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黑缘红瓢虫种群动态及捕食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采用田间调查和室内试验,对黑缘红瓢虫的种群消长规律和捕食功能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4月中旬和7月中下旬是黑缘红瓢虫发生的盛期。采用Holling-Ⅱ型方程和Holling-Ⅲ型功能反应模型对黑缘红瓢虫3龄、4龄幼虫和成虫捕食朝鲜球坚蚧的作用进行拟合,由模型得出,一头黑缘红瓢虫成虫、4龄幼虫、3龄幼虫对朝鲜球坚蚧的最佳寻找密度分别为76.31,35.61,32.24,其寻找效应均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降低,且在猎物密度相同的情况下,成虫的寻找效应大于幼虫,4龄幼虫寻找效应大于3龄幼虫。  相似文献   

2.
1瓢虫 1.1黑缘红瓢虫。黑缘红瓢虫以成虫和幼虫捕食多种介壳虫,如柿绵蚧、角蜡蚧、桃球坚蚧、东方盔蚧和桑白蚧等。 1.1.1形态特征。成虫体长5.2~6mm,宽4.5~5.5mm。身体近圆形,背面光滑,  相似文献   

3.
黑缘红瓢虫对朝鲜球坚蚧捕食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研究黑缘红瓢虫对朝鲜球坚蚧捕食的功能反应、干扰作用及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其各龄幼虫和成虫功能反应均属于HolingⅡ型,拟合程度较好.黑缘红瓢虫成虫存在着种内干扰,其捕食率随着自身密度的增加而降低.空间异质性对黑缘红瓢虫捕食作用有很大的影响,捕食者在捕食过程中,纸片数越多,即环境阻力越大,捕食作用率越低.  相似文献   

4.
黑缘红瓢虫对扁平球坚蚧的捕食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黑缘红瓢虫成虫对扁平球坚蚧若虫捕食的功能反应、干扰作用。结果表明,其功能反应属于Holling Ⅱ型,寻找效应与自身密度的关系可用Hassell数学模型捕述。黑缘红瓢虫对扁平球坚蚧具有较强的捕食能力,口最大捕食量为51.57头。黑缘红瓢虫对猎物的寻找效应随自身密度的增大而下降;成虫存在着种内干扰,其捕食率随着自身密度的增加而降低。模拟后的各方程经X^2检验,其理论值与观察值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黑缘红瓢虫成虫人工饲料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黑缘红瓢虫人工饲料研究结果表明:以草鱼肉、鲜猪肝、夜蛾幼虫粉为主要配方的人工饲料基本满足成虫的营养需要.存活率较高,但平均单头雌虫产卵量较低。各配方饲养的黑缘红瓢虫成虫对朝鲜球坚蚧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模型。以有取食刺激因子的配方成虫对朝鲜球坚蚧作用数据,但各饲料配方饲养的成虫捕食能力(1~31头)都随饲养时间(由第25~290天)的延长而减弱;成虫寻找效应(0.3802~0.0717)随着朝鲜球坚蚧密度(2~10头)的增加而下降,以有取食刺激因子的配方成虫对朝鲜球坚蚧的寻找效应较高,但各配方成虫都随饲养时间的延长而减弱。添加取食刺激因子的人工饲料对提高其成虫的越冬存活率、产卵量、捕食能力和寻找效应有明显促进作用.并且其成虫对饲料的利用率和转化率较高。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黑缘红瓢虫个体间的干扰作用对捕食作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黑缘红瓢虫对朝鲜球坚蚧的捕食作用率随捕食者个体间的相互干扰作用的增加而下降,两者之间的关系随黑缘红瓢虫数量的增加呈幂函数下降曲线。黑缘红瓢虫个体间存在明显的相互干扰效应。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得到如下结果:1.瓢虫与球蜡蚧的生潘史相配合,在春季、初夏和秋季瓢虫对球蜡蚧均有控制作用。2.瓢虫幼虫的4个龄态和成虫的3个阶段对球蜡蚧密度的功能反应均属HollingⅡ型,捕食量逐龄递增,4龄幼虫的捕食量最高。幼虫的发育历期随球蜡蚧密度的增加而缩短,发育速率加快。3.在干扰法效果测定中,除去瓢虫和保留瓢虫的两种处理,球蜡蚧种群趋势指数1分别为1.474和0.0029,其Ⅰ值之比为105:1。  相似文献   

