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本试验旨在研究沙葱精油对肉羊体外瘤胃发酵和底物干物质(DM)降解率的影响,以期为沙葱精油在肉羊体内试验提供参考。试验采取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在发酵瓶(100 mL)中添加2 g底物,并分别添加0(对照组)、0.02(T1组)、0.04(T2组)、0.06(T3组)、0.08(T4组)、0.10(T5组)和0.12 mg(T6组)的沙葱精油。每个培养瓶中加入10 mL瘤胃液和20 mL瘤胃缓冲液,体外培养24 h,每组设3个重复。发酵完成后,测定发酵液pH和氨态氮(NH3-N)、微生物蛋白(MCP)、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及底物DM降解率。结果表明:在体外培养24 h后,T2、T3、T4、T6组的发酵液pH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1、T2、T3组的发酵液NH3-N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T4组的发酵液NH3-N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T4组的发酵液MCP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T4组的发酵液丁酸和戊酸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T1、T2、T3、T4、T5、T6组的发酵液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T4和T5组的底物DM降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沙葱精油对肉羊体外瘤胃发酵有积极影响,添加0.08 mg沙葱精油显著减低了发酵液pH和NH3-N浓度,显著提高了发酵液MCP、丁酸、戊酸、TVFA浓度以及底物DM降解率。。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旨在研究竹叶提取物对奶牛瘤胃体外发酵参数及产气量的影响。试验选用健康、体况相近的荷斯坦奶牛用于瘤胃液的采集,以精粗比为4∶6的全混合日粮作为发酵底物。试验组分为6组,各组分别添加0(对照)、0.75、1.50、3.00、4.50、6.00 mg/g的竹叶提取物,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3个批次。体外发酵24 h后,记录产气量,测定瘤胃发酵参数。结果表明:1)各组的发酵液pH均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的发酵液中氨态氮(NH_3-N)浓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中3.00和4.50 mg/g竹叶提取物组的发酵液中NH_3-N浓度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试验组的发酵液中干物质消失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 4.50、6.00 mg/g竹叶提取物组的发酵液中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 <0. 05); 3. 00、4.50、6. 00 mg/g竹叶提取物组的发酵液中乙酸浓度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 <0. 05); 4. 50、6.00 mg/g竹叶提取物组的发酵液中丙酸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 3. 00、4. 50、6. 00 mg/g竹叶提取物组的发酵液中丁酸浓度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 6.00 mg/g竹叶提取物组的发酵液中异戊酸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各组的发酵液中异丁酸、戊酸浓度以及乙酸/丙酸均无显著差异(P>0.05)。3)试验组的体外发酵甲烷体积和甲烷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各组的体外发酵产气量无显著差异(P> 0.05)。综上所述,体外条件下添加竹叶提取物在不影响瘤胃发酵模式的同时可以显著降低甲烷排放,其中添加4.50 mg/g竹叶提取物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
