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试验旨在探索饲料中胆汁酸添加水平对齐口裂腹鱼幼鱼生长性能、形体指标及体成分的影响。以360尾健康、平均体重为(12.74±0.14)g的齐口裂腹鱼幼鱼为试验对象,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4组试验鱼分别投喂添加0(对照组)、75、150、300 mg/kg胆汁酸的试验饲料,养殖时间为70 d。结果表明:随着胆汁酸添加水平的增加,齐口裂腹鱼幼鱼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饲料蛋白质效率(PER)均呈先升高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饲料系数(FCR)则呈先降低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各胆汁酸添加组的WGR、SGR、PER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FCR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当胆汁酸添加水平为150 mg/kg时,WGR、SGR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26.63%和1.69%/d;当胆汁酸添加水平为300 mg/kg时,PER达到最大值,为1.64%;FCR则在胆汁酸添加水平为75 mg/kg时有最小值,为1.56。通过二次回归分析可知,WGR、SGR、PER和FCR最佳时的胆汁酸添加水平分别为186.83、192.86、166.67和183.33 mg/kg。随着胆汁酸添加水平的增加,齐口裂腹鱼幼鱼的肥满度(CF)呈先升高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脏体比(VSI)、肝体比(HSI)则呈先降低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各胆汁酸添加组的CF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VSI、HSI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随着胆汁酸添加水平的增加,齐口裂腹鱼全鱼及肌肉粗蛋白质含量呈先升高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全鱼、肌肉及肝胰脏中粗脂肪含量则呈先降低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但全鱼及肌肉中水分、粗灰分含量则无显著变化(P0.05)。由此得出,饲料中添加胆汁酸能有效地提高齐口裂腹鱼幼鱼的饲料利用率,促进其生长,改善其形体指标,减少其肌肉及肝脏中脂肪的沉积。综合考虑,齐口裂腹鱼饲料中胆汁酸适宜的添加水平为166.67~192.86mg/kg。  相似文献   

2.
酵母水解物对草鱼生长性能和体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旨在研究酵母水解物(YHY)对草鱼幼鱼生长性能和体成分的影响。选用初始均质量(8.19±0.27)g的草鱼540尾,随机分成6个试验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试验鱼,分别饲喂YHY添加水平为0、0.5%、0.9%、1.3%、1.7%和2.1%的6种等氮(蛋白质含量为30.00%)、等脂(7.00%)的草鱼饲料,养殖时间为60 d。结果表明:适量的YHY添加量能提高草鱼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蛋白质效率(PER),降低草鱼饵料系数(FCR);以WGR、SGR、PER、FCR为指标,利用三次回归分析表明,草鱼生长性能最佳时YHY添加水平为1.53%~1.75%;YHY对鱼体粗灰分和水分影响不显著(P0.05),但显著提高肌肉中粗蛋白含量(P0.05),降低粗脂肪含量(P0.05),改善肌肉品质。综合考虑草鱼生长性能和体成分,草鱼幼鱼饲料中YHY适宜的添加水平为1.53%~1.75%。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脂肪水平对白甲鱼幼鱼生长性能、体组成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用初始体质量为(0.78±0.05)g的白甲鱼幼鱼900尾,随机分成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0尾),分别饲喂豆油添加水平为0(对照组)、2%、4%、6%、8%和10%(实测脂肪水平为2.83%、4.52%、6.68%、9.14%、11.35%和14.07%)的试验饲料,养殖期为60 d。结果表明:随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白甲鱼幼鱼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蛋白质效率(PER)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饲料系数(FCR)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饲料脂肪水平为11.35%时WGR、SGR达到最大(分别为362.98%和3.06%/d),显著高于除6.68%和9.14%组之外的其他各组(P<0.05);饲料脂肪水平为9.14%时PER达到最大(3.70%),而FCR达到最小(1.34),显著高于/低于除11.35%组之外的其他各组(P<0.05)。