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新城疫(ND)是由新城疫病毒(NDV)引起禽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临床上该病常呈败血症经过,主要特征是呼吸困难、下痢、神经机能紊乱、黏膜和浆膜出血。该病是目前严重危害我国养禽业、必须通过疫苗进行防控的重大动物疫病之一。  相似文献   

2.
新城疫(ND)是由新城疫病毒(NDV)引起禽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临床上该病常呈败血症经过,主要特征是呼吸困难、下痢、神经机能紊乱、黏膜和浆膜出血.该病是目前严重危害我国养禽业、必须通过疫苗进行防控的重大动物疫病之一.  相似文献   

3.
<正>新城疫(ND)是由新城疫病毒(NDV)引起禽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临床上该病常呈败血症经过,主要特征是呼吸困难、下痢、神经机能紊乱、黏膜和浆膜出血。该病是目前严重危害我国养禽业、必须通过疫苗进行防控的重大动物疫病之一。  相似文献   

4.
丁壮 《兽医导刊》2014,(12):38-40
新城疫是危害我国养禽业最严重的疫病之一,与高致病性禽流感并列为世界公认的最重要的两个禽类疫病。该病为OIE规定的必须报告的疾病,也是我国规定的一类动物疫病,世界各国对新城疫的防治和研究一直十分重视。由于对该病采取的严格防控措施,包括扑杀、强制性免疫等,新城疫的爆发流行得到了一定的控制。自2005年5月以来,我国新城疫发生的频率、数量和规模总体在减少,但是我国每年仍然至少有一半以上的省市区有该病发生。  相似文献   

5.
新城疫是危害我国养禽业最严重的疫病之一,与高致病性禽流感并列为世界公认的最重要的两个禽类疫病.该病为OIE规定的必须报告的疾病,也是我国规定的一类动物疫病,世界各国对新城疫的防治和研究一直十分重视.由于对该病采取的严格防控措施,包括扑杀、强制性免疫等,新城疫的爆发流行得到了一定的控制.自2005年5月以来,我国新城疫发生的频率、数量和规模总体在减少,但是我国每年仍然至少有一半以上的省市区有该病发生.众多临床病例表明,新城疫在我国家禽群体中仍呈常在的地方流行,该病仍然是养禽业必须关注的重点疫病.  相似文献   

6.
新城疫流行病学新特点及鹅新城疫防控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新城疫(Newcastal disease,ND)是危害我国养禽业最严重的疫病之一,与高致病性禽流感并列为世界公认的最重要的2个禽类疫病。该病为OIE规定的必须报告的疾病,也是我国规定的一类动物疫病,世界各国对新城疫的防制和研究一直十分重视。由于对该病采取的严格防控措施,包括扑杀、强制性免疫等,新城疫的暴发流行得到了一定的控制。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兽医局《兽医公报》公布的  相似文献   

7.
2010年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对陆良县10个乡镇、县种猪场、华侨农场3424份血清进行了主要传染病血清学检测,包括猪瘟、猪圆环病毒、猪伪狂犬病、猪细小病毒病、口蹄疫、犬狂犬病、禽流感和新城疫抗体检测。结果表明:陆良县猪瘟、禽流感和新城疫整体免疫抗体水平较理想;未免疫猪圆环病毒、猪伪狂犬病、猪细小病毒疫苗猪群,存在该病抗体阳性结果,说明部分猪场感染过该病。通过主要疫病抗体检测及分析,为陆良县主要动物疫病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商品肉雏鸡H5亚型禽流感母源抗体动态变化规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琴  杜江  刘建平 《中国家禽》2008,30(5):44-45
禽流感(AI)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禽类传染病,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规定为A类传染病,我国也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该病不仅对养禽业造成了严重打击,也对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禽流感疫苗研究的使用,对禽流感防控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开阳县于2010-2014年进行无规定动物疫病示范区建设,经过5年的建设,县辖区内动物疫病防控水平得到显著提高.为准确了解无规定动物疫病示范区建设对新城疫防控的效果,2013-2016年通过血凝抑制试验和RT-PCR试验对开阳县无规定动物疫病示范区新城疫免疫抗体水平和病原学进行检测.结果显示,2013-2016年新城疫免疫抗体合格率均高于70%,达到农业部规定的免疫抗体合格水平;病原学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没有新城疫发生和感染的现象.检测结果表明,开阳县通过无规定动物疫病示范区建设,新城疫的防控达到了免疫无疫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我市重大动物疫病,科学评估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的疫苗免疫效果,提高我市的防控和预警预报能力,更好的指导我市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工作,进行了此次猪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禽流感、新城疫等重大动物疫病疫苗免疫效果的评估。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疫苗种类猪瘟高效冻干苗、猪瘟传代细胞苗、口蹄疫O型浓缩苗、牛羊亚I-O型双价苗、高致病性猪蓝耳  相似文献   

