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3 毫秒
1.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比例的大黑山薏苡草粉替代饲粮中苜蓿草粉对生长肉兔血清生化指标、脏器相对重及肠道免疫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100只体重相近的35日龄断奶新西兰白兔随机等分为5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2只),分别饲喂5种等能、等氮、等纤维饲粮,包括1种对照(C)和4种测试饲粮(S25、S50、S75和S100,大黑山薏苡草粉分别替代对照饲粮中25%、50%、75%和100%苜蓿草粉)。试验期29 d。于第15天和第29天从每组选4只肉兔采血和屠宰采集组织器官样品。结果显示:1)除第15天的血清尿素氮含量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外,其余所测血清生化指标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2)所测脏器相对重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3)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黏膜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 A)和黏蛋白2(MUC2)含量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总体上测试组SOD和CAT活性在数值上高于C组,尤其是S50组。由此可见,大黑山薏苡草粉替代饲粮中苜蓿草粉对生长肉兔的生理机能无负面影响,且略有提高肠道抗氧化功能的作用,尤其是50%的替代比例。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旨在评估大黑山薏苡草粉替代饲粮中不同比例苜蓿草粉对生长肉兔生长性能、健康状况、养分表观消化率和屠宰性能的影响。选取150只体重相近的35日龄断奶纯种新西兰白兔用于如下2项试验:将体重为(1.00±0.09)kg的100只试验兔随机分为5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2只),进行28 d的饲养试验;将体重为(1.12±0.05)kg的50只试验兔随机分为5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进行11 d消化试验(其中样品收集期为4 d)。2项试验中的5组试验兔均随机饲喂5种等能、等氮、等纤维的试验饲粮,包括1种对照饲粮(含16%的苜蓿草粉,C组)及4种以大黑山薏苡草粉替代对照饲粮中25%(S25组)、50%(S50组)、75%(S75组)和100%(S100组)苜蓿草粉的测试饲粮。结果显示:1)各时期各组间平均日采食量(ADFI)、平均日增重(ADG)和料重比(F/G)无显著差异(P0.05),但全期ADG和F/G以S50组较优。全期的发病率、死亡率和健康风险指数,以及试验结束时的热胴体重、商业胴体重、参考胴体重、商业屠宰率和滴水损失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S50组的多数指标在数值上要高于C组。2)大黑山薏苡草粉替代饲粮中不同比例的苜蓿草粉对饲粮中干物质(DM)、粗蛋白质(CP)、粗脂肪(EE)、粗灰分(Ash)、中性洗涤纤维(NDF)、钙(Ca)和磷(P)的表观消化率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P0.05或P0.01),4个测试组(S25、S50、S75和S100组)所有养分表观消化率[除S100组EE表观消化率低于和4个测试组粗纤维(CF)表观消化率相当外]均不同程度地高于C组,尤其是S50组。由此可见,在本试验条件下,大黑山薏苡草粉可完全替代商品兔饲粮中的苜蓿草粉,但以50%比例替代为佳。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纤维源及粗纤维(CF)水平对肉兔营养物质消化率、肠道消化酶活性及盲肠菌群多样性的影响。试验采用双因子试验设计,依据等能等氮原则,设2种纤维源(苜蓿草粉、稻壳粉)、3个CF水平(12%、14%、16%),共配制6种试验饲粮。选择144只70~80日龄、平均体重(2 002±77)g的健康伊拉生长肉兔,随机分为6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兔,单笼饲养。饲养试验为期4周,饲养试验期末,采用全收粪法进行消化试验,之后进行屠宰,取肠道食糜用于消化酶活性及盲肠菌群多样性的测定。结果表明:1)苜蓿草粉组干物质(DM)、CF、酸性洗涤纤维(ADF)、木质素(ADL)的消化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稻壳粉组(P0.05或P0.01),粗蛋白质(CP)消化率则极显著低于稻壳粉组(P0.01);12%CF水平组DM、中性洗涤纤维(NDF)、ADF的消化率显著高于14%CF水平组(P0.05),同时该组能量的消化率及表观消化能(ADE)极显著高于14%、16%CF水平组(P0.01)。2)稻壳粉组十二指肠胰蛋白酶活性极显著高于苜蓿草粉组(P0.01)。