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海棠不同品种果实香气物质分析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目的】研究不同海棠(Malus sp.)品种果实的香气成分及果实成熟后挥发性物质的变化,为寻找苹果属物种中具有特异香气的种质提供有效的研究方法。【方法】采用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SPME/GC/ MS)技术,分别测定了‘Red splender’、‘Strawberry parifit’、‘Pink Spire’、‘Radiant’、‘Sparkler’、‘Flame’等6个海棠品种成熟果实的挥发性物质,并对‘Red splender’和‘Strawberry parifit’果实成熟后挥发性物质的变化进行了探讨。【结果】6个海棠品种成熟果实中共检测到37种挥发性物质,主要成分为醛类、酯类和醇类。2-己烯醛是最主要的香气成分,相对含量略有差异,分别占果实挥发性物质总量的45.37%、21.98%、33.56%、32.21%、38.6%和45.88%。果实成熟后,香气组分变化较大。‘Red splender’果实成熟后,2-己烯醛仍为最主要香气成分,含量下降为42.89%,醛类、酯类物质在总组分中所占比例分别减少了12.16%和7.18%,醇类物质在总组分中所占比例增加了13.86%;‘Strawberry parifit’果实中环己醇成为最主要香气成分,含量上升为46.43%,醛类、酯类物质在总组分中所占比例减少了23.74%和9.34%,醇类物质在总组分中所占比例增加了49.03%。【结论】海棠果实的主要挥发性物质为:2-己烯醛、3-己烯醛、己醛、2,4-己二烯醛、苯甲醛、邻苯二甲酸二乙酯。醛类物质是对这些海棠品种果实风味贡献最大的挥发性物质,酯类和醇类是构成不同品种海棠特异香气的重要组成。‘Red splender’、‘Strawberry parifit’果实成熟后,醛类和酯类物质的相对含量下降,而醇类物质的相对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2.
肥城桃果实不同发育时期的香气组分及其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1年生‘白里’肥城桃为研究材料,运用气–质联用技术(GC–MS),对肥城桃果实绿熟期、白熟期和完熟期的香气组分及其含量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果实中共检测到63种香气成分,这些香气物质主要为醛类、醇类、酯类和内酯类化合物。醛类物质主要为C6醛类和芳香醛类化合物;醇类物质主要为C6醇类和C5醇类化合物,芳香醇类化合物含量极少,C6醇类化合物含量随果实成熟逐渐降低。随果实的成熟,酯类物质的含量迅速上升,这主要是由乙酸乙酯含量增加所致。γ–己内酯、γ–庚内酯、δ–辛内酯仅在白熟期和完熟期能检测到。己醛、(Z)–3–己烯醛、(E,E)–2,4–己二烯醛、2–环己烯–1–醇是未成熟果实的特征香气成分;(E)–2–己烯醛、乙酸乙酯、γ–己内酯、γ–庚内酯、δ–辛内酯是成熟果实的特征香气成分。  相似文献   

3.
研究设施栽培桃果实香气成分及含量的变化,为桃树设施栽培品质变淡的原凶提供理论参考.采用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SPME/GC/MS)技术,分别测定了设施内外‘春雪'、‘春捷'、‘五月阳光'等3个桃品种成熟果实的挥发性物质,并对果实成熟后挥发性物质的变化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设施栽培的春雪、春捷、五月阳光桃中各检测到51、52、45种挥发性物质,分别比露天栽培的少6种、3种、1种.醛类、酯类、内酯类及醇类物质为设施栽培桃主要的香气物质.设施栽培的春雪、春捷桃醇类、醛类物质高于露地,而酯类、内酯类物质低于露地;设施栽培的五月阳光醇类、酯类高于露地,而内酯类物质则低于露地.E-2-己烯醛、E-2-己烯-1-醇只存在于设施栽培的果实中,且含苗很高.对设施春捷桃花后30、40、50、58、68、78、86d香气成分研究发现,果实发育早期香气组分主要是苯甲醛、E-2-己烯醛等醛类物质,而在果实成熟期,酯类物质增加,内酯类等成熟桃果实特征香气成分开始出现.  相似文献   

4.