本文旨在探讨不同精粗比饲粮中添加异位酸对体外瘤胃发酵的影响.选用4只体况良好、平均体重(25.48±1.51)kg、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阉割南江黄羊作为瘤胃液供体动物.用体外发酵法考察在3个精粗比(30∶70、50∶50和70∶30)饲粮中添加异位酸(1%)后的体外发酵参数变化.结果表明:经过24 h体外培养,不添加异位酸时,随精粗比由30∶70升高到70∶30,培养液pH、氨态氮(NH3-N)浓度、乙酸/丙酸和乙酸占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的比例均显著下降(P<0.05);产气量及乙酸、丙酸和TVFA浓度和丙酸占TVFA的比例均显著提高(P<0.05).当精粗比为30∶70时,添加异位酸pH无明显变化,NH3-N浓度下降,产气量及微生物蛋白质(MCP)和丁酸浓度上升,但各项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0.05),而乙酸、丙酸和TVFA浓度均显著提高(P<0.05).当精粗比为50∶50时,添加异位酸可显著降低NH3-N浓度(P<0.05),提高产气量及MCP、乙酸、丙酸和TVFA浓度(P<0.05),而对pH、丁酸浓度和乙酸/丙酸无显著影响(P>0.05).当精粗比为70∶30时,添加异位酸NH3-N浓度显著下降(P<0.05),产气量及MCP、乙酸、丙酸和TVFA浓度显著上升(P<0.05),而对pH和乙酸/丙酸均无显著影响(P>0.05).饲粮中添加异位酸有利于提高有机物的消化率和NH3-N的利用,增加MCP、乙酸、丙酸和TVFA的合成.在本试验中,对于MCP和TVFA的合成而言,精料比例越高,添加异位酸的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柠檬酸稀土对锦江黄牛瘤胃体外发酵特性的影响,试验选用3只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健康锦江黄牛作为瘤胃液供体动物,以柠檬酸稀土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在日粮中添加稀土的水平分别为0、200、400、600、800、1000、1200 mg/kg,体外培养24 h后,测定干物质消化率(IVDMD)、产气量、MCP和NH_3-N等发酵相关参数。结果表明:(1)添加柠檬酸稀土组与对照组之间干物质消化率(IVDMD)、产气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而且,在稀土添加水平过高时,均有抑制作用;(2)MCP和NH_3-N均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在800、1000 mg/kg组中,MCP含量分别显著提高了21.05%、21.9%(P0.05),而与之对应的NH_3-N浓度呈现较低水平,但400 mg/kg组的NH_3-N含量较对照组显著提高了15.17%(P0.05)。综合而言,适量添加柠檬酸稀土对锦江黄牛的瘤胃发酵具有促进作用,可提高微生物利用NH_3-N合成MCP的能力,但添加稀土水平过高会抑制瘤胃MCP合成。  相似文献   

5.
《饲料工业》2019,(15):36-40
试验旨在通过体外法研究不同添加剂组合对青贮稻秸瘤胃发酵参数及产气量的影响,从而筛选出适合稻秸青贮的添加剂组合。选取4头健康、体况相近、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山羊用于瘤胃液的采集。将添加不同添加剂组合青贮45 d的稻秸作为发酵底物,进行连续72 h的体外产气培养和体外批次培养试验。结果表明:(1)不同添加剂组合青贮稻秸饲料对体外发酵pH值没有显著影响(P>0.05);5、9组中氨氮(NH3-N)浓度显著高于其他组,而1组NH3-N浓度最低(P<0.05);对照组瘤胃微生物蛋白(MCP)浓度显著低于其他各组,而3和8组MCP浓度最高(P<0.05)。(2)对照组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而3组的TVFA、丙酸和丁酸都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3)对照组发酵累积产气量、理论最大产气量、潜在产气量和产气速率常数都显著低于其他组,而3组累积产气量、理论最大产气量和潜在产气量都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综上所述,添加剂能够提高青贮稻秸体外发酵参数和产气量,其中3组(地衣芽孢杆菌+纤维素酶+淀粉)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
在底物精粗比为6∶4的条件下,在底物中添加不同剂量[使发酵液中植物精油的浓度分别为0(对照)、50、100、200和400 mg/L]的丁子香酚、D-柠烯、茴香脑、肉桂醛、百里香酚或香芹酚,通过体外产气法比较研究不同植物精油对体外瘤胃发酵和甲烷(CH4)产量的影响。每种植物精油的每个剂量设3个重复。体外模拟瘤胃发酵培养24 h,测定产气量和气体中的CH4含量以及发酵液的p H、挥发性脂肪酸(VFA)和氨态氮(NH3-N)浓度。结果表明:1)除百里香酚外,添加各种植物精油对体外发酵液p H均无显著影响(P0.05)。2)添加丁子香酚、D-柠烯、茴香脑和肉桂醛对体外发酵液总VFA浓度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总VFA浓度随百里香酚和香芹酚浓度的增加呈二次曲线变化(PQ0.01)。与对照组相比,添加400 mg/L百里香酚和香芹酚显著降低体外发酵液总VFA浓度(P0.01)。D-柠烯、茴香脑、百里香酚和香芹酚的添加改变了各VFA占总VFA的摩尔百分比。