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对陕西不同地区苹果园天敌昆虫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野外调查与采集标本,室内分类鉴定,明确了不同地区天敌昆虫资源,研究结果还表明,天敌昆虫在陕西不同地区的苹果园的分布存在一定的差异,随着苹果园海拔高度的升高,果园天敌昆虫的种群及数量分布有逐渐减低的趋势,天敌昆虫的分布不仅与自然地理条件、植被等因素直接有关,而且与管理等人为影响有较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采取线路调查为主,踏查与详查、现场采集与灯诱、现场采集与历史记载相结合的方法,对祁连山保护区不同纬度地区植被类型中的昆虫分别进行采集调查,查明祁连山保护区内分布的植食性昆虫12目125科1190种,天敌昆虫303种。对森林昆虫在世界和中国动物地理区系中的归属做了初步分析。据对不同纬度地域的气候、植被的水平差异和昆虫种类的比较分析认为,祁连山保护区森林昆虫的水平地理分布概况表现为东南部种类较多,西北部种类较少,近现代人为生产和经济活动对昆虫的分布格局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老窝河底栖动物资源状况。[方法]在2007年4、11月,调查了老窝河大型底栖动物资源。调查采样依据海拔高度变化设置了5个断面,共计40个样本。[结果]采集到底栖动物20种,其中节肢动物17种,占总种数的85%,以水生昆虫为主;软体动物2种,占总种数的10%;扁形动物1种,占总种数的5%。老窝河各断面秋季底栖动物的平均密度高于春季,春、秋季各断面的平均密度均以LWH1、LWH2、LWH3断面高。生物量与密度变化大体相似。LWH1、LWH2、LWH3断面的多样性指数、均匀度和丰富度高于LWH4和LWH5断面。[结论]老窝河海拔高度的变化影响了底栖动物种类分布的格局,使底栖动物密度、生物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有关昆虫在不同海拔高度上的发育进度及化性规律,国内很少有人注意研究,笔者仅见于章士美教授的几篇文献。为了进一步掌握这方面的规律,为山区害虫预测预报提供科学依据,在章教授研究的基础上,笔者于1982年和1987年在江西铜鼓山区作了较系统的调查和观察。本文报道了不同海拔高度29种农业昆虫的发育进度和8种农业昆虫的化性特点。  相似文献   

5.
宁夏我土壤昆虫生态演替及优势种种群序列演变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针对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县狼皮子梁、中宁县长山头、固原县大战场三个新垦区垦前荒漠和垦后不同种植年限田块中土壤昆虫的生态演替进行了系统调查。依据其发生特点和种群数量变化,将所调查昆虫划分为三大类群,即原生性种类、过渡性种类、共生性种类和迁入性种类。在上述调查基础上,针对新垦区重要的地下害虫和土壤天敌昆虫的种群序列演替及其与生态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影响新垦区地下害虫种群发生的环境因子及其预警系统。  相似文献   

