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饲料中去皮豆粕替代鱼粉比例对草鱼消化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旨在研究去皮豆粕替代鱼粉比例对草鱼消化酶活力的影响。选择健康的草鱼为试验对象,以鱼粉为动物蛋白源,去皮豆粕为植物蛋白源,去皮豆粕分别替代0%、15%、30%、45%和60%的鱼粉蛋白,配制成5种等蛋白、等能的半精制饲料,在室内单循环控温养殖系统中进行8周生长试验。试验结束后,取草鱼的前、中、后段肠道和肝胰脏,分别用福林-酚试剂法、碘-淀粉比色法和脂肪酶试剂盒测定了肠道和肝胰脏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活力。结果表明:饲料中去皮豆粕替代鱼粉对草鱼肠道和肝胰脏的蛋白酶活力具有显著影响,随着去皮豆粕替代鱼粉蛋白水平的增加,草鱼肝胰脏和肠道蛋白酶活力逐渐降低,60%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去皮豆粕替代鱼粉对草鱼肝胰脏、前肠、后肠淀粉酶活力无负面影响,但草鱼中肠淀粉酶活力45%和60%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去皮豆粕替代鱼粉对草鱼肝胰脏和肠道脂肪酶活力影响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2.
配制核黄素含量分别为0.54、2.32、4.08、5.78、9.28和19.35 mg/kg的6种纯化饲料,投喂初始均重为(11.21±0.16)g的草鱼幼鱼8周,通过研究核黄素对其生长性能、肝胰脏中D-氨基酸氧化酶(D-AAO)与肠道中消化酶活力及体成分的影响,以确定草鱼幼鱼对饲料中核黄素的需要量。每种饲料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20尾鱼。结果表明:0.54和2.32 mg/kg组草鱼幼鱼的成活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随着饲料中核黄素含量的增加,草鱼幼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肝胰脏中D-AAO及肠道中消化酶活力均先升高后趋于稳定,当饲料中核黄素含量为5.78 mg/kg时,以上指标均达到最大值;5.78 mg/kg组的肝体比显著高于0.54 mg/kg组(P0.05),但饲料中核黄素含量对脏体比、肥满度及全鱼的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折线模型回归分析表明,草鱼幼鱼获得最佳生长时对饲料中核黄素的需要量为5.54 mg/kg;肝胰脏中D-AAO活力达到最佳时对饲料中核黄素的需要量为5.99 mg/kg。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丙二醛(MDA)对草鱼肠道、肝胰脏抗氧化防御能力的影响,以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转移酶(GSTs)通路为研究对象,选择初始体重(74.8±1.0)g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pond),随机分为4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4组草鱼分别投喂基础饲料(对照组)以及在基础饲料中添加61(B1组)、124(B2组)、185 mg/kg(B3组)MDA的试验饲料,在池塘网箱养殖72 d后,测定肠道、肝胰脏和血清中MDA和GSH含量,采用荧光定量PCR(qRT-PCR)方法测定草鱼肠道、肝胰脏GSH/GSTs通路中谷氨酸-半胱氨酸连接酶催化亚基(GCLC)、谷胱甘肽还原酶(GSR)、pi-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pi)、微粒体谷胱甘肽硫转移酶1(MGSt1)基因表达量。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除B3组肝胰脏MDA含量显著升高(P0.05)外,其余试验组肠道、肝胰脏MDA含量均无显著变化(P0.05);各试验组血清MDA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2)与对照组相比,除B1、B3组肠道GSH含量显著升高(P0.05)外,其余试验组肠道、肝胰脏GSH含量均无显著变化(P0.05);B1、B2组血清GSH含量显著升高(P0.05)。3)与对照组相比,B2、B3组肠道及B1组肝胰脏GCLC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除B2组肠道G SR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外,其余试验组肠道和肝胰脏G SR表达量均无显著变化(P0.05);B2、B3组肠道及B3组肝胰脏GSTpi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B3组肠道MGST1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各试验组肝胰脏MGST1表达量均显著下调(P0.05)。结果表明,MDA引起草鱼肠道、肝胰脏GSH/GSTs通路抗氧化应激反应,且肠道和肝胰脏受M DA的影响程度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文章旨在研究不同发酵桑叶添加量对草鱼幼鱼生长性能、机体营养成分、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分别采用添加发酵桑叶0%(对照组)、2.5%、5.0%、7.5%、10.0%的5组等氮等能试验饲料(粗蛋白质32.14%,粗脂肪4.95%),投喂初始重量(15.01±0.12)g的草鱼幼鱼50 d。试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添加发酵桑叶提高了草鱼幼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其中,发酵桑叶添加量为7.5%时草鱼幼鱼的特定生长率和增重率最大,饲料效率最高,并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添加不同计量发酵桑叶对试验鱼的全鱼水分、粗蛋白质以及肌肉粗脂肪含量无显著影响(P> 0.05),添加量为10%时,全鱼粗灰分含量最大,全鱼和肝脏的粗脂肪含量最小(P <0.05);添加发酵桑叶对血清葡萄糖无显著影响(P> 0.05),但显著降低了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低密度脂蛋白含量(P <0.05)。