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筛选适宜固态发酵葡萄皮渣生产生物饲料的菌种,以葡萄皮渣为主要原料,以真蛋白含量为评价指标,采用产朊假丝酵母、酿酒酵母、嗜酸乳杆菌、植物乳杆菌4株菌的单菌和多菌组合进行固体发酵试验筛选最佳发酵菌种,同时研究了固体培养基灭菌与不灭菌工艺对其产物真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葡萄皮渣固体培养基不灭菌发酵产物的真蛋白含量高于灭菌处理;4株菌中产朊假丝酵母单菌发酵后产物的真蛋白含量最高,为13.75%;产朊假丝酵母和嗜酸乳杆菌双菌组合的发酵效果优于三菌和四菌发酵,发酵后产物的真蛋白含量最高,为13.88%。由该试验结果可以确定固态发酵葡萄皮渣的最佳菌种组合为产朊假丝酵母+嗜酸乳杆菌。  相似文献   

2.
试验以大豆皮为试验材料,采用复合菌种进行发酵,以便筛选出大豆皮饲料最佳优势复合菌群和最佳发酵工艺;同时对产品进行营养价值评定。采用纳豆芽孢杆菌、乳酸菌、产阮假丝酵母菌和草酸青霉F67 4种菌种,通过对菌种、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进行筛选,确定大豆皮最佳发酵工艺;并以鹅为试验动物进行代谢试验,评价大豆皮发酵产品的营养价值。结果表明:混合菌种组合发酵显著优于单菌发酵;不同的氮源、无机盐、温度及发酵时间等对发酵效果有显著影响;发酵大豆皮显著改善其营养利用价值,鹅营养利用率显著提高;4种优势复合菌种发酵大豆皮能够显著改善其营养利用价值,提高产品营养利用率。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综述近些年来微生物降解棉酚的文献发现,微生物降解棉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1)高效降解棉酚菌株的筛选;(2)影响棉酚脱毒效果的因素及工艺参数.综合这两个方面的研究内容可以发现:在高效降解棉酚的菌种筛选研究上经历了20多年的历史,已经形成较为稳定的筛选技术路线,即菌种接种至培养基-菌株的分离初筛-高棉酚驯化--诱变育种.然而,由于缺乏菌种降解能力的评价体系,而且由于一些文献并没有列出菌种的实际名称,没法确定所有这些被筛选出的菌种在相同条件下的降解能力;在菌种降解棉酚的影响因素及工艺参数上主要集中在发酵时间、发酵温度、菌液接种量、底物水分含量、底物组分比例等方面的研究上,其具体工艺参数因菌种而异.如果能够实现跨越空间的综合研究,将所有学者获得的菌种收集在一起,在相同的试验条件下比较其脱毒效果,将对微生物降解棉酚的研究工作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以柚皮渣为原料,以柚皮渣中的主要苦味物质-柚皮苷的降解率为考察指标,筛选柚皮渣脱苦的发酵菌种,考察含水率、接菌量及发酵时间等因素对柚皮苷降解率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发酵工艺条件.结果表明,以诱导的黑曲霉为发酵菌种,以15 %的麸皮作辅料,在培养基含水率为60 %,接菌量0.4 mL/g,发酵时间4 d的条件下,柚皮苷降解率达92.2 %,可溶性蛋白含量从0.164 增加到0.389 mg/g,增长率为137.2 %.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1株鸡白痢沙门菌噬菌体STP98-a的液体发酵条件及噬菌体发酵液的后处理工艺,本试验在100 mL液体增殖体系下,通过对STP98-a培养时间、噬菌体与宿主菌接种比例及起始宿主菌活菌数进行优化,确定STP98-a的液体发酵工艺;发酵液离心后收集上清液,以0.22μm滤膜过滤后加不同冻干保护剂,以冷冻干燥法制备噬菌...  相似文献   

