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HPLC法同步测定维生素预混合饲料中5种B族维生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建立同步测定维生素预混合饲料中烟酸、烟酰胺、维生素B6、维生素B2和维生素B1等5种B族维生素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采用Hypersil C18色谱柱(250 mm×4.0 mm,5μm),流动相为p H 3.0的磷酸盐缓冲液(0.01 mol/L KH2PO4-0.005 mol/L辛烷磺酸钠-0.5%三乙胺)-甲醇(V/V,75∶25)等度洗脱,柱温为35℃,流速为1.0 m L/min,紫外检测器在波长275 nm进行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烟酸和烟酰胺的线性范围为75~1500μg/m L,维生素B6、维生素B2和维生素B1的线性范围为25~500μg/m L,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6~0.9999,平均回收率为98.5%~100.6%,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21%~0.61%。此方法具有简单、快速和准确的特点,适用于维生素预混合饲料中5种B族维生素含量的同步测定。  相似文献   

2.
最近研究表明,奶牛饲料中可能需要添加某些水溶性维生素或 B组维生素,这与以前的假设 (瘤胃微生物能够利用典型饲料、饲草合成足够的 VB)相矛盾。美国动物营养学家 James Coomer和 Moorman公司 (一个配合饲料、预混合饲料加工厂 )认为新的研究重点应该放在五种 B组维生素 (B1、尼克酸、 B2、胆碱和生物素 )上。   尼克酸与体脂肪代谢   奶牛妊娠后期与泌乳早期,由于尼克酸影响体脂肪和酮的代谢,因此发生酮病时补充尼克酸有好处。泌乳早期体脂肪代谢最旺盛,因为此阶段产奶所需能量最高。 Coomer博士认为妊娠最后两周和泌乳早期…  相似文献   

3.
采用荧光标准曲线法对预混合饲料中维生素B2进行测定.本法测定线性范围较宽,在0.0~1.0 μg/mL相关系数为0.99998, 平均回收率为94.55%~102.86%.本法简单快捷,能满足预混合饲料中维生素B2的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4.
试验采用荧光标准曲线法对预混合饲料中维生素B2进行测定。该法测定线性范围较宽,在0-1.0μg/mL范围内,其相关系数为0.99998,平均回收率为94.55%-102.86%。这种方法简单快捷,能满足预混合饲料中维生素B2的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旨在研究维生素C对半滑舌鳎亲鱼繁殖性能及后代质量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5%(C0.5组)、1.0%(C1.0组)和1.5%(C1.5组)的L-抗坏血酸-2-磷酸酯(作为维生素C添加剂),制成维生素C添加量分别为0.175%、0.350%和0.525%的3种试验饲料.每种试验饲料饲喂3.5龄滑舌鳎雌性亲鱼15尾[(1.15±0.11) kg/尾]和雄性亲鱼20尾[(0.25±0.05) kg/尾],饲喂2个月后人工育苗.结果表明:添加维生素C对半滑舌鳎雌性亲鱼的性腺指数和相对产卵量以及雄性亲鱼的精液浓度没有显著影响(P>0.05),添加0.350%维生素C能显著提高雄性亲鱼的性腺指数(P<0.05).随饲料中维生素C添加量的增加,上浮卵率和孵化率显著上升(P<0.05),初孵仔鱼畸形率显著下降(P<0.05).C1.0和C1.5组的卵径、受精率、初孵仔鱼体长以及血清中雌二醇和睾酮含量均显著高于C0.5组(P<0.05),而C1.0与C1.5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C1.5组卵中大油球直径显著高于C05组(P<0.05).卵子和上浮卵中维生素C含量随饲料中维生素C添加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但各试验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此外,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能不同程度地提高亲鱼肝脏、卵巢、精巢和卵子中维生素C含量,提升亲鱼血清、肝脏、卵巢、精巢、卵子和精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并相应降低丙二醛含量.由此可见,本试验条件下,饲料中添加高剂量(0.525%)的维生素C更有利于促进半滑舌鳎亲鱼性激素的合成,改善亲鱼的繁殖性能,提高精卵质量,促进受精卵孵化,减少仔鱼畸形.  相似文献   

