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微山湖四鼻须鲤养殖群体和野生群体肌肉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常规肌肉营养测定方法,分析了微山湖四鼻须鲤(Cyprinus carpio)野生群体和养殖群体各10尾的肌肉营养成分.结果显示,四鼻须鲤野生群体的粗蛋白(18.05%)和钙(0.69 mg/g)含量高于养殖群体的17.27%和0.49 mg/g,野生四鼻须鲤的粗脂肪含量(1.02%)低于养殖群体(1.86%),两者的水分、粗灰分和磷含量基本相同,肌肉中氨基酸组成基本一致,均含有18种氨基酸,4种呈味氨基酸总量分别为6.71%和6.08%(鲜样),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分别为73.35和67.44,其构成比例符合FAO/WHO的标准.  相似文献   

2.
利用常规肌肉营养测定方法,分析了微山湖四鼻须鲤(Cyprinus carpio)野生群体和养殖群体各10尾的肌肉营养成分。结果显示,四鼻须鲤野生群体的粗蛋白(18.05%)和钙(0.69mg/g)含量高于养殖群体的17.27%和0.49mg/g,野生四鼻须鲤的粗脂肪含量(1.02%)低于养殖群体(1.86%),两者的水分、粗灰分和磷含量基本相同,肌肉中氨基酸组成基本一致,均含有18种氨基酸,4种呈味氨基酸总量分别为6.71%和6.08%(鲜样),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分别为73.35和67.44,其构成比例符合FAO/WHO的标准。  相似文献   

3.
不同年龄野生和养殖兴凯湖翘嘴鲌肌肉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评定营养价值、建立种质标准以及研制人工配合饲料,对2龄、4龄和6龄兴凯湖翘嘴鲌(Culter alburnus)野生和养殖群体的肌肉营养成分和营养品质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显示,2龄兴凯湖翘嘴鲌野生和养殖群体肌肉营养成分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4龄、6龄野生群体的水分和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养殖群体(P<0.05),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养殖群体(P<0.05)。与常见养殖鱼类相比,野生兴凯湖翘嘴鲌Ca和P含量较高。野生和养殖群体的氨基酸组成一致,甘氨酸含量最高,谷氨酸和赖氨酸次之。4龄、6龄野生群体氨基酸总量(TAA)、必需氨基酸总量(EAA)和鲜味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养殖群体(P<0.05)。结果表明,兴凯湖翘嘴鲌野生与养殖群体蛋白质含量较高,均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食用价值;野生群体肌肉营养价值和肉味鲜美程度明显优于养殖群体,且随年龄增长差异更鲌加明显。在配制兴凯湖翘嘴鲌人工饲料时,应适当添加限制性氨基酸蛋氨酸和胱氨酸,以提高其营养价值;适当添加甘氨酸和谷氨酸,以提高养殖鱼体风味。  相似文献   

4.
日本沼虾4种群肌肉营养品质的比较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4个种群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is)于2001年8月分别取自太湖、洪泽湖、广西南宁3地天然水域及浙江德清养殖种群。肌肉营养成分测定结果表明,养殖种群的粗蛋白含量为(15.83±0.32)%(质量分数),显著低于3个野生种群(P<0.05),而粗脂肪质量分数为(1.37±0.02)%显著高于野生种群(P<0.05)。3个野生种群中洪泽湖种群鲜味氨基酸含量最高;但太湖种群粗蛋白含量(17.71±0.38)%最高,必需氨基酸组成最为均衡,且单不饱和脂肪酸总量和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均为最高,分别达25.904%和35.953%。比较得出太湖种群日本沼虾肌肉的营养品质最高,养殖种群最低。  相似文献   