结合本试验结果,饲料添加不超过7.5%发酵桑叶不会影响草鱼的生长和饲料利用效率,添加发酵桑叶后有助于草鱼脂类代谢和肝脏健康。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碳水化合物水平对斜带石斑鱼生长性能、体成分、血浆生化指标及肠道和肝脏酶活性的影响。选择健康、初重(102.80±1.02) g的斜带石斑鱼300尾,随机分为5个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5组分别投喂碳水化合物水平为7%、14%、21%、28%和35%的等氮等能的试验饲料。试验期8周。结果表明:1)28%组的特定生长率(SGR)、增重率(WGR)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 0.05),28%组的饲料系数(FCR)显著低于7%和14%组(P 0.05),28%和35%组的蛋白质效率(PER)、肥满度(CF)和肝体比(HSI)显著高于7%组(P0.05),35%组的脏体比(VSI)显著高于7%组(P0.05)。2)7%组的干物质表观消化率显著低于21%、28%和35%组(P0.05)。35%组的粗脂肪和能量表观消化率显著低于7%、14%和21%组(P0.05)。3)28%和35%组的全鱼粗蛋白质含量显著低于7%组(P0.05),35%组的全鱼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35%组的全鱼粗灰分含量显著小于7%、14%和28%组(P0.05)。28%和35%组的肌肉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7%组(P0.05),7%组的肌肉粗灰分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35%组的肝糖原含量显著高于7%、14%和21%组(P0.05),35%组的肌糖原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4)7%组的血浆总蛋白(TP)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21%、28%和35%组的血浆葡萄糖(GLU)含量显著高于7%和14%组(P0.05),28%和35%组的血浆甘油三酯(TG)含量显著高于7%和14%组(P0.05),28%和35%组的血浆总胆固醇(TC)含量显著高于7%、14%和21%组(P0.05)。5)35%组的肝脏己糖激酶(HK)活性显著高于7%组(P0.05),35%组的肝脏磷酸果糖激酶(PFK)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35%组的肝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H)活性显著高于7%、14%和21%组(P0.05),21%和28%组的肝脏果糖-1,6-二磷酸酶(FBPase)活性显著高于7%、14%和35%组(P0.05)。6)35%组的肠道胃蛋白酶(PS)活性显著高于7%、14%、28%组(P0.05),35%组的肠道脂肪酶(LPS)活性显著低于7%、14%和28%组(P0.05),35%组的肠道淀粉酶(AMS)活性显著高于7%、14%和28%组(P0.05)。7)35%组的肝脏碱性磷酸酶(AKP)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7%组的肝脏酸性磷酸酶(ACP)活性显著高于21%、28%和35%组(P 0.05),28%组的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高于7%组(P0.05),28%和35%组的肝脏溶菌酶(LZM)活性显著高于7%、14%和21%组(P0.05)。上述结果显示,饲料中适宜的碳水化合物水平可以改善斜带石斑鱼的生长性能,且对体成分、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血浆生化指标及消化、免疫、代谢酶活性有一定影响,饲料中高碳水化合物水平将导致鱼体HSI、VSI及肌糖原、肝糖原含量升高。以SGR为评价指标,经二次回归曲线模型拟合后得出,斜带石斑鱼对饲料中碳水化合物适宜需要量为28.50%。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旨在研究黑水虻幼虫粉替代鱼粉对鲈鱼幼鱼生长性能、体组成、血浆生化指标和组织结构的影响。选用初始均重为5.2 g的鲈鱼幼鱼540尾,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6组试验鱼分别投喂以黑水虻幼虫粉替代基础饲料(含28.00%的鱼粉,鱼粉中粗蛋白质含量为67.50%)中0(G0,作为对照)、10%(G10)、20%(G20)、30%(G30)、40%(G40)、50%(G50)鱼粉的6种等氮(粗蛋白质含量为39.9%)等能(总能为17.9 MJ/kg)的试验饲料,试验期为56 d。结果表明:黑水虻幼虫粉替代不同比例的鱼粉对鲈鱼幼鱼的终末体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摄食量、蛋白质效率、饲料系数以及存活率均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各组鲈鱼幼鱼肥满度无显著差异(P0.05),但G50组的脏体比和肝体比显著高于G0组(P0.05)。全鱼粗蛋白质、粗灰分、水分、钙、总磷以及必需氨基酸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但G20~G50组全鱼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G0组(P0.05)。除G20组鲈鱼幼鱼血浆球蛋白含量显著高于G0组(P0.05)外,其他血浆生化指标各替代组(G10~G50组)与G0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随着替代比例的增加,肝脏组织出现胞浆疏松、溶解或空泡状,部分或较多胞核消失;各替代组的肠道绒毛长度均低于G0组,且G0组与G10和G40组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除G20组外,其他替代组的肌层厚度与G0组相比均出现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黑水虻幼虫粉替代基础饲料中50%的鱼粉(黑水虻幼虫粉在基础饲料中的添加量为27.8%,占饲料蛋白质的23.7%)对鲈鱼幼鱼的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但高替代比例会使鱼体脂肪沉积增加,肝脏组织出现病变,肠道结构发育受损。  相似文献   

7.
