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寒富’苹果抗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寒富苹果的抗寒能力及其在伊犁河谷适宜栽培的区域,本文以苹果1年生枝条作为试验材料,利用电导法对3种不同品种的苹果休眠枝条在不同低温处理下的电解质渗透率进行测定,并配合Logistic方程确定苹果枝条的低温半致死温度。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温度的下降,苹果枝条组织的电解质渗透率变化幅度呈现慢-快-慢的趋势,即“S”形曲线增长。寒富苹果的半致死温度(LT50)在-35℃左右,对照苹果普通富士的半致死温度(LT50)在-29℃左右,黄海棠的半致死温度(LT50)在-38℃左右。结合冻害分级情况,寒富在伊犁州的逆温带可安全越冬,部分平原区也可栽植。  相似文献   

2.
6个香梨品种的低温半致死温度比较及耐寒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库尔勒香梨品种的半致死温度与耐寒性的关系及抗寒能力水平,为杂交育种工作中抗寒亲本的选择以及品种区域性引进栽培提供科学依据。以1年生枝条为试验材料,采用电导率法测定各品种枝条在-18℃、-22℃、-26℃、-30℃、-34℃、-38℃低温处理下细胞膜透性的变化,配合Logistic方程,求得半致死温度(LT50),并与自然条件下的冻害指数进行相关性比较。结果表明,不同低温处理下各品种枝条的相对电导率和细胞膜伤害率的增加呈"S"形曲线,与相应的低温呈极显著负相关;6个香梨品种的低温半致死温度为-24.31℃(新梨6号)、-24.19℃(新梨7号)、-20.53℃(新梨8号)、-25.70℃(新梨9号)、-23.43℃(新梨10号)、-21.37℃(香梨),半致死温度与田间冻害指数呈显著正相关。半致死温度能准确反映库尔勒香梨的抗寒能力,供试香梨品种的抗寒力大小为:新梨9号新梨6号新梨7号新梨10号香梨新梨8号。  相似文献   

3.
5种藤本月季抗寒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比较藤本月季的抗寒性,于早春对红梅朗、多特蒙特、鸡尾酒、瓦特大叔和金秀娃1年生枝条进行了-10℃-、20℃-、30℃的冷冻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冷冻处理温度的降低,5种苗木枝条失水速率和原生质膜透性增加,冷冻枝条的恢复生长能力下降;红梅朗、多特蒙特和鸡尾酒3者的半致死温度(LT50)均为-30℃,瓦特大叔和金秀娃的半致死温度(LT50)约为-20℃;5种藤本月季品种中红梅朗抗寒性最强,金秀娃抗寒性最差,其抗寒性顺序为:红梅朗>多特蒙特>鸡尾酒>瓦特大叔>金秀娃。  相似文献   

4.
应用电导率法和Logistic方程测定杨桃枝条抗寒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半致死温度(LT50)探讨广西农科院园艺研究所选育出的大果甜杨桃1号、大果甜杨桃3号、大果甜杨桃4号与土种酸杨桃品种枝条的抗寒适应性和抗寒能力。以3、5、7年树龄杨桃枝条为试材,分别进行4、2、0、-2、-4、-6℃不同温度的低温胁迫处理,测定相对电导率,并拟合应用Logistic方程计算4种杨桃品种的低温半致死温度LT50(对照组不作低温处理),评价这4种杨桃的抗寒性。研究结果表明,4个杨桃品种的相对电导率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而增加;同一杨桃品种不同树龄之间,随树龄的增加,当年生发育枝的抗寒性增加;同一杨桃品种不同枝龄之间,随枝龄的增大,抗寒性增强。不同杨桃品种抗寒性存在差异性,抗寒性顺序依次为土种酸杨桃﹥大果甜杨桃4号﹥大果甜杨桃1号﹥大果甜杨桃3号。4个杨桃枝条的半致死温度(LT50)范围在0~-2℃。  相似文献   

