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普洱茶是一种耐贮藏的茶,贮藏是重要的加工工序,不合理的贮藏方式会造成普洱茶品质降低。通过实地调研普洱茶生产区、销售区、贮藏区,了解普洱茶产业现状并搜集普洱茶贮藏相关技术,结合文献,分析普洱茶贮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并指出普洱茶相关标准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普洱茶滋味成分及其与品质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国内外普洱茶滋味成分在加工和贮藏过程中的变化及其与品质的关系的最新研究进展,旨在为普洱茶生产、收藏和科研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普洱茶加工过程中水浸出物含量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普洱茶主产区双江、景谷、景东、镇康等地的原料及其在普洱茶加工过程中不同翻次的茶样进行茶叶水浸出物含量的测定,探究普洱茶后发酵过程中茶叶水浸出物含量的变化规律,从而为指导普洱茶的加工,规范其加工技术,保证普洱茶的优良品质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普洱茶水浸出物含量一般随翻堆次数的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4.
微生物多样性与普洱茶品质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洱茶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种类丰富多样,不同微生物对普洱茶品质的影响各异,微生物对普洱茶品质的影响主要反映在其对普洱茶汤色、香气和滋味物质的影响3个方面.已有微生物与普洱茶品质关系的研究不够深入和系统,普遍存在采样随机、样品量少、不具连续性和地域代表性、样品不能反映生产实际样品间的可比较性差、样品前处理方法不合理等问题.应进一步加强对普洱茶微生物学的基础研究,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方法和仪器分析手段系统全面地研究地域、时期、工艺和贮藏年份等方面的差异与普洱茶风味品质间的内在关系,揭示微生物在普洱茶生产过程中的作用及机理,这对于提高普洱茶的产品质量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清洁生产的演变历史及概念,以及在普洱茶生产加工过程中的应用,分析了茶树栽培管理、茶叶加工及运输等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害茶叶品质的环节,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6.
普洱茶产品研发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普洱茶产品研发在普洱茶生产经营单位中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其决定了普洱茶产品的品质特点、产品定位、目标人群、加工工艺等。本文主要从普洱茶产品研发的分类、过程、意义3个方面对普洱茶产品研发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7.
概述了普洱茶加工过程清洁化生产的基本要求,针对食品安全的要求,指出了普洱茶清洁化生产的必要性及主要措施,其中包括茶厂生产环境的清洁化、加工燃料的清洁化、茶叶加工设备的清洁化、普洱茶加工工艺的清洁化、工人操作的清洁化,旨在为企业进一步改进生产工艺,生产出安全优质的普洱茶.  相似文献   

8.
不同含水量对普洱茶贮藏过程中品质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破坏性实验方法人为改变普洱茶中的含水量,并在贮藏过程的不同时间段对其进行感官审评和化学成分测定,研究贮藏过程中普洱茶(饼)的含水量对其品质的影响,分析贮藏过程中普洱茶品质的变化与其含水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含水量为26%以上的茶样在平均温度为15℃、平均湿度为65%的环境中贮藏60d时出现霉斑,其余较低含水量的茶样能够正常贮藏且无霉变;茶样含水量为11%时茶褐素含量增加值最大;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普洱茶中灰分、茶多酚的含量减小,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的含量增加;茶黄素、茶红素的含量与茶样含水量之间的变化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普洱茶在贮藏的过程中,其内含物质和品质会发生相应的变化,香气是普洱茶品质中的重要因子。【方法】文章利用电子鼻技术分别对云南六大茶山茶业股份有限公司的3款分别贮藏在18个地方茶样进行检测,共计50个茶样,运用SPSS22软件对检测的数据进行筛选,通过Win Muster软件,采用PCA(主成分分析法)和Loading(传感器区别贡献率分析法)分别对茶样进行分析,最后通过对电子鼻检测的不同茶样的G/G0电导率比值的分析,比较不同贮藏地的普洱茶香气之间的差别。【结果】在采用PCA分析时,叶底法相对与其他3种香气采集方法能够较好地区分贮藏在不同地方的这3款普洱茶;3款茶样在不同的贮藏地发生变化的主要香气类型为硫化物等,且硫化物的变化最大、含量最多;通过PCA分析能较好地区分贮藏在不同地方的普洱茶香气。【结论】不同的贮藏环境对普洱茶香气的变化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原料级别和储藏时间对普洱茶品质影响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取了不同原料级别、不同贮藏时间的9个普洱茶样品,分别进行了主要化学成分分析和感官审评,对色度值与茶叶品质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贮藏时间与普洱茶中氨基酸、茶多酚、儿茶素等含量成负相关,与没食子酸等含量成正相关,对咖啡碱含量没有明显的影响,与茶叶品质成正相关。原料等级与氨基酸含量、干茶红度、茶汤亮度和红度、叶底亮度以及茶叶品质成正相关,且原料等级对普洱茶品质的影响大于储藏时间。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电场作用对干仓普洱生茶的影响,进行了电场对普洱茶汤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普洱茶汤经特种电场处理后,有助于普洱生茶的快速陈化过程,能改善和提升普洱生茶的品质.表现在加快了普洱茶汤的过滤速度,有效提高了普洱茶茶汤的透光性,使普洱茶的汤色更清亮,喝起来更甘甜圆润.  相似文献   