在实用饲料配方的基础上,添加5%(对照组)、10%与20%的木薯淀粉,配制成3种等脂(粗脂肪含量为6.7%左右)等能(总能为16 MJ/kg左右)饲料,在网箱中饲养平均体重为(55.73±3.55)g的鲤8周,研究饲料中木薯淀粉添加水平对鲤生长性能、消化能力及糖代谢的影响,以考察木薯淀粉替代饲料中鱼粉的可行性。每种饲料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投喂50尾试验鱼。结果显示:鲤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蛋白质效率(PER)、肥满度(CF)均以20%木薯淀粉组为最高,显著高于5%木薯淀粉组(P0.05),而肝体比则以20%木薯淀粉组为最低,显著低于5%木薯淀粉组(P0.05)。随着木薯淀粉添加水平的升高,鲤的肠道蛋白酶活性呈下降趋势,5%木薯淀粉组显著高于20%木薯淀粉组(P0.05)。10%木薯淀粉组的肠道脂肪酶活性显著高于5%和20%木薯淀粉组(P0.05),10%木薯淀粉组的肠道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20%木薯淀粉组(P0.05)。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及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含量随木薯淀粉添加水平的升高均呈下降的趋势,而血清总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均呈上升的趋势。随着木薯淀粉添加水平的升高,鲤的肝胰脏AST及ALT活性均呈上升趋势,且20%木薯淀粉组肝胰脏AST活性显著高于5%木薯淀粉组(P0.05)。鲤肝胰脏6-磷酸果糖-1-激酶、丙酮酸激酶活性均随木薯淀粉添加水平的升高呈上升趋势,且20%木薯淀粉组显著高于5%木薯淀粉组(P0.05)。20%木薯淀粉组肝胰脏葡萄糖-6-磷酸酶活性显著低于5%和10%木薯淀粉组(P0.05),10%木薯淀粉组肝胰脏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活性显著低于5%和20%木薯淀粉组(P0.05)。根据本试验得出的结果并从饲料配制的成本考虑,鲤饲料中木薯淀粉添加水平为10%~20%时能够达到促进鱼体生长、维持机体正常的消化能力、保护肝功能的营养需求,并且能够有效调节糖酵解和糖异生关键酶活性。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研究脱脂蚕蛹替代饲料中鱼粉对建鲤生长性能、体成分及健康状况的影响,并对75%替代后添加晶体赖氨酸的效果进行研究.试验配制5种等氮(粗蛋白质36.8%)等能(粗脂肪5.5%)饲料,即含10%鱼粉的基础饲料(DSP0),脱脂蚕蛹分别替代基础饲料中25%、50%和75%鱼粉的3种饲料(DSP25、DSP50和DSP75)以及在75%替代基础上添加0.7%的晶体赖氨酸的饲料(DSP75-Lys).将270尾平均体重为(15.30±2.97)g的建鲤幼鱼随机分为5组,每个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8尾鱼.试验期为56 d.结果表明:直接替代组(DSP0、DSP25、DSP50、DSP75组)的末重(FBW)、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摄食量(FI)和蛋白质效率(PER)均随替代水平的升高逐渐下降,其中DSP75组的FBW显著低于DSP0组(P<0.05),WGR、SGR和PER显著低于DSP0和DSP25组(P<0.05);直接替代组的饲料系数(FCR)随替代水平的升高而逐渐升高,且DSP75组显著高于DSP0和DSP25组(P<0.05);直接替代组的肥满度(CF)和腹腔脂肪指数(IFI)均随替代水平的升高先降低后升高,且DSP75组显著高于DSP25组(P<0.05);直接替代组的比肠长(RGL)随替代水平的升高逐渐升高,且DSP75组显著高于DSP0组(P<0.05).直接替代组的全鱼粗蛋白质、水分及肌肉各氨基酸含量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DSP75组全鱼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DSP0组(P<0.05),全鱼粗灰分含量显著低于DSP0组(P<0.05).