与14%、16%CF水平组相比,12%CF水平组的空肠淀粉酶、胰蛋白酶活性及盲肠纤维素酶活性均最低。3)纤维源对盲肠菌群丰富度和香农指数无显著影响(P0.05),但苜蓿草粉组的盲肠菌群均衡指数极显著高于稻壳粉组(P0.01)。CF水平对盲肠菌群丰富度和香农指数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16%CF水平组的数值均为最高。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1)苜蓿草粉组肉兔DM、CF、ADF、ADL的消化率及盲肠菌群均衡指数显著或极显著高于稻壳粉组,但十二指肠胰蛋白酶活性极显著低于稻壳粉组。2)饲粮CF水平为12%时肉兔的ADE和各主要营养物质的消化率最高;CF水平越高,肉兔空肠淀粉酶、胰蛋白酶活性和盲肠纤维素酶活性越高;饲粮CF水平为16%时肉兔盲肠菌群的多样性较高。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菌草菌糠替代部分苜蓿草粉对福建黄兔生长性能和肠道酶活性的影响,试验采用体质健康的(35±2)日龄福建黄兔100只,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饲喂含40%苜蓿草粉的基础日粮,试验1,2,3,4组分别以菌草菌糠替代苜蓿草粉25%、50%、75%、100%。结果表明:各组福建黄兔日增重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2组福建黄兔料重比最低,且日采食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2组福建黄兔肠道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有提高,其中空肠脂肪酶活性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说明菌草菌糠可以替代福建黄兔日粮中的苜蓿草粉,最佳替代比例为50%。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来源纤维饲粮对福建黄兔表观消化率、十二指肠组织形态及盲肠纤维消化酶活性的影响。试验选用200只健康、体重接近的断奶福建黄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4组分别饲喂由添加比例为25%的苜蓿草粉、甜菜渣、燕麦草、大麦糠为纤维饲料原料配制而成的饲粮。试验期为60 d,于试验第54天以全收粪法进行消化试验,屠宰后测定十二指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及二者比值,盲肠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和果胶酶活性。结果表明:①苜蓿草粉与甜菜渣组的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不溶性纤维(IDF)、可溶性纤维(SDF)的消化率均极显著高于大麦糠与燕麦草组(P<0.01)。其中,甜菜渣组不溶性纤维、可溶性纤维的消化率最高,与苜蓿草粉组差异显著(P<0.05)。②苜蓿草粉与甜菜渣组的绒毛高度极显著高于大麦糠组(P<0.01),但显著低于燕麦草组(P<0.05),隐窝深度显著低于大麦糠和燕麦草组(P<0.05),其中甜菜渣组隐窝深度最低。甜菜渣组的绒毛高度/隐窝深度(V/C)最高,极显著高于其他组(P<0.01)。③苜蓿草粉与甜菜渣组盲肠3种纤维消化酶活性均极显著高于大麦糠和燕麦草组(P<0.01),其中甜菜渣组的3种酶活均极显著高于苜蓿草粉组(P<0.01)。综上所述,对比4种纤维饲粮,在饲粮配方中添加25%的甜菜渣能提高肉兔的表观消化率与盲肠纤维消化酶活性,并能改善十二指肠组织形态。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比例白三叶对肉兔肠黏膜形态、肠道消化酶活性和盲肠发酵的影响。试验选取体重相近的(35±2)日龄新西兰兔200只,随机分成5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对照组饲喂不添加白三叶的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添加10%、20%、30%、40%白三叶的试验饲粮,试验期35 d。结果表明:1)白三叶能够显著影响空肠的绒毛高度、隐窝深度、黏膜厚度、绒毛高度/隐窝深度以及盲肠隐窝深度(P<0.05),以20%白三叶组的空肠绒毛长度、黏膜厚度和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最大,但对盲肠黏膜厚度的影响不显著(P>0.05)。2)白三叶能够显著影响淀粉酶和纤维素酶的活性(P<0.05),以40%白三叶组的淀粉酶活性和纤维素酶活性最高,但是对脂肪酶活性的影响不显著(P>0.05)。3)随着白三叶添加量的增加,盲肠pH、乙酸比例和乙酸/(丙酸+丁酸)显著上升(P<0.05),丙酸比例和丁酸比例则显著下降(P<0.05),白三叶对盲肠氨态氮、总挥发性脂肪酸、盲肠重和盲肠比的影响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白三叶能够影响肉兔的肠黏膜形态、主要消化酶的活性以及盲肠发酵。  相似文献   

7.
