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旨在对IGF-Ⅰ和IGFBP-1基因部分SNPs与鸡生长性状进行关联分析.试验以京海黄鸡为材料,采用PCR-SSCP方法检测2个候选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采用一般线性模型(GLM)分析基因型与生长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IGF-Ⅰ基因外显子3序列的60 bp处有A→G的点突变,在京海黄鸡中检测到AA、AB、BB 3种基因型,A等位基因频率为0.613,B等位基因的频率为0.387;IGFBP-1基因外显子2序列的21 bp处有A→T的点突变,104 bp处有T→C的突变,在京海黄鸡中检测到CC、CD和DD 3种基因型,C等位基因频率为0.558,D等位基因频率为0.442.IGF-Ⅰ基因BB基因型个体4周龄体质量显著高于AA和AB型个体(P<0.05);IGFBP-1基因DD基因型个体8周龄体质量显著高于CC基因型个体(P<0.05),4、12和16周龄体质量差异极显著(P<0.01).因此,推测这些SNPs对京海黄鸡生长性状具有一定的影响,应用于鸡育种过程中的标记辅助选择可以加快育种进程.  相似文献   

2.
以京海黄鸡、AA鸡、尤溪麻鸡、边鸡等4个鸡品种为研究对象,采用PCR-SSCP方法检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binding protein-1,IGFBP-1)第4外显子的多态性,并分析其对京海黄鸡生长性能的遗传效应。结果显示,在IGFBP-1第4外显子区检测到2处变异(5550T→C、5692AAT插入)。对于P3扩增片段,在尤溪麻鸡群体中检测到AA、AB、BB 3种基因型,在AA鸡和边鸡品种中检测到AA和AB 2种基因型,京海黄鸡中只检测到AA基因型;对于P4扩增片段,在4个鸡品种中均检测到CC、CD、DD 3种基因型。最小二乘分析结果表明,京海黄鸡3种基因型个体的初生重存在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3.
研究采用测序和PCR-RFLP技术对京海黄鸡、AA鸡和尤溪麻鸡IGF-Ⅰ基因5′非翻译区(EF488284)进行多态性检测。结果表明:在5′非翻译区共发生2个SNP突变位点。43bp位置发生A→G的突变导致TurlⅠ酶切位点发生改变,67bp位置发生A→G的突变导致TaiⅠ酶切位点发生改变。PCR-RFLP结果显示2个突变位点完全连锁,产生AA/CC、AB/CD和BB/DD3种基因型。等位基因和基因型在3个品种中分布不一致,AA鸡为纯合型(AA/CC),在京海黄鸡和尤溪麻鸡中出现3种基因型,可以作为新的标记位点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研究采用测序和PCR-RFLP技术对京海黄鸡、AA鸡和尤溪麻鸡IGF-I基因5'非翻译区(EF488284)进行多态性检测.结果表明:在5'非翻译区共发生2个SNP突变位点.43 bp位置发生A→G的突变导致Turl Ⅰ酶切位点发生改变,67 bp位置发生A→G的突变导致Tai Ⅰ酶切位点发生改变.PCR-RFLP结果显示2个突变位点完全连锁,产生AA/CC、AB/CD和BB/DD 3种基因型.等位基因和基因型在3个品种中分布不一致,AA鸡为纯合型(AA/CC),在京海黄鸡和尤溪麻鸡中出现3种基因型,可以作为新的标记住点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IGF-I与IGFBP-1基因对京海黄鸡生长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旨在对IGF-I和IGFBP-1基因部分SNPs与鸡生长性状进行关联分析。试验以京海黄鸡为材料,采用PCR-SSCP方法检测2个候选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采用一般线性模型(GLM)分析基因型与生长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IGF-I基因外显子3序列的60bp处有A→G的点突变,在京海黄鸡中检测到AA、AB、BB 3种基因型,A等位基因频率为0.613,B等位基因的频率为0.387;IGFBP-1基因外显子2序列的21bp处有A→T的点突变,104bp处有T→C的突变,在京海黄鸡中检测到CC、CD和DD 3种基因型,C等位基因频率为0.558,D等位基因频率为0.442。IGF-I基因BB基因型个体4周龄体质量显著高于AA和AB型个体(P<0.05);IGFBP-1基因DD基因型个体8周龄体质量显著高于CC基因型个体(P<0.05),4、12和16周龄体质量差异极显著(P<0.01)。因此,推测这些SNPs对京海黄鸡生长性状具有一定的影响,应用于鸡育种过程中的标记辅助选择可以加快育种进程。  相似文献   