6.
研究以清香型白酒糟为原料,添加酿酒酵母SY、枯草芽孢杆菌D和植物乳杆菌2-41进行混菌固态发酵,制备蛋白饲料。探索麸皮添加量对混菌固态发酵饲料质量的影响,优化发酵培养基配比后,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以酒糟饲料的粗蛋白含量为考察指标,研究发酵温度、发酵时间、菌种接种量和发酵培养基初始酸度对混菌固态发酵饲料质量的影响,从而优化混菌固态发酵工艺条件。结果显示,清香型白酒糟发酵培养基的最佳酒糟和麸皮比为9∶1,在酒糟初始水分为50%~60%的条件下,发酵培养基总装料量为50 g,其中清香型白酒糟45 g,麸皮5 g。混菌固态发酵最优工艺条件为菌种接种量13%、发酵温度26℃、发酵时间6 d、初始酸度0.90 mmol NaOH/10 g。在此混菌固态发酵工艺条件下进行3组平行试验,测得酒糟饲料中粗蛋白含量为(24.97±0.05)%,感官评价最终得分18分,等级为优良。研究结果对混菌固态发酵酒糟制备蛋白饲料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旨在考察不同菌种组合和不同工艺参数对棉籽粕固态生料发酵后游离棉酚、营养成分和有益代谢产物的影响,以优化出最佳菌种组合和发酵工艺,并获得游离棉酚显著降低、营养价值显著提升的发酵棉籽粕。棉籽粕分别通过单菌发酵、混菌同步发酵和混菌分步发酵,依据发酵后的感官评定、活菌数和pH变化以及发酵棉籽粕的游离棉酚、酸溶蛋白、粗蛋白质和L-乳酸含量为筛选指标,筛选出发酵菌种的最佳组合;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棉籽粕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1)混菌分步发酵效果优于单菌发酵和混菌同步发酵,最佳菌种组合和发酵方式为先接种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SC17-1和植物乳杆菌(Labacillus planetarum)LP15-1进行厌氧发酵,再接种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s) BS15-3进行好氧发酵。2)正交试验确定的最佳发酵工艺为料水比1.00∶0.80,接种酿酒酵母SC17-1和植物乳杆菌LP15-1厌氧发酵2 d,然后接种枯草芽孢杆菌BS15-3好氧发酵2 d,发酵温度均为30℃,接种比例为酿酒酵母SC17-1∶植物乳杆菌LP15-1∶枯草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8.
糖蜜废液生产单细胞蛋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混菌种发酵提取蛋白饲料的最佳工艺条件,采用单因素及正交方法,以微生物含量为主要指标,考察菌种组合、菌种配比、投菌量、发酵温度、发酵浓度、发酵pH、氮源和无机盐等因素对发酵蛋白质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发酵生产蛋白的最佳发酵工艺为灭菌工艺,最佳菌种组合为白地霉、热带假丝酵母和产朊假丝酵母,投菌量为10%,糖蜜最佳发酵浓度为20g/100mL,温度30℃,初始pH5.0,投加适量酵母膏、硫酸镁、磷酸二氢钾和过磷酸钙。试验为糖蜜废液资源化利用提供了理论和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9.
复合益生菌固态发酵改善甘薯渣营养价值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采用多种微生物混合固态发酵对甘薯渣营养价值的影响,并探讨其最佳发酵工艺参数。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对4类菌种共12株菌种进行单菌发酵,从中筛选1株发酵效果最优菌株作为混菌发酵的主菌种,与其他3类菌株进行不同组合发酵,筛选最佳菌种组合。采用正交试验设计,考察发酵时间、发酵温度、料水比、接种量及菌种接种比例对甘薯渣营养价值影响。结果表明:1)在发酵温度38℃,发酵时间4.5 d,料水比1∶1.3,接种量1×106个/g,接种比例黑曲霉2∶里氏木霉∶枯草芽孢杆菌1∶酿酒酵母1=1∶1∶2∶1条件下发酵效果最好。2)在混菌发酵后,以干物质为基础,粗蛋白质含量从6.37%提高到9.75%;粗脂肪含量从2.71%提高到4.92%;发酵后还原糖含量达到8.22%,羧甲基纤维素酶、滤纸酶、β-葡萄糖苷酶和淀粉酶活性分别为4.26、3.29、3.75和5.15 U/g DM。由此可见,农副产品甘薯渣经过微生物混菌固态发酵后可以有效改善其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10.
盐霉素发酵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白色链霉菌疣孢变种8401为产生菌,进行了盐霉素发酵工艺的研究。对菌种的稳定性、种子及发酵培养基、接种龄和接种量及多种发酵参数进行了考察和优化,结果,发酵效价最高可达32000μ/ml。  相似文献   

11.
探索锰过氧化物酶(MnP)产生菌的最佳固态发酵工艺条件。以MnP产生菌出发,首先确定Mn2+质量浓度和表面活性剂对MnP活性的影响优化培养基,进而探索最佳发酵条件。以菌种驯化时间、接种量、发酵温度和基质含水率作为主要观察因素,以MnP活性为指标进行正交试验优化固态发酵条件。结果表明:培养基的最佳培育条件为在培养基中加入质量浓度为0.015mmol/g的Mn2+和质量浓度为0.1%的吐温-20。发酵时间为5d,菌悬液接种量为0.5%,培养温度为37℃,固态培养基基质含水率为85%。经测定,MnP活性提高到20.69U/g。  相似文献   

12.
影响酸奶粘度的主要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德松  王新  王慧  陈禹 《中国奶牛》2011,(23):41-42
本文选择了干物质含量、稳定剂、菌种、温度、搅拌强度5个主要影响发酵酸奶(搅拌型)粘度的指标,进行了正交实验,结果表明,储藏温度是影响酸奶粘度的首要因素,干物质、稳定剂、搅拌强度对粘度也有影响,菌种虽对粘度影响不大,但影响酸奶的风味。通过本试验筛选出最佳的指标参数,从而得到更好的酸奶品质。  相似文献   