苜蓿草粉对肉兔生产性能和肌肉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将120只日本大耳白兔(Dryctolagus cuniculus)分为6个组,分别在饲粮中添加0%(对照组)、20%(试验1组)、30%(试验2组)、40%(试验3组)、50%(试验4组)和60%(试验5组)的苜蓿(Medicagosativa L.)草粉,试验期45d,测定饲喂不同水平苜蓿草粉饲粮,以观察肉兔的主要生产性能指标和肌肉中氨基酸含量变化。结果表明:试验组采食量、日增重、料重比均优于对照组,其中以试验4组最佳;除试验Ⅴ组外,其他试验组的屠宰率和全净膛屠宰率均高于对照组,但各组间差异不显著而肝脏重和脾脏重随苜蓿草粉添加量的升高依次增加,各试验组均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高于对照组;随苜蓿草粉添加量的增大,肉兔肌肉内总氨基酸量、鲜味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有升高的趋势,改善了肉的风味,提高了肉的营养价值。因此认为,在肉兔饲粮中苜蓿草粉比例在50%左右时有提高生产性能、改善肌肉品质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研究谷氨酰胺对肉兔肠道发育的影响。试验选择28日龄断奶新西兰白兔360只,随机分成4个组,每个组9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公母各占1/2)。4组试验兔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基础上添加0(对照)、0.4%、0.8%和1.2%谷氨酰胺的试验饲粮,试验期为4周。结果表明:饲粮添加谷氨酰胺对肉兔35、42和56日龄时的胃重、盲肠重和小肠长度以及56日龄时的小肠重无显著影响(P0.05),但饲粮添加0.8%谷氨酰胺可以显著提高肉兔35和42日龄时的小肠重(P0.05);饲粮添加0.8%和1.2%谷氨酰胺可以显著提高肉兔35和42日龄时的十二指肠和空肠绒毛高度(P0.05),同时饲粮添加0.8%谷氨酰胺还可以显著提高肉兔35和42日龄时的回肠绒毛高度以及56日龄时的十二指肠和空肠绒毛高度(P0.05);饲粮添加0.8%谷氨酰胺可以显著降低肉兔35和42日龄时的十二指肠和空肠隐窝深度以及35日龄时的回肠隐窝深度(P0.05)。由此可见,饲粮添加谷氨酰胺可以促进肉兔断奶后1~2周的肠道发育,本试验条件下,肉兔饲粮中谷氨酰胺适宜添加水平为0.8%。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苜蓿草粉或发酵苜蓿草粉对鹅生长性能、血清抗氧化酶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选用162只狮头鹅,随机分为9组,每组3个重复,每重复6只鹅。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分别添加5%、10%、15%和20%的苜蓿草粉或发酵苜蓿草粉的试验饲粮。试验期35 d。结果表明:1)饲粮添加苜蓿草粉或发酵苜蓿草粉对鹅的平均日增重产生显著二次和交互影响(P0.05),对平均日采食量的线性和交互无显著影响(P0.05),对料重比无显著影响(P0.05)。饲粮添加10%发酵苜蓿草粉组,鹅的平均日增重最高,较对照组提高了19.48%(P0.05)。2)饲粮中添加苜蓿草粉对鹅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有显著交互影响(P0.05),5%、10%苜蓿草粉组及5%发酵苜蓿草粉组血清GSH-Px、SOD和CAT活性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其他各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3)饲粮中添加苜蓿草粉对胃蛋白酶、胰脂肪酶、十二指肠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饲粮中添加苜蓿草粉或发酵苜蓿草粉对胰蛋白酶、胰淀粉酶活性产生显著二次和交互影响(P0.05)。10%苜蓿草粉组胃蛋白酶、胰淀粉酶、十二指肠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与5%苜蓿草粉组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见,在鹅饲粮中添加一定量的苜蓿草粉或发酵苜蓿草粉可以促进其生长,提高血清抗氧化酶和消化酶活性,添加发酵苜蓿草粉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蛋鸡日粮中添加苜蓿草粉对肠道菌群结构及多样性造成的影响,试验选用17周龄海兰灰商品代蛋鸡90羽,随机分为2组,每组45羽,设空白对照组和苜蓿草粉添加组,对盲肠内容物进行菌群培养计数和PCR-DGGE。结果显示:苜蓿草粉组盲肠大肠杆菌和乳酸杆菌数目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对照组DGGE泳道条带数目高于草粉组,二组共有条带比例为36.4%。对照组各样本之间聚类较近,苜蓿草粉组样本与其聚类距离较远。试验表明,日粮中添加苜蓿草粉后,蛋鸡肠道的菌群结构及多样性均发生了变异。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纤维源对成年扬州鹅肠道组织形态变化的影响。