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低醇龙眼果汁混合发酵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乳酸菌在龙眼果汁中的驯化出发,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探讨了乳酸菌和酵母菌在龙眼果汁混合发酵中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佳的发酵工艺条件为:发酵温度35℃,30℃(分段发酵),发酵时间25h,乳酸菌接种量1.2%,酵母菌接种量0.8%。  相似文献   

2.
以蓝莓鲜果为原料,通过软化酶解过滤,接种乳酸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进行发酵,采用正交设计试验,筛选出用果胶酶酶解蓝莓果汁的最佳条件是:果胶酶添加量为2%,酶解的温度为45℃,酶解的时间为1 h;蓝莓乳酸益生菌果汁发酵饮料的最佳条件是:蓝莓果汁的糖度为20%,PH值为4.0,接种量为5%,发酵温度为43℃,发酵时间48 h。  相似文献   

3.
选用全麦面包渣为原料,接种酵母菌和乳酸菌发酵制作面包渣发酵液,并将红枣汁和该发酵液进行调配制作复合饮料,分别对全麦面包发酵液制备的条件和复合饮料的配方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酒精发酵的最佳条件为发酵温度28℃、白砂糖的添加量为10%、发酵时间为22 h、酵母粉添加量为2.2%;乳酸发酵的最佳条件为发酵温度44℃、乳酸菌粉添加量0.2%、发酵时间10 h;复合饮料的最佳配方为白砂糖添加量12%、红枣汁添加量25%、黄原胶添加量0.1%。该复合饮料色泽光亮、酸甜适宜、口感柔和爽滑,具有红枣、小麦发酵和乳酸菌发酵特有的风味。  相似文献   

4.
《吉林农业科学》2015,(6):104-107
本研究以甜荞为主要原料,经酶解、乳酸发酵后生产出一种风味独特、稳定性良好的谷类发酵饮料。通过复合稳定剂配比试验,确定出甜荞乳酸菌发酵饮料复合稳定剂配比为:CMC-Na添加量0.2%、海藻酸钠添加量0.2%、黄原胶添加量0.2%;通过饮料发酵工艺试验,确定出甜荞乳酸菌发酵饮料发酵工艺为:混合乳酸菌添加量4%、发酵温度42℃、发酵时间4 h。活菌饮料保质期为7 d,杀菌饮料保质期为60 d。  相似文献   

5.
以鲜菊芋和马齿苋为原料,经打浆、灭菌、混合调配等预处理后接种乳酸菌发酵剂进行发酵,采用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分别确定制备菊芋马齿苋乳酸菌饮料的最佳发酵条件、稳定剂配方,并探讨该饮料的体外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在接种量4%、发酵温度41℃、发酵时间20 h的条件下,菊芋马齿苋乳酸菌饮料的乳酸产量和感官品质俱佳,酸度为1.18%;最优稳定剂配方为黄原胶0.010%、瓜尔豆胶0.006%、耐酸型CMC 0.008%,其离心沉淀率仅为0.31%;菊芋马齿苋乳酸菌饮料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酿酒酵母、黑曲霉等微生物的抑菌作用显著,且抑菌效果随作用浓度的增加而显著提高。菊芋马齿苋乳酸菌饮料兼具马齿苋多糖、菊糖的诸多功效以及乳酸菌的益生抗菌作用,是一种开发前景广阔的营养保健型功能饮料。  相似文献   