以‘瑞阳’及其亲本‘秦冠’和‘富士’苹果为材料,通过甲基叔丁基醚(MTBE)溶剂萃取法对其香气物质进行提取,并基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香气物质进行分离和鉴定。结果表明:在‘瑞阳’‘秦冠’和‘富士’中分别检测到25、24和28种香气物质,三者共有的组分为21种。这些香气物质大多为醇类、酯类和醛类,还有少量的酸类、萜烯类和酚类物质。从特征香气组分来看,有8种组分是‘瑞阳’‘秦冠’和‘富士’中共有,根据嗅感描述,可分为果香型(乙酸丁酯、乙酸己酯)、苹果香型(2-甲基乙酸丁酯)、肉质果香型(2-甲基丁酸己酯)、青香型(己醛,反式-2-己烯醛)、甜香型(1-丁醇)和令人愉快香型(2-甲基-1-丁醇)6类。另外,2-甲基丁酸(干酪味)是‘瑞阳’苹果的特征香气物质;丁酸乙酯和己酸乙酯(果香)为‘秦冠’中的特征香气物质;丁酸丁酯(腐烂的水果味)、1-己醇(青香)、壬醛(甜香)和法尼醇(花香)则为‘富士’中的特征香气物质。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天津产区玫瑰香型葡萄品质特性,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及气相色谱—质谱技术(GCMS),内标-标准曲线定量、气味活性值分析及果实香气轮廓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巨玫瑰’葡萄的果实香气。结果显示:天津产区‘巨玫瑰’葡萄果实中共检测出49种香气化合物,定量结果显示,以酯类、醛类、醇类和萜烯类为主,其中乙酸乙酯、反式-2-己烯-1-醛、1-己醇、里那醇、正己醛、反式-2-己烯-1-醇、β-蒎烯和2-苯乙醇是主要香气成分。气味活性值结果显示,‘巨玫瑰’葡萄果实香气主要由17种活性呈香成分贡献,气味活性值由高到低依次为反式-2-己烯-1-醛、正己醛、丁酸乙酯、里那醇、异丁酸乙酯、1-辛烯-3-醇、己酸乙酯、苯乙醛、2-甲基丁酸乙酯、乙酸异戊酯、乙酸乙酯、香叶醇、反式-2-己烯-1-醇、正庚醛、香茅醇、丙酸乙酯和β-蒎烯。香气轮廓简单直观地显示,‘巨玫瑰’果实香气主要由植物类、水果类、脂肪类和花卉类气味构成。  相似文献   

6.
为了深入了解木瓜的香气特征,扩大木瓜的开发利用途径,采用同步蒸馏-萃取法(SDE)对长俊、狮子头、玉兰3种木瓜果实的香气成分进行了提取,并用GC-MS分析了3种木瓜果实香气成分的组成。结果表明,长俊、狮子头和玉兰中分别含有香气成分62,60和53种,其中三者共有的香气成分为21种;3种木瓜果实中相对含量最高的成分相同,均为4-甲基-5-(1,3-二戊烯基)-四氢呋喃-2-酮,但其相对含量在不同品种间存在较大差异(长俊为11.38%,狮子头为25.71%,玉兰为17.72%);三者共有成分中,(E)-2-己烯醛(、E)-2-己烯-1-醇、(Z)-3-己烯-1-醇具有强烈的清香和水果香气,是木瓜产生水果清香的主要风味成分,β-紫罗兰酮系列成分由于具有浓郁的特色芳香,也是木瓜的主要香气成分;木瓜果实香气成分主要包括醇类、酮类、醛类、酯类和烃类,其中醇类、酮类、醛类、酯类物质是构成其芳香风味的重要物质。检索结果表明,试验检测出的(Z)-2-庚烯醛、十六醛、十八醛、甲酸叶醇酯、辛酸环己酯、4,6(E),8(E)-巨豆三烯、巨豆三烯酮等多种化合物,在木瓜果实香气成分研究中尚属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7.