5.
野生及养殖哈氏仿对虾肌肉营养成分的分析与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解哈氏仿对虾肌肉的营养特征,采用生化分析手段对野生及养殖哈氏仿对虾肌肉进行营养成分分析并对营养品质进行分析与比较.结果显示,野生群体肌肉中水分和粗蛋白含量(分别为79.42%和17.94%)与养殖群体(分别为79.28%和17.95%)没有显著差异;野生群体的粗脂肪含量(0.89%)显著低于养殖群体(1.12%),而粗灰分含量(1.44%)显著高于养殖群体(1.31%).在18种检测出的氨基酸中,有9种氨基酸的含量,野生群体比养殖群体显著低,另外9种在两群体间没有差异.野生群体的氨基酸总量(TAA)、必需氨基酸(EAA)、非必需氨基酸(NEAA)、鲜味氨基酸(DAA)、虾味氨基酸(SAA)含量(分别为83.42%、29.69%、43.59%、32.54%和21.11%)均比养殖群体(分别为88.08%、30.53%、47.39%、34.47%和21.72%)显著低;野生群体的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和支链氨基酸与芳香族氨基酸的比值(F值)(分别为66.41和2.07)也明显低于养殖群体(分别为69.10和2.12).野生群体的饱和脂肪酸(∑SFA)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分别为41.95%和39.51%)相对百分含量比养殖群体(分别为39.60%和36.64%)均明显高,而野生群体的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18.54%)相对百分含量比养殖群体(23.76%)明显低;野生群体肌肉中油脂的EPA+DHA相对百分含量(28.23%)比养殖群体(25.66%)明显高,但在野生和养殖群体间肌肉中的EPA+ DHA绝对含量没有明显差异.研究表明,哈氏仿对虾肌肉营养价值较高、肉味鲜美,人工养殖没有造成其肌肉脂肪的大量富集和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的急剧变化,相反使该虾的蛋白质营养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杂交青虾"太湖1号"在滨海型盐碱水域养殖条件下的营养特点,采用常规生化成分测定法测定了该杂交青虾肌肉中的营养成分,并与野生青虾的肌肉营养成分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杂交青虾肌肉(鲜重)中蛋白质、脂肪、灰分、水分的含量分别为16.774%、0.927%、1.173%、81.367%;肌肉中共检测出18种氨基酸(总量为85.680%,干重),其中8种必需氨基酸占31.024%;肌肉中含12种脂肪酸,其中二十碳五烯酸(EPA)与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含量较高,两者含量之和为1.247%,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为1.753%;矿物元素种类丰富,常量元素中,钾含量最高(12.420 mg/g),微量元素中,锌含量最高(59.673μg/g)。研究发现,杂交青虾"太湖1号"蛋白含量显著低于野生青虾(P0.05),脂肪、EPA+DHA含量极显著高于野生青虾(P0.01),氨基酸总量、非必需氨基酸总量、鲜味氨基酸总量与野生青虾无显著差异(P0.05),必需氨基酸总量显著低于野生青虾(P0.05),但两者氨基酸结构均符合FAO/WHO的标准要求。研究表明:滨海型盐碱水域养殖条件下的杂交青虾"太湖1号"氨基酸组成平衡,微量元素丰富,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7.
罗氏沼虾“南太湖2号”选育群体肌肉营养品质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罗氏沼虾选育新品种——“南太湖2号”与非选育群体的肌肉营养成分及营养品质进行了分析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罗氏沼虾“南太湖2号”肌肉中粗灰分含量与非选育群体差异不显著(P>0.05),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非选育群体(P<0.05),肌肉粗脂肪和水分含量显著低于非选育群体(P<0.05);“南太湖2号”和非选育群体的氨基酸组成基本一致,均测定出含有17种氨基酸,其构成比例符合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FAO/WHO)的标准。“南太湖2号”的总氨基酸含量、必需氨基酸含量和鲜味氨基酸含量均显著高于非选育群体(P<0.05),根据氨基酸评分(AAS)和化学评分(CS)计算结果,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均为异亮氨酸;“南太湖2号”肌肉中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二十碳五烯酸(EPA)及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的总量分别为41.34%?0.54%和28.09%?0.45%,显著高于非选育群体(P<0.05);ω3PUFA含量显著高于非选育群体(P<0.05),而ω6PUFA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实验结果说明,罗氏沼虾“南太湖2号”的营养品质明显优于非选育群体。  相似文献   