白甲鱼幼鱼的肝体比则随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而上升,6.68%、9.14%、11.35%和14.07%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白甲鱼幼鱼的脏体比无显著差异(P>0.05)。通过二次回归分析可知,白甲鱼幼鱼WGR、SGR、FCR及PER最优时,饲料脂肪水平分别为10.12%、9.56%、9.42%和10.18%。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白甲鱼幼鱼全鱼及肌肉粗脂肪含量逐渐升高,而全鱼及肌肉粗蛋白质含量则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饲料脂肪水平对白甲鱼幼鱼全鱼及肌肉水分和粗灰分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白甲鱼幼鱼的血清胆固醇(CHO)和甘油三酯(TG)含量先升高后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胆汁酸(TBA)含量以及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逐渐升高,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则逐渐降低。饲料脂肪水平为9.14%时,血清CHO含量达到最高,且与其他各组差异显著(P<0.05);饲料脂肪水平为11.35%时,血清TG含量达到最高,且与其他各组差异显著(P<0.05)。由此得出,适宜的饲料脂肪水平可促进白甲鱼幼鱼的生长,提高其饲料转化率和免疫能力;饲料脂肪水平过高则可引起其肝损伤或组织病变。在本试验条件下,综合考虑生长性能、体组成及血清生化指标,白甲鱼幼鱼饲料中适宜的脂肪水平为9.42%~10.18%。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程度氧化鱼油对草鱼幼鱼背肌、全鱼及肝胰脏营养成分的影响。选取初始体质量为(30.27±2.68)g的草鱼幼鱼204尾,分成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7尾),在其饲料中添加不同氧化程度的鱼油,第1组为对照组(新鲜鱼油,过氧化值为9.07 meq O_2/kg),其余3组为氧化鱼油组1、组2和组3(49.72、144.64、345.45meq O_2/kg),养殖时间为58 d,测定其背肌、全鱼及肝胰脏的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及灰分的含量。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与对照组相比,345.45 meq O_2/kg氧化鱼油添加组草鱼幼鱼背肌、全鱼及肝胰脏的粗蛋白质、粗脂肪及灰分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其中背肌粗蛋白质、粗脂肪及灰分含量分别降低了6.55%、11.62%和12.14%,全鱼中粗蛋白质、粗脂肪及灰分含量分别降低了6.92%、6.79%和13.60%,同时肝胰脏中的粗蛋白质、粗脂肪及灰分含量分别降低了8.08%、14.11%和3.52%。试验显示,氧化的鱼油能显著降低草鱼幼鱼背肌、全鱼及肝胰脏的营养成分含量。  相似文献   

5.
实验选取初始体重(120.45±0.45)g的半滑舌鳎幼鱼360尾,随机分成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鱼,分别投喂含不同水平的纳米硒饲料[0(对照组),0.4、0.8、1.6、2.0、2.4 mg/kg],养殖60 d后,探讨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纳米硒对该鱼(血清、肌肉和肝胰脏)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确定纳米硒在半滑舌鳎饲料中的适宜添加量。结果表明:饲料中纳米硒可显著提高半滑舌鳎幼鱼的抗氧化能力。SOD活性随纳米硒添加量的增多先上升后下降,1.6、2.4 mg/kg组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GSH-Px和T-AOC活性随着纳米硒添加量的增加而上升,2.0、2.4 mg/kg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MDA含量则呈先降后升的趋势,肝胰脏和肌肉MDA含量0.8 mg/kg组最低(P0.05),而血清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CAT活性最大值分别出现在2.0、2.4 mg/kg组(P0.05);血清和肝胰脏中NO含量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0.8、1.6 mg/kg组分别高于对照组(P0.05),而肌肉中在2.4 mg/kg组达到最大。总之,本实验条件下,纳米硒的适宜添加水平为1.6~2.0 mg/kg(饲料中总硒量为3.56~4.23 mg/kg)。  相似文献   

6.