选用18只健康、体重相近的25周龄扬州鹅公鹅,随机分为3组,即:稻壳粉组、苜蓿草粉组、羊草粉组,每组6只。试验期28 d,试验期末将试验鹅处死并留取各肠段组织,称重并观察肠道组织形态。结果表明:①不同纤维源对十二指肠和空肠长度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稻壳草粉组回肠长度显著高于苜蓿草粉组与羊草粉组(P<0.05),苜蓿草粉组与羊草粉组差异不显著(P>0.05)。②稻壳粉组十二指肠绒毛高度、绒毛宽度、隐窝深度、肌层厚度均显著高于苜蓿草粉组与羊草粉组(P<0.05),其中苜蓿草粉组隐窝深度、V/C与羊草粉组差异显著(P<0.05);稻壳粉组与羊草粉组空肠绒毛高度显著高于苜蓿草粉组(P<0.05),隐窝深度显著低于苜蓿草粉组(P<0.05),稻壳粉组与羊草粉组间均差异不显著(P>0.05),稻壳粉组肌层厚度显著高于苜蓿草粉组(P<0.05);羊草粉组回肠绒毛高度显著高于苜蓿草粉组与稻壳粉组(P<0.05),3组间绒毛宽度差异显著(P<0.05),且以稻壳粉组最大,羊草粉组V/C显著高于苜蓿草粉组和稻壳粉组(P<0.05),羊草粉组肌层厚度显著低于苜蓿草粉组与稻壳草粉组(P<0.05)。由此可知,不同纤维源可显著影响25周龄扬州鹅肠道组织形态。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益生菌对肉兔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回肠黏膜免疫指标和盲肠发酵指标的影响,为益生菌在肉兔生产中应用提供理论参考。选用28日龄断奶、体重相近、健康状况良好的商品伊拉肉兔40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08CFU/kg植物乳杆菌(Lactiplantbacillus plantarum)、戊糖片球菌(Pediococcus pentosaceus)和丁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预试期7 d,正试期40 d。结果表明:1)饲粮中添加不同益生菌对肉兔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内脏器官发育指标均无显著影响(P>0.05)。饲粮中添加不同益生菌有降低肉兔腹泻率的趋势(P=0.0595),有提高肉兔成活率的趋势(P=0.0603)。2)各试验组的空肠绒毛高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丁酸梭菌组的空肠隐窝深度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3)试验组的回肠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回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干扰素-γ(IFN-γ)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4)试验组的盲肠内容物pH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盲肠内容物乙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丁酸梭菌组的盲肠内容物氨态氮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不同益生菌均能够改善肠道形态结构,改变盲肠内容物挥发性脂肪酸组成,提高机体肠道黏膜免疫性能,对维持肉兔肠道健康具有一定促进作用。综合本试验结果,丁酸梭菌对维持肉兔肠道形态结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研究青贮构树对肉羊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和肠道健康的影响。选取4月龄、体重(23.9±3.3) kg的健康肉用川中黑山羊母羊24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12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青贮构树组饲喂用青贮构树替代基础饲粮中12.5%的苜蓿干草的试验饲粮。预试期14 d,正试期70 d。结果表明:1)对照组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高于青贮构树组(P 0.05)。对照组和青贮构树组之间末重、料重比和平均日增重均无显著差异(P0.05)。2)对照组和青贮构树组之间各养分表观消化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3)青贮构树组的十二指肠隐窝深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空肠和回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空肠隐窝深度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4)对照组和青贮构树组之间空肠和回肠丙二醛含量、总抗氧化能力以及总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均无显著差异(P0.05)。