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1 毫秒
1.
小麦条锈病测报资料计算机管理系统利用全国植保总站提供的全国“小麦条锈病预测指标”研究协作组10个重点测报站积累的近10—20年的测报资料和全国测报网54个锈病测报站的部分定期报告资料,组建了小麦条锈病各类测报资料数据库,以 dBASEⅢPLUS 做为系统支持软件开发完成。  相似文献   

2.
DNA分子标记技术在小麦抗锈病基因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钟鸣  牛永春 《植物保护》2000,26(2):32-35
小麦锈病是世界性的重要病害 ,它分布广、传播快、危害大 ,常给小麦生产造成严重损失。国内外的研究和实践证明 ,选育并合理利用抗锈品种是控制小麦锈病大发生、保护小麦生产的经济、安全、有效的方法。自Biffen(190 5)证实小麦抗锈病遗传遵从孟德尔遗传规律和Stakeman(1917)发现小麦秆锈菌的生理专化现象后 ,小麦抗锈育种得以蓬勃开展。目前 ,国际上已正式命名了 2 5个抗条锈病基因、4 6个抗叶锈病基因和 4 1个抗秆锈病基因。这些抗锈病基因的利用 ,在小麦抗锈病育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由于小麦锈菌的高度变异性 ,品种的抗…  相似文献   

3.
1963年全国小麦稈锈病(Puccinia graminisvar. tritici)一般发病不重,是一个輕流行年。当年从全国22个省142个市、县中,共采集标样1650个。經繁殖而存活的共有1116个标样。稈锈小种鑑定是在1963—64年冬、春季温室內进行的,按国际常規法进行鑑定和記載。小麦  相似文献   

4.
选用适应当地的抗锈良种,是预防锈病保证小麦稳定增产的根本措施。在小麦锈病综合防治技术中,利用药剂防治是一项有效的辅助措施。下面谈谈我们是怎样应用药剂预防小麦锈病的体会。我们认为,要使药剂防锈工作达到既经济又高效的目的,应注意掌握以下四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正小麦秆锈病是严重影响小麦产量的病害之一。小麦秆锈菌新小种Ug99及其变异菌株的出现~([1]),随后在肯尼亚和埃塞俄比亚引起的流行,引起了全球对小麦抗秆锈性的再次关注~([2,3])。云南省地处中国西南边境,历史上是中国小麦秆锈菌主要越冬区,为小麦秆锈病的流行提供初菌源。近几年我们对小麦秆锈病的调查研究发现,即使在全国各地几乎见不到该病的情况下,云南省每年均有小麦秆锈  相似文献   

6.
洪锡午 《植物保护》1965,3(2):47-47
1965年1月6—12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保所召集了甘肃、陕西、山西、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四川、北京市等十个省市的有关小麦育种和锈病工作者,进行座谈。讨论在当前形势下,为迎接工农业生产高潮,小麦锈病的防治和研究工作如何革命化的问题。 会上,不少同志检查了过去锈病研究工作中存在的种种思想,认为今后要在较短时期内,控制锈病的为害,确保小麦丰产稳产,首先必须科研人员思想革命化,打破旧框框、洋框框;从当前生产需要出发,从实际出发,才能实现科研技术的革命化。  相似文献   

7.
我国各麦区小麦锈病发生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金善宝主编的“中国小麦品种及其系谱”,我国小麦栽培有十大区系。由于这些区系各有特异的气象因素,故小麦锈病发生及流行程度各异。近年来有的地区小麦锈病有发展流行的趋势,为引起注意,现根据我们多年来的调查和有关报道,将各区系小麦锈病发生情况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小麦锈病抗性基因推导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小麦-锈菌的相互识别是研究小麦锈病的关键。根据寄主-病原物互作关系分析小麦品种抗病基因组成的基因推导方法是目前研究小麦锈病的热点领域,现已有大量关于基因推导的研究报道。本文综述了小麦条锈病、叶锈病、秆锈病抗病基因推导的研究进展,简述了基因推导方法的产生、发展,介绍了基因推导在小麦抗病基因鉴定中的应用情况,并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抗病基因推导的展望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化学治疗是植物病害防治上有发展前途的一种方法,在国内外受到普遍重视。大跃进以来,我们进行了小麦锈病化学治疗的研究,本文对这方面工作作一概括的介绍,并分析植物病害化学治疗在国内外发展的趋势。(一)小麦锈病化学治疗研究的几个  相似文献   

10.
刘玲 《植物医生》2002,15(6):6-7
1 小麦锈病1.1 发生规律小麦锈病俗称黄疸病。包括小麦条锈病、叶锈病和秆锈病。小麦锈病是一种高空远距离传播、大区域流行性病害。其流行程度决定于菌源和气候条件。病菌借风力传播。阴雨、雾气、露水大的天气及地势低洼 ,田间湿度大 ,均有利于发病。1.2 防治方法1.2 .1 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 ,是防治小麦锈病的基本措施。加强田间管理 ,施足底肥 ,及早追肥 ,严防迟施或偏施。及时清沟排渍和叶面喷施钾肥。1.2 .2 早期预防 使用包衣种子或用 0 .5kg种子1g粉锈宁拌种播种。1.2 .3 适时用药 当小麦地发现有中心病株时 ,立即进…  相似文献   