5.
24个石榴品种的抗寒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合低温胁迫过程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以一年生休眠枝条为试材对24个石榴品种进行抗寒性评价。采用人工模拟低温(室温、0、-4、-8、-12、-16、-20℃)进行低温处理,对其相对电导率(REC)、半致死温度(LT_(50))、脯氨酸(Pro)和丙二醛(MDA)含量进行测定,并采用隶属函数法对24个石榴品种的抗寒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随着胁迫温度的降低,24个石榴品种一年生枝条的相对电导率、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变化总体呈上升趋势。通过半致死温度得出,‘峄城抗寒1号’的半致死温度最低,为-14.32℃,最抗寒;‘突尼斯软籽石榴’的半致死温度最高,为-7.95℃,最不抗寒。通过隶属函数法进行抗寒性综合评价,结果显示24个石榴品种中,有8个品种抗寒等级为Ⅱ级(抗)、15个品种抗寒等级为Ⅲ级(中抗)、1个品种抗寒等级为Ⅳ级(低抗)。  相似文献   

6.
以电导法配合Logistic方程测定6种扁桃枝条的抗寒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6种扁桃(5种国外品种,1种新疆地方品种)的1年生休眠枝条为试材,采取人工模拟外界环境的方法对6种扁桃休眠枝条进行了不同梯度的低温(-12~-36℃)处理,并测定其6种扁桃休眠枝条的电解质渗出率,配合Logistic方程对各品种扁桃休眠枝条的低温半致死温度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随处理温度的不断降低,6种扁桃枝条组织的电解质渗出率变化幅度呈现明显的"S"形变化曲线;在-14.28~-21.52℃时,各品种扁桃枝条的半致死温度(LT50)先后出现;不同品种间表现出一定差异性,主要集中在-16~-19℃;新疆本地品种的扁桃枝条抗寒力最强。  相似文献   

7.
以电导法配合Logistic方程测定6个紫薇新品种抗寒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电导法研究低温胁迫条件下6个紫薇品种枝条相对电导率的变化规律,并利用Logistic方程对变化曲线进行拟合,计算其低温半致死温度(LT50)。结果表明,不同低温处理下各品种枝条的相对电导率变化曲线均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呈S形上升,由此计算出S形曲线拐点对应的温度即为其LT50。6个紫薇品种薄荷花边、塔斯卡洛拉、民族红、白色巧克力、炫彩樱桃、炫目玫红的低温半致死温度分别为-30.27、-28.20、-27.11、-37.96、-30.77和-37.67 ℃。  相似文献   

8.
选取河北省主栽的14个海棠品种(系)1a生休眠枝条为试材,测定其人工低温胁迫下的电解质渗出率,结合Logistic方程计算半致死温度(LT50),测定不同低温处理下的枝条发芽率。结果表明,1a生海棠枝条休眠枝条在低温处理下电解质渗出率变化呈s型曲线,随着温度的降低,枝条萌芽率降低。半致死温度能准确反映海棠品种的抗寒性,河北省主栽海棠品种抗寒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八棱海棠>雪球>紫色经典>红珠宝>当娜>汤美林>印第安魔力>紫王子>高原之火>绚丽>皇家雨点>亚当>丰盛。  相似文献   

9.
以6个国外李子良种的1年生休眠枝为试材,采取人工模拟外界环境的方法对6个李子休眠枝条进行不同低温(-5℃~-35℃)的处理,测定其组织含水量和电解质渗透率,应用logistic方程对各品种李子休眠枝条的低温半致死温度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国外普通李子品种红宝石、巨王李和杏李品种风味玫瑰、味厚的休眠枝自由水/束缚水含量的比值明显高于欧洲李红西梅和蓝蜜;随着温度的降低电解质渗出率符合"S"型变化曲线,确定半致死温度在-22.65℃~-25.61℃之间,6个国外李子品种枝条抗寒性大小依次为:蓝蜜红西梅巨王李风味玫瑰味厚红宝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枸杞休眠枝条的抗寒性,为枸杞栽培奠定基础.[方法]以黑果枸杞和宁夏枸杞为试材,选取1a生休眠枝条分别在-15 (CK)、-18、-21、-24、-27、-30、-33、-36、-39、-42、-45和-48℃下进行人工低温处理.测定枝条的相对电解质渗出率、丙二醛(M DA)、脯氨酸(Pro)、可溶性糖含量和枝条恢复生长率,并拟合Logistic曲线方程,计算临界半致死温度(LT5o).[结果]相对电解质渗出率和脯氨酸含量与枸杞一年生枝条的抗寒性相关显著,其次为可溶性糖和MDA含量,结合恢复生长率,可以直观、准确的反映枸杞的抗寒能力;两品种枸杞枝条的半致死温度在-26 ~-35℃,均达到显著水平.[结论]两品种枸杞枝条的半致死温度与抗寒性关系依次为:电解质渗出率>脯氨酸>可溶性糖> MDA.黑杞1号半致死温度在-29~-35℃,宁杞7号在-26~-33℃,黑杞1号的抗寒性强于宁杞7号.  相似文献   