6.
采用HPLC建立了兽药维生素ADE注射液中维生素A、维生素D3和维生素E的含量检测。采用C18色谱柱(150 mm×4.6 mm,5μm),甲醇为流动相A、乙腈-乙醇-水(60∶25∶5)为流动相B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1.5 m L/min,检测波长为265 nm,柱温为25℃,进样量为20μL。结果表明,在此色谱条件下,维生素ADE注射液中维生素A、维生素D3和维生素E的分离度良好,分别在60.96~1219.20μg/m L、2.56~51.20μg/m L和300.23~6004.60μg/m 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进行检测,维生素A、维生素D3和维生素E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6%、101.1%和99.0%,RSD均小于1.0%;平均重复性分别为105.7%、106.8%和102.3%,RSD均小于1.0%;中间精密度的RSD均小于0.5%;稳定性的RSD均小于1.0%;耐用性中选择流动相A与B变化为17∶83、流速为1.5 m L/min时,在一定范围内三种组分的含量基本稳定;柱温为25℃时,可避免维生素降解。说明该方法简单、快速,适用于维生素ADE注射液中三种维生素含量的测定,具有分离效果好、回收率高和稳定性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行业常用的粉状和微胶囊状维生素预混合饲料在加速试验条件下的稳定性,为高温高湿条件下维生素预混合饲料的精准化使用提供参数,并评价微胶囊化处理对维生素稳定性的效果。将维生素预混合饲料制成2种剂型,即常见的粉状(粉状组)和微胶囊状(微囊组)。将粉状组和微囊组维生素预混合饲料样品储存在(40±2)℃、(75±5)%相对湿度(RH)的恒温恒湿箱内,分别在第0(初始)、30、60、90和180天取出,检测维生素A、维生素D3、维生素E、维生素K3、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烟酸和泛酸的含量,计算不同储存时间后各个维生素的存留率。结果显示:1)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粉状组和微囊组中维生素A、维生素D3、维生素E、维生素K3、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烟酸和泛酸的存留率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但粉状组中维生素D3的存留率和微囊组中维生素E的存留率在不同储存时间下没有显著差异(P>0.05)。2)在各个储存时间时,维生素A和维生素B1的存留率均表现为粉状组极显著大于微囊组(P<0.01);在储存60、90和180d时,粉状组中维生素K3和维生素B6的存留率极显著大于微囊组(P<0.01);在储存90d时,粉状组中泛酸的存留率显著大于微囊组(P<0.05);在储存60和90d时,微囊组中维生素D3的存留率显著或极显著大于粉状组(P<0.05或P<0.01);在储存180d时,微囊组中维生素E的存留率显著大于粉状组(P<0.05);在储存60d时,微囊组中烟酸的存留率显著大于粉状组(P<0.05);在各个储存时间时,粉状组和微囊组中维生素B2的存留率无显著差异(P>0.05)。此外,本试验还给出了2种制剂的维生素预混合饲料中维生素存留率随储存时间变化的回归方程。由此可见,在高温高湿条件下,随着储存时间延长,维生素预混合饲料中多种维生素的含量显著降低,在精准动物营养与饲养中需要予以考虑;微囊化处理对高温高湿储存情况下不同维生素存留率的影响没有一致性规律,需要开展针对性的包被处理和稳定化工艺研究。  相似文献   

8.
【接上期】2水溶性维生素的鉴别2.1维生素B1的鉴别及含量测定方法单体维生素B1外观呈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稍有臭味,微苦。2.1.1预混合饲料中维生素B1的鉴别方法(1)取预混料2~5 g,加水20 mL充分搅拌溶解,取滤液2 mL,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预混合饲料中维生素A乙酸酯含量的方法.色谱柱为C18柱(1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检测波长326 nm.维生素A乙酸酯浓度在0.05~100 IU/mL范围内,峰面积与浓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9 9.2个不同浓度的添加回收率分别为93.6%和98.3%.  相似文献   