6.
以京海黄鸡、AA鸡、尤澳麻鸡、边鸡等4个鸡品种为研究对象,采用PCR-SSCP方法检测胰岛素样生长因r结合蛋白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binding protein-1,IGFIIP 1)第4外显子的多态性,并分析其对京海黄鸡生长性能的遗传效应.结果显示,在IGFBP-1第4外显子区检测到2处变异(5550T→C,5692AAT插入).对于P3扩增片段,在尤溪麻鸡群体中检测到AA、AB、BB 3种基因型,在AA鸡和边鸡品种中检测到AA和AB 2种基因型,京海黄鸡中只检测到AA基因型;对于P4扩增片段,在4个鸡品种中均检测到CC、CD、DD 3种基因型.最小二乘分析结果表明,京海黄鸡3种基因型个体的初生重存在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7.
研究采用DNA池直接测序法寻找边鸡催乳素基因外显子5区域的多态位点.用PCR-RFLP技术检测发现的Taq I位点在边鸡以及3个对照鸡品种(京海黄鸡、尤溪麻鸡和AA鸡)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并与边鸡的繁殖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外显子5区域检测到3个突变位点(C5749T、T5821C、C25956T).T5821C位点经Taq I酶切显示3种基因型(AA、AB和BB).在4个鸡品种中都以A等位基因为优势等位基因.最小二乘分析表明,边鸡3种基因型个体的繁殖性状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8.
采用PCR-SSCP技术检测边鸡及2个对照鸡群体(京海黄鸡和尤溪麻鸡)肌肉生长抑制素(myostatin,MSTN)基因外显子3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并与边鸡的生长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MSTN基因外显子3的8527—8528 bp处检测到一个TC的插入。在边鸡和京海黄鸡中只检测到2种基因型(AA和AB基因型),在尤溪麻鸡中检测到3种基因型(AA、AB和BB基因型)。在3个鸡品种中都以A等位基因为优势等位基因。最小二乘分析结果表明,边鸡2种基因型个体的6~16周龄体重均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9.
MSTN基因外显子3的多态性及其与边鸡生长性状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PCR-SSCP技术检测边鸡及2个对照鸡群体(京海黄鸡和尤溪麻鸡)肌肉生长抑制素(myostatin, MSTN)基因外显子3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并与边鸡的生长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MSTN基因外显子3的8527—8528 bp处检测到一个TC的插入。在边鸡和京海黄鸡中只检测到2种基因型(AA和AB基因型),在尤溪麻鸡中检测到3种基因型(AA、AB和BB基因型)。在3个鸡品种中都以A等位基因为优势等位基因。最小二乘分析结果表明,边鸡2种基因型个体的6~16周龄体重均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0.
研究采用DNA池直接测序法寻找边鸡催乳素基因外显子5区域的多态位点。用PCR-RFLP技术检测发现的Taq I位点在边鸡以及3个对照鸡品种(京海黄鸡、尤溪麻鸡和AA鸡)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并与边鸡的繁殖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外显子5区域检测到3个突变位点(C5749T、T5821C、C5956T)。T5821C位点经Taq I酶切显示3种基因型(AA、AB和BB)。在4个鸡品种中都以A等位基因为优势等位基因。最小二乘分析表明,边鸡3种基因型个体的繁殖性状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1.
以京海黄鸡为试验材料,采用PCR-SSCP技术检测斑联蛋白(zyxin)基因第7外显子SNP,探讨zyxin基因该位点多态性与京海黄鸡屠宰性能以及肉品质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该位点存在1个SNP突变位点,表现为3种基因型,分别为AA、AB和BB.统计分析表明公鸡的肝质量、屠宰率,BB基因型显著高于AA型(P<0.05);腹脂质量、胸肌率、腿肌率,AA型显著高于BB型(P<0.05).母鸡群体中,只有爪质量AA型显著高于BB型(P<0.05).3种基因型对内品质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2.
根据GenBank发表的鸡IGF1R基因序列针对外显子2和3设计2对引物,采用池DNA测序和PCR-R FLP技术,对京海黄鸡IGF1R基因的AluⅠ、Hin1Ⅰ位点进行多态性检测,并与京海黄鸡的生产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AluⅠ位点AA基因型个体在8周龄体重显著低于BB型个体(P<0.05),AA和AB基因型个体在12周龄体重显著低于BB型个体(P<0.05)。Hin1Ⅰ位点CC、CD基因型个体的初生重显著低于DD基因型(P<0.05),CC基因型个体的300日龄体重显著低于DD基因型(P<0.05)。研究结果初步显示,IGF1R基因可能是影响京海黄鸡生长性状的一个主效基因或是与之存在紧密遗传连锁的一个标记。  相似文献   