8.
脊尾白虾自然群体与养殖群体的营养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脊尾白虾的自然群体和养殖群体肌肉组织中的水分、灰分、蛋白质、脂肪含量及脂肪酸的组成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养殖白虾肌肉中的水分含量高于自然海区白虾,差异非常显著(P<0.01),分别为80.86%和79.02%,水分含量平均值为79.94%;养殖白虾肌肉中的蛋白质含量低于自然海区白虾,差异非常显著(P<0.01),分别为17.29%和19.02%,蛋白质含量平均值为18.16%;两者的灰分含量差异非常显著(P<0.01),分别为1.44%和1.39%;脂肪含量野生白虾也显著高于养殖白虾(P<0.01),分别为0.55%和0.30%;脊尾白虾含有大量的饱和及不饱和脂肪酸(C<,14-22>),饱和脂肪酸以棕榈酸为主,占总脂肪酸的15%以上,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75%左右,其中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非常高,养殖白虾和野生白虾分别为44.07%和46.21%,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中以EPA和DHA为主,EPA DHA含量的含量超过总脂肪酸的30%,无论是野生脊尾白虾还是养殖脊尾白虾都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但养殖虾肉和野生虾肉相比,营养成分有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长江水系青鱼不同地理群体肌肉营养品质的差异,用国标生化法测定了湖南湘江群体(XJ)、湖北石首群体(SS)、江苏邗江群体(HJ)青鱼肌肉的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的含量,并按FAO/WHO建议的标准进行了营养品质评价。结果显示:3个群体青鱼肌肉的水分质量分数为81.08%~82.20%,粗蛋白质质量分数为16.86%~17.94%,粗脂肪质量分数为0.46%~0.52%,粗灰分质量分数为1.26%~1.34%,3个群体间常规营养成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3个群体青鱼的肌肉中均检测出16种氨基酸,其中人体必需氨基酸7种,半必需氨基酸2种,非必需氨基酸7种,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39.24%~40.22%,鲜味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38.54%~39.37%;在脂肪酸组成和含量上,石首群体、邗江群体中均检测到18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9种,单不饱和脂肪酸3种,多不饱和脂肪酸6种,以上两个群体的脂肪酸组成种类均多于湘江群体,邗江群体在饱和脂肪酸总量和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上均显著高于石首群体和湘江群体(P<0.05),而在单不饱和脂肪酸总量上,3个群体间差异不显著(P...  相似文献   

10.
凡纳滨对虾虾头与肌肉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常规方法分析养殖3个月的凡纳滨对虾虾头和肌肉中的水分、灰分、粗蛋白质、粗脂肪、矿物元素、重金属含量及氨基酸、脂肪酸和和维生素的种类和含量,综合评价了其营养成分和营养品质。结果表明,凡纳滨对虾虾头、肌肉中水分含量分别为77.60%和75.19%,粗蛋白质为22.37%和12.8%,粗脂肪为2.34%和0.9%,灰分为3.94%和1.66%。除水分外,肌肉中灰分、粗蛋白、粗脂肪含量均高于虾头。虾头、肌肉中氨基酸总量分别为572.85mg/g和793.95mg/g(干质量);必需氨基酸/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均与国际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理想模型接近;虾头、肌肉中氨基酸评分和化学评分接近理想模型;虾头、肌肉中呈味氨基酸/氨基酸总量分别为37.44%和39.31%。凡纳滨对虾头和肌肉中多不饱和脂肪酸中二十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的含量分别为17.01%和8.24%。虾头中Ca、Na、Fe含量高于肌肉含量,Se含量低于肌肉含量。  相似文献   

