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福建省屏南县自1999年引进、推广袋栽滑菇,至今已有18年历史。目前,屏南县已成为南方最大的袋栽滑菇生产基地,每年栽培量都保持在3 000万袋以上,基本是一家一户分散粗放栽培。在栽培过程中,总有部分种植户由于栽培和管理措施不当,造成失败。笔者将在推广袋栽滑菇过程中出现的异常问题及其原因和处理措施总结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2.
珍珠菇,学名光帽鳞伞,因其伞形小,半球形,子实体丛生,似珍珠穿成的首饰而得名“珍珠菇”;因其表面有粘胶质,又名滑菇、滑子蘑。我国人工栽培主要集中在辽宁、吉林、黑龙江和台湾等省。其味鲜美,营养丰富。福建省屏南县于2007年从其菌株特性、培养料配方和不同栽培模式人手,选出了适合在自然季节下种植的棒式高产栽培技术。采用该技术栽培的珍珠菇出菇时间长、产量高,  相似文献   

3.
包著勤 《食用菌》2003,25(4):39-40
滑菇又名珍珠菇 ,子实体丛生 ,朵形小 ,菌盖黄褐色 ,表面光滑 ,有粘质 ,营养价值高 ,发展前景广阔。滑菇属喜湿性真菌 ,出菇温度 5~ 2 0℃ ,适合南方高山区种植。近年来 ,我县高山区综合利用栽培香菇、杏鲍菇等菌类污染的废料 ,采用长袋模式种植滑菇 ,取得高产 ,经济效益显著。现将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1 栽培季节 滑菇菌筒充分成熟后 ,以出菇有利 ,因此宜采用春种秋收的栽培方式。南方高山区制袋期可安排在 2~ 4月 ,菌株选用中晚熟种。2 培养料配方 种植滑菇的原料广泛 ,棉子壳、杂木屑、野草、农作物秸秆以及污染的废料等均可。配…  相似文献   

4.
滑菇反季节栽培品种筛选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玉谦 《食用菌》2001,23(5):17-19
滑菇栽培在东北地区主要采取春天接种、秋冬季出菇形式、为适应春季市场对滑菇鲜品的需求,笔者探索了冬季接种春季出菇的反季节栽培。通过小试和中试,选出了适合反季节栽培的滑菇品种03号,与参试的其它品种相比较,具有发菌快、出菇积温少、蜡层薄、出菇号、转潮快、菇质好等优良特性,小试平均单产1590g,中试平均单产1049g,在反季节栽培中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5.
对引进的11个滑菇品种(菌株)进行工厂化栽培比较试验。试验结果,滑菇126较其他品种表现突出,其菇蕾多、出菇齐、产量高,且栽培周期短,是工厂化栽培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6.
在边远山区栽培滑菇,如何掌握栽培季节特点,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简化工艺,减少污染,节约能源,降低成本,提高产量,增加效益,是滑菇生产的关键。本文简要总结边远农村栽培滑菇实用技术要点,仅供各地参考。一、栽培季节:滑菇属于中低温型菌类。由于该品种所具有的生物学特性和地理气候环境等因素所决定,滑菇栽培的生产布局应在气候湿润,四季均衡的北方靠近沿海的地区较为适宜。在辽东半岛各地栽培均在春季播种,秋季出菇。根据各地区小气候的  相似文献   

7.
筛选适合工厂化栽培的滑菇(Pholiota microspora)菌株,并研究培养温度、栽培料配方、搔菌处理和开袋时间对滑菇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最佳菌株为ph0012;最佳栽培料配方为51%木屑、30%银耳菌糠、18%麦皮,1%石灰;适宜的菌丝培养温度为22~25℃,出菇温度为15~17℃;搔菌和不搔菌处理,对滑菇产量无显著影响;适宜的开袋时间为接种后第90天;生产性栽培的第一潮菇平均产量为每袋186.38 g。  相似文献   

8.
滑菇又名珍珠菇、滑子菇、光帽鳞伞,属于丝膜菌科、鳞伞属,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青睐。滑菇能在较低的温度(5-20℃)条件下出菇,人工栽培具有适应性强,出菇时间长(闽东山区从当年10月至翌年3-4月),产量高、  相似文献   

9.
滑菇反季节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鲜品滑菇在国内的需求量不断增加,春、夏季节供不应求,滑菇保鲜品在国际市场上也十分走俏。为解决春、夏季滑菇鲜品的市场供应,笔者从1998年以来,对滑菇反季节栽培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总结出滑菇反季节高产栽培的8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0.
选择8个滑菇亲本,经过一系列布勒杂交技术环节,完成了400个杂交组合。通过培养观察、镜检、拮抗检验、试管出菇检验、罐头瓶内木屑基质出菇检验等技术手段,得到了131个杂交异核体;然后对其进行木屑半熟料栽培小试、重复小试和中试,选育出B52号和B17号滑菇新菌株。DNA检测结果表明,二者与各自亲本遗传差距较大,因而确定其为杂交新菌株,分别命名为丹滑16号和丹滑17号。因丹滑17号抗高温抗杂菌能力减弱,2015年终止其中试栽培。丹滑16号在中试栽培中,保持了高产稳产、菇质优良和抗高温抗杂菌能力强等优良性状。三年来(2013-2015年),在辽宁多地中试栽培101.65万盘,平均单产达2.14 kg,生物转化率达125.8%。  相似文献   