10.
不同维生素组合对点带石斑鱼生长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U122(1210)均匀试验设计,通过在相同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维生素A(VA)、维生素D(VD)、维生素K(VK)、叶酸、维生素B1(VB1)、维生素B2(VB2)、维生素B6(VB6)、泛酸钙、烟酰胺和肌醇,对试验鱼进行9周的饲养试验,研究其对点带石斑鱼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饵料系数(FC)、蛋白质效率(PER)及肌肉和肝脏中RNA/DNA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维生素组合能显著影响点带石斑鱼WGR、SGR、PER及肌肉和肝脏中RNA/DNA等指标(P<0.05);对FC影响禾显著(P>0.05).(2)肌肉及肝脏中RNA/DNA比率的大小依WGK的大小呈规律性的变化.第10组生长最快,其FC最低、PER最高,肌肉及肝脏中RNA/DNA也最高.(3)以WGR为因变量(Y),10种维生素为自变量(X1、X2……X10)建立回归方程:Y=30.62794+0.00204X1+0.00330X2+0.10748X4+0.11866X5-0.07566X7+0.11400X8+0.01335X9+0.00613X10-0.000000143915X12-0.01123X32+0.00091170X62-0.00028190082-0.00000173X102(R2=0.9982),由此可求最优配比.  相似文献   

11.
建立了UPLC-MS/MS同时测定配合饲料中6种水溶性维生素(VB1、VB2、VB3、VB6、VB7、VB12)的方法。饲料样品中水溶性维生素用乙酸铵水溶液(p H=4.0)超声提取,吸取上清液过膜后,供UPLC-MS/MS检测。各待测物用Capcell PAK ADME(2.1 mm I.D×150 mm,3 um)色谱柱进行分离,采用50 mmol乙酸铵-甲醇作流动相,梯度洗脱,串联质谱采用电喷雾离子源正模式,在多反应监测(MRM)模式下对6种水溶性维生素进行测定。结果表明,6种维生素在1~20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6~0.999。空白加标浓度为10~1 000μg/kg,这6种水溶性维生素的加标回收率为83.5%~106.4%,相对标准偏差(n=6)为3.5%~9.1%,上述饲料中6种维生素的检出限为0.05~1.97μg/kg,定量下限为0.16~6.5μg/kg。方法快速准确、经济实用,符合法规要求,可满足日常检测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正> 维生素对饲料加工中的各种负荷是很敏感的,而且承受负荷的能力也是有一定限度的。因此,为使其营养作用免受损失,在预混合饲料和配合饲料的各个生产环节应予慎重对待。一、饲料级的维生素制剂维生素一般可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大类。脂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A(胡罗卜素)、D(沉钙固醇)、E(生育酚)和K。水溶性维生素包括B组维生素和维生素C(抗坏血酸)。其中B组维生  相似文献   

13.
本实验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法同步测定饲料中六种水溶性维生素的方法。预混合饲料经过沸水浴提取,以甲醇:庚烷磺酸钠-EDTA离子对(9:91,V/V)为流动相,C18色谱柱分离,267、280 nm双波长检测。结果表明:六种组分在0.30~2.00μg/mL浓度范围线性关系良好,添加回收率为92%~98%,重复性良好,相对标准偏差1%。可见本法适用于添加剂预混合饲料中此六种水溶性维生素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4.
氨氮污染是水产养殖中重要的污染物,因此提高鱼体抗污染应激能力至关重要。本试验采用不同维生素C含量的饲料饲喂圆斑星鲽幼鱼,探究饲料维生素C含量对圆斑星鲽幼鱼抗氨氮胁迫能力的影响。试验在(12.5±1.5)℃的水温下进行,选择体重为(38.0±0.8)g的健康圆斑星鲽幼鱼,随机分为7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分别投喂维生素C含量为10.2(对照)、249.1、402.8、616.2、769.5、909.4和1 177.8 mg/kg的试验饲料8周。投喂试验结束后,从每个重复取10尾鱼,用20 mg/L的氨氮胁迫24 h。结果表明:无论是氨氮胁迫前还是氨氮胁迫后,在饲料维生素C含量达到769.5 mg/kg时,肝脏和肌肉中维生素C积累达到饱和,再继续升高饲料维生素C含量,肝脏、肌肉中维生素C含量不再显著升高(P0.05)。除1 177.8 mg/kg维生素C组外,无论是氨氮胁迫前还是氨氮胁迫后,各维生素C添加组圆斑星鲽幼鱼血清中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除616.2 mg/kg维生素C组血清中CAT活性无显著变化(P0.05)外,氨氮胁迫使各组血清中CAT和SOD活性显著降低(P0.05),但添加维生素C可以减少降低的幅度。无论是氨氮胁迫前还是氨氮胁迫后,各维生素C添加组鳃丝Na+/K+-ATP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氨氮胁迫使对照组及909.4和1 177.8 mg/kg维生素C组鳃丝Na+/K+-ATP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其他组则无显著变化(P0.05)。氨氮胁迫使各组血清中葡萄糖和乳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对照组血清中皮质醇含量显著升高(P0.05)。此外,氨氮胁迫使各组血清中总铁结合力显著降低(P0.05)。综合各项测定指标,圆斑星鲽幼鱼饲料中维生素C含量在402.8~616.2 mg/kg时可有效提高机体抗氨氮胁迫能力。  相似文献   