11.
为了评价日本沼虾淀山湖群体选育子代和杂交选育子代的生长性能,对淀山湖自繁群体和两个杂交选育群体进行了室内养殖对比试验。结果显示:与淀山湖青虾自繁子代(DS)F7相比,淀山湖♀×洞庭湖♂(SD)F1代的体质量日增长量较大,生长速度较快,淀山湖♀×长江♂(SC)F1代的体长日增长量较大,SD和SC群体表现出显著的杂交优势(P<0.05),两个杂交群体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试验结果可为淀山湖日本沼虾的种质创新和良种选育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经过多代全人工配合饲料驯化和选育后,为查明全程投喂配合饲料的斑尾刺虾虎鱼营养成分和品质变化,试验选择驯养F3代斑尾刺虾虎鱼肌肉开展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营养评价。结果显示,驯养的斑尾刺虾虎鱼肌肉粗蛋白、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野生斑尾刺虾虎鱼(P<0.01),而粗灰分含量显著低于野生斑尾刺虾虎鱼(P<0.05),水分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氨基酸方面:两者均检测到16种氨基酸,其中7种为必需氨基酸;4种鲜味氨基酸总含量为驯养斑尾刺虾虎鱼(39.47%)>野生斑尾刺虾虎鱼(31.74%);必需氨基酸指数为驯养斑尾刺虾虎鱼(73.65)>野生斑尾刺虾虎鱼(66.76)。脂肪酸方面:驯养斑尾刺虾虎鱼中共检测到25种脂肪酸,而野生为24种;驯养和野生斑尾刺虾虎鱼肌肉脂肪酸中均含有丰富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分别占脂肪酸总量的39.58%和40.91%;饱和脂肪酸总量野生斑尾刺虾虎鱼显著高于驯养斑尾刺虾虎鱼(P<0.05),而单不饱和脂肪酸总量野生斑尾刺虾虎鱼低于驯养斑尾刺虾虎鱼(P<0.05),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二者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贵州稻田养殖克氏原螯虾肌肉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分析测定贵州湄潭稻田养殖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的肌肉含肉率及肌肉营养成分,采用重量法、索氏提取法、凯氏定氮法、滴定和比色法分别测定了克氏原螯虾肌肉(鲜样)中水分、灰分、粗脂肪、粗蛋白质和钙、磷的含量,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分析氨基酸种类和含量。实验结果表明:贵州湄潭稻田养殖克氏原螯虾含肉率为18.40%±1.6%;肌肉中(鲜样)水分、灰分、脂肪和蛋白质含量分别为82.07%±0.01%、1.25%±0.01%、2.06%±0.05%、17.80%±0.43%;测得钙的含量为0.53%±0.002%,磷的含量为1.30%±0.022%。肌肉中17种氨基酸(除色氨酸)总量为16.59%;克氏原螯虾肌肉中所含人体所需必需氨基酸为7.21%,占氨基酸总含量的43.47%,四种鲜味氨基酸为2.87%;占氨基酸总含量的17.31%。经与先前国际提出的FAO模式比较,测出的必需氨基酸比例高于其评价标准,所测得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缬氨酸,第二限制性氨基酸为赖氨酸。  相似文献   

14.
为比较不同地区养殖与野生双齿围沙蚕营养成分差异,采用生物化学方法对浙江舟山、温岭和江苏盐城三个不同地区沙蚕的一般营养成分、氨基酸含量和脂肪酸含量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显示,盐城野生沙蚕粗蛋白含量显著性高于舟山和温岭养殖沙蚕,而其灰分含量显著性低于舟山和温岭养殖沙蚕(P0.05)。温岭养殖沙蚕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舟山养殖和盐城野生沙蚕(P0.05)。盐城野生沙蚕的必需氨基酸含量高于温岭和舟山养殖沙蚕,盐城野生沙蚕的非必需氨基酸低于温岭和舟山养殖沙蚕。不同地区沙蚕的呈味氨基酸占总氨基酸含量约39.65%~40.35%。盐城野生沙蚕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含量(53.41%)高于舟山(50.23%)和温岭(48.47%)养殖沙蚕,盐城野生沙蚕体内二十二碳六烯酸含量[(3.90±0.15)μg/kg]显著性高于舟山和温岭养殖沙蚕[(0.73±0.03)μg/kg和(0.77±0.03)μg/kg)](P0.05),盐城野生沙蚕体内二十碳五烯酸含量高达(17.30±0.95)μg/kg。研究表明,不同地区的沙蚕营养成分丰富,江苏盐城野生沙蚕的粗蛋白、氨基酸含量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并且在营养组成特征方面优于浙江舟山和温岭养殖沙蚕。  相似文献   