5)对照组回肠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显著低于青贮构树组(P0.05)。6)青贮构树组回肠免疫球蛋白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使用青贮构树替换基础饲粮中12.5%的苜蓿干草能改善肉羊肠道形态,促进肠道健康。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柠檬酸对伊拉肉兔盲肠微生物多样性及代谢产物的影响。选取35日龄体重相近的健康断奶伊拉肉兔10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2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兔。空白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抗生素对照组饲喂添加抗生素的基础饲粮,3个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5%(试验Ⅰ组)、1.0%(试验Ⅱ组)、1.5%(试验Ⅲ组)柠檬酸的试验饲粮。预试期5 d,正试期22 d。饲养试验结束后,采用Illumina H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试验兔盲肠微生物的16S rDNA基因的V4区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1)试验Ⅲ组盲肠微生物Chao指数、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均极显著高于2个对照组及其他试验组(P0.01)。2)在门水平上,各组试验兔盲肠微生物均主要由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和变形菌门组成,且饲粮中添加柠檬酸对各主要优势菌门的相对丰度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在属水平上,各组最大的优势菌属均为瘤胃球菌科NK4A214群,除青枯菌属、伯克氏菌科未分类菌属和罕见小球菌属外,饲粮中添加柠檬酸对各优势菌属的相对丰度均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P0.05或P0.01)。3)与空白对照组和抗生素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柠檬酸对试验兔盲肠内容物pH及微生物代谢产物各挥发性脂肪酸的浓度均没有显著影响(P0.05)。由此得出,饲粮中添加柠檬酸可提高伊拉肉兔盲肠微生物多样性,通过改变盲肠微生物组成比例来改变盲肠微生物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5.
本文旨在研究银耳多糖(TP)对断奶仔猪肠道健康的调节作用。试验选取20头遗传背景一致、健康状况良好、胎次和体重接近的21日龄断奶仔猪,随机分为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和TP组(基础饲粮中添加0.4%TP),每个处理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预饲期3 d,试验期为21 d。试验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TP组仔猪肠绒毛高度和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的比值显著提高(P 0.05),仔猪空肠隐窝深度有降低趋势(P=0.083),仔猪空肠淀粉酶、脂肪酶和乳糖酶活性显著提高(P 0.05),仔猪盲肠食糜总菌和大肠杆菌数量显著降低(P 0.05)。以上研究表明,日粮补充0.4%的银耳多糖可显著改善断奶仔猪空肠形态、提高空肠黏膜消化酶活性,调节仔猪盲肠菌群结构,促进肠道健康发育。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初产母猪的后备期、妊娠期饲粮中不同比例的苜蓿草粉,对其生长性能和繁殖性能的影响,试验选用640头日龄110d、体重45kg左右的健康后备母猪(长×大),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设计,分为4个处理,分别为:对照组(0%草粉组)、5%草粉组、10%草粉组、15%草粉组,每个处理4个重复,每个重复40头猪。妊娠期选取增重和发情较好的5%草粉组后备期母猪,发情配种后分为对照Ⅰ组(0%草粉组)、10%草粉组、15%草粉组、20%草粉组,后备期对照组母猪继续作为妊娠期的对照组,共5个处理,每个处理4个重复,每个重复3头猪。结果表明:1)在后备期45~70kg阶段,试验组的采食量均低于对照组,随着苜蓿草粉用量的增加,采食量依次下降;5%草粉组的日增重显著高于、料重比显著低于10%和15%草粉组(P0.05),但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3个试验组中,只有5%草粉组的增重成本低于对照组,且使用苜蓿草粉愈多,成本愈高。