在一种实用饲料配方的基础上,分别添加1.5%的鱼油、豆油、菜籽油、亚麻籽油和猪油作为单一脂肪源,配制成5种等氮等能(粗蛋白质含量35%,总能15mJ/kg)的试验饲料,通过8周的饲养试验,以研究饲料中不同脂肪源对鲤鱼生长性能、体组成、肝胰脏脂质代谢相关酶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选取平均初重为(5.83±0.01)g的鲤鱼750尾,随机分成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0尾鱼.结果表明:特定生长率(SGR)、蛋白质效率(PER)、饲料系数(FCR)以鱼油组最好,猪油组最差,且2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SGR、PER和FCR在豆油组、菜籽油组、亚麻籽油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脂肪源对全鱼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但对全鱼干物质和粗灰分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鱼油组全鱼粗蛋白质含量最高,而粗脂肪含量最低.肝胰脏脂蛋白脂酶(LPL)活性以鱼油组最高,其次是豆油组、菜籽油组、亚麻籽油组,以猪油组最低.肝胰脏苹果酸脱氢酶(mDH)活性表现为:亚麻籽油组>豆油组>鱼油组>菜籽油组>猪油组.猪油组肝胰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而其他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脂肪源对肝胰脏总抗氧化能力(T-AOC)有显著影响(P<0.05),以鱼油组最高,猪油组最低.由此可见,鱼油是鲤鱼较适宜的脂肪源,而猪油不适宜作为鲤鱼的单一脂肪源,会损害肝胰脏健康,进而影响鱼体生长.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研究高脂饲料中添加发酵桑叶对杂交鳢生长性能、体组成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用体质健壮、平均体重为10g的杂交鳢360尾,随机分成3个组,每个组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各组投喂在高脂饲料中分别添加0(对照组)、7.5%和15.0%发酵桑叶的试验饲料。试验期8周。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15.0%发酵桑叶组杂交鳢的特定生长率(SGR)和蛋白质效率(PER)显著降低(P0.05),饲料系数(FCR)显著增加(P0.05);7.5%发酵桑叶组杂交鳢的SGR、PER和FCR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杂交鳢的摄食率(FR)无显著差异(P0.05)。2)与对照组相比,7.5%和15.0%发酵桑叶组杂交鳢的全鱼粗脂肪含量以及肝体比、脏体比和肠脂比显著降低(P0.05),15.0%发酵桑叶组杂交鳢的肝脏脂肪含量显著降低(P0.05)。各组杂交鳢的全鱼粗灰分、粗蛋白质以及肌肉脂肪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3)与对照组相比,15.0%发酵桑叶组杂交鳢的血清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活性以及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含量显著降低(P0.05);7.5%和15.0%发酵桑叶组杂交鳢的血液葡萄糖含量显著降低(P0.05)。各组杂交鳢的血清总蛋白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见,高脂饲料中添加7.5%发酵桑叶不会影响杂交鳢的生长性能,而添加15.0%发酵桑叶会抑制杂交鳢的生长,但有利于肝脏健康,改善机体的糖脂代谢。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不同铬源对喂食高葡萄糖饲料鲤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肝胰脏糖代谢酶活性的影响。配制4种纯化饲料,分别为不添加铬的基础饲料(对照组)及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三氧化二铬(Cr_2O_3)、吡啶羧酸铬(CrPic)和蛋氨酸铬(CrMet)的试验饲料,试验饲料中铬添加水平在2.60 mg/kg(以三价铬离子计)左右。选择初始体重为(40.95±4.80)g的鲤720尾,随机分为4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60尾。每组饲喂1种饲料,饲喂基础饲料的为对照组。养殖周期为60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添加CrPic、CrMet能显著提高鲤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饲料效率(FE)以及蛋白质效率(PER)(P0.05);添加Cr_2O_3能显著提高鲤的WGR、SGR(P0.05);添加3种铬源对全鱼水分、灰分、蛋白质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添加CrPic和CrMet能显著提高全鱼脂肪含量(P0.05);添加3种铬源均能显著提高肌糖原含量(P0.05),而肝糖原含量仅在CrMet组得到显著提高(P0.05);添加CrMet显著降低了血清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含量(P0.05);添加CrMet显著提高了鱼体胰岛素(INS)、胰岛素受体(ISR)、生长激素(GH)含量以及乳酸脱氢酶(LDH)和肌酸激酶(CK)活性(P0.05),显著降低了血清葡萄糖和皮质醇(COR)含量(P0.05);添加3种铬源均显著提高了肝胰脏糖酵解途径丙酮酸激酶(PK)、己糖激酶(HK)活性(P0.05),添加CrPic、CrMet能显著降低肝胰脏糖异生途径磷酸烯醇式丙酮酸激酶(PEPCK)活性(P0.05)。综合得出,对于喂食高葡萄糖饲料的鲤而言,CrMet在促进生长,提高饲料利用以及糖利用能力方面具有最明显的效果,CrPic次之,而Cr_2O_3最差。  相似文献   

9.