15.
研究秀丽高原鳅肌肉营养成分和评价肌肉营养价值,为其开发利用与人工养殖提供参考依据,为开展相关配合饲料研究积累资料。2013年12月从云南省鹤庆县龙潭采集秀丽高原鳅野生个体,随机抽取30尾成鱼作为实验用鱼,体长(8.00±1.16)cm、体重(6.27±3.19)g。用常规方法测定分析了30尾秀丽高原鳅肌肉的营养成分组成与含量,并对其营养价值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显示,秀丽高原鳅肌肉中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和粗灰分的含量分别为70.92%、24.10%、3.73%和1.25%;共检测出18种氨基酸,氨基酸总量为13.64%;包括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和10种非必需氨基酸,所占比例分别为5.98%与7.66%;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色氨酸,必需氨基酸指数为48.11;鲜味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30.94%。主要含有16种脂肪酸,其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32.11%,EPA与DHA总含量为11.68%;常量元素中磷的含量最高(786.60×10~(-2)mg/g),微量元素中Mg的含量最高(14.75×10~(-2)mg/g)。秀丽高原鳅营养成分丰富均衡、味道鲜美,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与保健作用。  相似文献   

16.
测定和分析了海水和淡水养殖的凡纳滨对虾肌肉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含量和脂肪酸组成。试验结果表明,海水养殖凡纳滨对虾肌肉中粗蛋白和粗灰分含量显著高于淡水养殖凡纳滨对虾(P0.05),而水分的含量显著低于淡水养殖凡纳滨对虾(P0.05);海水养殖凡纳滨对虾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量、鲜味氨基酸总量均显著高于淡水养殖凡纳滨对虾(P0.05);海水和淡水养殖凡纳滨对虾肌肉中均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总量分别达68.48%和69.80%,但海水虾肌肉中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总量显著高于淡水虾(P0.05),而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显著低于淡水虾(P0.01);海水虾肌肉中n-3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亦显著低于淡水虾(P0.05),表明在海水环境中凡纳滨对虾合成n-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能力较差。综合分析表明,海水养殖凡纳滨对虾肌肉的营养价值和风味稍优于淡水养殖凡纳滨对虾。  相似文献   