直接替代组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活性随替代水平的升高逐渐升高,且DSP75组显著高于DSP0、DSP25和DSP50组(P<0.05);直接替代组的血清葡萄糖(GLU)含量随替代水平的升高逐渐降低,且DSP50和DSP75组显著低于DSP0组(P<0.05);直接替代组的肝胰脏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随替代水平的升高逐渐降低,且DSP75组显著低于DSP0和DSP25组(P<0.05);随替代水平的升高,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胆固醇(CHOL)含量逐渐降低,肝胰脏丙二醛(MDA)含量逐渐升高,但各直接替代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添加晶体赖氨酸后,试验鱼各指标均有所改善,且鱼体粗蛋白质含量还显著高于DSP0组(P<0.05),但转氨酶活性及抗氧化指标仍与DSP75组无显著差异(P>0.05).本试验条件下,综合考虑生长性能、体成分及健康状况指标,脱脂蚕蛹可替代建鲤饲料中50%以下的鱼粉,同时添加晶体赖氨酸可提高鱼体的蛋白质沉积水平.  相似文献   

9.
本文旨在研究饲料蛋白水平、豆粕替代鱼粉对翘嘴红鲌(Erythroculter ilishaefor mis bleeker)消化酶活性的影响。以红鱼粉为饲料蛋白源,配制5个不同蛋白水平(31.04%、35.51%、40.89%、46.62%和50.33%)的等能、等必需氨基酸(EAA)平衡关联度的的半精制饲料,研究蛋白水平对翘嘴红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又以豆粕替代鱼粉,大豆蛋白分别替代0.0%、13.5%、27.0%、40.5%、54.0%的鱼粉蛋白,配制5个等蛋白、等能和不同EAA关联度的半精制饲料,研究饲料中豆粕替代鱼粉对翘嘴红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饲料蛋白水平对翘嘴红鲌肠道和肝胰脏的蛋白酶活性具有显著影响,肠道和肝胰脏蛋白酶活性随着饲料蛋白水平提高呈显著增强(P<0.05)。饲料蛋白水平为50.33%时,肠道蛋白酶活性最高,达171.26U/mgPr,显著高于31.04%饲料蛋白组(P<0.05);40.89%和46.62%饲料蛋白组的肝胰脏蛋白酶活性分别为35.04U/mgPr和35.68U/mgPr,显著高于31.04%和35.51%组(P<0.05)。饲料蛋白水平对肠道和肝胰脏的淀粉酶与脂肪酶活性没有显著影响(P>0.05)。饲料中豆粕替代鱼粉对翘嘴红鲌肠道和肝胰脏的蛋白酶活性具有显著影响,肝胰脏和肠道的蛋白酶活性都随着豆粕替代量提高而显著降低(P<0.05)。豆粕替代量为40.5%时,肠道蛋白酶活性为133.0U/mgPr,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7.0%大豆蛋白替代组的肝胰脏的蛋白酶活性为31.34U/mgPr,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肠道淀粉酶活性没有受到豆粕替代鱼粉的影响(P>0.05),但肝胰脏淀粉酶活性随着豆粕替代量的提高而增强(P<0.05)。肝胰脏和肠道的脂肪酶活性不受饲料中豆粕替代鱼粉的影响(P>0.05)。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酵母水解物(YHY)对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幼鱼生长性能、全鱼及肌肉氨基酸组成以及肝胰脏抗氧化指标和组织形态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0.5%、1.0%、1.5%、2.0%和2.5%的YHY,配制成6种等氮等能的试验饲料[分别命名为YHY0(对照)、YHY0.5、YHY1.0、YHY1.5、YHY2.0和YHY2.5]。选择初始体重为(5.53±0.14) g的青鱼幼鱼720尾,随机分为6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在室内循环水系统中进行为期8周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1)青鱼幼鱼的特定生长率(SGR)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蛋白质效率(PER)上升后逐渐平缓。