11.
李长莉 《食用菌》2014,(6):18-19
<正>辽宁省丹东市林业科学研究院食用菌研究室,在国际上首次将布勒杂交技术手段应用于滑菇育种研究,利用远缘、高亲和力、多代回交方法,采用2个野生滑菇亲本和多个生产上正在使用的滑菇亲本杂交,产生了400个杂交组合,并成功选育出丹滑16号滑菇新品种。丹滑16号具有发菌快、抗病性强、产量高、菇质好、性状稳定等特点。在中试栽培中,表现出较好的丰产性和稳定性,平均单产(盘)为2168 g,生物  相似文献   

12.
滑菇属于担子菌纲,伞菌目,丝膜菌科,鳞伞属.又称光帽鳞伞,光滑锈伞,珍珠菇,滑子菇.滑菇外观艳丽,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其中含有的滑菇多糖和核酸具有抑制肿瘤、提高人体免疫力的作用,是营养保健的佳品,深受消费者的欢迎,市场需求日益增加.常规生产是每年2~3月份装袋,秋季出菇的生产模式;反季滑菇栽培既每年11~12月份装袋,来年3~7月份产品供应市场,黑龙江省具有反季滑菇生产的气候优势,发展反季滑菇栽培具有广阔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13.
丁智权 《食用菌》2011,33(2):38-39
针对闽北气候条件与滑菇生物学特性,总结出适合闽北条件滑菇栽培季节,培养基、培养料配方,栽培方式,管理方法等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4.
张印  李长莉  张巍  张颖 《食用菌》2005,27(4):37-38
滑菇属于低温出菇型食用菌,只在我国北方地区大面积栽培。近几年,由于外贸出口量的增加和国内市场需求进一步扩大,使得滑菇价格稳中有升,国际国内市场十分活跃,这极大地激发了山区农民种植滑菇的积极性。但是,由于菌种、原料、栽培技术方面的原因,在滑菇生产过程中,每年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轻则减产,重则绝收。笔者针对滑菇栽培中出现的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滑菇代料高产栽培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面叙述滑菇代料高产栽培技术,包括栽培场所和栽培季节的选择,栽培的原料与6种配方,栽培袋的制作方法,接种的技术,发菌期和出菇的管理,两种出菇方法,采收。  相似文献   

16.
<正>长根菇又名长根小奥德蘑、长根金钱菌、露水鸡纵、茶树菌,是一种中高温型、土生的木腐菌。长根菇菇盖肉质嫩滑,柄脆爽口,味道鲜美,有较高的食用价值,此外,其菇体中含有一种长根菇素,也叫小奥德黄酮,不仅有很好的降血压及抗肿瘤的效果,还可起到抗生素的作用,可抑制霉菌类的生长,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因此,长根菇作为一种药食兼用的珍稀食用菌,栽培于夏秋,更显珍贵,同时它具有出菇期长特点,能缓解销售压力,有较好的市场前景。据统计,2011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全区生态林1.14万hm2,其中可作为林下栽培食用菌的树  相似文献   

17.
全面叙述滑菇代料高产栽培技术,包括栽培场所和栽培季节的选择,栽培的原料与6种配方,栽培袋的制作方法,接种的技术,发菌期和出菇的管理,两种出菇方法,采收。  相似文献   

18.
张敏  李红  刘娜  张季军  肖千明 《北方园艺》2015,(11):155-157
以滑菇PN06和滑菇PN08为亲本,应用单孢杂交方法,经过同工酶检测、生物学特性分析、出菇性鉴定、袋栽筛选试验,优选出杂交新菌株"辽滑菇1号"(编号H03)。该菌株菌盖半球形,高产优质性状稳定,抗杂、抗逆性强,尤其适合于辽宁省广泛采用的半熟料栽培模式,污染率平均降低8%,提高产量7%以上。2013年获得辽宁省的新品种认定,是优良的栽培菌株。  相似文献   

19.
陈爱靖 《食用菌》2012,34(5):36-37
银耳-滑菇高产高效周年栽培技术,是根据银耳属中温结实型菌类,而滑菇属低温结实型菌类的特点,在同一个菇棚进行两菇周年的高产高效栽培,夏季栽培银耳,冬春季栽培滑菇,并利用银耳废菌糠栽培滑菇,废料得到循环综合再利用,变废为宝,促进食用菌生产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张维瑞  周修赵 《食用菌》2002,24(6):31-31
滑菇是一种低温性的菌类 ,产区主要在东北 ,而南方由于气候的原因栽培较少。近年来 ,笔者在南方的高海拔地区 (海拔 80 0 m以上 )采用袋栽模式栽培滑菇取得成功。现将有关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 栽培季节 滑菇制袋期宜在 2月至 5月上旬 ,太早制袋温度低 ,发菌慢 ;制袋太晚 ,因夏季温度高易污染杂菌。菌种使用中晚熟品种。出菇季节为当年的 11月至翌年的 5月。2 制作菌筒2 .1 培养料配方 实践表明 ,许多培养料均可用于栽培滑菇 ,比较理想的配方 :1木屑 89% (适当添加或完全用污染的香菇废菌料 ) ,麦麸 (米糠 ) 10 % ,石膏 1% ;2木屑 40 %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