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H120株、H52株种毒由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制备和供应,种毒的保存期为10年,为了保证种毒的质量和供应,需要定期制备种毒。将H120株、H52株毒种接种SPF鸡胚进行传代培养,收获鸡胚尿囊液,与50 g/L牛乳蔗糖溶液等体积混匀,进行分装和冷冻真空干燥。对其进行剩余水分测定、真空度测定、病毒含量、安全性、免疫原性、纯净(无菌检验、支原体检验、外源病毒)和特异性检验,检验结果表明,各项检验均符合规定。同时为了区分H120株、H52株种毒,用实验室已建立的RT-PCR和酶切方法对2种种毒进行鉴别检验,结果表明能准确区分H120株和H52株种毒。试验结果为疫苗生产提供了能长期保存且稳定性好、高滴度的生产用种毒,也可为其他禽源病毒种毒的制备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为制备合格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M41株种毒,将M41株毒种接种SPF鸡胚进行传代培养,收获尿囊液、分装、冻干,并对冻干毒进行了无菌检验、支原体检验、剩余水分测定、真空度测定、外源病毒检验、病毒含量测定、特异性检验、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该冻干毒种各项检验均符合规定,可作为研究用种毒。本研究可为其他禽源病毒种毒的制备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鸡新城疫灭活疫苗生产中半成品病毒效价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如非免种蛋的母源抗体,种毒的效价,后孵化温度、湿度,种毒的稀释倍数,鸡胚不同死亡时间段等,本文主要针对鸡胚不同死亡时间段、种毒稀释倍数、后孵化温度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鸡胚在96 h收获胚液的病毒含量最高,在96 h后病毒含量并没有明显提高,为了缩短生产时间,节省劳力,可在96h时收获鸡胚;在相同条件下,种毒稀释1万或2万倍时,收获的胚液病毒含量最高;在同等条件下,鸡胚后孵化温度在37℃、37.5℃时胚液病毒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4.
鸭瘟灭活疫苗种毒筛选及生产用种毒种子批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通过鸭胚(DE)传代,建立了鸭瘟病毒(DPV)AV1221株的鸭胚适应毒.通过与其他2株DPV(AV1222株鸡胚毒和AV18株鸭胚毒)免疫原性、毒力等特性的比较,选择AV1221株DE2代鸭胚毒作为制苗用种毒,NJ株D5代鸭肝组织毒作为检验用强毒.使用鸭胚对AV1221株DE2毒进行了连续6次传代.对DE2代~DE7代冻干种毒的鉴定结果表明:未发现细菌、霉菌、支原体和外源病毒污染;病毒含量为每0.2 mL含104.38~105.25ELD50;能够被DPV抗血清中和;制成灭活疫苗,免疫成鸭后均能够产生完全保护.依据试验结果建立了能够满足疫苗生产所需的生产用种毒的种子批.  相似文献   

5.
在鸭病毒性肝炎活疫苗(CH60株)生产时,用10日龄和11日龄进行病毒增值,同时把病毒稀释倍数由100倍改为5000倍,将鸡胚死亡高峰期、最终死亡率、单胚平均收获单产、病毒含量ELD50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将病毒进行100倍稀释后,用11日龄鸡胚增值鸭病毒性肝炎弱毒(CH60株)与10日龄鸡胚相比死亡高峰期时间、最终死亡率、病毒含量ELD50、单胚平均收获单产等基本相同;将病毒进行5000倍稀释后,用11日龄鸡胚增值鸭病毒性肝炎弱毒(CH60株)与10日龄鸡胚相比死亡高峰期时间推迟12~24h,最终死亡率基本相同、单胚平均收获单产可提高30%左右、病毒含量ELD50略有上升;采用5000倍稀释病毒,接种11日龄鸡胚的生产工艺可以提高收获单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效价.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 ,在生产鸡传染性喉气管炎弱毒疫苗中 ,我们改变了生产工艺 ,采用鸡胚尿囊腔接种方法生产本苗 ,取得良好的效果。1 生产材料1.1 种毒 ,由广东生物制品厂提供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K317弱毒株 ,用本厂SPF鸡胚传代作为生产种毒。1.2 生产用鸡胚 ,由中日合资化血研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的SPF种蛋 ,自行孵化至 11日龄鸡胚。1.3 生产检验用雏鸡 ,黑龙江省生物制品一厂监察室提供 3~ 4周龄易感雏鸡。1.4 稀释液和冻干保护剂 ,自行备制灭菌生理盐水和 5 %蔗糖脱脂奶。2 生产过程2 .1 两种生产工艺的比较 ,将不同稀释倍数的种毒…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五个批次的无特定病原体(SPF)鸡胚进行鸡新城疫病毒(NDV)、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同胚接种,收获72~120 h死胚及120 h活胚尿囊液,分别测定NDV和IBV的病毒含量,结果表明NDV病毒含量达到了108.3~108.7EID50/0.1mL, IBV的病毒含量达到了106.3~106.5EID50/0.1mL。两种病毒含量均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兽用生物制品制造及检验规程》(2000版)中鸡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二联活疫苗病毒含量要求的标准。表明该方法即可降低成本,又简化了生产工艺。  相似文献   