YHY1.5和YHY2.0组SGR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与YHY2.5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YHY1.5、YHY2.0和YHY2.5组PER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YHY对青鱼幼鱼全鱼的干物质、粗蛋白质和粗灰分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全鱼粗脂肪含量呈上升趋势,在YHY2.5组达到最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YHY添加水平对青鱼幼鱼肌肉的干物质、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YHY2.0和YHY2.5组肌肉粗灰分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YHY显著增加了青鱼幼鱼全鱼以及肌肉中的必需氨基酸以及呈味氨基酸含量(P0.05),同时,显著提高了肌肉中各种氨基酸的氨基酸价(AAS)、化学价(CS)以及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P0.05)。4)青鱼幼鱼肝胰脏总抗氧化能力(T-AOC)及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在YHY添加水平为1.5%时,青鱼幼鱼肝胰脏的T-AOC及T-SOD活性均达到最高,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YHY对青鱼幼鱼肝胰脏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有利于改善肝胰脏细胞空泡化现象。综上所述,基于SGR和PER的数据分析,在饲料中添加1.57%~2.02%的YHY能提高青鱼幼鱼的生长性能,同时,YHY能提高青鱼幼鱼全鱼及肌肉的氨基酸含量、肝胰脏抗氧化指标,改善肌肉品质,并且不会对青鱼幼鱼的肝胰脏组织形态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旨在研究脱脂蚕蛹替代饲料中鱼粉对建鲤生长性能、体成分及健康状况的影响,并对75%替代后添加晶体赖氨酸的效果进行研究。试验配制5种等氮(粗蛋白质36.8%)等能(粗脂肪5.5%)饲料,即含10%鱼粉的基础饲料(DSP0),脱脂蚕蛹分别替代基础饲料中25%、50%和75%鱼粉的3种饲料(DSP25、DSP50和DSP75)以及在75%替代基础上添加0.7%的晶体赖氨酸的饲料(DSP75-Lys)。将270尾平均体重为(15.30±2.97)g的建鲤幼鱼随机分为5组,每个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8尾鱼。试验期为56 d。结果表明:直接替代组(DSP0、DSP25、DSP50、DSP75组)的末重(FBW)、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摄食量(FI)和蛋白质效率(PER)均随替代水平的升高逐渐下降,其中DSP75组的FBW显著低于DSP0组(P<0.05),WGR、SGR和PER显著低于DSP0和DSP25组(P<0.05);直接替代组的饲料系数(FCR)随替代水平的升高而逐渐升高,且DSP75组显著高于DSP0和DSP25组(P<0.05);直接替代组的肥满度(CF)和腹腔脂肪指数(IFI)均随替代水平的升高先降低后升高,且DSP75组显著高于DSP25组(P<0.05);直接替代组的比肠长(RGL)随替代水平的升高逐渐升高,且DSP75组显著高于DSP0组(P<0.05)。直接替代组的全鱼粗蛋白质、水分及肌肉各氨基酸含量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DSP75组全鱼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DSP0组(P<0.05),全鱼粗灰分含量显著低于DSP0组(P<0.05)。直接替代组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活性随替代水平的升高逐渐升高,且DSP75组显著高于DSP0、DSP25和DSP50组(P<0.05);直接替代组的血清葡萄糖(GLU)含量随替代水平的升高逐渐降低,且DSP50和DSP75组显著低于DSP0组(P<0.05);直接替代组的肝胰脏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随替代水平的升高逐渐降低,且DSP75组显著低于DSP0和DSP25组(P<0.05);随替代水平的升高,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胆固醇(CHOL)含量逐渐降低,肝胰脏丙二醛(MDA)含量逐渐升高,但各直接替代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添加晶体赖氨酸后,试验鱼各指标均有所改善,且鱼体粗蛋白质含量还显著高于DSP0组(P<0.05),但转氨酶活性及抗氧化指标仍与DSP75组无显著差异(P>0.05)。本试验条件下,综合考虑生长性能、体成分及健康状况指标,脱脂蚕蛹可替代建鲤饲料中50%以下的鱼粉,同时添加晶体赖氨酸可提高鱼体的蛋白质沉积水平。  相似文献   

12.