文章旨在研究不同发酵桑叶添加量对草鱼幼鱼生长性能、机体营养成分、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分别采用添加发酵桑叶0%(对照组)、2.5%、5.0%、7.5%、10.0%的5组等氮等能试验饲料(粗蛋白质32.14%,粗脂肪4.95%),投喂初始重量(15.01±0.12)g的草鱼幼鱼50 d。试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添加发酵桑叶提高了草鱼幼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其中,发酵桑叶添加量为7.5%时草鱼幼鱼的特定生长率和增重率最大,饲料效率最高,并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添加不同计量发酵桑叶对试验鱼的全鱼水分、粗蛋白质以及肌肉粗脂肪含量无显著影响(P> 0.05),添加量为10%时,全鱼粗灰分含量最大,全鱼和肝脏的粗脂肪含量最小(P <0.05);添加发酵桑叶对血清葡萄糖无显著影响(P> 0.05),但显著降低了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低密度脂蛋白含量(P <0.05)。结合本试验结果,饲料添加不超过7.5%发酵桑叶不会影响草鱼的生长和饲料利用效率,添加发酵桑叶后有助于草鱼脂类代谢和肝脏健康。  相似文献   

10.
《饲料工业》2017,(18):5-9
为探讨N-氨甲酰谷氨酸(NCG)对大菱鲆幼鱼营养组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以初始体重(24.89±0.51)g的大菱鲆幼鱼为试验对象,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对照组)、0.01%、0.02%、0.04%、0.08%的N-氨甲酰谷氨酸,进行8周养殖。结果表明:NCG对大菱鲆幼鱼全鱼和肌肉营养成分有影响,0.01%组和0.02%组全鱼水分较低,0.02%组全鱼粗蛋白质最高,对照组肌肉水分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对照组和0.01%组肌肉粗蛋白质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随着NCG水平升高,全鱼和肌肉粗脂肪含量逐渐下降,对全鱼灰分影响不显著(P0.05)NCG水平在0~0.02%间,肌肉中精氨酸和氨基酸总量逐渐升高,继续增加饲料中NCG含量,指标无显著性升高。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过氧化氢酶(CAT)、一氧化氮含量和肝脏中精氨酸酶活性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各组间指标呈一定的差异。血清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逐渐增大,各组间指标呈一定的差异。通过饲料中NCG添加浓度与精氨酸酶活性回归分析,NCG的适宜量为0.0212%。上述研究表明大菱鲆幼鱼饲料中添加适量NCG有助于促进机体内源精氨酸合成,提高肌肉中精氨酸的含量,进而促进蛋白质合成,并可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胆固醇含量对斜带石斑鱼生长性能、组织生化指标和肝脏脂肪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在以酪蛋白为主要蛋白质源的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对照组)、5、10、15、20和25 g/kg的胆固醇,配制成6种等氮等能试验饲料,并分别命名为C0、C0.5、C1、C1.5、C2和C2.5,饲料中胆固醇实测含量分别为2.6、7.5、12.7、17.2、22.2和27.2 g/kg,投喂360尾平均初重为(84.30±0.25)g的斜带石斑鱼10周。每种试验饲料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投喂20尾鱼。结果表明:随着饲料胆固醇含量的升高,增重率(WGR)、蛋白质效率(PER)和饲料效率(FE)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C0.5组WGR、PER和FE最高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添加组全鱼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粗灰分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肝脏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含量随饲料胆固醇含量的升高而上升,肌肉TC和TG含量不受饲料胆固醇含量的显著影响(P0.05)。随饲料胆固醇含量的上升,血清TC、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先上升后趋于平稳,血清HDL-C/LDL-C呈下降趋势。C2.0组血清TG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2.5组血清HDL-C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C0.5、C1.5组(P0.05),C2.5组血清LDL-C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对照组血清HDL-C/LDL-C显著高于各添加组(P0.05)。随着饲料胆固醇含量的升高,斜带石斑鱼肝脏苹果酸酶(ME)活性呈升高趋势,C1.5、C2.0和C2.5组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肝脏肉毒碱棕榈酰转移酶Ⅰ(CPTⅠ)活性先下降后趋于平稳,对照组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肝脏CYP7A1活性则先上升后趋于平稳,以C2.5组活性最高,较对照组升幅达35.48%(P0.05)。本试验中,以W GR和肝脏胆固醇7α-羟化酶(CYP7A1)活性为评价指标进行折线模型分析得出,斜带石斑鱼对饲料中胆固醇的需要量分别为7.43和8.70 g/kg。  相似文献   

12.
