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本文参照清华大学对北方河流的水质模型试验,结合海河一年中有四个月是汛期排水,其余八个月是封闭状态的特点,得出一些经验公式。在保证水体不黑臭,不富营养化的前提下,对海河的水质、水量进行规划性预测计算,得出以下结论:水质(mg/l):COD14.2,BOD13.0,DO2.0,N4.5,P0.5,Cl~-1250;水量:汛期两岸排水250万m~3/月,非汛期两岸不得排入污水。  相似文献   

2.
韩江两岸的绿化现状及其发展对策——以潮州市区段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江是潮州市的主要河道,其两岸潮州市区段是一处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为一体的大型景观带。为更好地彰显地域特色,促进韩江两岸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笔者以韩江潮州市区金山大桥与韩江大桥之间河段为例,对韩江两岸的植物种类、植物配置的合理性、绿化管理等方面进行深入调查,指出其存在问题并提出建设性建议,为进一步规划建设韩江两岸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2009—2017年辽河入海口两岸盘锦湿地植物翅碱蓬分布变化情况进行分析,详细阐述了盘锦湿地植物翅碱蓬退化的原因,以期为区域内翅碱蓬的监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在介绍海河流域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分析海河流域防洪工作存在的问题,并从工程措施、非工程措施2个层面对海河流域防洪重点及安全对策进行研究,以促进海河流域防洪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5.
陈丽 《北京农业》2012,(12):55-56
东洋溪自西向东流经周宁县城,在进行东洋溪两岸景观规划中,沿河划分出4个分区—两岸流荫区、八方乐园区、四季花田区和十里渔港区。规划通过观光道路的建设,建设改造沿河建筑与村落,整治改造驳岸,合理配置植物,创建新的旅游景点等方面,呈现出与其定位相适应的景观结构与空间感受,从而改变滨河景观单调、空间单一的现状。  相似文献   

6.
海河是天津的重要经济带、文化带和景观带,但近年来受到蓝藻困扰,笔者对海河蓝藻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三类海河蓝藻的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7.
邛海海河口水质变化趋势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根据2000~2008年邛海海河口主要水质参数的实测资料,运用季节性肯达尔检验对邛海海河口水质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未来邛海海河口5日生化需氧量(BOD5)、溶解氧、粪大肠菌群、总氮都呈上升趋势;总磷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8.
2014年5—8月,对辽宁省境内入海河流进行一次摸底调查并采集入海口处样品进行了水质检测分析。采用单一因子法进行了水质评价分析及其对近岸海域水质影响分析。调查发现,辽宁省共有42条入海河流有地表径流入海,以小型河流为主,80%以上的河流宽度在50m以下,40%的入海河流在入海处有闸坝控制。水质以Ⅳ类和劣Ⅴ类水质为主,主要污染指标为总磷、氨氮和化学需氧量。小型入海河流对其附近海域水质影响很小,大型入海河流对其附近海域水质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较全面阐述了两岸有机农业法规演变及发展情况,着重从两岸有机农业法规的构架体系、管理体系及主要内容等方面对两岸有机农业主要法规进行了分类比较分析,较全面系统地研究了海峡两岸有机农业法规体系。  相似文献   

10.
吕志茹 《农业考古》2015,(3):213-218
江河治理、防灾减灾是农业增收的重要条件。新中国成立后,由于集体化的发展,人力组织更加便利,水利事业获得快速发展。自1965年至1980年,海河流域各省市实施了大规模的根治海河工程,每年都动用几十万劳动力进行河道和水库施工。此项工程贯彻了防洪除涝、蓄水灌溉和排咸治碱多项功能,是防洪体系下的综合治理。由于国家政策导向、时代特征及水利技术等多方面原因,海河并未"根治",但对农业发展依然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人工植物群落调查与评价方法设计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比较自然植物群落和人工植物群落的差别,结合自然植物群落的基本调查方法及植物种植设计的一般性原则,设计出一套适合于人工植物群落调查与评价的方法,其评价结果对园林植物配置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为进一步了解福州居住区植物群落的特征及配置状况,对福州市4个典型居住区中庚国际华府、三盛托斯卡纳、大儒世家朗园、三盛国际公园的植物群落特征及配置状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植物群落的植物组成有59科、112属、140种。其中乔木共有71种、灌木种共有41种、藤本4种、草本25种(含蕨类1种)。群落各生活型植物占总种数的比例分别为: 常绿乔木50.71%,落叶乔木12.14%,常绿灌木29.28%,木质藤本2.85%,草本17.85%。样地群落中常绿乔灌木植物生活型的种类均较丰富,但落叶树种及藤本应用较少,群落层次不够丰富,景观季相变化不明显,配置方式单一,景观雷同缺乏特色。  相似文献   