13.
试验采用正交设计的方法,确定了康氏木霉、白腐菌、酵母菌混菌发酵的最佳培养基,然后通过单因素筛选出混菌最优的培养条件,结果表明:康氏木霉和酵母菌组,白腐菌和酵母菌组可以兼容共生,康氏木霉和白腐菌组有一定拮抗作用,但通过混合菌种优化条件的筛选,能降低拮抗。即混合发酵稻草最优培养基组成为稻草:麸皮6:4,尿素2%,营养液60%。混合菌种接种量为2 ml,接种比例1:2:1(康氏木霉:白腐菌:酵母菌)、培养6 d,发酵最终产物中粗蛋白含量从3.49%增加到16.59%,粗纤维含量从44.56%下降到23.17%。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以棉秆为底物的发酵床菌种,用不同培养基对几种样品中的复合菌种进行活化、分离、纯化、富集,利用模拟肉汤培养基测定各复合菌种的产酸性能,进行猪粪降解和棉秆发酵试验,根据试验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以筛选出优质菌种。结果表明:Sf、PDAs、Nf、Nb、SKm 5种复合菌生长情况好,能发酵棉秆,对猪粪的除臭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就多菌种组合协同固态发酵生产功能大豆寡肽蛋白饲料工艺参数优化的工业化研究结果进行了总结。固态开放式生产功能大豆寡肽蛋白饲料的模式为:多菌种组合→液态接种→深层(≥10cm)、堆式、开放式发酵。经筛选的复合菌系为:乳酸菌、枯草芽孢杆菌、粪链球菌、黑曲霉与酵母菌。经优化的发酵工艺参数为:时间48h;pH值为6.0~8.0;24h前温度30±1℃,24h后温度28±1℃;菌液接种量5%(v/w);料水比1∶0.7;底物组成:豆粕70%、麸皮27%、玉米粉3%。并就影响因素中最为关键的菌种因素与烘干条件进行了详细讨论。  相似文献   

16.
不同发酵类型青贮菌制剂对青贮发酵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3  
在许多国家,青贮饲料是牲畜的重要饲料形式.不同发酵类型的青贮菌制剂会对青贮发酵产物的营养品质、有氧稳定性和动物采食量产生重要的影响.笔者就青贮发酵菌制剂的筛选标准,同型、异型乳酸发酵菌种组成做了介绍,主要就同型、异型和混合3种乳酸发酵对青贮产物的品质影响及作用机理进行分析和综述.  相似文献   

17.
红曲霉和酵母菌混合发酵制备合生元的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天龙  张敏 《饲料工业》2013,(13):32-34
通过菌种间相容性试验观察混菌相容情况,采用单因素筛选的方法,确定红曲霉、酵母菌混菌发酵的最优培养条件。结果表明:红曲霉和酵母菌可以兼容共生,但由于两菌种在相同环境下生长周期和生长能力不同而有一定拮抗作用,通过混合菌种优化条件的筛选,能降低拮抗,达到最佳效果。最优培养条件:在PDA培养基上,接种比例为(红曲霉酵母菌)3 1,在32℃的环境温度下,在红曲霉接种培养4 d时接种酵母菌混合发酵至第7 d。  相似文献   

18.
益生菌发酵香草配合饲料是采用益生菌对加有适量葫芦巴-地椒全草香料的配合饲料进行固态发酵后的产物。为探讨单菌发酵、双菌联合发酵以及有无香料、不同发酵温度、水分梯度和发酵时间等因素对发酵配合饲料品质的影响。试验分为5个组,均以无菌水调节发酵水分,接入适量菌种,混合均匀后置于10 L发酵罐中进行发酵,按要求取样检测。结果表明:双菌联合发酵、香料、发酵时间、温度、水分含量对发酵后的饲料品质有明显影响。选择适当的发酵参数,可有效提高饲料的粗蛋白、益生菌数量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同时降低粗纤维、粗灰分、pH值以及霉菌数量。该试验中,最佳的发酵工艺参数为:添加葫芦巴-地椒全草香料、双菌联合发酵、发酵水分30%、发酵温度37℃和发酵时间为72 h。  相似文献   

19.
为了充分提高黄芪固态发酵的效果,试验选择发酵时间、菌种接种量和发酵温度3个因素,每个因素设3个水平,选用L9(33)正交表,以黄芪甲苷收量为指标进行正交试验,筛选最佳固态发酵工艺。结果表明:解淀粉芽孢杆菌发酵黄芪的最优工艺为发酵时间62 h,发酵温度37℃,菌种接种量1.5%。  相似文献   

20.
影响微生物发酵秸秆的因素很多,如菌种的选择、原料选择、发酵工艺、发酵条件等,选好菌种、确定发酵工艺后,掌握好发酵条件至关重要.现将微生物发酵秸秆的条件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