6.
海带发酵乳酸饮料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霄  吴镝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1760-21763,21767
[目的]优化海带发酵乳酸饮料的工艺。[方法]以海带为原料,辅以适量乳粉,利用乳酸菌发酵制成具有海带特殊芳香和营养价值的海带乳酸发酵饮料。通过单因素分析和正交试验,确定制备稳定性较好的海带汁、乳酸菌产酸和海带汁发酵的最佳条件以及海带乳酸发酵饮料的调配工艺。[结果]制备海带汁的最佳条件是:选用90℃温水浸泡120 min,料水比为1∶100倍;乳酸菌产酸的最佳条件是:海带汁50%,培养温度40℃,培养时间10 h,接种量6%;海带汁发酵的最佳条件是:添加7.5%的乳粉、10%的蔗糖,接种量6%,40℃下发酵10 h;海带乳酸发酵饮料的调配工艺是:75%的海带发酵原液,2%的白砂糖,0.09%的柠檬酸,0.02%的β-环糊精。[结论]该研究为海带的深加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提伟钢  邵士凤  邹佩文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3):20574-20576
[目的]研究具有营养保健功能的发酵型草莓果汁乳饮料的加工工艺和配方,为其工业生产提供技术参考。[方法]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发酵型草莓果汁乳饮料的最佳配方,同时选用耐酸CMC-Na、阿拉伯胶和果胶3种稳定剂进行复配,采用正交试验,以沉淀率为指标,确定了3种稳定剂的最佳配比。[结果]确定的工艺条件:酸乳制备的发酵时间以5~6 h为宜,乳酸菌饮料制备时应控制pH3.8~4.0,酸度0.4%左右,均质温度55~60℃,均质压力20~25 MPa;确定的最佳配方:酸乳添加量35%,稳定剂添加量0.5%,草莓汁添加量10%时饮料的口感及综合品质最佳;采用复合稳定剂可大大提高稳定效果,当耐酸CMC-Na添加量为0.2%,阿拉伯胶用量为0.2%,果胶添加量为0.1%时,饮料的稳定性最好。[结论]通过以上试验研究,可得到具有独特风味的高质量的发酵型草莓果汁乳饮料产品。  相似文献   

8.
以葛根为原料,研究不同添加量的葛根多糖对乳酸菌产酸性能、保水性、发酵黏度及其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葛根多糖添加量的增加,pH值呈递减趋势,滴定酸度随时间的延长也逐渐升高,而对保水能力的影响较小,对乳酸菌的生长影响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当添加量低于0.8%时,对乳酸菌具有极明显的促生长作用;当添加量为0.8%时,促乳酸菌生长作用达到最佳,葛根多糖对乳酸菌生长具有益生元特性。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制出一种全新麦芽汁乳酸发酵产品,利用保加利亚乳杆菌发酵麦芽汁,以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其发酵工艺。结果表明:麦芽汁乳酸菌发酵的最优工艺参数为:接种量6%、发酵时间48h、发酵温度40℃。在此条件下制得的麦芽汁乳酸发酵饮料呈金黄色,澄清透明,具有天然的麦芽香气。  相似文献   

10.
龙眼乳酸菌发酵工艺条件优化及其挥发性风味物质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龙眼乳酸菌发酵的优化工艺条件,明确乳酸菌发酵前后其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为龙眼功能性饮料的开发提供指导。【方法】采用梯度浓度驯化法将乳酸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1﹕1)依次接入到含60%、70%、80%、90%(质量分数)龙眼果浆和10%脱脂乳的混合物中进行驯化,分析驯化过程中龙眼果浆酸度和pH的变化;以总酸为指标,通过Box-Ben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优化乳酸菌发酵龙眼果浆的工艺条件,建立包括发酵时间、发酵温度、脱脂奶粉添加量和接种量的4因素回归模型;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的方法分析龙眼果浆发酵前后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变化。【结果】(1)经过梯度浓度驯化后,得到了能在高浓度龙眼果浆中发酵的乳酸菌,经过12 h发酵,90%龙眼果浆的酸度由9.5 ºT升至104.4 ºT,pH由7.12降至4.44,其酸度显著高于60%和70%的龙眼果浆(P<0.05),而pH与60%、70%和80%龙眼果浆无显著差异(P>0.05)。(2)经回归模型并结合验证试验,确定乳酸菌发酵龙眼果浆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发酵时间12 h、发酵温度45℃、脱脂奶粉添加量5%、接种量3%。在该条件下,龙眼果浆的酸度由发酵前的9.5 ºT升为105.1 ºT,与模型预测值的相对误差为1.2%,可用于实际生产中预测。(3)龙眼果浆经乳酸菌发酵后其挥发性风味物质发生了显著变化。共有53种挥发性物质被检测出,其中萜烯烃类15种、醇类6种、酯类18种、酮类7种、醛类3种、酸类2种以及其他类2种。与发酵前相比,龙眼果浆发酵后新产生了18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发酵后醇类、醛类、酯类、酮类和酸类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含量呈增加趋势,而萜烯烃类含量呈降低趋势。乳酸菌发酵龙眼果浆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为乙醇25.68 μg·g-1、4-(1-甲基乙基)-苯甲醇2.42 μg·g-1、乙醛1.95 μg·g-1、苯甲醛1.25 μg·g-1、乙酸乙酯2.19 μg·g-1、苯甲酸甲酯1.05 μg·g-1、水杨酸甲酯1.93 μg·g-1、3-羟基-2-丁酮1.085 μg·g-1、反式-罗勒烯97.81 μg·g-1、别罗勒烯1.923 μg·g-1、乙酸1.84 μg·g-1,其中苯甲醛和乙酸乙酯由发酵产生,乙醇、乙醛、别罗勒烯及乙酸经发酵后含量增加。【结论】乳酸菌发酵显著增加龙眼果浆的总酸及挥发性风味物质,通过优化控制发酵条件,可以开发风味独特的龙眼乳酸菌饮料新产品。  相似文献   