以苹果为原料,研究动物双歧杆菌、嗜热链球菌及嗜酸乳杆菌的单一菌种和复合菌种分别发酵苹果汁后对果汁特征香气成分的影响。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发酵过程中苹果汁光密度的变化,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发酵苹果汁的香气成分,分析不同果汁样品中的特征香气成分的含量差异。结果表明,在检测出的31种香气成分中,可作为发酵苹果汁特征香气的共有17种,其中,反-2-己烯醛和香茅醇由于个别样品的香气值小于1,只能作为部分样品的特征香气。所有香气成分中,酯类香气成分占总香气物质的61.3%~58.5%,对整体香气的贡献最为显著,其次为醇类香气物质,占总香气成分的 46.3%~37.7%。混菌发酵样品的香气成分含量与香气值显著高于单菌发酵(P<0.05),当动物双歧杆菌、嗜热链球菌、嗜酸乳杆菌活菌数比为1∶1∶1时,香气物质的含量、种类以及香气值最优。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西南高海拔区苹果果实挥发性物质含量,明确不同品种果实挥发性物质特征,为高海拔区苹果品质调控及培育不同香气特征苹果种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检测3个产自威宁的苹果(烟富3、王林和维纳斯黄金)果实中挥发性物质,并对其挥发性物质成分特征及其差异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3个品种果实共鉴定出挥发性物质93种,其中,酯类19种,醛类11种,酮类11种,醇类5种,酯类和酮类挥发性物质相对含量较高,分别占总含量的54.73%~58.06%和18.58%~20.13%。乙酸2-甲基丁酯、(E,E)-2,4-己烯醛、3-己醛和2-甲基-1-丁醇是烟富3成熟果实的特征性香气物质,相对含量分别依次占总含量的1.15%~3.32%、0.08%~0.15%、0.03%~0.12%和0.03%~0.42%; 2-甲基丁酸己酯、丁酸己酯、2-甲基丁酸丁酯、苯甲醛和1-己醇是王林成熟果实的特征性香气物质,相对含量分别占总含量的0.31%~2.18%、0.20%~0.98%、0.09%~0.32%、0.06%~0.11%和0.30%~1.01%;乙酸己酯、乙酸戊酯、反式-2-己烯基乙酸酯、己醛和1-辛醇是维纳斯黄金成熟果实的特征性香气物质,相对含量分别占总含量的0.42%~2.38%、0.05%~0.19%、0.03%~0.17%、0.11%~0.22%和4.34%~4.73%。【结论】威宁高海拔区域烟富3、王林和维纳斯黄金3个苹果品种成熟果实均为酯香型,辛酸乙酯、庚酸乙酯、2,6-二甲基-4-庚酮、3-甲基-2-丁酮、乙酸2-甲基丁酯和1-辛醇可能是影响威宁高海拔区苹果香气的主要挥发性物质。  相似文献   

9.
以4个新疆野苹果优系的成熟果实为材料,研究其果实品质指标(单果质量、果实纵径、果实横径、果形指数、果柄长度、果柄粗度、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酸度、可溶性糖、果皮色泽、果肉色泽、香气成分)的差异,旨在为新疆野苹果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资料。结果表明:4个优系之间在单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等部分品质指标上存在极显著(P0.01)或显著(P0.05)差异,果形指数等部分品质指标差异不显著;4个新疆野苹果优系果实含(E)-2-己烯醛、1-己醇等匹配度≥80%(NIST14谱库检索)的51种香气成分,其中(E)-2-己烯醛、1-己醇、(E)-2-己烯-2-醇乙酸酯等成分均在0.5%以上,总含量占测定香气物质总量的97.66%,为参试新疆野苹果的主要香气成分;4个新疆野苹果优系之间果实香气成分种类和含量均存在差异,且均含有独有的香气成分[优系M-1含有(E)-3-己烯醛、(E)-2-己烯-2-醇乙酸酯等,M-2含有2-己烯-1-醇乙酸酯、(Z,Z)-9,12-十八碳二烯酸等,M-3含有壬醛、癸醛等,M-4含有(Z)-2-己烯-1-醇、(E)-丁酸2-己烯基酯等],是新疆野苹果选育的一个重要评价指标。4个新疆野苹果优系的果实品质指标遗传差异较大,均有各自的特点,具有良好的选择潜力。  相似文献   

10.