为考察饲料中添加龙须菜对草鱼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肌肉脂肪酸组成的影响,试验共配制了6种龙须菜添加比例分别为0(对照组)、1%、2%、3%、4%和5%的等氮等脂饲料,投喂平均体重为(15.94±0.10)g的草鱼8周。每种饲料投喂4个水箱(重复),每箱30尾鱼。结果显示:1)饲料中不同添加比例龙须菜对草鱼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存活率(SR)及饲料效率(FE)没有显著影响(P0.05)。2)各试验组的肝体指数(HSI)均高于对照组,对照组与除5%添加组外的其他试验组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3)全鱼、肝脏及肌肉的粗蛋白质含量各组间皆无显著差异(P0.05),而饲料中不同添加比例龙须菜对全鱼粗灰分与粗脂肪、肝脏粗脂肪及肌肉水分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4)血清总蛋白(TP)、总胆固醇(TCHO)、甘油三酯(TG)以及低密度脂蛋白(LDL)含量以5%添加组最低,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他试验组与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5)饲料中龙须菜添加比例影响了草鱼肌肉脂肪酸的组成,除C14∶1、C20∶0、C20∶2外,其他肌肉脂肪酸的含量均受到饲料中龙须菜的添加比例的显著影响(P0.05),其中肌肉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及n-3/n-6 PUFA均在3%添加组获得最高值。1%、2%、3%、4%和5%添加组肌肉C20∶5(EPA)、C22∶5(DPA)、C22∶6(DHA)以及EPA+DHA的含量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得出,饲料中添加一定比例的龙须菜对草鱼的生长性能没有显著影响,但能降低血脂含量,影响草鱼肌肉脂肪酸的组成,并能提高功能性脂肪酸DHA、EPA及PUFA的含量;饲料中添加3%的龙须菜能更好地增加肌肉功能性脂肪酸含量,而添加5%的龙须菜则草鱼生长相对较好,降低血脂效果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采用3×3因子设计,通过探讨饲料中蛋白质和脂肪水平对胭脂鱼生长性能及体组成的影响,确定胭脂鱼饲料中蛋白质和脂肪的适宜水平。试验设计3个蛋白质水平(35%、40%和45%)和3个脂肪水平(6%、8%和10%),共配制9种试验饲料,饲喂平均体重为(16.40±0.02)g的胭脂鱼幼鱼8周。每种试验饲料随机饲喂3个水泥池,每个水泥池放养胭脂鱼幼鱼30尾。结果表明:饲料中蛋白质和脂肪水平对胭脂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和蛋白质效率均有显著影响(P0.05),但二者对上述指标无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35%蛋白质组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蛋白质效率显著低于40%和45%蛋白质组(P0.05),而饲料系数的变化趋势则相反。6%脂肪组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低于8%和10%脂肪组(P0.05),6%和8%脂肪组的饲料系数显著高于10%脂肪组(P0.05),而蛋白质效率则与饲料系数的变化趋势相反。当饲料蛋白质水平从35%提高到40%时,全鱼的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显著上升(P0.05);饲料脂肪水平越高,全鱼粗脂肪含量越高,全鱼水分含量则相反。饲料中蛋白质水平显著影响全鱼缬氨酸、异亮氨酸、组氨酸、谷氨酸、必需氨基酸以及总氨基酸含量(P0.05),饲料中脂肪水平仅显著影响全鱼精氨酸含量(P0.05)。饲料中蛋白质和脂肪水平对胭脂鱼全鱼脂肪酸组成的影响较小,仅观察到全鱼饱和脂肪酸中的C14∶0和C18∶0含量有一定的变化。由结果可知,胭脂鱼饲料中适宜的蛋白质和脂肪水平分别为40%和6%~8%。  相似文献   

14.
姜秋水  沈华  谢丹 《中国饲料》2019,(19):79-82
为研究不同添加形式及水平的高级脂肪醇对青鱼(Mylopharyngodn piceus)生长性能、机体营养组成和消化酶活力的影响,试验选用规格整齐(1.25g左右)、活动能力强的青鱼1050尾,随机分为10个处理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5尾。处理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T1)、2.5%C28(T2)、5.0%C28(T3)、5.0%C28-PZ(T4)、5.0%C28-PK(T5)、2.5%C30(T6)、5.0%C30(T7)、5.0%C30-PZ(T8)、5.0%C30-PK(T9)、15.0%C30-PZ(T10)的脂肪醇。预试期7d,正试期56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T1相比,T3、T6、T9、T10组鱼末重分别提高11.88%、11.87%、8.86%和11.02%,增重率分别提高17.01%、17.15%、15.13%和17.20%(P<0.05);T6组鱼饵料系数最低为1.84,与T1组相比降低7.54%(P>0.05),其余各组饵料系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2)与T9组相比,T4和T8组全鱼水分含量分别显著提高2.24%和2.51%(P<0.05);与T1组相比,T4组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降低3.21%(P<0.05);与T1组相比,各组全鱼粗脂肪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而与T3、T7和T9组相比,T4和T8组全鱼粗脂肪含量显著升高(P<0.05);试验各组全鱼粗灰分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3)饲料添加高碳醇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青鱼肝胰脏和肠道脂肪酶活性。