13.
以京海黄鸡为材料,采用PCR-SSCP和DNA测序技术对ACVR1基因外显子多态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ACVR1基因20190 bp处发生G→A突变,检测到AA、AB和BB 3种基因型。A等位基因频率为0.9075,B等位基因频率为0.0925。基因型与生长和繁殖性状的关联性分析发现,BB基因型鸡的开产体重极显著高于AA基因型鸡(P<0.01),AA基因型鸡300日龄体重显著高于BB基因型鸡(P<0.05)。由此初步推断,ACVR1基因可能对京海黄鸡的产蛋和发育有一定的影响,A为体重的优势基因,B为产蛋的优势基因。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旨在探讨肌细胞生成素(myogenin,MyoG)基因多态性与鸡繁殖性状间的相关性。以378只京海黄鸡为研究对象,采用PCR-SSCP技术研究MyoG基因外显子的多态性。运用最小二乘法分析这些突变位点形成的基因型与京海黄鸡繁殖性状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MyoG基因外显子1上存在1个G102A突变,外显子3上存在1个T36C突变,分别形成基因型AA、AB、BB和CC、CD、DD。关联分析结果显示,基因型AA、AB和BB在京海黄鸡繁殖性状上无显著差异(P>0.05);基因型CC和DD在京海黄鸡开产体重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其余性状上各基因型差异均不显著(P>0.05)。因此,推测MyoG基因对京海黄鸡的繁殖性状无显著影响,为探索鸡育种过程中的标记辅助选择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5.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是调节动物生命活动重要的多肽生长因子之一,它对动物的生长发育及代谢有重要的调控作用。本研究根据Gen Bank中发表的鸡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基因(IGF-I)的序列针对5′调控区的TrulⅠ位点设计1对引物。采用PCR-RFLP技术检测边鸡、京海黄鸡、尤溪麻鸡和AA鸡TrulⅠ位点的多态性,并试图探索Trul I位点的多态性和边鸡经济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边鸡、京海黄鸡和尤溪麻鸡TrulⅠ位点存在多态性,而AA鸡不存在多态性;在京海黄鸡和尤溪麻鸡中形成AA、AB和BB 3种基因型,在边鸡中仅存在AA和AB基因型,基因型分布在4个鸡品种中并不一致。该位点能否作为边鸡经济性状的一个遗传标记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采用PCR-SSCP方法检测京海黄鸡、AA鸡、尤溪麻鸡、边鸡4个鸡品种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IGFBP-2)第2内含子部分序列和第3外显子的多态性,并分析其对京海黄鸡生长和繁殖性能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在该区域中,共检测到4个等位基因,10种基因型。χ2检验结果表明,除边鸡外其余3个品种群体在该座位均达到Hardy-Weinberg平衡(P>0.05)。关联分析结果显示,除开产蛋重和12周龄体重外,其他生长和繁殖性状在不同基因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因此,推测IGFBP-2基因对个体的生长和繁殖性能有一定影响,将IGFBP-2基因应用于鸡育种过程中的标记辅助选择可以加快鸡的育种进程。  相似文献   

17.
以京海黄鸡为试验材料,采用PCR-SSCP技术检测斑联蛋白(zyxin)基因外显子9的SNP,探讨zyxin基因该位点多态性与京海黄鸡屠宰性状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该位点存在1个SNP突变位点,表现为3种基因型:AA、AB和BB。统计分析表明,公鸡的胸肌重AA基因型显著高于AB基因型(P<0.05),活体重和屠体重AA基因型显著高于BB基因型(P<0.05);母鸡的活体重、头重、爪重和屠体重AA基因型显著高于BB基因型(P<0.05),全净膛重AA基因型显著高于AB基因型(P<0.05)。  相似文献   

18.
采用PCR-SSCP和DNA测序技术检测POU1F1基因在京海黄鸡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并对不同基因型与京海黄鸡生长性能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POU1F1基因第三外显子第5 231 bp位置有A→T碱基的点突变,在京海黄鸡群体中检测到AA、AB、BB 3种基因型,A等位基因的频率为0.500,B等位基因的频率为0.500.基因型与生长性能的关联分析得知:POU1F1基因不同基因型显著影响京海黄鸡各周龄体重,AB型显著高于从型和BB型(P<0.01).因此,推测POU1F1基因可能是影响鸡生长性状的主效基因或与主效基因紧密连锁的标记基因,并且能够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中用于对鸡生长性状的遗传改良和固定.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Smad3基因作为京海黄鸡生长性状遗传标记的可能性,本研究以京海黄鸡为研究对象,采用PCR-SSCP方法对Smad3基因的第6和第7外显子进行SNPs检测,并分析其对京海黄鸡生长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京海黄鸡Smad3基因中有2个位点存在多态性,即第6外显子第53424碱基的T/C转换和第7外显子第54959碱基的C/G颠换,分别命名为g.TC53424和g.CG54959;在g.TC53424位点形成AA和AB2种基因型,在g.CG54959位点形成TT、TM和MM 3种基因型;AB基因型个体8周龄体重显著高于AA基因型个体(P0.05),且AB型为优势基因型,基因型频率为0.533;而TT、TM和MM 3种基因型个体的各周龄体重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果提示,检测到的Smad3基因单核苷酸突变对京海黄鸡生长性状有一定影响,但不适合作为京海黄鸡生长性状的有效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20.
试验采用PCR-SSCP技术对京海黄鸡的IGFⅡ基因的第2外显子进行SNPs检测和基因型分析,并进一步研究了各基因型对京海黄鸡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外显子的扩增产物在6707 bp处出现1个G→C突变位点,分为AA、BB、AB 3种基因型,基因型频率为AA>AB>BB。经χ2检验,京海黄鸡在该区域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3种基因型与开产日龄、300日龄体重、300日龄产蛋数、300日龄平均蛋重及642日龄产蛋数均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