12.
发酵型普洱茶饮料加工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制一种新型的保健普洱茶饮料。[方法]以云南普洱茶为主要原料,经乳酸菌、酵母菌共生发酵,考察了普洱茶浸提和茶饮料发酵过程中主要风味物质的变化对茶饮料品质的影响,并对茶饮料的加工工艺和技术参数进行详细探讨。[结果]发酵型普洱茶饮料最佳加工工艺为茶水比1∶80,浸提温度90℃,浸提时间15 min;接种最佳条件为保加利亚乳杆菌(Lb)和嗜热链球菌(St)按1∶1接入,接种量4%,38℃下发酵8 h后接入0.2%酵母菌,28℃下发酵24 h;调配p H 4.5,蜂蜜添加量为4%;温度135℃,5 min瞬时灭菌。[结论]该研究可为进一步开发新型发酵茶饮料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黔湄系列品种所制普洱茶品质,以晒青、炒青为原料,采用普洱茶熟茶发酵工艺生产普洱茶,并用云南大叶种普洱茶为对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黔湄系列普洱茶滋味带鲜爽味、叶底嫩、化学成分氨基酸含量远远大于云南大叶种普洱茶的含量。可为贵州茶产业多样化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云南勐库大叶种普洱茶茶多酚含量,为今后普洱茶的深加工及其功能食品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邀请国家级评茶师分别对8个云南勐库大叶种普洱茶(生茶和熟茶)茶样进行感官评审,并采用酒石酸亚铁比色法测定其茶多酚含量。【结果】生茶和熟茶的感官品质、陈化程度均有明显的变化;同一品牌茶叶,随着茶叶存放时间延长,生茶和熟茶的茶多酚含量均呈明显的下降趋势;相同年份的生茶、熟茶茶多酚含量也有明显差异,生茶的茶多酚含量是熟茶的2.8~5.4倍。【结论】由于加工工艺不同,云南勐库大叶种普洱茶的生茶和熟茶在香气、滋味、汤色及茶多酚含量等方面有明显差异;无论是生茶还是熟茶,年份越久其茶多酚含量越少。  相似文献   

15.
云南省不同地区普洱茶铅含量的差异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集云南省普洱茶主产地的150份普洱茶样品,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普洱茶叶的铅含量进行检测。研究表明,所有检测样品中铅的含量为0~5.76mg/kg,5.4%样品的铅含量超过农业部最大限量标准2mg/kg。云南相同主产地的生茶和熟茶中铅含量没有显著性差异。目前云南普洱茶质量安全状况良好;个别普洱茶生产基地的铅残余含量控制情况需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16.
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普洱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倪倩  佟玲  李文博  高钧  王强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2):7072-7073
[目的]为普洱茶产品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回流法提取普洱茶中的挥发油,并对其进行气相色谱–质谱分析,采用面积归一化法对各组分进行定量。[结果]从普洱茶挥发油中共鉴定出50种化合物,其主要成分为n-棕榈酸,其次为(Z,Z)-9,12-十八碳二烯酸、顺式芳樟醇、植醇、十四烷、1,2,3-三甲氧基苯、1,2-二甲氧基苯、己醛、二十一烷和苯甲醛,以上成分占挥发油相对含量的91.43%。[结论]普洱茶挥发油中主要含醇类、酸类、醛类、烃类、酯类、杂氧类、芳香族、杂环类等7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7.
基于PLC在普洱茶发酵车间的应用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多数中小普洱茶厂在传统自然发酵过程中存在靠经验判断、卫生程度差、品质不稳定及劳动强度大等问题,用现代科学的分析检测方法探寻普洱茶发酵的规律,为普洱茶发酵过程的标准化、规范化、自动化提供示范。普洱茶发酵自动化设备由PLC主控设备、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变送器、计算机处理系统(人机界面显示)、智能化加温和加湿设备等构成,其特征在于将PLC控制及检测技术与普洱茶渥堆发酵工艺相结合,通过控制柜中的PLC连接普洱茶发酵现场的传感器,利用传感器检测发酵箱中普洱茶的温度湿度,通过信号线反馈到PLC控制系统上,对箱体内普洱茶发酵变化过程实时监控,采集数据传输给PLC主控设备和计算机处理系统,由计算机进行处理,实现普洱茶发酵的数字化控制;调整温度湿度达到普洱茶最佳发酵环境。  相似文献   

18.
官兴丽  鲍治帆  桑守强  刘敏 《安徽农业科学》2013,(7):3125-3126,3128
[目的]探索适合普洱茶中水溶性果胶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水提醇沉的提取方法,并用3,5-二甲基苯酚比色法测定普洱茶中水溶性果胶含量。[结果]试验表明,在波长448 nm处,3,5-二甲基苯酚比色法的线性方程是y=0.009 9x-0.004 4,R2=0.998 9,普洱生茶和熟茶的水溶性果胶回收率分别为96.6%、95.6%,RSD=2.89%、0.82%(n=6)。采用该方法测定的普洱茶生茶和熟茶水溶性果胶含量分别为1.89%、4.97%。[结论]3,5-二甲基苯酚比色法测定普洱茶中水溶性果胶方法简便、准确,回收率高,数据稳定,可作为普洱茶水溶性果胶含量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