8.
ND La Sota毒种在SPF鸡胚中增殖规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ND La Sota弱毒株在SPF鸡胚中的增殖规律,保证生产用种毒的质量,我们采用不同的时间段来收获ND La Sota弱毒株感染的胚液,然后测定胚液的EID50。结果发现,SP鸡胚在接种病毒后85~100h之间出现死亡高峰期,经病毒含量测定,该时段感染胚液比其他时间死亡的感染胚液病毒含量高出1.5~6倍以上,表明ND La Sota弱毒株的增殖高峰与SPF鸡胚接种后的死亡时间有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9.
用鸡传染性腔上囊病病毒(IBDV)和新城疫病毒(NDV)接种同一鸡胚收取种毒,试制IBDV、NDV二联弱毒冻干疫苗,安全性和效力检验均达到这2种单苗《规程》规定的标准,证明2种病毒在鸡体人产生互不干扰抗体。  相似文献   

10.
进行了部分禽用生物制品外源病毒检测的鸡胚检查法、细胞检查法和鸡检查法。鸡胚检查法应用SPF鸡胚检验;细胞检查法主要通过鸡红细胞吸附试验、禽白血病病毒ELISA和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IFA检验疫苗是否含有外源鸡红细胞吸附因子、禽白血病病毒和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并提出疫苗检验的判定标准,为各兽用生物制品生产企业新城疫疫苗的外源病毒检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灭活疫苗接毒方法改进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鸡胚成纤维细胞生产鸡传染性法氏囊病(X株)灭活疫苗的过程中,生产规程要求在接毒时一般采用弃去原生长液,接种病毒后37℃吸附1 h,再加入维持液进行病毒增殖的方法。本试验通过直接接毒的方法进行病毒繁殖,并与吸附接毒法对比。结果表明,直接接毒法不论是抗原收获的时间还是病毒含量(TCID50),与传统吸附接毒法都无显著差异,且按直接接毒法生产的疫苗安全性检验全部合格,说明可用不换液直接接毒来进行(X株)灭活苗的生产。  相似文献   

12.
调整鸡新城疫、鸡传染性支气管炎二联活疫苗半成品生产的生产工艺,使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与鸡新城疫病毒在一枚鸡胚内繁殖,收获48-96h死胚以及96h活胚的尿囊液,同时检验两种病毒的病毒含量(EID50),结果表明两病毒含量均达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兽用生物制品规程》(2000版)的要求。应用该生产工艺可提高种蛋的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3.
禽用胚苗,系采用鸡胚、鸭胚等作为主要原材料生产的禽用疫苗.由于鸡胚产量大,供应足,价格低,取材广泛,生产周期短等优点,大多数禽用胚苗采用鸡胚作为主要原料.禽用病毒疫苗的生产,一般是以无特定免疫原性的鸡胚作为病毒繁殖的寄主,经孵化病毒扩增后,收获胚内病毒含量较高的部分用来制造疫苗.可见,在疫苗生产过程中需要用到大量的鸡胚.鸡胚成活率、外源物质对终产品的影响,是决定疫苗生产成本及品质的两个关键因素.其中,影响鸡胚成活率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鸡胚外表面的细菌污染.为了寻找更适合实际生产的鸡胚外表面灭菌方法,提高鸡胚孵化成功率,降低生产成本,我们设计了如下试验:采用连续80余批次种胚,采用不同的消毒方式对鸡胚外表面进行处理,取得比较明显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20 0 2年 4月 2 0日本实验室在随机引物扩增 1 990~ 2 0 0 2年保存的 5个鸭肝炎病毒鸡胚尿囊液种毒毒株中 ,惊异地发现其全部污染了鸡胚致死孤儿病毒。紧接着又随机对从鸡场购入的未接毒的非免疫蛋进行PCR检测 ,也发现了鸡胚致死孤儿病毒 ,我们感到非常震惊。估计用非免疫蛋制备的鸡胚成纤维细胞 (CEF)传代种毒和疫苗也必然受到污染。全国许多地方过去和现在都用非免疫蛋生产疫苗 (鸭肝炎、新城疫、传染性法氏囊炎、传染性支气管炎 ,特别是禽流感等 ) ,我们感到有必要向有关部门领导和生产厂家提出建议 ,对鸡胚致死孤儿病毒污染研究…  相似文献   