11.
<正>口蹄疫是国际上畜牧兽医学界非常关注的一个动物疫病。当前口蹄疫的防控主要采用两种手段,一种是疫苗注射;一种,是扑杀。在发达国家,口蹄疫的防控主要依靠是扑杀手段来建立非免疫无疫区。在发展中国家,主要依靠疫苗注射来防控口蹄疫。为了推进我国的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我国计划在一些物理隔离条件比较好、疫病防控较好的地区如海南岛、辽东半岛、胶东半岛  相似文献   

12.
新城疫是由新城疫病毒引起禽类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表现为发病较急、死亡率较高,给养禽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该病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列为A类传染病。本文主要叙述了新城疫病毒基因组的结构和功能,以及新城疫疫苗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3.
我国新城疫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及新疫苗研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当前我国及周边地区流行的新城疫病毒主要为基因Ⅶ型,而目前所使用的疫苗主要为基因Ⅱ型La Sota株,其与流行株的遗传距离较远。疫苗株与流行株之间的基因型差异被认为是免疫禽群中新城疫强毒发生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提高疫苗的免疫效力,成功研制出了基因Ⅶd亚型新城疫病毒致弱株,该致弱株在控制当前新城疫的发生和流行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和潜力。  相似文献   

14.
<正>1引言:毫无疑问,新城疫(ND)是造成养禽业巨大经济损失的重要疫病之一。尽管该病早在85年前就被人们所认识,病原体为禽副黏病毒1型(AMPV-1)的成员,仅有一个血清型,已有多种类型的商品化疫苗可供使用,但是,新城疫仍持续在全球范围内对兽医工作者和养禽生产者构成威胁和挑战。在养禽业发展的初期,养禽业者的主要目标是防止新城疫给家禽造成高死亡率。随着与该病防控相关的科技进步,养禽业开始不仅仅关注ND疫苗的有  相似文献   

15.
新城疫(ND)是禽类的一种急性、接触性、败血性传染病,严重影响养禽(鸡)业生产,是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规定必须报告的传染病,我国规定它为一类传染病。目前,疫苗免疫仍是控制此病最重要的手段。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学者们对该病疫苗的研制进行着各种探索。文章从新城疫灭活疫苗、新城疫弱毒疫苗、新城疫基因工程疫苗等方面针对我国新城疫疫苗的研究开发现状及发展前景进行概述,旨在为研制高效、广谱、价廉、浓缩、多价的新城疫疫苗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禽流感-新城疫重组二联活疫苗(rL-H5株)免疫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规定的A类传染病中,禽类烈性传染病只有两种,分别是高致病性禽流感和新城疫。而禽流感-新城疫重组二联活疫苗可使高致病性禽流感和新城疫的免疫一次完成,收到一种疫苗预防两种重大疫病的效果。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的免疫时机对禽流感-新城疫重组二联活疫苗  相似文献   

17.
新城疫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城疫是当今世界上最严重的家禽传染病之一,特别是对养鸡业可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列为必须报告的传染病。新城疫的主要防控手段仍是免疫接种,虽然传统的灭活疫苗和弱毒疫苗在疫病的控制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存在着毒力返强、散毒和免疫期短等问题,不利于疫病的控制和消灭。论文论述了国内外应用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对新城疫亚单位疫苗、重组活载体疫苗、DNA疫苗、新城疫病毒载体疫苗的研究和应用情况,展示了基因工程疫苗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新城疫一直是严重危害我国养禽业的重要疾病,疫苗免疫是预防该病的主要手段[1].新城疫的免疫主要以体液免疫应答为主,疫苗主要有弱毒疫苗和灭活疫苗两种,应用中通过优化两种疫苗的免疫程序获得高水平而且持久的抗体来减少新城疫对家禽的危害.  相似文献   

19.
正新城疫(Newcastledisease,ND)是由新城疫病毒(Newcastlediseasevirus,ND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是我国的一类动物疫病[1-3]。发病鸡主要表现为产蛋下降、高热、下痢、呼吸困难、粘膜出血并伴有一些神经症状,如瘫痪等。该病发病急,致死率高,如防控不当会引起很大的经济损失。此外,新城疫病毒容易发生突变,变异毒株不断出  相似文献   

20.
正新城疫是禽类常见的传染病,该疫病在我国常年流行,给养禽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虽然目前已经有多种类型的新城疫疫苗,然而由于疫苗与毒株的匹配度以及免疫程序等因素,该病目前仍然存时而发生。随着疫苗免疫以及毒株的进化,新城疫临床剖检症状越来越不典型,确诊需要依靠实验室检测进行,现将常规的实验室检测方法介绍如下。1荧光RT-PCR方法荧光RT-PCR方法是目前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以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