与T1组相比,T6、T7和T9组肝胰脏脂肪酶活性(P<0.05)分别提高43.93%、38.65%和50.26%;T3、T5、T6、T9组和T10组肠道脂肪酶活性(P<0.05)分别提高38.97%、35.85%、41.51%、40.37%和40.89%。试验各组青鱼肝胰脏和肠道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均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饲料中添加高碳醇2.5%C30、5.0%C28和15.0%C30-PZ能显著提高青鱼体增重及肝胰脏和肠道消化酶活性,不影响全鱼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灰分等营养组成,可作为水产动物饲料添加剂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程度氧化鱼油对草鱼幼鱼背肌、全鱼及肝胰脏营养成分的影响。选取初始体质量为(30.27±2.68)g的草鱼幼鱼204尾,分成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7尾),在其饲料中添加不同氧化程度的鱼油,第1组为对照组(新鲜鱼油,过氧化值为9.07 meq O_2/kg),其余3组为氧化鱼油组1、组2和组3(49.72、144.64、345.45meq O_2/kg),养殖时间为58 d,测定其背肌、全鱼及肝胰脏的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及灰分的含量。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与对照组相比,345.45 meq O_2/kg氧化鱼油添加组草鱼幼鱼背肌、全鱼及肝胰脏的粗蛋白质、粗脂肪及灰分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其中背肌粗蛋白质、粗脂肪及灰分含量分别降低了6.55%、11.62%和12.14%,全鱼中粗蛋白质、粗脂肪及灰分含量分别降低了6.92%、6.79%和13.60%,同时肝胰脏中的粗蛋白质、粗脂肪及灰分含量分别降低了8.08%、14.11%和3.52%。试验显示,氧化的鱼油能显著降低草鱼幼鱼背肌、全鱼及肝胰脏的营养成分含量。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旨在研究多鳞鱚对饲料中n-3高不饱和脂肪酸(HUFA)的需要量。挑选均重为(6.0±0.6) g的多鳞鱚幼鱼540尾,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各组分别投喂n-3HUFA水平为0.53%、0.80%、1.22%、1.62%、2.12%和2.56%的等氮等脂饲料8周。结果表明:1) 2.12%组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最高,显著高于0.53%组(P0.05); 2.12%组的饲料系数最低,显著低于0.53%组(P0.05); 2.12%组的肝体比最低,显著低于0.53%组和0.80%组(P0.05); 2.12%组的肥满度最高,显著高于除1.62%组外的其他各组(P0.05)。2)各组之间的全鱼水分、粗蛋白质、粗灰分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 1.62%组的全鱼粗脂肪含量最高,显著高于除1.62%组外的其他各组(P0.05)。3) 2.56%组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显著高于除2.12%组外的其他各试验组(P0.05),0.80%组的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1.22%组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活性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0.80%组的血清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 0.53%组的血清总胆固醇(T-CHOL)、甘油三酯(TG)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0.80%组的血清CHOL、TG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4)各组之间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酸性磷酸酶(ACP)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2.12%组和2.56%组的血清碱性磷酸酶(AKP)活性显著低于除1.62%组外的其他各组(P0.05),1.62%组的血清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低于除1.22%组和2.12%组外的其他各组(P0.05)。5)随着饲料n-3HUFA水平的提高,肝脏C18∶3n-3、C20∶5n-3、C22∶6n-3含量显著升高(P 0. 05),肝脏C18∶2n-6含量显著降低(P 0.05)。6)随着饲料n-3HUFA水平的提高,肌肉C18∶2n-6、C20∶4n-6含量呈降低趋势,2.12%组和2.56组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肌肉C20∶5n-3、C22∶6n-3含量呈升高趋势,2.56%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由此可见,以增重率为依据,折线模型拟合得出多鳞鱚幼鱼对饲料中n-3HUFA的需要量为2.21%。  相似文献   

17.