13.
为找出群落结构与绿量之间的联系,探求提高园林绿地群落绿量的途径,选取北京市10个公园绿地共324个植物群落进行调查,于2015年夏季测量群落绿量。从乔木层和灌木层及针阔叶组成情况对群落结构进行分类,将群落结构与绿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北京市公园绿地群落中,以乔木层为针阔叶混交、灌木层为阔叶树种的结构类型最为常见,占调查样本总数的58.33%。这类群落的针阔叶植物数量比集中分布在1∶9~1∶3,针阔叶植物盖度比集中分布在1∶5~1∶1.6。该类群落的绿量与针叶乔木盖度、阔叶乔木盖度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通过计算得出了这类群落绿量的多元回归方程:y=1.448x1+0.629x2+0.446x3+1.400,x1为针叶乔木盖度,x2为阔叶乔木盖度,x3为阔叶灌木盖度。  相似文献   

14.
森林植物群落对昆虫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贾春生  迟德富  胡隐月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9):1871-1872,1883
植物群落和昆虫群落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森林植物群落科、种组成结构变化的复杂程度极大地影响昆虫群落科、种组成的多样性。草本层和灌木层多样性对昆虫天敌类群,尤其是寄生天敌类群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沈阳市北陵公园油松栎林生活型结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沈阳市北陵公园油松栎林群落为研究对象,应用Raunkiaer生活型分析方法对该群落开展生活型结构分析和比较,并对植物群落的特征进行评价。从而综合园林艺术要求与地带性植被类型特点,为沈阳地区设计近自然的高质量园林植物景观提供合理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北京市主要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状况,为有效保护北京市的生物多样性提供基础资料,根据实地调查的大量样地数据,对北京市主要植物群落进行了物种多样性比较。在北京市的山地森林群落中,森林群落的草本层物种多样性最高,灌木层次之,乔木层最低,不同层次之间物种多样性差异显著。在12个森林群落类型中,有7个群落类型样地内的平均物种数在36种以上,5个群落类型样地内的平均物种数在30~36种之间。各群落类型中,紫椴林乔木层的物种多样性最高,其次是杂木林、黑桦林、核桃楸林、山杨林、白桦林和鹅耳枥林;山杨林、白桦林、紫椴林、杂木林和栓皮栎林群落灌木层的物种多样性指数较高,各群落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差别不大,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指数与乔木层、灌木层的两个多样性指数呈负相关,但均不显著。在灌丛群落中,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指数明显高于灌木层,灌木层与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变化趋势呈正相关,但相关性不显著。在8个主要灌丛群落中,平榛灌丛样地内平均物种数最多(39.54种),其次是杂灌丛(36.94种);群落样地内平均物种数超过30种的灌丛群落有4种,为柔毛绣线菊灌丛、平榛灌丛、山杏灌丛和杂灌丛,同时也是样地内物种变化较大的4个群落类型,物种变化范围超过了30种。灌丛群落间物种多样性存在极显著差异。大部分森林群落类型间物种相似性在0.30~0.60之间,部分森林群落类型间的物种相似性存在较大差异。灌丛群落间物种相似性较大,大部分灌丛群落间的物种相似性指数在0.45以上,鹅耳枥灌丛和柔毛绣线菊灌丛群落间物种相似性最高(0.60),平榛灌丛和荆条灌丛间物种相似性最低(0.39)。除了源于植物群落自身和自然环境因素影响物种多样性以外,人为因素干扰是影响植物多样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应予以充分考虑。  相似文献   

17.
围栏对新疆山区草地植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新疆典型山区草地——高寒草甸、亚高山草甸和山地草原的野外实地监测,在草原围栏内外植物群落生物量、高度、盖度、频度以及生物多样性指数的研究结果比较基础上,讨论了围栏这一人为手段对草原生态系统植物群落的影响:有利于牲畜轮牧食物资源量的增加,但是导致植物群落生物多样性减少.  相似文献   

18.
总结了几十年来植物群落排序研究的成果,探讨了各种排序方法在植物群落分析应用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并对排序的有效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苏南地区加拿大一枝黄花繁殖地的植物群落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应用群落生态学方法探讨加拿大一枝黄花对南京和苏州地区植物的影响风险。测定结果显示:加拿大一枝黄花生长地区植物物种丰富度(S)、总数量(N)、均匀度(J)、群落多样性(H)、综合优势比(SDR)均低于没有一枝黄花生长地区;加拿大一枝黄花生长地区的植物群落稳定性比没有加拿大一枝黄花生长地区差,表明加拿大一枝黄花存在较大的生态风险性。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明拉萨河上游地区高寒草地的退化情况,为该地区草地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依据,采用样方法调查拉萨河上游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研究该草地植物群落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和地上生物量。结果表明:该区域草地由18科31属40种植物组成。随着草地退化程度的加重,草地优势种由苔草(Carexsp.)向高山嵩草(Kobresia pygmaea)过渡;中度退化草地的Shannon-Wiener指数、均匀度指数均最高(P0.05),分别为1.566 6和0.734 6;Simpson指数则是轻度退化草地最高(P0.05),为0.988 1;随草地退化程度的加剧,草地总盖度下降,草地地上生物量降低,轻、中和重度退化草甸的地上生物量分别为278.26g/m2,228.32g/m2和37.46g/m2,草地质量和生产力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