8.
为探明龟纹瓢虫对褐软蚧的控制潜能,在人工气候箱中研究了不同温度和空间下龟纹瓢虫(4龄幼虫、成虫)捕食褐软蚧1龄若虫的功能反应及寻找效应。结果表明,在不同试验温度和空间下,龟纹瓢虫(4龄幼虫、成虫)对褐软蚧1龄若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型圆盘方程,但其功能反应参数存在差异。龟纹瓢虫(4龄幼虫、成虫)对褐软蚧1龄若虫的控制效能(a′/T_h)和寻找效应均与温度呈二次函数关系,最高峰出现在25℃,21~29℃是龟纹瓢虫(4龄幼虫、成虫)捕食褐软蚧1龄若虫较为适宜的温度范围。龟纹瓢虫(4龄幼虫、成虫)对褐软蚧1龄若虫的控制效能和寻找效应随试验空间的增大而降低。  相似文献   

9.
二双斑唇瓢虫对朝鲜球坚蚧的捕食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实验室条件下,初步研究了二双斑唇瓢虫对朝鲜球坚蚧的捕食作用,采用Holling-Ⅱ型方程和Holling-Ⅲ型功能反应模型对二双斑唇瓢虫捕食朝鲜球坚蚧的作用进行拟合。结果表明,1头二双斑唇瓢虫成虫对朝鲜球坚蚧的最佳寻找密度为32.65头,其寻找效应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10.
异色瓢虫对康氏粉蚧的捕食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验室条件下,初步研究了异色瓢虫对康氏粉蚧的捕食作用,采用Holling-Ⅱ型方程和Holling-Ⅲ型功能反应模型对异色瓢虫捕食康氏粉蚧的作用进行拟合。结果表明,异色瓢虫的各龄幼虫及成虫的功能反应均属符合Holling-Ⅱ型。1头异色瓢虫3龄幼虫、4龄幼虫、雄虫、雌虫对康氏粉蚧的最佳寻找密度分别为:1∶19,1∶20,1∶19,1∶19,其寻找效应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11.
主要天敌对栗绛蚧的控制作用及其利用策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查明栗绛蚧的捕食性和寄生性天敌有十余种 ,其中黑缘红瓢虫、中国花角跳小蜂、绛蚧跳小蜂、胶虫红眼啮小蜂是栗绛蚧的天敌优势种群。黑缘红瓢虫对栗绛蚧的捕食率可达 30 %以上 ,最高单株捕食率达 98%。 1998~ 2 0 0 0年寄生性天敌对雌绛蚧的总寄生率分别为 80 %、2 0 .38%、11.0 1% ;对雄绛蚧的寄生率分别为 11.11%、43.6 5 %、17.33%。表明主要天敌种群对栗绛蚧害虫起着很重要的控制作用 ,但是随着化学农药用量逐年增加 ,天敌种群数量及其控制作用呈逐年下降趋势。探明了雄绛蚧 2种寄生蜂羽化高峰期于 3月 30日至 4月 7日 ;雌绛蚧 6种寄生蜂羽化高峰期于 4月 2 5日至 5月 10日 ;并分别与雄成蚧羽化高峰期和雌蚧卵孵化高峰期相吻合。为制定施药防治适期和保护利用天敌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孪斑唇瓢虫幼虫对桑白盾蚧捕食功能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实验室自然温度下,研究了孪斑唇瓢虫1~4龄幼虫对桑白盾蚧若虫的捕食功能反应.试验结果表明,应用Holling-Ⅱ型方程拟合各龄幼虫的日最大捕食量:1龄、2龄、3龄和4龄幼虫分别为:597.4,106.9,176.5,214.6 头/d;应用Holling-Ⅲ型方程拟合各龄幼虫的最佳寻找密度:1龄、2龄、3龄和4龄幼虫分别为:53.0,36.8,36.9,37.7 头/d.表明孪斑唇瓢虫幼虫对桑白盾蚧若虫捕食潜力很大,尤其是3龄和4龄幼虫对桑白盾蚧若虫具有较大的捕食潜能,且各龄幼虫的寻找效应均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13.