香气是衡量草莓果实品质的重要性状之一。以温室盆栽八倍体‘红颜’草莓(Fragaria × ananassa Duch. cv.‘Benihoppe’)为试材,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提取挥发性物质,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其主要挥发性芳香成分进行分析;比较了3个不同发育期(大绿果期、成熟果期、过熟果期)的草莓果实中挥发性物质的种类和相对含量。结果表明,大绿果中挥发性香气成分有40种,成熟果有55种,过熟果有76种;醇类物质(52.10%)和酯类物质(23.64%)在成熟果中相对含量最高,呋喃酮类在过熟果中含量最高,酮类、有机酸类的相对含量均随果实成熟而升高,酯类、醇类和醛类含量呈先升后降的趋势。本研究结果为草莓生产中香气品质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分析红肉桃的特征香气成分,以2份白肉桃‘白凤’和‘肥城白里10号’为对照,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方法提取2份红肉桃‘乌黑鸡肉桃’和‘天津水蜜’成熟果实的挥发性成分,并用气相-质谱联用仪进行测定。在4份种质中共鉴定出107种挥发性成分,其中‘乌黑鸡肉桃’最多,‘肥城白里10号’最少。比较红肉桃和白肉桃的挥发性成分,顺式-3-己烯醇乙酸酯和3-己烯醛是2份红肉桃种质特有的大量挥发性成分。除此之外,在微量挥发性成分中,红肉桃特有的挥发性成分还包括壬醛、1-辛醇和乙酸己酯。从2种类型桃不同类别的挥发性成分总量可以看出,红肉桃醛类物质较低,但烷烃和酯的含量却高于白肉桃。红肉桃与白肉桃除了花色素苷含量存在差异外,在挥发性物质的总量和种类上也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2.
为寻找到快速有效区分不同等级五粮浓香原酒的方法,以4种不同等级五粮浓香原酒为研究对象,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液液微萃取法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香气成分进行研究,并对各类香气成分的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在4种不同等级五粮浓香原酒中共鉴定出75 种香气物质,包括酯类39种、醇类11种、酸类9种、醛酮类12种及其他类物质4种。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与聚类分析,不同等级五粮浓香原酒香气物质含量之间存在明显差异;采用主成分分析比较了4种不同等级五粮浓香原酒的分类效果,4种不同等级原酒间的区分度良好;基于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法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可根据己酸乙酯、乙酸乙酯、乳酸乙酯、苯乙酸乙酯、己酸、乙酸、庚酸乙酯、戊酸、异戊醇、辛酸乙酯、苯乙醇、正丙醇和异丁醇等13种香气物质含量的高低对4种不同等级五粮浓香原酒进行区分。研究结果对后期全面认识和了解不同等级五粮浓香原酒的香气成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利用GC-MS分析技术鉴定雪峰虫草中的挥发性成分。方法 采用Rxi-5MS(30 m×0.25 mm,0.25μm)弹性石英毛细管柱;以高纯He气(纯度99.999%)为载气,进行程序升温;质谱定性以EI电离方式采集数据;根据NIST质谱数据库推测雪峰虫草的物质成分。结果 分别从雪峰虫草的石油醚部位中鉴定了44个化合物;从雪峰虫草的乙酸乙酯部位中鉴定了28个化合物。两部位的主要化合物类型为酸类、酯类以及甾醇类,石油醚和乙酸乙酯部位的相对含量分别占78.5%和77.36%。结论 首次采用GC-MS方法对雪峰虫草两部位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对比分析,以期为雪峰虫草的物质基础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促生细菌的挥发性有机物可以促进拟南芥生长,提高拟南芥对多种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的抗性。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植物lncRNA参与生长、发育和胁迫反应等生理过程。通过去rRNA全转录组测序,筛选出受到根际促生细菌ACCC 01380挥发性有机物处理影响的拟南芥lncRNA,并通过顺式分析获得可能受到这些lncRNA调控的蛋白编码基因;通过ceRNA分析获得lncRNA影响蛋白编码基因表达的调控网络。结果发现,拟南芥重要的生长发育调控和胁迫响应基因,如细胞分裂素降解基因At CKX7、SOS2-like protein kinase PKS5,都受到促生细菌的挥发性有机物通过lncRNA的调控。研究结果初步证实了根际促生细菌挥发性有机物在促生过程中lncRNA的作用,并为进一步研究lncRNA功能以及根际促生细菌挥发性有机物的作用机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牛蒡内生放线菌TGNBSA5对猕猴桃溃疡病菌有较好拮抗作用。为开发该生防菌的生物防治价值,采用生理生化活性测定、形态观察及16SrDNA序列分析,并经发酵培养后,发酵液采用乙酸乙酯萃取、柱层析和薄层层析、HPLC检测等方法分离纯化抑菌活性组分。