11.
为优化乳酸菌发酵低糖桑葚复合果酱工艺条件,并分析发酵对其风味物质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分别采用正交试验法和均匀试验法对乳酸菌发酵和果酱浓缩条件进行优化,采用离子色谱法测定果酱有机酸的组成与含量,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分析果酱风味物质成分。结果表明,果酱最佳发酵条件为:乳酸菌接种量1×10~5CFU/ml,蔗糖添加量8.00%,脱脂乳粉添加量5.00%,37℃发酵20 h。最佳浓缩条件为:初始pH值3.8,蔗糖添加量28.90%,增稠剂(低甲氧基果胶∶黄原胶=1.0∶1.0)添加量0.50%,氯化钙添加量0.04%。所得果酱呈明亮的紫红色,稳定性和口感良好,有桑葚果香和发酵特有的气味和芳香。与未发酵果酱相比,乳酸菌发酵提高了果酱中乳酸含量、乙酸含量和柠檬酸含量,发酵果酱产生的挥发性物质比未发酵果酱多8种,包括5种酯类,2种烯类和1种脂肪酸。乳酸菌发酵可显著增加桑葚复合果酱中的有机酸和香气成分,可以用来加工风味独特的新型乳酸菌发酵低糖桑葚复合果酱。  相似文献   

12.
以菊芋(Jerusalem artichoke)为原料制备菊芋汁,灭菌后接种经驯化的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进行发酵,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了制备菊芋乳酸菌饮料的最佳发酵条件、稳定剂配方,并对发酵过程中菌种生长规律、p H值、酸度以及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接种量6%、发酵温度43℃、发酵时间24 h条件下,菊芋乳酸菌饮料乳酸产量、感官品质俱佳,酸度为1.17%,活菌数可达1.2×109CFU/m L以上,饮料中还原糖、蔗糖被乳酸菌优先利用,多糖(菊糖)几乎全部保留。最优稳定剂配方为:黄原胶0.015%、CMC 0.009%、海藻酸钠0.004%,制备的饮料均匀一致,离心沉淀率仅为0.25%。菊芋乳酸菌饮料兼有菊芋的风味和适当发酵乳酸气味,是一种酸甜适中、健康营养的功能饮料。  相似文献   

13.
雪莲果乳酸菌饮料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雪莲果和鲜牛奶为主要原料,杀菌后通过乳酸菌混合发酵剂进行乳酸发酵,研制一种新型的雪莲果乳酸菌饮料。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进行了正交试验,得到其最佳工艺参数为:白砂糖8%,发酵奶15%,雪莲果汁20%,稳定剂0.4%(黄原胶:CMC-Na=1:3)。  相似文献   