11.
以包头地区引种的6个观赏海棠品种一年生休眠枝为试材,采用电导率法研究低温胁迫下6种观赏海棠电解质外渗的变化,并利用Logistic方程对变化曲线进行拟合,分别计算各海棠的半致死温度(LT50)。结果表明:引进的6个观赏海棠品种的抗寒性有显著差异,相对电导率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呈"S"形上升,拟合出Logistic方程拐点对应的温度即为半致死温度,各海棠品种抗寒性强弱顺序为:红宝石>珍珠>亚当>西府海棠>钻石>绚丽,半致死温度分别为-29.99、-26.59、-24.51、-22.26、-21.04、-17.71℃。  相似文献   

12.
以引进保存的5个美国核桃主栽品种和3个新疆核桃品种1年生休眠枝条为试验材料,通过不同梯度低温胁迫处理,测定不同低温胁迫下供试品种的相对电导率并通过Logistic方程拟合半致死温度,结合冬季果园实测气温数据以及春季冻害调查数据,综合评价不同品种在南疆的越冬适应性及田间冻害临界温度指标。结果表明,8个核桃品种抗寒力强弱为温185维纳艾米格新新2新丰强特勒哈特利彼得罗,强特勒、哈特利、彼得罗3个品种在南疆的越冬适应性相对较差,在-14.6~-15.4℃极端低温条件下嫁接枝条及1年生枝出现冻害,维纳、艾米格以及3个新疆品种越冬正常。8个品种1年生枝半致死温度范围在-18.5~-26.6℃,半致死温度能够较准确的反映品种间的抗寒力强弱,但低于田间冻害临界温度。  相似文献   

13.
以15-1、1号、24-5、ZC9-3、 GM256和SH40苹果中间砧的1年生休眠枝条为试验材料,在越冬过程中,研究测定各苹果中间砧枝条的半致死温度及相关生理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6种苹果中间砧做出抗寒性综合评价和抗寒性分类。旨在研究各砧木枝条的生理变化规律,筛选出抗寒性强的优良苹果砧木,以期为植物抗性生理机制的研究和苹果抗寒砧木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6个苹果中间砧枝条的半致死温度与冬季气温变化趋势相同,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丙二醛含量、SOD和POD活性、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和脯氨酸含量与冬季气温变化趋势相反,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结果表明:15-1抗寒性最强,1号和GM256抗寒性较强,SH40和24-5抗寒性中等,ZC9-3抗寒性较弱。  相似文献   

14.
引入石河子地区的葡萄砧木抗寒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比较不同葡萄砧木品种的抗寒性差异,为新疆葡萄砧木引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以5个葡萄砧木品种(贝达、5BB、SO4、SC、河地)的1年生枝条为试材,分别在-10、-15、-20、-25、-30和-35℃下进行低温胁迫处理,4℃贮藏的枝条为对照,测定其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游离脯氨酸含量等生理指标,通过相对电导率结合Logistic方程计算出5个葡萄砧木品种的半致死温度。【结果】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各品种枝条的相对电导率逐渐升高;贝达、5BB、SO4、5C、沙地的半致死温度分别为-34.6、-32、-29.07、-24.4、-23.62℃;抗寒性强的品种贝达能保持较高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游离脯氨酸含量。【结论】贝达抗寒性最强,5BB、SO4次之,5C和沙地的抗寒性最弱。  相似文献   

15.
采用电导法(EL法)和电阻抗图谱法(EIS法)测定了二倍体和离体加倍获得的四倍体苹果矮化砧木SH40一年生枝条的半致死温度,并对二者的与抗寒性相关的几个生理指标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四倍体的半致死温度比二倍体高,无论抗寒锻炼前期,还是抗寒锻炼后期,四倍体的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均极显著低于二倍体,苹果矮化砧木SH40染色体加倍后抗寒性降低。  相似文献   