17.
六个群体翘嘴红鲌肌肉生化组成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比较分析了中国六群体翘嘴红鲌(Culter alburnus)的肌肉生化组成.试验材料分别取自太湖、兴凯湖、梁子湖、浮桥河水库和南湾水库五个野生群体,以及由太湖野生群体经人工驯养、繁殖数代获得的养殖群体.分析结果表明,各群体之间翘嘴红鲌肌肉的水分、灰分和粗蛋白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而养殖群体的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它五个野生群体(P<0.05).南湾水库群体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和必需脂肪酸含量均最高,必需脂肪酸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南湾水库群体>浮桥河水库群体>兴凯湖群体>梁子湖群体>养殖群体>太湖群体.氨基酸总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太湖群体>兴凯湖群体>南湾水库群体>梁子湖群体>浮桥河水库群体>养殖群体,而必需氨基酸含量的高低顺序为:太湖群体>兴凯湖群体>梁子湖群体>南湾水库群体>浮桥河水库群体>养殖群体.相比之下,太湖群体的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最高,其次依次为:南湾水库群体>梁子湖群体>兴凯湖群体>浮桥河水库群体>养殖群体.各群体的大多数必需氨基酸氨基酸分(AAS)和化学分(CS)均大于1,仅兴凯湖群体的赖氨酸、苯丙氨酸+酪氨酸的AAS低于1,养殖群体的赖氨酸和缬氨酸的AAS和赖氨酸、蛋氨酸+半胱氨酸、苯丙氨酸+酪氨酸和缬氨酸的CS小于1,而成为各自的限制性氨基酸.综合所得的结果,野生群体的肌肉营养品质明显优于养殖群体,而野生群体中太湖、兴凯湖和南湾水库群体的肌肉品质相对较优.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野生和养殖翘嘴鲌(Culter albunus)之间肉质指标的差异,对野生和人工养殖翘嘴鲌的基本营养成分、氨基酸组成、脂肪酸组成、质地特性、体色等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野生翘嘴鲌肌肉蛋白质含量(19.84%)及灰分含量(0.27%)均显著高于养殖翘嘴鲌(13.29%和0.21%),但是脂肪含量(4.34%)和水分含量(71.84%)均显著低于养殖翘嘴鲌(5.51%和78.61%);野生翘嘴鲌氨基酸总量和鲜味氨基酸总量分别较养殖翘嘴鲌高出11.36%和11.16%;野生和养殖翘嘴鲌的氨基酸评价指数(EAAI)分别为100.51和98.13;养殖翘嘴鲌肌肉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含量及n-3/n-6系列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的比值显著高于野生翘嘴鲌,但是饱和脂肪酸(SFA)含量显著低于野生翘嘴鲌。此外,野生翘嘴鲌背部和腹部红色值、黄色值及侧线部红色值均显著高于养殖翘嘴鲌;野生翘嘴鲌的肌肉硬度和内聚性显著高于养殖翘嘴鲌;养殖翘嘴鲌的肌肉滴水损失、蒸煮损失及pH值显著高于野生翘嘴鲌。结果表明,野生翘嘴鲌的营养价值更高、鲜味更好,而养殖翘嘴鲌在脂肪酸组成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9.
洪泽湖日本沼虾 9 个野生群体遗传多样性微卫星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利用微卫星标记分析了洪泽湖避风港、蒋坝、鲍集等9个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8个微卫星位点呈现高度多态性;每个群体中至少有5个位点显示杂合不足,显著偏离了Hardy-Weinberg平衡;9个日本沼虾野生群体均表现出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洪泽湖中、东部避风港和蒋坝等群体遗传多样性高于西部鲍集和界集群体。突变-漂移平衡分析表明,洪泽湖日本沼虾群体部分位点杂合显著过剩,表明洪泽湖日本沼虾群体部分位点偏离了突变-漂移平衡,但近期没有经历过瓶颈效应,群体数量也没有下降。群体间F-统计量及AMOVA分析表明,群体遗传分化极显著(F ST=0.0643,P0.01);基于D A遗传距离构建的NJ和UPGMA聚类树均显示,地理位置相邻的群体聚在一起。结论认为,洪泽湖日本沼虾群体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在洪泽湖地区建立日本沼虾种质资源自然保护区,可以更好地有效保护洪泽湖水域的日本沼虾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20.
不同养殖模式对大黄鱼肉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工厂化养殖模式、网箱养殖模式养殖的大黄鱼和野生大黄鱼进行了肌肉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的分析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工厂化养殖模式和网箱养殖模式的大黄鱼粗蛋白含量均显著低于野生大黄鱼(P0.05),粗脂肪含量均显著高于野生大黄鱼(P0.05)。工厂化养殖模式的大黄鱼必需氨基酸总量、呈味氨基酸总量和氨基酸总量均显著高于网箱养殖大黄鱼,但显著低于野生大黄鱼(P0.05)。工厂化养殖模式的大黄鱼多不饱和脂肪酸以及二十碳五烯酸+二十二碳六烯酸均显著高于网箱养殖的而显著低于野生大黄鱼(P0.05)。工厂化养殖模式养殖大黄鱼可以生产出肉质营养结构和风味优于传统网箱养殖的大黄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