与对照组相比,添加50 mg/L D-柠烯和茴香脑使乙酸比例显著增加(P0.05),丙酸比例显著降低(P0.05);而添加400 mg/L D-柠烯和茴香脑则使乙酸比例显著下降(P0.05),丙酸和丁酸比例显著上升(P0.05)。百里香酚和香芹酚的添加对乙酸比例没有产生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400 mg/L百里香酚和香芹酚使丙酸比例显著下降(P0.05)。3)添加茴香脑、百里香酚和香芹酚显著影响体外发酵液NH3-N浓度(P0.05),与对照组相比,400 mg/L百里香酚和香芹酚显著降低NH3-N浓度(P0.05)。4)添加D-柠烯、茴香脑、肉桂醛对体外发酵24 h产气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各浓度的百里香酚和香芹酚均显著降低体外发酵24 h产气量(P0.05),且产气量随百里香酚和香芹酚浓度的增加呈二次曲线变化(PQ0.01)。5)添加D-柠烯、茴香脑和肉桂醛对体外发酵24 h CH4产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50和100 mg/L的丁子香酚显著增加体外发酵24 h CH4产量(P0.05),而400 mg/L的百里香酚和香芹酚体外发酵24 h CH4产量分别降低84.7%(P0.05)和73.9%(P0.05)。综合以上试验结果可知,不同植物精油对体外瘤胃发酵和CH4产量的影响结果不同,且与添加剂量有关。其中,低剂量的百里香酚和香芹酚促进体外瘤胃发酵,而高剂量的百里香酚和香芹酚抑制体外瘤胃发酵且显著降低24 h CH4产量。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研究在不同的玉米和苜蓿添加比例下添加亚硝酸钾对瘤胃体外发酵的影响。采用频繁传代模拟瘤胃发酵和2×2双因子试验设计,以不加亚硝酸钾为对照,首先以玉米:苜蓿=1:3培养30代,每隔24 h传代一次,再以玉米:苜蓿=3:1培养30代。每代测定24 h产气量,并采集样品,测定发酵液pH、亚硝酸盐(NO2-)和氨态氮(NH3-N)的浓度、挥发性脂肪酸(TVFA)及其组成比例。结果表明:(1)传代培养达30代,发酵液pH和产气量可达到稳定。(2)不同精粗比不影响NO2-的24 h剩余量和丁酸比例(P 0.05)。(3)添加亚硝酸钾显著提高了NH3-N浓度(P 0.01),但精粗比为3:1时,显著降低了NH3-N浓度(P 0.01)。(4)精粗比为1:3时添加亚硝酸钾降低了产气量、TVFA产量和乙酸比例,提高了pH和丙酸比例(P 0.01);相反,精粗比为3:1时添加亚硝酸钾不改变产气量、TVFA、乙酸和丙酸比例(P0.05),降低了pH(P 0.01)。在本试验培养条件下,不同精粗比显著影响了瘤胃发酵参数,添加亚硝酸钾改变了瘤胃发酵类型。  相似文献   

8.
孔静  郑楠  赵圣国 《中国饲料》2023,(21):189-194
为揭示橘皮提取物对奶牛瘤胃体外发酵参数的影响,本试验采用体外批次培养法,选用3头健康、装有瘤胃瘘管的荷斯坦奶牛用于瘤胃液的采集。试验分为2组,每组3个重复。对照组添加0.6 mL 80%甲醇,试验组添加0.6 mL橘皮提取液。分别在体外培养6、12、24 h和48 h记录产气量,发酵48 h后,测定瘤胃发酵参数。结果表明:(1)试验组发酵液pH较对照组降低1.51%(P <0.05)。(2)试验组产气量较对照组提高55.99%(P <0.05),试验组发酵液尿素氮浓度较对照组提高83.97%(P <0.05),试验组发酵液丙酸浓度较对照组提高21.44%(P <0.05),试验组发酵液戊酸浓度较对照组提高37.14%(P <0.05)。综上,添加橘皮提取物可有效调控瘤胃微生物发酵状态。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饲料中添加有机稀土对秦川牛体外发酵特性的影响,试验选用3只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健康秦川牛(体质量为(489±80)kg)作为瘤胃供体动物,通过瘤胃体外培养技术,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有机稀土添加水平分别设为0、200、400、600、800、1 000和1 200 mg/kg,主要测定指标包括瘤胃体外发酵24 h总产气量、干物质消化率(IVDMD)、菌体蛋白(MCP)、氨氮(NH3-N)和p H等参数。研究结果显示,体外培养24 h后,添加有机稀土组与对照组的IVDMD和产气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添加有机稀土组的NH3-N含量有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其中400 mg/kg组的NH3-N含量最高,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MCP产量除1 200 mg/kg组外,均较对照组有所提高,其中800和1 000 mg/kg组的MCP产量较对照组分别显著提高21.05%和21.90%(P0.05);600和800 mg/kg组的p H均达到最高,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综上可得,饲料中添加适量的有机稀土在一定程度上对秦川牛有机物的降解有促进作用,能提高微生物利用NH3-N合成MCP的能力,但过高的稀土添加水平会出现抑制MCP合成的现象。  相似文献   

10.