16.
以国内引种栽培的3个甜樱桃品种(布鲁克斯、贾红、明珠)和1个本地栽培品种(中国樱桃)为试验材料,经0、-6、-12、-18、-24、-30℃条件下低温胁迫处理后,通过其相对电导率值、丙二醛含量、脯氨酸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和恢复生长率等指标对其进行综合分析,并评价其抗寒性强弱.结果表明:4个樱桃品种通过Logistic方程拟合出的半致死温度与恢复生长率结果一致,处于-25~-19℃.随胁迫温度的降低,一年生枝条的电导率值和丙二醛含量呈"S"型增长趋势.在每个低温胁迫条件下,中国樱桃和布鲁克斯的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明显低于贾红和明珠.随胁迫温度的降低,4个樱桃品种枝条的脯氨酸含量和过氧化物酶活性表现出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且均表现出缓慢升高至最大值后迅速降低的变化特点,贾红和明珠早于中国樱桃和布鲁克斯达到峰值.通过隶属函数综合分析可得出,几个樱桃品种的抗寒性强弱关系为:中国樱桃>布鲁克斯>贾红>明珠.  相似文献   

17.
为丰富适宜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气候条件栽培的梨品种,本试验以库尔勒香梨为对照,以雪香、新梨七号、红香酥和玉露香为供试品种,研究低温胁迫处理下5个梨品种一年生枝条抗寒性相关指标的变化,计算其枝条的半致死温度,并采用隶属函数法进行抗寒性评价。结果表明,随胁迫温度降低,5个梨品种枝条的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脯氨酸含量呈上升趋势,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和SOD、POD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5个梨品种枝条的半致死温度分别为-29.96℃(库尔勒香梨)、-31.41℃(雪香)、-32.95℃(新梨七号)、-28.52℃(红香酥)、-27.81℃(玉露香)。利用隶属函数法计算得出低温胁迫下梨品种各抗寒性相关指标的平均隶属度值,以其排序的抗寒性结果为新梨七号>雪香>库尔勒香梨>红香酥>玉露香。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取其供试品种的一年生枝条为材料,经过不同等级低温处理后,应用电导法研究各品种在不同低温条件下细胞膜透性的变化,并配合Logistic方程求出半致死温度。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降低,电解质渗出率明显上升,通过半致死温度的比较,对供试品种的抗寒性进行了综合评价,得出5个品种的抗寒性强弱顺序为:山葡萄〉巨峰〉北醇〉1a〉香悦。  相似文献   

19.
为培育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抗高温品种(系),在10个全同胞家系中筛选3个耐高温家系(A、B、C),比较早期不同发育阶段缢蛏幼虫的半致死温度,并对各家系2、4、6、10、20、30日龄幼虫的生长、存活和抗高温性能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家系C较其他家系生长显著(P<0.05),在室内30、32、34、36、38℃温度下测定10(附泥期)、20、30日龄(出苗期)幼虫的半致死温度,发现同一时期内家系间的半致死温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家系C的存活率显著高于其他家系(P<0.05)。研究表明,以半致死温度为衡量指标,在缢蛏快生长选育系新品种"申浙1号"基础上进行家系耐高温定向选育,可实现在缢蛏家系幼体期耐高温性提前筛查,本试验结果可为耐高温品种选育工作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20.
彩叶乔木树种“金叶榆”的抗寒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金叶榆(由河北林业科学院从家榆实生苗中新选育出的品种)的抗寒性,为其在北方地区种植适应范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金叶榆和家榆的枝条经梯度冷冻处理,用其枝条的相对电导率、K+相对外渗率直接推测其半致死温度的范围,再结合Logis-tic方程建立回归方程,确定其半致死温度点(LT50)。[结果]金叶榆和家榆枝条相对电导率和K+相对外渗率均大体呈S型曲线变化;家榆半致死温度范围为-33.1~-33.7℃,金叶榆半致死温度范围为-30.3~-31.2℃,与枝条生长恢复观测结果相符。[结论]金叶榆的抗寒能力比家榆略低,推广应用时,应给予适当注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