升、增产效果和经济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20.
正1.原理概述该技术是指在水稻—大小麦、水稻—油菜、水稻—水稻等主要轮作区,作物秸秆通过机械化粉碎和旋耕机作业直接混埋还田。秸秆还田有利于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强土壤蓄水保墒能力,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作物产量。2.技术流程在粮食种植区,因夏、秋季接茬作物与秸秆还田后水热条件等不同,可将秸秆粉碎还田技术分为大小麦(油菜)—水稻秸秆还田与早稻—晚稻秸秆还田两大类型。(1)大小麦(油菜)—水稻秸秆还田大小麦(油菜)秸秆还田主要作业环节包括:联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