采用短期人工瘤胃发酵法研究大豆黄酮(Da)和染料木素(Ge)对产气量和人工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旨在确定二者在奶牛日粮中的适宜添加水平.采集3头早饲前奶牛瘤胃液分成11组进行体外发酵试验,其中以基础饲料为对照组,以添加不同水平大豆黄酮和染料木素组(分别为20、40、60、80和100 mg/kg)为试验组,每组设5个重复.分别在发酵的2、4、8、12、24、36和48 h读取产气量,在发酵48 h试验停止后.取各组发酵液制备分析样品,用于测定pH、氨态氮(NH3-N)、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微生物蛋白(MCP)及原虫数.结果表明,在体外发酵条件下,大豆黄酮和染料木素的添加没有对人工瘤胃液中的pH、丙酸浓度、丁酸浓度、乙酸/丙酸值及原虫数产生规律性影响(P>0.05);二者在高水平条件下(大豆黄酮100 mg/kg,染料木素80~100 mg/kg)可显著提高NH3-N浓度,降低乙酸、TVFA的浓度及McP产量.结果表明20~40 mg/kg大豆黄酮及20 mg/kg染料木素有促进瘤胃发酵的作用,而100 mg/kg大豆黄酮及80~100 mg/kg染料木素有显著抑制产气的作用(P<0.05).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复合植物提取物对奶牛瘤胃发酵的影响。选取4头健康、泌乳期相同、体况相近的荷斯坦奶牛进行口腔瘤胃液采集,作为瘤胃液的供体。复合植物提取物为蒲公英、连翘、益母草和金银花的醇提物,按质量比1∶1∶1∶1进行配制。称取2.0 g精粗比为4∶6的风干全混合日粮(TMR)于人工瘤胃培养瓶中,分别向其中添加0(对照组)、0.03%、0.30%和3.00%复合植物提取物(干物质基础),分别在2、4、6、8、12和24 h测定培养液的pH和菌体蛋白(MCP)、氨态氮(NH_3-N)、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及干物质降解率,并应用多项指标综合指数(MFAEI)进行评定。结果表明:1)各时间点各组之间pH均无显著差异(P0.05)。在8 h时,0.03%、3.00%剂量组NH_3-N浓度显著高于其余2组(P0.05)。在2 h时,0.03%剂量组MCP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和0.30%、3.00%剂量组(P0.05);在12 h时,0.30%和3.00%剂量组MCP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在8 h时,0.03%、0.30%和3.00%剂量组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03%、0.30%和3.00%剂量组丙酸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在4 h时,0.03%和0.30%剂量组干物质降解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在6 h时,3.00%剂量组产气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0.03%、0.30%剂量组(P0.05);在8 h时,0.30%和3.00%剂量组产气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0.03%组(P0.05);在12 h和24 h时,0.03%、0.30%和3.00%剂量组产气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5) MFAEI自高到低排序为0.30%剂量组3.00%剂量组0.03%剂量组。由此可见,在体外培养条件下,添加蒲公英、连翘、益母草和金银花的复合植物提取物可以有效调节荷斯坦奶牛瘤胃发酵,且适宜添加量为0.30%。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旨在探讨饲粮中添加不同氨基酸组成的二肽对羊体外瘤胃发酵特性的影响.以4只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健康南江黄羊作为瘤胃液供体,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共5个处理,对照组采用基础培养底物,试验组在基础培养底物中分别添加2%的亮氨酸-色氨酸(LeuTrp)、缬氨酸-蛋氨酸(Val-Met)、酪氨酸-丙氨酸(Tyr-Ala)和苯丙氨酸-缬氨酸(Phe-Val).