黑缘红飘虫在浙江余杭梅林中一年发生一代,以成虫在梅林附近其它树木的主干缝隙等处越冬,卵聚集或分散产在被其取食过的朝鲜球蜡蚧Didesmococcus koreanus Borch.的蚧壳内或梅树枝条表面.幼虫共4龄,取食朝鲜球蜡蚧的老熟若虫和雌成虫.老熟幼虫在枝条下面聚集化蛹.成虫在夏季有滞育现象. 据室内饲养观察,此种瓢虫的卵、幼虫和蛹的平均历期分别为17.94,30.49和10.89天.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9.09℃、10.46℃和17.51℃。越冬期间,成虫的过冷却点为-10.60±1.60℃.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温度对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各虫态捕食桃蚜(Myzus persicae)能力的影响,设定18、23、28、33℃四个温度处理,测定不同虫态(龄)异色瓢虫(1—4龄幼虫和成虫)在不同猎物密度条件下对桃蚜的捕食量,并分析其捕食功能反应和寻找效应。结果显示:不同温度下各虫态异色瓢虫对桃蚜的捕食功能反应属于HollingⅡ型。在18—33℃条件下,随着温度的升高,各虫态异色瓢虫对桃蚜的捕食量逐渐增加。在33℃条件下,异色瓢虫的捕食能力(a∕Th)最强,理论最大捕食量(1∕Th)最高。同一温度下,异色瓢虫对桃蚜的捕食能力、理论最大捕食量均表现为4龄幼虫>成虫> 3龄幼虫> 2龄幼虫> 1龄幼虫。4龄异色瓢虫幼虫在4个温度处理下对桃蚜的理论最大捕食量(1∕Th)分别为90.909、 200.000、 333.333、 500.000头。各虫态异色瓢虫对猎物的寻找效应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随猎物密度的增加而降低。综上,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各虫态异色瓢虫对桃蚜的捕食能力、日最大捕食量和寻找效应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15.
据1983—1986年在甘肃武威地区调查,朝鲜球蚧对苹果、梨树的为害较为普遍,被害株率在85%以上。此虫一年发生一代,以若虫在枝条上越冬,雄成虫出现与梨树盛花期相吻合,雌雄性比为1.3:1。提出防治该虫应抓住两个关键时期,即苹果树发芽前喷5%柴汕乳剂或波美5度石硫合剂,以及在夏季若虫活动盛期,乐月j40呖水肢硫磺10cc—1500倍液喷雾,防治效果达86%以上。1986年从甘肃农业大学校园,引进黑缘红瓢虫成虫和幼虫,释放在试验树上进行观察,对朝鲜球蚧有显著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红环瓢虫 (Rodolia limbata Motschulsky)是草履蚧 [Drosicha corpulenta (Kuwana) ]的主要捕食性天敌 ,采用在林间小片面积繁育瓢虫种虫 ,采集带种虫的枝条在草履蚧发生区挂放的方法大面积防治草履蚧 ,释放1年后 ,草履蚧的平均虫口密度可控制在 1.2头 / cm2 以下 ,2年后可控制在 0 .0 1头 / cm2 以下 ,达到了持续控制的目的。在防治中必须保证放瓢虫点草履蚧虫口密度大于 0 .2头 / cm2 ,释放量在 10 0头以上 ,最佳防治时期为 4月中旬至 5月中旬  相似文献   

17.
引言湖北省位于长江中游,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雨水充沛的自然条件,在动物地理区划中,我省跨有古北区和东洋区,昆虫资源十分丰富,害虫与天敌昆虫种类复杂。1974—1980年我们结合全省农村害虫天敌资源调查,对有益瓢虫的种类和分布进行了初步考察,经鉴定分别隶属于6亚科,11族、27属、49种,其中有12属、22种为省内新记录(学名后注有*号者为本省种的新记录),并初步肯定湖北省有益瓢虫的优势种群为捕食蚜虫的龟纹瓢虫propylaea japonica(Thumberg)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pallas)七星瓢虫Caccinella septempunctata(L.)黑襟毛瓢虫Scymnus(Neopullus)hoffmanniweise捕食松干蚧、松蚜的隐斑瓢虫Harmonia obscurosignata Liu捕食红蜘蛛的深点食螨瓢虫stethorus (Stethorus) Punctillum weise捕食盾蚧的红点唇瓢虫Chilocorus kuwanae Silv-  相似文献   