6.
云南高原苹果园昆虫群落种类组成特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1992~1995年云南高原苹果园昆虫群落调查研究结果,结合苹果分布情况分析了3个主要苹果种植区昆虫群落种类组成的特点。滇中苹果区果园昆虫群落最丰富,害虫种类组成最复杂,害虫天敌资源丰富;滇西北苹果区果园昆虫群落次之,主要危害种类与其它区不同;滇东北苹果区果园昆虫群落不如上述两区丰富,以叶、芽害虫为主,果实害虫和蛀干害虫相对危害轻,R类害虫多,K类害虫少。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管涔山昆虫多样性的海拔梯度格局,以管涔山3 个不同海拔垂直梯度为研究样地,研究了不同海拔梯 度上昆虫多样性的分布格局。结果表明:中海拔生境样地下的昆虫物种数最为丰富,有昆虫10 目22 科,优势种为膜翅 目、半翅目和鳞翅目,优势度指数约为0.38,相对多度分别为19.03、18.88 和17.74;该海拔下昆虫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 数、均匀度指数和群落复杂性指数也均最高,分别为2.92、3.07、0.99、5.42;而低海拔生境表现出最高的优势度指数 (0.33)。综上所述,管涔山海拔高度差异是影响昆虫群落结构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8.
对青海省湟水流域农田土壤主要微生物种群分布进行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各月内土壤微生物数量有较大的差异,土壤细菌数量与土壤含水量、降水量及温度呈极显正相关,放线菌数量与土壤含水量、降水量呈显负相关,轮作方式、作物种类、海拔高度等因素对土壤中的主要功能菌和微生物数量亦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2005年,在大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区域范围内,根据自然景观地貌确定一定数量的样线,在每样线上根据不同的生境和海拔高度有针对性地选取一定数量固定半径的调查样点,调查每一样点鸟类的种类和数量以及生境类型和海拔高度。用多元统计分析软件SPSS分析鸟类群落的组成、种类、集群指数和优势种等特征,比较不同季节、生境、海拔与鸟类物种数和个体数量的关系,对不同生境和海拔高度鸟类群落的差异性进行了分析。通过夏季和冬季2次对大盘山鸟类的调查,共目击记录到鸟类64种,其中夏季鸟类51种,冬季鸟类40种。大盘山鸟类群落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群落分布在不同的生境呈现出明显差异,但在不同的海拔高度上差异不明显。夏季繁殖鸟类和作为鸟类重要栖息地的森林植被是大盘山今后鸟类资源保护和管理的重点。表5参11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明甘蔗田间昆虫群落结构、各种昆虫在群落中的地位、重要种的消长情况和天敌的抑制作用.[方法]对册亨县不同海拔高度甘蔗田间昆虫群落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昆虫种类分别属于12个目24个科,其中以鞘翅目种类最多,其次是半翅目和鳞翅目.害虫优势种主要是甘蔗绵蚜[Ceratovacuna lanigera(Zehntner)];天敌优势种主要有大突肩瓢虫[Synonycha grandis (Thunberg)]、黄斑盘瓢虫(Coelophora saucia Mulsant)和黑方突毛瓢虫[Pseudoscymnus kurohime (Miyatake)]3种.不同海拔的甘蔗田间昆虫群落有差异.[结论]研究结果为甘蔗虫害的综合治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由于临夏太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独特的海拔与其不同气候类型的特征适合多种昆虫生存。因此,于2021年7月对临夏太子山进行昆虫资源调查,从而进行该保护区昆虫的分类、鉴定,以明确太子山昆虫的种类与分布。主要调查方法是样线法:即沿途在区内的小路两侧对昆虫进行采集,采集之后,制作标本并进行鉴定、保存。结果表明:在太子山采集到昆虫有5目13科31种,其中鳞翅目22种,鞘翅目6种,直翅目1种,膜翅目1种,双翅目1种。综合太子山生态发展情况,应加强临夏太子山的植被保护、加强临夏太子山旅游业的管理,使临夏太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从而丰富临夏太子山昆虫多样性。  相似文献   

12.
对2017-2019年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鳞翅目昆虫资源进行了详细调查,并分析不同海拔对鳞翅目昆虫物种丰富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化龙山有鳞翅目昆虫35科232属341种,其中尺蛾科、夜蛾科和蛱蝶科种类最为丰富。此外,鳞翅目昆虫在化龙山的物种丰富度随海拔变化呈现“驼峰型”模式,即在中海拔(1 500 m)的物种数量、标本数量、辛普森指数(D)以及香农-维纳指数(H′)都达为最大值,分别为189、2114、0.875和2.175,而在低海拔(1 000 m)和高海拔(2 000 m和2 500 m)区域的物种丰富度则较低,分析认为这可能是植被分布、温度条件以及人为活动等因素造成。  相似文献   

13.
长白山是中国东北地区最高山,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气候及火山地貌而蕴藏着丰富的昆虫资源。为研究长白山北坡不同海拔和时间访花昆虫的多样性,对长白山北坡访花昆虫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长白山北坡访花昆虫主要来自膜翅目、双翅目、鳞翅目和鞘翅目。长白山4个垂直带内访花昆虫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E)随海拔升高而降低,优势度集中性指数(C)随海拔升高而升高,反映出针阔混交林带访花昆虫的多样性最大,高山苔原带访花昆虫的多样性最小。高海拔植被带访花昆虫的多样性与低海拔植被带访花昆虫的多样性极不相似;相邻海拔昆虫的多样性中等不相似。访花昆虫多样性指数的最大值出现在7月份。  相似文献   