培养后2、4、8、12、24 h,测定培养液pH、氨态氮(NH3-N)浓度、挥发性脂肪酸(VFA)含量以及微生物蛋白质(MCP)产量.结果表明:各时间点Val-Met组培养液pH低于其他各组,除24 h外其他时间点均差异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浓度和MCP产量均显著提高(P<0.05),NH3-N浓度以及乙酸/丙酸均显著降低(P<0.05);Val-Met 组TVFA浓度和MCP产量显著高于其他试验组(P<0.05),NH3-N浓度在一定程度上(P>0.05)或显著(P<0.05)低于其他试验组,另外2、4和12 h时Val-Met组的乙酸/丙酸也显著低于其他试验组(P<0.05).结果提示,饲粮中添加二肽有利于瘤胃微生物的发酵,提高VFA含量和MCP产量,降低NH3-N浓度以及乙酸/丙酸,本试验条件下,以添加2% Val-Met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采用活体外人工瘤胃发酵法,研究了添加活性酵母和莫能菌素对蒸汽压片玉米为底物的活体外产气量及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试验设3个处理,分别为对照组(CK组)、活性酵母组(LY组;添加3.3×108cfu/L发酵培养液)和莫能菌素组(MO组;添加3.3 mg/L莫能菌素),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分别在体外模拟瘤胃培养24 h和72 h,测定24 h产气量和发酵液的pH、挥发性脂肪酸(VFA)和氨态氮(NH_3-N)浓度,以及底物干物质(DM)消化率,并测定72 h产气参数。结果表明:添加活性酵母(LY组)可显著降低蒸汽压片玉米的产气速度(P 0.05),对产气量无显著影响;添加莫能菌素(MO组)可显著提高底物产气速度,显著降低24、72 h产气量及理论最大产气量(P 0.05)。LY和MO对pH、总VFA均无显著影响。LY显著提高了发酵液中NH_3-N浓度(P 0.05),对各VFA的摩尔比例无显著影响;MO显著降低发酵液中NH_3-N浓度和乙酸、丁酸、异丁酸、戊酸、异戊酸的摩尔百分比,提高丙酸摩尔百分比,从而显著降低了乙:丙比(P 0.05);LY和MO对底物DM消化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利用体外法研究日粮中添加酵母发酵饲料对瘤胃发酵参数及瘤胃细菌数量的影响。对照组只含培养底物,试验组在培养底物基础上添加酵母发酵饲料,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方法测定瘤胃细菌总数和6种瘤胃功能细菌的数量,同时测定发酵液的产气量、pH、挥发性脂肪酸(VFA)等体外发酵参数。结果表明:酵母发酵饲料能够显著提高瘤胃细菌总数(P0.05),促进溶纤维丁酸弧菌、埃氏巨型球菌、黄色瘤胃球菌、白色瘤胃球菌和琥珀酸丝状杆菌的生长繁殖(P0.05),显著降低牛链球菌数量(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产气量显著增加(P0.05);添加酵母发酵饲料也显著提升了氨态氮(NH_--3-N)的浓度(P0.05)和菌体蛋白(BCP)浓度(P0.05);试验组乙酸、丁酸及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添加酵母发酵饲料对pH无显著性影响(P0.05)。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旨在通过体外法研究红曲米酒糟对山羊瘤胃产气量与发酵参数的影响,评价其作为山羊饲料原料的可行性。采集9只山羊的瘤胃液,应用ANKOM RFS产气系统进行体外发酵,其中对照组发酵底物不含红曲米酒糟,试验Ⅰ组、试验Ⅱ组、试验Ⅲ组发酵底物分别含有50、100、150 mg/g的红曲米酒糟。测定指标包括:1、2、3、4、5、6、7、8、9、10、11、12、24、36、48、72 h的产气量(GP)以及体外培养72 h的pH、干物质消失率(DMD)、氨态氮(NH_3-N)与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纤维素酶活性。