在后备期70~130kg阶段,无论是采食量还是日增重,3个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随着草粉用量增加,采食量和日增重均依次下降,其中10%和15%草粉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与5%草粉组差异不显著;3个试验组的料重比和增重成本均高于对照组,且有随着苜蓿草粉用量增加而依次增加的趋势,其中15%草粉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添加5%的苜蓿草粉对母猪发情率有改善,但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2)在妊娠期阶段,草粉组的背膘增厚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对照Ⅰ组(P0.05);对照Ⅰ组和10%、15%、20%苜蓿草粉组的初生活仔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初生窝重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14.88%、6.89%、12.31%、24.48%,弱仔率分别降低了53.44%、36.39%、87.37%、62.78%,尽管均未达到显著差异程度,但说明后备期饲粮中使用苜蓿草粉对妊娠期母猪产仔数及仔猪健康有良好的后续效应,后备期用5%苜蓿草粉妊娠期使用20%苜蓿草粉效果最佳。综合得出,后备期添加5%的苜蓿草粉不会影响后备母猪生长但会提高发情率,后备期添加5%草粉妊娠期不添加时,母猪的繁殖效果也得到改善;妊娠期添加20%的苜蓿草粉产活仔率和初生窝重最佳。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不同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中性洗涤纤维(NFC/NDF)对肉兔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肠道消化酶活性及肠道发育的影响。选取135只健康、平均体重为(1.08±0.07) kg的断奶肉兔,随机分为5组,每组27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各组在其他营养水平一致的前提下分别饲喂NFC/NDF为0.7(T1组)、1.0(T2组)、1.3(T3组)、1.6(T4组)和1.9(T5组)的试验饲粮。生长试验28 d,消化代谢试验7 d。结果表明:1) T1、T2和T3组的终末体重、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T5组(P0.05或P0.01),T5组的料重比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T5组的腹泻率极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2) T5组的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或P0.01),T3组的粗脂肪表观消化率极显著高于T1和T5组(P 0.01),T5组的粗纤维表观消化率极显著低于T1和T2组(P 0.01),T2组的中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T3、T4和T5组(P 0.05或P 0.01),T1组的酸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T3、T4和T5组(P 0.05或P 0.01),T1和T5组的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表观消化率显著低于T2和T4组(P0.05)。3) T4组的空肠胰蛋白酶和α-淀粉酶活性最高,显著或极显著高于T1组(P0.05或P0.01);T2组的空肠蔗糖酶活性最高,显著高于T3、T4和T5组(P0.05);T2组的盲肠纤维素酶活性最高,显著高于T4和T5组(P0.05)。4) T2组的空肠隐窝深度显著低于T1组和T5组(P0.05);T2组和T3组的空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极显著高于T1、T4和T5组(P0.01);T2组盲肠黏膜厚度最高,显著或极显著高于T1、T4和T5组(P0.05或P0.01)。由此可见,饲粮NFC/NDF在1.0~1.3更利于提高断奶肉兔养分表观消化率和肠道消化酶活性,改善肠道形态结构,促进断奶肉兔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纤维源及粗纤维(CF)水平对肉兔颗粒饲料质量、生长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采用双因子析因设计,在等能等蛋白质条件下,设2种纤维源(苜蓿草粉、稻壳粉),3个CF水平(12%、14%、16%),共配制6种试验饲粮。饲粮中苜蓿草粉和稻壳粉比例分别为24.5%、31.5%、37.5%和14.0%、17.5%、22.0%。选择144只70~80日龄健康生长肉兔,随机分为6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兔(雌雄各占1/2)进行饲养试验,预试期1周,正试期4周。