14.
查清了长白山西坡苔原带昆虫的物种组成,以及优势类群对"灌丛"和"荒漠"2个亚带的适应性,对评价昆虫在维持苔原生境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2005—2007年,在西坡高山苔原带利用网捕、灯诱、巴氏罐法系统地采集昆虫标本,共采集昆虫标本2 815头,隶属于11目84科343种,鳞翅目(Lepidoptera)、鞘翅目(Coleoptera)、双翅目(Diptera)是优势类群。其中,"灌丛"亚带中昆虫科数、物种数、个体数都高于"荒漠"亚带,不同月份2个亚带昆虫的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由大到小依次为7月、8月、6月、9月。不同月份2个亚带均匀度变化差异较大,相似性均较低。不同的优势类群在2个亚带的分布具有较大差异。高山苔原带"灌丛"亚带和"荒漠"亚带植被组成和自然环境条件差异较大,鳞翅目昆虫对环境的变化非常敏感,主要分布在"灌丛"亚带,"荒漠"亚带中的物种数量较少。鞘翅目昆虫由于自身特点,对海拔较高的"荒漠"亚带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物种数量相对较多。多数昆虫存在向高海拔地区扩散的行为,这对高山苔原植被的繁衍生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不同海拔毛竹林节肢动物群落的组成与结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不同海拔毛竹林节肢动物群落的研究表明:海拔400、540、660、820和950m林下层分别有节肢动物93、76、76、61和48种,竹冠层分别有139、125、105、96和74种 各海拔林下层优势种和丰盛种多为天敌和中性昆虫,竹冠层则均为刺吸性害虫(螨) 随着海拔升高,二层次的物种数、多样性、均匀度均逐渐降低 随着海拔差异增大,群落物种组成差异增大,但竹冠层差异较林下层小  相似文献   

16.
硫磺菌原变种与淡红变种培养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采用中国长白山不同海拔高度、不同森林垂直分布带内、不同寄主上的硫磺菌原变种及淡红变种进行了培养特性的比较研究,二者在培养特性的宏观方面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伏牛山地区植被群落特征和不同植被带土壤养分分异规律。[方法]采用群落生态学的调查方法,分析了伏牛山南北两坡植物种类分布特征、植物种的地理分布特征以及海拔梯度上的植被垂直带谱。采用常规养分分析法,测定了不同植被带的土壤养分含量。[结果]伏牛山现有微管植物175科、892属、2 879种,其中,中国特有种1 400种、热带分布种388种、温带分布种601种;由于伏牛山南北两坡植被分布的不同,导致相应植被带的土壤养分存在明显分异。[结论]该研究对了解伏牛山地区植被与土壤的生态过程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为明确山东崂山地区森林群落的组成结构和多样性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森林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用物种累计曲线验证抽样是否充分,根据物种重要值矩阵将崂山森林群落划分为不同的群落类型,用典范对应分析法(CCA)研究不同群落类型、不同层次植被的分布与地形及土壤条件的关系,并通过局部加权回归散点平滑法(LOWESS)拟合植被物种多样性与地形及土壤条件的相关性回归曲线。  结果  50个标准样地抽样较为充分;通过WARD聚类法可将调查样地划分为10种群落类型;排序结果显示海拔、坡位、坡向和土壤pH值均与群落的分布具有显著相关性,从物种分布来看,只有海拔因子是显著的影响因子。在11个地形和土壤因子中,海拔和土壤速效磷含量与群落总体物种多样性具有显著相关性;随着海拔的升高,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的Shannon-Wiener指数均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乔木、灌木的Pielou指数随海拔的升高略微增加;当速效磷含量达到30 mg/kg时,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指数均显著下降,随后基本保持平稳。  结论  地形和土壤条件对崂山群落类型的分布具有一定的影响,证明了生境过滤的作用。土壤速效磷含量和海拔是崂山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的重要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19.
采用资料法结合调查数据,对江西省爬行动物物种多样性进行统计,共计4目15科51属90种。游蛇科种类最多,地理分布型中南中国型比例最高。对各保护区的统计结果显示官山爬行动物种类最多,丰富度指数最高,其次为赣江源和九岭山。对保护区面积、最高峰海拔以及温度和降水2个气候因子与物种数和丰富度指数的相关性检验结果显示多数组间无明显关系,但物种数随最高峰海拔增大而增大,呈显著正相关,丰富度指数与降水呈显著正相关。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对江西两爬动物进行了分区,结合地形和行政区划特点,将江西省重新划分为3个地理区:中部平原山地区、西北山地区和东南山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