结果显示:1)试验Ⅲ组在1~5 h内产气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干物质消失率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发酵液pH均处于正常水平,且氨态氮浓度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2)各组发酵液乙酸、丙酸、丁酸、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与乙酸/丙酸差异不显著(P0.05)。3)试验Ⅲ组发酵液木聚糖酶、纤维二糖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红曲米酒糟可增加山羊瘤胃体外发酵产气量、提高纤维素酶活性,促进瘤胃发酵,具有作为山羊饲料原料的潜力,值得开展饲养试验确定其在山羊饲粮中的适宜添加量。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旨在研究全混合日粮(TMR)中添加发酵玉米蛋白粉(fermented corn gluten meal,FCGM)对奶牛瘤胃体外发酵特性及微生物菌群的影响。选用3头体重(600±25)kg,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荷斯坦奶牛作为瘤胃液供体,发酵底物为TMR,分为对照组和3个试验组,各组分别在发酵液中添加0、0.3、0.6、0.9g/L FCGM(干物质基础),每个处理3个重复。记录体外发酵12、24、36和48h产气量,测定体外发酵12、24和48h发酵液pH、体外干物质消失率(IVDMD)、纤维素酶活性、氨态氮(NH3-N)、挥发性脂肪酸(VFA)和菌体蛋白浓度,并测定体外发酵24h发酵液中瘤胃微生物菌群相对丰度。结果显示:(1)添加不同水平FCGM组的体外产气量(除12h外)、慢速产气部分、潜在产气部分和有效产气速率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2)与对照组相比,添加不同水平FCGM处理组的发酵液pH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对照组,纤维素酶活性、菌体蛋白、挥发性脂肪酸、氨态氮含量和体外干物质消失率均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P0.01),且0.9g/L FCGM组达到最高。(3)添加0.6和0.9g/L FCGM组发酵液中白色瘤胃球菌、黄色瘤胃球菌、产琥珀酸丝状杆菌、牛链球菌、普雷沃氏菌、溶纤维丁酸弧菌、嗜淀粉瘤胃杆菌、真菌和原虫相对丰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0.9g/L FCGM组达到最高,而产甲烷菌相对丰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0.9g/L FCGM组达到最低。综上所述,TMR中添加FCGM可提高体外发酵产气量,增加发酵液内纤维素酶活性、VFA、NH3-N及菌体蛋白含量,提高瘤胃内某些纤维降解菌、蛋白降解菌、淀粉降解菌、真菌和原虫相对丰度,降低产甲烷菌相对丰度,调节瘤胃微生物菌群结构,改善瘤胃发酵,其中以添加0.9g/L FCGM为宜。  相似文献   

17.
《畜牧与兽医》2016,(7):64-67
旨在探究木聚糖酶对氨化处理小麦秸秆营养价值、体外发酵特性及甲烷产量的影响。试验设5个处理组:对照组(C)、单一氨化处理组(A)、氨化处理加木聚糖酶15 U/g组(A+X15)、20 U/g组(A+X20)和25 U/g组(A+X25),氨化处理20 d后取样分析小麦秸秆营养价值,并利用体外产气法测定小麦秸秆瘤胃发酵参数及甲烷产量。结果表明:小麦秸秆经氨化处理后各组粗蛋白质(CP)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与对照组和单一氨化组相比,添加木聚糖酶可以显著降低中性洗涤纤维(NDF)和半纤维素含量(P0.05),随着酶添加量的提高有降低趋势(P0.05)。小麦秸秆经氨化处理后,72 h产气量、潜在产气量和瘤胃发酵液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产量均有显著提高(P0.05),添加木聚糖酶可以进一步提高潜在产气量和瘤胃发酵液TVFA含量(P0.05),其中A+X20组达到最大值。各组间产气速率和甲烷产量没有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小麦秸秆经氨化处理时推荐添加20 U/g的木聚糖酶。  相似文献   

18.