研究分析了降低饲料中植物性蛋白水平对鲤幼鱼生长性能、肌肉营养成分及转氨酶活力的影响。试验共设5组不同的饲料,植物蛋白水平依次为27.4%、26.9%、26.3%、25.8%、25.2%,分别记为P0组(对照组)、P1、P2、P3、P4组。试验用鲤幼鱼的平均体质量为(12±1.18)g,每组饲料设置3个重复,试验周期为8周。结果表明:对照组P0组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对照组P0组的蛋白质效率显著高于除P4组的其他各组(P0.05),饵料系数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鲤肌肉粗蛋白质含量受饲料蛋白水平降低的影响不显著(P0.05),试验鲤肌肉水分、粗脂肪及灰分含量随饲料植物性蛋白的降低均显著下降,以P2组水分及粗脂肪降为最低。肌肉中总氨基酸含量与EAA/TAA值均先升高后降低。从鲜味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比例来看,P4组占比最高。鲤肝胰脏谷草转氨酶活力受饲料蛋白水平降低的影响不显著(P0.05),P1组的肝胰脏谷丙转氨酶活力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P1组的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值显著高于P2组、P3组和P4组(P0.05)。综合分析,在本试验条件下,适当降低饲料中植物性蛋白水平,可改善肌肉品质及风味,并起到护肝作用,但适宜鲤生长的植物性蛋白水平为27.4%,即饲料蛋白水平仍为32%。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探讨玉屏风多糖对草鱼生长性能、免疫器官指数和肝胰脏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从而为玉屏风多糖在水产养殖上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试验选择健康、体重相近[(74.50±2.50)g]的草鱼750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5尾,其中1组为对照组(Ⅰ组),饲喂基础饲料,其他4组为试验组(Ⅱ~Ⅴ组),饲喂在基础饲料的基础上分别添加0.8、1.2、1.6、2.0 g/kg玉屏风多糖的试验饲料。预试期1周,正试期8周。结果表明:各试验组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均高于对照组,其中Ⅳ和Ⅴ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试验组饲料系数均小于对照组,其中Ⅳ和Ⅴ组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各试验组的头肾指数和脾脏指数均高于对照组,其中Ⅳ组的头肾指数以及Ⅳ和Ⅴ组的脾脏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试验组肝胰脏中一氧化氮含量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各试验组肝胰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力均高于对照组,其中Ⅳ组与对照组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各试验组肝胰脏中丙二醛含量均低于对照组,其中Ⅳ组与对照组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综合来看,玉屏风多糖在饲料中的添加量为1.6 g/kg时可以显著改善草鱼的生长性能和免疫能力,获得较好的饲喂效果。  相似文献   

19.
《饲料工业》2019,(14):58-64
试验以"中科3号"异育银鲫为研究对象,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0.8%、1.6%、3.2%的钝顶螺旋藻,投喂初始体重为(102.08±0.38)g的异育银鲫60 d,研究添加不同水平钝顶螺旋藻对异育银鲫血浆及肝胰脏生理生化、抗氧化、消化酶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终体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随添加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其中1.6%、3.2%组最终体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显著高于0%组,饵料系数、肥满度和肝体比方面各试验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各试验组间血红蛋白、红细胞总数、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总数、中间细胞总数、淋巴细胞总数、淋巴细胞比率、中间细胞比率、中性粒细胞比率、红细胞压积等生理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各试验组间对异育银鲫血浆及肝胰脏的T-AOC和GSH-Px活力无显著影响(P>0.05);随着钝顶螺旋藻添加量的增大,异育银鲫血浆及肝胰脏的T-SOD及CAT活力显著高于0%添加组(P<0.05),肝胰脏中GOT和GPT活性显著降低(P<0.05);钝顶螺旋藻添加水平在3.2%时,血浆中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血浆及肝胰脏中AKP活力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肠道蛋白酶活力随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3.2%组显著高于0%组(P<0.05),在1.6%、3.2%组脂肪酶活力显著低于0%、0.8%组(P<0.05)。由此得出,钝顶螺旋藻添加量在3.2%时效果明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异育银鲫的生长、抗氧化机能,消化酶活性、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力,并起到保护肝胰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旨在探讨高脂饲料中添加绿原酸(CGA)对草鱼生长性能和脂质代谢的影响。选择健康、初始体重为(7.53±0.30)g的草鱼360尾,随机分为4组,C(对照)、200CGA、400CGA、600CGA组分别饲喂CGA添加水平为0、200、400、600 mg/kg的高脂饲料(粗脂肪含量约为9.00%),每组3重复,每重复30尾,饲喂11周。结果表明,与C组相比:1)400CGA组鱼终末体重、增重率、蛋白质效率均显著提高(P0.05),其中终末体重增加15.90%,增重率提高22.96%,蛋白质效率提升17.75%,同时饲料系数显著降低(P0.05),降低14.86%;2)200CGA、400CGA组血清总胆固醇(T-CHO)、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显著降低(P0.05),试验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显著提高(P0.05);3)试验组肝胰脏甘油三酯(TG)、T-CHO、LDL-C含量显著降低(P0.05),肝胰脏肝脂酶(HL)、总脂酶(TL)活力显著提高(P0.05),400CGA、600CGA组肝胰脏HDL-C含量显著提高(P0.05),400CGA组肝胰脏脂蛋白脂酶(LPL)活力显著提高(P0.05);4)透射电镜切片结果显示,400CGA、600CGA组肝胰脏细胞内脂滴体积小、数量少、分布较稀疏。结果提示,高脂饲料中CGA添加水平为400 mg/kg时,可促进草鱼机体脂质代谢,改善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