结果表明,该内生放线菌为链霉菌属的孢杆链霉菌(Streptomyces sporovirgulis),经紫外和NMR鉴定活性组分之一为苯甲醇。孢杆链霉菌为第一次从植物中分离获得,且活性组分苯甲醇的明确将为猕猴桃溃疡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不同种质怀地黄生育期根际土壤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变化特征,为探讨地黄连作障碍及其与根际土壤中化学成分变化的关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金九、北京1号、白选3个种质地黄为研究对象,于07-28(地上部位快速生长期)、08-24(地下块根膨大初期)和10-18(成熟期)采集根际土壤样品,分别编号为J-7、J-8、J-10,B-7、B-8、B-10和X-7、X-8、X-10,利用气相-质谱联用(GC-MS)技术检测其乙酸乙酯和二氯甲烷提取物的VOCs,通过面积归一化法对各成分的相对含量进行计算,并应用统计学方法对不同种质地黄各生育期根际土壤VOCs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及聚类分析(HCA),利用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结合t检验筛选各生育期差异的VOCs。【结果】从3个种质地黄不同生育期根际土壤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共得到56个共有色谱峰,从二氯甲烷提取物中共得到50个共有峰。不同时期地黄根际土壤VOCs差异较为明显,其中8月根际土壤VOCs与7月、10月差异更为明显,3个生育期地黄根际土壤乙酸乙酯提取物与二氯甲烷提取物共有差异VOCs分属于酮类、醇类、酚类。【结论】不同种质地黄同一时期根际土壤VOCs表现基本一致,但同一种质地黄根际土壤VOCs在不同生育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7.
选取腈化合物和醛化合物为研究对象,以明亮发光杆菌为模式生物,以15 min发光抑制为测定终点,测定了10种腈醛化合物的单一急性毒性和55组二元非等毒性比腈醛混合体系的联合毒性,分别建立了腈、醛化合物单一急性毒性的QSAR模型,并提出了非等毒性比腈醛混合化合物对发光菌联合毒性的QSAR模型。结果表明,不同的腈醛混合化合物对发光菌的联合毒性不同,主要呈现协同作用和相加作用。采用QSAR模型定量描述了腈醛类化合物对明亮发光杆菌的联合毒性作用,为环境介质中腈醛的联合生态风险评价和修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了了解内生菌对茅苍术道地性的影响,本文综述了各种内生菌引发的植物信号变化的异同,以及茅苍术内生菌在促进茅苍术生长以及多萜合成中的作用。内生菌可能被植物细胞表面受体所识别,通过活性氧、钙离子、一氧化氮3种第二信使以及多种植物激素信号引发植物代谢变化,进而累积次生代谢产物。受到影响的植物信号包括水杨酸、茉莉酸、脱落酸和乙烯。研究发现,内生菌的接种可能引起多种植物信号传递的变化,并且产生挥发油含量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我国西北地区夏季油松挥发物的主要成分、日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子,为构建生态保健型城市森林和人们合理选择游憩时间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7月上、中、下旬选择晴朗无风的天气,连续3d在08:30,10:00,11:30,13:00,14:30,16:00和17:30,采用动态顶空吸附法采集样品,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油松释放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进行鉴定,分析其日变化动态;同时利用LI-6400XT光合仪测定其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并记录温度、湿度和光照强度,分析油松总挥发物(TVOC)含量与上述光合生理指标和气象因子的相关性。【结果】(1)油松挥发物成分包括8类62种,对人体健康有益的萜烯类化合物是其主要挥发物成分。(2)夏季油松总挥发物含量日变化曲线呈"两峰三谷"型:13:00和16:00出现高峰,08:30、14:30和17:30出现低谷;一天中,对人体健康有益的萜烯类成分含量下午高于上午,对人体有害的芳香烃化合物主要出现在08:30-10:00和13:00-14:30,但含量较低。(3)温度高、湿度低且光照强时油松释放的挥发物总量较大,反之挥发物总量较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及蒸腾速率的日变化规律与总挥发物含量的日变化一致性较强;总挥发物含量变化与温度、光照和湿度的相关性不显著,与气孔导度相关性显著,与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相关性极显著。【结论】夏季一天不同时段中,由于气象因子改变引起油松生理活动发生变化,进而导致其释放的总挥发物量不同,具体成分及相对含量也存在一定差异,但各时段主要成分皆为萜烯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