甲烷排放是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而瘤胃微生物发酵会排放大量甲烷,因此减少反刍动物排放甲烷已引起广泛关注。本试验旨在采用人工瘤胃体外发酵技术,研究在精粗比为65∶35的条件下,添加不同浓度(0、0.05%、0.10%、0.20%)的单宁酸、对羟基苯甲酸、鞣花酸、丁香酸及芦丁对瘤胃体外发酵参数及甲烷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相比,在体外条件下,添加0.05%及以上的单宁显著降低NH_3-N水平(P0.05),添加0.20%的单宁显著降低发酵终点pH(P0.05),并显著提高48h累积产气量和乙丙比(P0.05)。添加0.10%及以上浓度的对羟基苯甲酸可显著降低NH_3-N和乙酸浓度并提高累积产气量(P0.05);除乙酸外,对挥发性脂肪酸的产生无显著影响(P0.05)。添加鞣花酸后显著降低CH4产生和乙丙比(P0.05);当添加水平达到0.10%后TVFA(总挥发性脂肪酸)显著下降(P0.05),达到0.20%后pH和NH_3-N显著下降(P0.05)。添加丁香酸后NH_3-N和累积产气量显著下降(P0.05);当添加水平达到0.10%后,CH_4和TVFA显著增加(P0.05)。添加芦丁显著降低NH_3-N并增加TVFA(P0.05),当添加水平达到0.10%时,乙丙比显著下降(P0.05);达到0.20%时pH下降而累积产气量显著增加(P0.05)。由此可见,添加一定水平的酚酸和芦丁能降低NH_3-N浓度,增加产气量;丁香酸和芦丁可增加TVFA水平,而鞣花酸降低TVFA水平;仅鞣花酸能抑制甲烷产生,而丁香酸促进甲烷的产生。  相似文献   

19.
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不同剂量的酵母多糖对哺乳犊牛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选用56头新生荷斯坦犊牛随机分为4组,每组14头(其中母犊6头、公犊8头)。试验Ⅰ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Ⅱ、Ⅲ、Ⅳ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1、2、3g/(头·d)的酵母多糖,试验期60d,分别在20和60日龄时每组各屠宰4头犊牛,采集瘤胃液测定挥发性脂肪酸(VFA)、pH、氨态氮(NH3-N)及微生物蛋白(MCP)产量。结果表明:(1)在整个生长期内,各处理组犊牛瘤胃液pH及丁酸浓度、乙酸/丙酸差异均不显著(P0.05);(2)20日龄时,试验Ⅲ组犊牛瘤胃乙酸浓度极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1),试验Ⅱ组丙酸浓度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5),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浓度在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60日龄时,试验Ⅲ组犊牛瘤胃乙酸浓度极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1),各组之间丙酸浓度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Ⅱ、Ⅲ、Ⅳ组TVFA浓度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5),其中试验Ⅲ组最高;(3)20日龄时,试验Ⅲ组犊牛瘤胃NH3-N浓度显著低于试验Ⅰ组(P0.05),试验Ⅱ组MCP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60日龄时各组之间NH3-N浓度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Ⅲ组MCP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综合上述结果,在犊牛日粮中添加2g/(头·d)的酵母多糖降低了瘤胃液NH3-N浓度,提高了MCP产量及TVFA浓度,增强了瘤胃内氨和蛋白质的利用,有利于犊牛瘤胃发酵状态的稳定。本试验条件下酵母多糖在0~60日龄犊牛日粮中的适宜添加量为2g/(头·d)。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旨在探究酵母培养物(YC)对山羊亚急性瘤胃酸中毒外发酵模型的调控作用。采用体外批次培养法,在不同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NFC)/中性洗涤纤维(NDF)[1.19(常规底物)和2.30(高NFC底物)]的底物中分别添加6个水平[0(对照)、0.5%、1.0%、1.5%、2.0%和2.5%]的YC,探究其对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并用多项指标综合指数(MFAEI)进行评定,筛选出在不同NFC/NDF条件下最适YC添加水平。结果表明:1)在高NFC底物条件下,发酵液pH低于5.8时长超过3 h,体外亚急性瘤胃酸中毒模型建立成功;且添加YC能够稳定9~12 h的pH,显著降低12和24 h乳酸含量(P 0.05),显著降低9和12 h氨态氮(NH3-N)含量(P 0.05),显著提高12 h微生物蛋白(MCP)含量(P0.05),显著提高3、6、12、24 h乙酸百分比(P0.05),显著提高24 h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含量(P0.05)。2)在常规底物条件下,YC能稳定瘤胃发酵液24 h的pH,显著降低12 h乳酸含量(P0.05),显著提高9 h的NH3-N含量、6和12 h MCP含量及3~24 h TVFA含量(P0.05)。3)MFAEI结果表明,常规底物条件下,以1.5%的YC添加水平对体外发酵作用效果最佳;高NFC底物条件下,以2.0%的YC添加水平对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缓解作用最佳。因此,在高NFC底物条件下添加YC的作用效果更好,能通过降低发酵液中乳酸含量达到调控瘤胃发酵液pH的效果,具有缓解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