姜秋水  沈华  谢丹 《中国饲料》2019,(19):79-82
为研究不同添加形式及水平的高级脂肪醇对青鱼(Mylopharyngodn piceus)生长性能、机体营养组成和消化酶活力的影响,试验选用规格整齐(1.25g左右)、活动能力强的青鱼1050尾,随机分为10个处理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5尾。处理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T1)、2.5%C28(T2)、5.0%C28(T3)、5.0%C28-PZ(T4)、5.0%C28-PK(T5)、2.5%C30(T6)、5.0%C30(T7)、5.0%C30-PZ(T8)、5.0%C30-PK(T9)、15.0%C30-PZ(T10)的脂肪醇。预试期7d,正试期56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T1相比,T3、T6、T9、T10组鱼末重分别提高11.88%、11.87%、8.86%和11.02%,增重率分别提高17.01%、17.15%、15.13%和17.20%(P<0.05);T6组鱼饵料系数最低为1.84,与T1组相比降低7.54%(P>0.05),其余各组饵料系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2)与T9组相比,T4和T8组全鱼水分含量分别显著提高2.24%和2.51%(P<0.05);与T1组相比,T4组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降低3.21%(P<0.05);与T1组相比,各组全鱼粗脂肪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而与T3、T7和T9组相比,T4和T8组全鱼粗脂肪含量显著升高(P<0.05);试验各组全鱼粗灰分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3)饲料添加高碳醇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青鱼肝胰脏和肠道脂肪酶活性。与T1组相比,T6、T7和T9组肝胰脏脂肪酶活性(P<0.05)分别提高43.93%、38.65%和50.26%;T3、T5、T6、T9组和T10组肠道脂肪酶活性(P<0.05)分别提高38.97%、35.85%、41.51%、40.37%和40.89%。试验各组青鱼肝胰脏和肠道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均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饲料中添加高碳醇2.5%C30、5.0%C28和15.0%C30-PZ能显著提高青鱼体增重及肝胰脏和肠道消化酶活性,不影响全鱼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灰分等营养组成,可作为水产动物饲料添加剂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亚麻籽油对罗非鱼生长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亚麻籽油对罗非鱼的生长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在1种实用饲料配方的基础上,分别添加0(对照)、1.5%、3.0%、4.5%亚麻籽油,配制4种等氮(粗蛋白质含量为33.5%)的试验饲料。选取初始均重(9.15±0.03)g的吉富罗非鱼360尾,随机分成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饲喂8周。结果表明:3.0%、4.5%组罗非鱼的末重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1.5%组(P0.05),而3.0%、4.5%组饲料系数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4.5%组的蛋白质效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4.5%组罗非鱼全鱼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3.0%、4.5%组罗非鱼全鱼粗蛋白质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0%、4.5%组罗非鱼肌肉C20∶5n-3(EPA)、n-3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和n-3/n-6 PUFA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其肌肉C22∶6n-3(DH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1.5%组(P0.05)。3.0%组罗非鱼肌肉C22∶5n-3(DP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1.5%组(P0.05)。4.5%组罗非鱼肌肉PUF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与1.5%、3.0%组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见,饲料中添加亚麻籽油可改善罗非鱼的生长性能和肉品质,且亚麻籽油的适宜添加水平为3.0%。  相似文献   

14.