15.
采用意大利TKA公司生产的台式半自动鸡胚接种收获一体机进行了鸡胚接种和收获试验,制备NDVLaSou株及IBVM41株病毒液,共进行了4次机器鸡胚接种和收获试验,同时使用同批鸡胚用人工方式接种和收获作为对照,比较机器与人工接种和收获的速度、鸡胚病毒液的收获量、清亮度及毒价等。结果显示,该设备每小时可接种鸡胚8000—9000枚,收获鸡胚4500枚,机器接种和收获的病毒液的产量、清亮度及毒价等,与人工接种和收获基本相同。试验证明,采用机器接种和收获和人工相比具有较大的优势,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兽医学报》2017,(10):1862-1867
为了克服鸡传染性喉气管炎弱毒活疫苗产品制备中存在的缺陷,通过对BHK-21细胞、Vero细胞、DF1细胞、原代鸡胚成纤维细胞(CEF)、原代鸡胚肝细胞、原代鸡胚肾细胞等六种细胞进行病毒适应性培养,采用PCR和免疫荧光(IFA)跟踪检测的方法成功筛选出具有稳定病毒滴度的病毒适应性细胞——鸡胚肝细胞。然后采用新的克隆方法缩短了克隆时长并对筛选的鸡胚肝细胞进行克隆纯化,通过与原代鸡胚肝细胞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本试验所采用的克隆方法具有高几率的特点,并且能够克隆出高活性的鸡胚肝细胞,并能够繁殖较高效价的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为解决鸡传染性喉气管炎弱毒疫苗在生产上存在的瓶颈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17.
同步接毒法生产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细胞苗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细胞苗生产过程中,在制备鸡胚成纤维细胞(CEF)的同时接入种毒(称同步接毒法),与细胞形成致密单层后再接入种毒(称异步接毒法)两种方法相比较,同步接毒法比异步接毒法的病毒含量略高,且缩短了培养时间,简化了生产工艺。  相似文献   

18.
鱼腥草提取液在鸡胚内抗新城疫病毒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证明鱼腥草抗新城疫病毒的作用效果,通过接种鸡胚方法,对病毒接种前、接种同时、接种后加药三种方式处理的鸡胚尿囊液血凝效价进行测定。结果显示,在三种不同的加药方式中,不同浓度的鱼腥草提取液都能够降低新城疫病毒感染鸡胚尿囊液的血凝效价;鱼腥草提取液和新城疫病毒同时注入鸡胚时,鱼腥草原液抗病毒效果最好;鱼腥草提取液于新城疫病毒接种后注入鸡胚时,2倍稀释液抗病毒效果最好;鱼腥草提取液先于新城疫病毒注入鸡胚时,4倍和8倍稀释液抗病毒效果最好。结果表明,鱼腥草提取液能够抑制新城疫病毒在鸡胚尿囊液中的增殖;鱼腥草提取液在鸡胚内抗新城疫病毒活性与其加药方式及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M41标准毒株在鸡胚上的最佳生产工艺,试验用IBV M41株分别以不同剂量接种同一胚龄不同鸡胚、不同胚龄普通鸡胚,以及IBV M41株接种普通鸡胚后不同培养时间收获鸡胚尿囊液,比较不同培养条件下制备病毒液的产量及病毒效价。结果显示:IBV M41株接种无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母源抗体的SPF鸡胚最佳病毒接种剂量为104.5EID50,接种含有IBV母源抗体的普通鸡胚最佳病毒接种剂量为105.1EID50,最佳接种胚龄为11日胚龄,最佳收毒时间为48 h。按照此工艺制备疫苗,免疫SPF鸡,IBV抗体效价均符合规程标准。研究结果为用鸡胚高效、大量生产IBV M41株病毒抗原进而生产合格的IB疫苗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20.
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HK株)活疫苗生产条件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取不同浓度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接种不同日龄的鸡胚,在不同时间内收获鸡胚液。根据收获时鸡胚的死亡情况、胚液的收获量及胚液的病毒含量,优选IBV活疫苗生产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将IBV调整为102.0~103.0EID50/0.1ml,尿囊内接种于12日龄鸡胚中,每胚0.1ml,37℃孵育33h收获,胚液的产毒量和收获量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