饲养试验结束后,每组取4只(每个重复取1只)兔屠宰,取背最长肌测定肉品质。结果表明:1)以稻壳粉为纤维源制作的颗粒饲料的长度、容重、硬度显著或极显著高于以苜蓿草粉为纤维源制作的颗粒饲料(P0.05或P0.01),而以苜蓿草粉为纤维源制作的颗粒饲料的粉化率则极显著高于以稻壳粉为纤维源制作的颗粒饲料(P0.01)。饲粮CF水平越高,颗粒饲料硬度越大,苜蓿草粉组同时表现出粉化率越低。2)16%CF水平的苜蓿草粉组肉兔平均日增重(ADG)、平均日采食量(ADFI)最高,而料重比(F/G)最低。而以稻壳粉为纤维源,各CF水平组的ADG、ADFI和F/G无显著差异(P0.05)。3)饲粮纤维源及CF水平对兔肉p H24 h、剪切力、蒸煮损失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纤维源对兔肉的滴水损失有显著影响(P0.05)。综上,与苜蓿草粉相比,以稻壳粉为纤维源利于提高颗粒饲料的长度、容重和硬度;本试验条件下,CF水平越高肉兔颗粒饲料的硬度越大;以苜蓿草粉为纤维源,CF水平为16%(饲粮中苜蓿草粉比例为37.5%)时,肉兔的生长性能最佳;若以稻壳粉为纤维源,其在肉兔饲粮中比例可占到22.0%(饲粮CF水平为16%)。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比例大叶枸草粉替代基础混合饲粮中的苜蓿草粉、豆粕、玉米及混合精料对瘤胃体外产气和发酵特性的影响,探讨大叶枸草粉替代常规饲料的适宜比例。选用3头体况良好并装有瘤胃瘘管的青年湖羊作为瘤胃液供体动物,分4个试验(大叶枸草粉100%替代苜蓿草粉、25%~100%替代豆粕、10%~40%替代玉米或混合精料),每个试验设均空白对照,用体外产气法观测各基础混合饲粮的24 h体外发酵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相比,大叶枸草粉100%替代苜蓿草粉时,体外24 h产气量、pH、氨态氮浓度无显著差异(P>0.05),但是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浓度显著降低(P<0.05),而各挥发性脂肪酸(VFA)与TVFA比值差异不显著(P>0.05);用50%的大叶枸草粉替代豆粕时,对24 h产气量和发酵参数均无显著影响(P>0.05),而高替代比例时显著降低24 h产气量、pH及氨态氮浓度(P<0.05);随着大叶枸草粉替代玉米比例增加,24 h产气量无显著变化(P>0.05),pH、氨态氮浓度显著上升(P<0.05),而TVFA浓度显著下降(P<0.05),乙酸/TVFA显著上升(P<0.05),丙酸/TVFA下降,但差异不显著(P>0.05);大叶枸草粉替代混合精料时,pH、氨态氮浓度无显著差异(P>0.05),用20%以内的大叶枸草粉替代混合精料,对24 h产气量和发酵参数(除乙酸/丙酸)无显著影响(P>0.05),当替代比例高于40%时会显著降低24 h产气量和TVFA浓度(P<0.05)。可见,湖羊基础混合饲粮中用大叶枸草粉100%替代苜蓿草粉时,在瘤胃发酵特性上没有差异;以50%的大叶枸草粉替代豆粕,对瘤胃发酵参数影响不显著;而替代玉米或混合精料的比例不应超过20%。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旨在通过研究无氮饲粮对家兔肠道消化酶活性和盲肠微生物区系的影响,为家兔内源氮代谢的研究提供参考。选取1.5岁、健康状况良好的獭兔、肉兔、毛兔各20只(公母各占1/2),将每个种类的家兔按照性别随机分成2组,分别饲喂基础饲粮和无氮饲粮,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预试期和正试期各7 d。结果显示:1) 3种家兔无氮饲粮组肠道淀粉酶和纤维素酶活性均高于基础饲粮组,其中獭兔、肉兔和毛兔分别提高了8.00%、4.08%和20.69%以及12.45%、12.19%和9.47%,但均无显著差异(P0.05)。3种家兔无氮饲粮组肠道胰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均低于基础饲粮组,其中獭兔、肉兔和毛兔分别降低了5.47%、8.20%和9.98%以及4.34%、0.96%和8.97%,但均无显著差异(P0.05)。2)在盲肠菌群结构方面,无氮饲粮组獭兔拟杆菌属(Bacteroides)、瘤胃球菌科NK4A214群(Ruminococcaceae_NK4A214_group)和艾克曼菌属(Akkermansia)的相对丰度均高于基础饲粮组,瘤胃球菌属1(Ruminococcus_1)、毛螺菌科NK4A136群(Lachnospiraceae_NK4A136_group)的相对丰度均低于基础饲粮组。无氮饲粮组肉兔拟杆菌属和艾克曼菌属的相对丰度均高于基础饲粮组,瘤胃球菌属1、毛螺菌科NK4A136群和不可培养紫单胞菌科(uncultured_bacterium_f_Porphyromonadaceae)的相对丰度均低于基础饲粮组。无氮饲粮组毛兔拟杆菌属、艾克曼菌属和Lachnoclostridium的相对丰度均高于基础饲粮组,不可培养拟杆菌目S24-7群(uncultured_bacterium_f_Bacteroidales_S24-7_group)和瘤胃球菌属1的相对丰度均低于基础饲粮组。综上所述,无氮饲粮对家兔的肠道消化酶活性和盲肠微生物区系均有一定影响,应用无氮饲粮法研究家兔内源氮代谢时应综合考虑这些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