11.
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筹委会和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于6月27—28日联合召开了小麦锈病学术讨论会,参加会议的为北京地区有关单位的锈病工作者30多人,会议交流了小麦锈病研究工作本年在流行规律、抗病品种、药剂防治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并对今后的研究方针方向展开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小麦锈病是长顺县小麦上的主要病害之一.一般年份造成减产10%~30%.大流行年份.减产50%以上。以往在长顺县防治小麦锈病都用三唑酮.药剂较为单一。为筛选防治小麦锈病的其他药剂.以达到药剂交替使用目的,2009年笔者采用20%戊唑醇·烯肟菌胺进行了田间试验,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条锈病是我国小麦生产上最重要的病害问题。1950年全国锈病会议及第二届华东技术会议后,曾与华东农业科学研究所合作进行小麦品种对条锈病苗期抵抗性的测定及病菌变异性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1964年是全国小麦稈锈病的中度流行年,也是条、稈銹併发的流行年。稈锈病在全国麦区普遍发生,但发生程度并不一致,南輕而北重。 1964年在全国26个省229个市、县內,共采得稈銹菌夏孢子堆标样2835个,經繁殖而存活者有1854个,在鑑定过程中,又从混合标样中分离出152个,前后共計鑑定了2006个标样。区系鑑定于1964年11月至1965年3月间在溫室內进行,鑑定方法和記載标准都按照国际通用常规执行。鑑別寄主除十二个国际鑑別寄主外,还加入了当前我国已推广的、将要推广的品种和现用的抗锈亲本等16个輔助鑑別寄主。其中  相似文献   

15.
 为了明确黑龙江省小麦品种(系)对中国秆锈菌的抗性水平和了解抗秆锈病基因在该区域的分布情况,本研究选用中国小麦秆锈菌流行小种21C3CTHQM、34MKGQM和34C3RTGQM对从该区域征集到的83份主要小麦品种(系)进行了苗期抗秆锈病的评价,并利用与抗秆锈病基因Sr2、Sr24、Sr25、Sr26、Sr31和Sr38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分别进行了分子检测,结合苗期表型及系谱,推测这些品种(系)可能含有的抗病基因。结果表明,83份小麦品种(系)对供试秆锈菌小种均表现抗性,对21C3CTHQM、34MKGQM和34C3RTGQM表现免疫或近免疫的分别为57、53和60份,各占供试材料数量的68.68%、63.85%和72.29%,其他剩余材料对3个供试秆锈菌小种表现中抗或高抗。分子标记分析表明,83份主要小麦品种(系)中有12份可能含有Sr2;克旱3号可能含有Sr25;6份小麦品种可能含有Sr31;19份小麦品种可能含有Sr38;没有检测出含有Sr24Sr26的品种。因此,黑龙江省小麦品种对中国小麦秆锈病抗性水平相对较高,含有抗秆锈病基因Sr2以及对我国小麦秆锈病表现良好抗性的基因Sr31Sr38,可能含有其他未知抗秆锈病基因,这些优良抗源材料可作为未来小麦生产育种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6.
洪锡午 《植物保护》1963,1(2):53-55
种植抗病丰产良种、合理栽培和化学防治是当前解决小麦锈病问题的三个重要方面。尤以前二项现实意义更大,而且需要在小麦播种以前就要作好安排。 一、种植抗锈良种是防治小麦锈病的根本措施 种植抗病丰产良种防治小麦锈病,国内外已有很多经验。但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最主要的是品种抗锈性丧失的问题。大家都知道,碧蚂1号,从1956年起,巳在大面积上“丧失”了抗锈性。据今年了解南大2419在四川盆地和汉中盆地一带也开始普遍感染了条锈病。此外,还有不少抗锈良种如:矮立多、中农28、玉皮、甘肃96号、农大183等也  相似文献   

17.
为促进我国农田杂草综合防除技术的发展和提高我国杂草科学的研究水平,由中国农科院科技开发中心和中国植物保护学会杂草研究会共同举办的杂草科学讲习班,于1988年1月4日至23日在北京举办。讲习班邀请了全国科研、教学等系统从事农田杂草科学及防除研究的11位知名专家、教授授课。参加讲习班的有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的科  相似文献   

18.
 禾谷类作物锈菌的专化性研究,首先在小麦秆锈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其次在小麦叶锈病、条锈病和燕麦冠锈病方面,也获得了不少的成就。  相似文献   

19.
七月份,农业部召集派往河北、山东、山西、陕西、江苏、和北京市的小麦锈病调查组,和上述省市的有关同志,座谈小麦锈病问题。 一年来,五省一市通过领导、群众、技术三结合,搞了400多个防锈样板,有很大的收获。从样板田中看到了药剂防病保产的实效,肯定了不少抗锈品种,广大干部和群众的防治信心增强了,防锈科学知识提高了;科学家们在实践中发现不少新问题,得到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我国小麦产区间病害发生与损失差异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也  蒋沁宏  车琳  李春广  闫硕 《植物保护》2022,48(4):278-285
为系统全面地掌握我国各产区小麦病害的发生情况,本文重点分析了我国小麦五大产区(华东麦区、华中麦区、华北麦区、西北麦区和西南麦区)小麦锈病、赤霉病、白粉病、纹枯病、黑穗病、根腐病和全蚀病的发生及防控情况。结果表明:我国小麦病害发生危害具有区域性特点,华东和华中麦区小麦纹枯病和赤霉病发病面积较大,且造成产量损失占比远超其余三大产区;华北麦区以白粉病发生最重;西北和西南麦区锈病和白粉病发生最重。我国小麦病害防治效果显著,华东和华中麦区赤霉病、纹枯病的年均挽回损失率均在80%以上;华北麦区年均挽回损失率最高的病害是白粉病(84.43%);西北和西南麦区对锈病年均挽回损失率分别为78.20%和85.26%;黑穗病、根腐病和全蚀病挽回损失率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