黄颡鱼幼鱼的赖氨酸需要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估饲料中赖氨酸水平对黄颡鱼幼鱼生长性能、营养成分和血液指标的影响,进而确定黄颡鱼幼鱼的赖氨酸需要量,试验设计6种等氮等脂的饲料(粗蛋白质45.00%,粗脂肪7.00%),饲料中晶体赖氨酸的添加水平分别为0、0.30%、0.60%、0.90%、1.20%和1.50%,实测各饲料中赖氨酸水平分别为1.58%、1.89%、2.15%、2.41%、2.67%和2.90%。试验选取初始体重为2.00 g左右的黄颡鱼幼鱼360尾,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进行为期12周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1.58%组黄颡鱼幼鱼的成活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黄颡鱼幼鱼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随着赖氨酸水平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且在赖氨酸水平为2.41%时具有最大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和蛋白质效率均以1.58%组最低,显著低于除2.15%组外的其他各组(P0.05)。饲料中赖氨酸水平对黄颡鱼幼鱼的肥满度、肝体比和内脏比无显著影响(P0.05)。饲料中赖氨酸水平对全鱼和肌肉干物质、粗脂肪含量以及肌肉粗蛋白质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显著影响全鱼和肌肉粗灰分含量以及全鱼粗蛋白质含量(P0.05),全鱼和肌肉粗灰分含量均以2.41%组最低,全鱼粗蛋白质含量以2.41%组最高。饲料中赖氨酸水平对黄颡鱼幼鱼全血中红细胞数、白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压积无显著影响(P0.05),对血清中总胆固醇、葡萄糖含量及谷草转氨酶活性亦无显著影响(P0.05),但对血清中谷丙转氨酶活性和甘油三酯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以增重率为评价指标,通过线性模型分析得出黄颡鱼幼鱼对饲料中赖氨酸的需要量为2.61%(相当于饲料蛋白质的5.80%)。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以初始体重为(40.00±0.34) g的湘云鲫幼鱼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鱼),分别饲喂磷酸二氢钙(MCP)添加量为1.0%、1.5%、2.0%、2.5%、3.0%和3.5%的6种等氮等能的实用饲料,进行8周的养殖试验,旨在研究湘云鲫饲料中MCP的适宜添加量。结果显示:随饲料中MCP添加量的增加,湘云鲫的终末均重、增重率(WGR)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饲料系数(FCR)呈现下降后上升的趋势,终末均重、WGR均在MCP添加量为2.5%时达到最高值,FCR在MCP添加量为3.0%时达到最低值。随着饲料中MCP添加量的增加,湘云鲫全鱼、肌肉和肝脏粗脂肪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在添加量为2.5%时达到最低值,而全鱼粗蛋白质含量以及全鱼和脊椎骨磷含量在该添加量下达到最高值。全鱼水分含量在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在MCP添加量为2.5%时,肠道淀粉酶、脂肪酶、胰蛋白酶活性以及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碱性磷酸酶活性达到最高值,血清甘油三酯含量和肝脏丙二醛含量达到最低值。血清胆固醇含量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血清磷含量随饲料中MCP添加量的增加呈先上升后稳定的趋势,血清钙含量各组间无差异显著(P0.05)。以WGR、FCR、全鱼和脊椎骨磷含量为观测指标,通过二次曲线模型和折线模型分析得出,湘云鲫饲料中MCP的适宜添加量为2.55%~2.71%。  相似文献   

16.