15.
B族维生素(VB)是维持机体健康的重要营养素,在生命体的重要代谢等方面有重要作用,被作为饲料添加剂广泛应用于畜禽养殖.由于血清成分复杂且部分VB含量极低,现有方法较难准确监测血清中VB的动态变化.本研究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多反应监测(UPLC-MS/MS-MRM)的靶向代谢组学技术成功检测了不同日龄仔猪血清中...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应用4因子3水平L9(34)正交组合设计,采用常规原料配制基础饲料,设计了4种维生素9种组合的配合饲料,进行了50天的室内人工养殖试验,研究了异育银鲫人工配合饲料中VB2、VB6、烟酸(VB5)和泛酸(VB3)的添补量。结果表明:异育银鲫对VB2、VB6和泛酸等维生素的添加量分别为:VB218mg/kg、VB65mg/kg、泛酸30mg/kg,烟酸可以不添加。对异育银鲫生长影响最大的因素是VB6、泛酸,其次是VB2、烟酸。当饲料中VB2、VB6、烟酸和泛酸搭配合理,可以提高异育银鲫的生长和对饲料的利用率。另外,饲料中VB2、VB6、烟酸和泛酸4种维生素的添加改善了异育银鲫的品质,并提高了其可食比例。  相似文献   

17.
维生素C(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是维持人和动物生理功能的重要维生素,对维生素C含量比较高的样品通常采用碘量法和2,4二硝基苯肼法测定含量。配合饲料中维生素C的含量比较低.干扰因素(如金属离子、蛋白质、还原性物质、色素)较多,要分析其中还原性维生素C含量,多采用HPLC法、电化学法等分析方法,然而一般中小型饲料企业往往不具备这些分析仪器。这给控制产品质量、观测维生素C在饲料  相似文献   

18.
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不同水平的维生素B(2VB2)对笼养蛋雏鸭(1~28日龄)生长性能的影响。选用1日龄平均体重相近[(43.13±1.19)g]的金定蛋雏鸭288只,采用单因素随机分组试验设计。共分为6组,每组6个重复,试验期4周,饲粮中添加VB2水平分别为0、4、6、10、20、50mg/kg。试验结果显示:①在试验全期添加VB2水平第10、20mg/kg组的日增重显著高于不添加VB2处理组(第Ⅰ组)(P<0.05),②试验期内每一周各处理组蛋雏鸭的采食量差异不显著(P>0.05),③在试验第1、4周和全期添加VB2的第Ⅳ组的料重比显著低于不添加VB2的第Ⅰ组(P<0.05)。全期平均料重比最低的是添加VB2水平为10mg/kg组。故试验研究认为,为了降低饲料成本,保证饲料安全,饲粮中添加10mg/kgVB2能显著增强蛋雏鸭的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19.
维生素B2不足对蛋种鸡孵化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充分发挥种鸡的生产性能和保证种鸡质量,必须确保种鸡的健康和喂给营养全面的饲料,特别是满足对孵化效果影响较大的维生素A、D、E、B2、B12、泛酸等维生素和Ca、P、Zn、Mn等矿物质的供给.其中,维生索B2(以下简称VB2)在组织中通过参与构成各种黄酶的辅基,在生物氧化过程中起传递氢原子的作用,与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密切相关,具有提高蛋白质在体内的沉积,提高饲料利用率,促进家禽正常发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采用全新的前处理方法直接提取预混合饲料中的维生素K_3,建立一种快速及准确的液相色谱检测预混合饲料中维生素K_3的测定方法。使用有机溶剂少,对人和环境友好。在0.10~20.00μg/m L内,维生素K3的浓度与峰面积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1.000 0),定量限低至2 mg/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