18.
丽草蛉和异色瓢虫对美国白蛾的捕食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丽草蛉(Chrysopa formosa Brauer)和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 Pallas)对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 (Drury)]的捕食作用,为美国白蛾的生物防治提供多种天敌资源。本试验利用室内观察法结合HollingⅡ型圆盘方程拟合方法,研究了丽草蛉3龄幼虫、异色瓢虫4龄幼虫和成虫对美国白蛾卵和幼虫捕食行为、捕食能力和捕食功能反应。结果表明:对美国白蛾卵的捕食能力,以异色瓢虫4龄幼虫日均捕食量最大[(82.2±14.4)粒·d-1],丽草蛉3龄幼虫次之[(76.2±17.7)粒·d-1],而异色瓢虫成虫的日均捕食量[(61.0±4.9)粒·d-1]显著小于4龄幼虫;但对于美国白蛾1龄和2龄幼虫,异色瓢虫成虫和丽草蛉3龄幼虫的日均捕食量都显著高于异色瓢虫4龄幼虫(p0.05)。丽草蛉3龄幼虫、异色瓢虫4龄幼虫和成虫对美国白蛾1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型圆盘方程,通过方程得到异色瓢虫成虫对美国白蛾1龄幼虫理论最大捕食量达49.47头·d-1,高于丽草蛉3龄幼虫和异色瓢虫4龄幼虫的理论日均最大捕食量。对于美国白蛾卵块,异色瓢虫4龄幼虫具有较好的捕食能力,而对于美国白蛾1~2龄幼虫,异色瓢虫成虫和草蛉3龄幼虫捕食效果更好,本研究可为美国白蛾捕食性天敌的保护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异色瓢虫对枸杞蚜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及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晓庆 《湖北农业科学》2011,50(12):2442-2445
通过室内研究发现,异色瓢虫(Leis axyridis)对枸杞蚜虫(Aphid sp.)的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II型模型,成虫24 h最大捕食量为135.60头;不同龄期异色瓢虫幼虫均捕食枸杞蚜虫,其中以4龄幼虫捕食量最大,24 h捕食量153.84头。环境温度25℃为异色瓢虫的最适捕食温度;低于15℃或高于30℃,异色瓢虫对枸杞蚜虫的捕食量明显下降。异色瓢虫的捕食量受种内干扰影响,随着异色瓢虫密度的增加,单头平均捕食量呈下降趋势。蚜虫的空间分布影响异色瓢虫的捕食,随枸杞枝叶数的增加,异色瓢虫捕食量下降。异色瓢虫对枸杞蚜虫有较强选择性,存在枸杞蚜虫与枸杞木虱两种捕食对象的情况下,异色瓢虫倾向于选择捕食枸杞蚜虫,Cain指数D值大于2。  相似文献   

20.
[目的]明确新疆本地枣大球蚧捕食性天敌的种类,为保护利用自然天敌控制枣大球蚧提供依据.[方法]通过SCAR标记技术,利用枣大球蚧的特异性引物,对捕食性天敌肠道内枣大球蚧DNA残体进行检测,确定枣大球蚧捕食性天敌的种类.[结果]新疆阿克苏地区枣大球蚧捕食天敌种类组成,枣大球蚧的捕食性天敌涵盖3个目,6个科,有10种.包括红环瓢虫Rodolia limbata Motschulsky、孪斑唇瓢虫Chilocorus gem inuzaslavskij、多异瓢虫Adonia variegata (Goeze)、十三星瓢虫Hippodamia tredecimpunctata、冠突花蟹蛛Xysticus cristatus、合古卷叶蛛Consecuta、细小皿蛛Microlinyphia pusilla、三突花蛛Misumenopos tricuspidata、日本方头甲Cybocephalus niponieus和丽草蛉Chrysopa formosa(Brauer).[结论]运用SCAR分子标记的方法可以有效检测枣大球蚧捕食性天敌种类.首次检测到多异瓢虫Adonia variegata (Goeze)、十三星瓢虫Hippodamia tredecimpunctata、冠突花蟹蛛Xysticus cristatus、三突花蛛Misumenopos tricuspidat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