实验选取初始体重(120.45±0.45)g的半滑舌鳎幼鱼360尾,随机分成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鱼,分别投喂含不同水平的纳米硒饲料[0(对照组),0.4、0.8、1.6、2.0、2.4 mg/kg],养殖60 d后,探讨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纳米硒对该鱼(血清、肌肉和肝胰脏)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确定纳米硒在半滑舌鳎饲料中的适宜添加量。结果表明:饲料中纳米硒可显著提高半滑舌鳎幼鱼的抗氧化能力。SOD活性随纳米硒添加量的增多先上升后下降,1.6、2.4 mg/kg组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GSH-Px和T-AOC活性随着纳米硒添加量的增加而上升,2.0、2.4 mg/kg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MDA含量则呈先降后升的趋势,肝胰脏和肌肉MDA含量0.8 mg/kg组最低(P<0.05),而血清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CAT活性最大值分别出现在2.0、2.4 mg/kg组(P<0.05);血清和肝胰脏中NO含量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0.8、1.6 mg/kg组分别高于对照组(P<0.05),而肌肉中在2.4 mg/kg组达到最大。总之,本实验条件下,纳米硒的适宜添加水平为1.6~2.0 mg/kg(饲料中总硒量为3.56~4.23 mg/kg)。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不同蛋白质和脂肪水平饲料对拉氏幼鱼生长、体成分和免疫力的影响,以鱼粉和豆粕为蛋白质源,以豆油为脂肪源,配制蛋白质水平分别为23%、28%、33%、38%,脂肪水平分别为5%、8%、11%的12种半精制饲料,饲喂初始均重为(27.60±0.13)g的拉氏幼鱼。每种饲料投喂3个网箱(重复),每个网箱放养30尾试验鱼,进行60 d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饲料蛋白质水平对拉氏幼鱼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蛋白质效率(PER)和饲料系数(FCR)有显著影响(P0.05),饲料脂肪水平对拉氏幼鱼的PER和FCR有显著影响(P0.05),但饲料蛋白质和脂肪水平对各生长性能指标无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23%和28%蛋白质组的W GR和SGR显著高于33%和38%蛋白质组(P0.05),8%脂肪组的FCR显著低于11%脂肪组(P0.05),与5%脂肪组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饲料中蛋白质水平的升高,全鱼粗蛋白质、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都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蛋白质水平为28%时达到最高值,而全鱼水分含量不受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影响(P0.05)。随着饲料中脂肪水平的升高,全鱼粗脂肪含量呈现升高的趋势,但8%和11%脂肪组差异不显著(P0.05)。嗜水气单胞菌攻毒48 h后,低、中蛋白质组(23%和28%蛋白质组)的存活率高于高蛋白质组(33%和38%蛋白质组),低脂肪组(5%脂肪组)的存活率高于其他2个脂肪组(8%和11%组)。综合以上研究结果得出,拉氏幼鱼饲料的适宜蛋能比为23.67~26.03 mg/k J,蛋白质水平为23%~28%,脂肪水平为5%~8%。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研究脱脂蚕蛹替代饲料中鱼粉对建鲤生长性能、体成分及健康状况的影响,并对75%替代后添加晶体赖氨酸的效果进行研究.试验配制5种等氮(粗蛋白质36.8%)等能(粗脂肪5.5%)饲料,即含10%鱼粉的基础饲料(DSP0),脱脂蚕蛹分别替代基础饲料中25%、50%和75%鱼粉的3种饲料(DSP25、DSP50和DSP75)以及在75%替代基础上添加0.7%的晶体赖氨酸的饲料(DSP75-Lys).将270尾平均体重为(15.30±2.97)g的建鲤幼鱼随机分为5组,每个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8尾鱼.试验期为56 d.结果表明:直接替代组(DSP0、DSP25、DSP50、DSP75组)的末重(FBW)、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摄食量(FI)和蛋白质效率(PER)均随替代水平的升高逐渐下降,其中DSP75组的FBW显著低于DSP0组(P<0.05),WGR、SGR和PER显著低于DSP0和DSP25组(P<0.05);直接替代组的饲料系数(FCR)随替代水平的升高而逐渐升高,且DSP75组显著高于DSP0和DSP25组(P<0.05);直接替代组的肥满度(CF)和腹腔脂肪指数(IFI)均随替代水平的升高先降低后升高,且DSP75组显著高于DSP25组(P<0.05);直接替代组的比肠长(RGL)随替代水平的升高逐渐升高,且DSP75组显著高于DSP0组(P<0.05).直接替代组的全鱼粗蛋白质、水分及肌肉各氨基酸含量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DSP75组全鱼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DSP0组(P<0.05),全鱼粗灰分含量显著低于DSP0组(P<0.05).