14.
以新鲜冬瓜和鲜牛乳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因素试验与响应面试验筛选冬瓜酸乳饮料最佳配比及最优发酵条件。结果表明,冬瓜酸乳饮料最优工艺配方为冬瓜汁添加量10.52%、白砂糖添加量5.72%、复合稳定剂添加量1.33%;制备冬瓜酸乳饮料的最优发酵条件为发酵剂添加量(即发酵菌株或接种量)5.12%、发酵温度41.25℃、发酵时间5.5 h。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几种果蔬汁对乳酸菌的增殖作用,进行了果蔬汁添加量、乳酸菌接种量、培养时间、黄豆发芽时间单因素试验,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乳酸菌生长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黄豆芽汁对乳酸菌的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乳酸菌生长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果蔬汁添加量4%,乳酸菌接种量3.5%,培养时间13h,黄豆发芽时间2d,在此条件下,乳酸菌的菌数为13.8×107 CFU/mL,pH值为3.97。研究结果对添加果蔬汁制备特种酸奶及酸乳饮料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白灵菇麦芽汁乳酸菌发酵饮料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白灵菇、麦芽为主要原料,利用乳酸菌进行乳酸发酵.正交试验表明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白灵菇汁35%,麦芽汁60%,加糖量6%,发酵时间36 h.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生物炭和纳米零价铁(nano zero-valent iron, nZVI) 2种吸附剂对鸡粪中温厌氧发酵产气特性的影响,以寻求适宜的吸附剂及其添加量。【方法】采用中温(35±1)℃恒温批次试验,以鸡粪为发酵原料,分别添加不同质量分数(0%(对照),2.5%,5%,7.5%和10%)的生物炭和不同质量分数(0%(对照),0.25%,0.5%,0.75%和1%)的nZVI,探索添加生物炭和nZVI对鸡粪厌氧发酵产气特性动态的影响。【结果】添加生物炭后,鸡粪厌氧发酵累积沼气产量随着时间的延长总体不断增加;试验结束时,添加生物炭各处理的累积沼气产量显著高于对照(P0.05),其中添加5%生物炭处理的累积沼气产量最高,达到21 532 mL。添加nZVI后,累积沼气产量随时间的延长呈增加趋势;试验结束时,未添加nZVI的累积沼气产量最高,达到11 101 mL。随着生物炭添加量的增加,平均沼气产量呈单峰变化趋势,其中添加5%生物炭处理的平均沼气产量最高,达到414 mL/d;随着nZVI添加量的增加,平均沼气产量呈先降后增再降的变化趋势。与对照相比,添加生物炭均能显著提高甲烷含量,而添加nZVI的各处理仅1%nZVI才能显著提高甲烷含量。随着发酵时间的增加,添加生物炭后pH总体呈上升-下降-上升趋势,添加nZVI后pH总体呈逐渐上升趋势。添加生物炭和nZVI的各处理后发酵过程中挥发性脂肪酸质量浓度均呈上升-下降-上升-下降的变化趋势,氨态氮质量浓度发酵初期快速增加,之后总体呈降低的趋势。与对照相比,添加生物炭处理的总固体和挥发性固体的产气效率均显著增加(P0.05),其中添加5%生物炭的处理总固体和挥发性固体产沼气效率最高;而添加nZVI的总固体和挥发性固体产气效率均降低。【结论】添加生物炭对鸡粪厌氧发酵有促进作用,在以250 g干鸡粪为发酵原料、发酵总体积700 mL、发酵温度(35±1)℃的条件下,当生物炭添加量为15.32 g时,累积沼气产量最高为21 844.75 mL;添加nZVI对鸡粪厌氧发酵产沼气无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混合菌种最佳发酵工艺,以制备优良动物饲料。试验选取纤维素酶产生菌——地衣芽孢杆菌D50对槐树叶中纤维素进行降解,再添加乳酸菌进行二次发酵。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混合菌种发酵工艺和发酵培养基以及最优发酵方式。结果表明:乳酸菌可利用一次发酵后的剩余营养物质进行二次发酵,最佳发酵方式是灭菌后接种乳酸菌以棉塞封口,三角瓶在培养箱静置培养,乳酸菌二次发酵最佳接种量为10%,乳酸菌二次发酵时间为24 h,发酵后pH为5.65,乳酸含量最大为2.93%,两次发酵总时间72 h。  相似文献   

19.
实验对香橙乳酸菌饮料的最佳工艺配方进行了研究。在发酵乳30%的条件下,以鲜橙汁、白砂糖、柠檬酸、稳定剂(稳定剂是由海藻酸钠、单甘脂、蔗糖酯组成的B-1型乳化稳定剂)为因素,以果汁添加量10%、20%、30%,白砂糖添加量6%、8%、10%,柠檬酸添加量0.05%、0.10%、0.15%,稳定剂添加量0.03%、0.04%、0.05%为水平,采用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设计,筛选最佳配方。结果表明:最佳配方为鲜橙汁20%,白砂糖8%、柠檬酸0.05%,稳定剂0.04%。  相似文献   

20.
乳酸菌发酵苹果酱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苹果乳酸菌发酵饮料下脚料(果渣)为原料制造乳酸菌发酵苹果酱.对苹果酱砂糖添加量、浓缩温度、果酱终点糖度进行3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结果表明:砂糖添加量40%、浓缩温度100 ℃、终点糖度45%~50%为最佳组合,其制备的乳酸菌发酵苹果酱颜色、口感、状态和稳定性均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