直接替代组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活性随替代水平的升高逐渐升高,且DSP75组显著高于DSP0、DSP25和DSP50组(P<0.05);直接替代组的血清葡萄糖(GLU)含量随替代水平的升高逐渐降低,且DSP50和DSP75组显著低于DSP0组(P<0.05);直接替代组的肝胰脏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随替代水平的升高逐渐降低,且DSP75组显著低于DSP0和DSP25组(P<0.05);随替代水平的升高,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胆固醇(CHOL)含量逐渐降低,肝胰脏丙二醛(MDA)含量逐渐升高,但各直接替代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添加晶体赖氨酸后,试验鱼各指标均有所改善,且鱼体粗蛋白质含量还显著高于DSP0组(P<0.05),但转氨酶活性及抗氧化指标仍与DSP75组无显著差异(P>0.05).本试验条件下,综合考虑生长性能、体成分及健康状况指标,脱脂蚕蛹可替代建鲤饲料中50%以下的鱼粉,同时添加晶体赖氨酸可提高鱼体的蛋白质沉积水平.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比例复合动植物蛋白质源替代鱼粉对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幼鱼形体指标、全鱼和肌肉常规营养组成、脂肪酸组成、血清生化指标和肝脏组织形态的影响。将肉骨粉和酵母发酵豆粕按重量1∶1的比例组成复合蛋白质源,分别替代0(对照组)、20%、40%、60%、80%和100%的鱼粉蛋白质,并配制成6种等氮等能的试验饲料(各组分别记为D0、D20、D40、D60、D80和D100)。选取平均体重为(8.50±0.11) g的青鱼幼鱼720尾,随机分成6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每组分别投喂以上6种试验饲料,并在室内循环水系统中进行60 d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1)各试验组肥满度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D80和D100组肝体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D20、D40和D60组的特定生长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2) D40、D60、D80、D100组全鱼和肌肉的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随着饲料中鱼粉被替代比例的增加,全鱼中C20∶5n-3和C22∶6n-3含量逐渐减少,且各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同时全鱼中n-3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也逐渐下降。4)随着饲料中鱼粉被替代比例的增加,肌肉中饱和脂肪酸(SFA)含量逐渐减少,各试验组肌肉中C22∶6n-3、PUFA和n-3PUFA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5)D80和D100组血清谷草转氨酶(GOT)的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高密度脂蛋白(HDL)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D40、D60、D80和D100组的血清谷丙转氨酶(GPT)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低密度脂蛋白(LDL)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6)通过肝脏组织学观察发现,当饲料中鱼粉被替代比例超过20%时,会出现肝脏损伤,且更高的替代比例会加重肝脏损伤。综合以上指标,本研究认为肉骨粉和酵母发酵豆粕复合后可替代20%的鱼粉,而不影响组织脂肪酸组成和肝功能。  相似文献   

20.
为考察饲料中添加龙须菜对草鱼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肌肉脂肪酸组成的影响,试验共配制了6种龙须菜添加比例分别为0(对照组)、1%、2%、3%、4%和5%的等氮等脂饲料,投喂平均体重为(15.94±0.10)g的草鱼8周。每种饲料投喂4个水箱(重复),每箱30尾鱼。结果显示:1)饲料中不同添加比例龙须菜对草鱼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存活率(SR)及饲料效率(FE)没有显著影响(P0.05)。2)各试验组的肝体指数(HSI)均高于对照组,对照组与除5%添加组外的其他试验组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3)全鱼、肝脏及肌肉的粗蛋白质含量各组间皆无显著差异(P0.05),而饲料中不同添加比例龙须菜对全鱼粗灰分与粗脂肪、肝脏粗脂肪及肌肉水分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4)血清总蛋白(TP)、总胆固醇(TCHO)、甘油三酯(TG)以及低密度脂蛋白(LDL)含量以5%添加组最低,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他试验组与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5)饲料中龙须菜添加比例影响了草鱼肌肉脂肪酸的组成,除C14∶1、C20∶0、C20∶2外,其他肌肉脂肪酸的含量均受到饲料中龙须菜的添加比例的显著影响(P0.05),其中肌肉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及n-3/n-6 PUFA均在3%添加组获得最高值。1%、2%、3%、4%和5%添加组肌肉C20∶5(EPA)、C22∶5(DPA)、C22∶6(DHA)以及EPA+DHA的含量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得出,饲料中添加一定比例的龙须菜对草鱼的生长性能没有显著影响,但能降低血脂含量,影响草鱼肌肉脂肪酸的组成,并能提高功能性脂肪酸DHA、EPA及PUFA的含量;饲料中添加3%的龙须菜能更好地增加肌肉功能性脂肪酸含量,而添加5%的龙须菜则草鱼生长相对较好,降低血脂效果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