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介绍了拖拉机试验中速度测量方法,主要包括五轮仪测速、雷达测速、GPS测速等。对比分析各测速方法的优缺点,指出拖拉机速度测试应考虑试验的精度要求、工作环境、成本等因素,选择最佳的测量方法。提出拖拉机试验鉴定中速度测量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相似文献   

2.
基于数据采集卡的转速测量方法及实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研究柴油机相继增压系统的性能,实现相继增压柴油机涡轮增压器超速保护,需要实时测量多个涡轮增压器的转速以及柴油机的转速。本文给出了一种基于微机和数据采集卡测量涡轮增压器转速、内燃机转速的方法及其算法实现。该速度测量方法的测速精度、测速个数能够满足相继增压柴油机速度测量要求。  相似文献   

3.
基于GPS技术的联合收割机测速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GPS技术、电子技术和先进传感器技术的谷物联合收割机智能测产系统及产量图分布生成技术是精细农业研究的关键技术之一.为此,介绍了谷物测产系统基本组成和谷物产量计算基本数学模型,初步探讨了基于GPS技术的实时测量谷物联合收割机前进速度的原理和方法,分析和研究了利用GPS伪距定位方程求导测速的数学模型,利用Trimble AgGPS132进行了单点测速和差分测速试验,并进行了平均速度测量值精度比较分析.由结果可知,差分测速精度误差小于0.7%,能满足谷物联合收割机测产系统速度测量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4.
论述了在内燃机缸内速度测量、喷雾粒子粒度测量及燃烧过程温度和组分浓度测量中常用的激光诊断技术和测试方法,并对其工作原理、适用范围与场合、优缺点等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相位多谱勒粒子测速(PDPA)技术比较适合于单点速度、粒子尺寸及其分布的测量;粒子图像测速(PIV)技术适合于缸内二维平面速度场的测量;激光全息术是分析喷雾特性的有效途径和测量喷雾液滴尺寸的标准方法;平面激光诱导荧光(PLIF)法已成为喷雾、燃烧过程组分浓度及火焰结构研究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5.
设计一款基于卫星测速并随速控制播种量的电驱式精量播种施肥机,以卫星接收模块单机接收地表速度数据,并调控排种排肥电机转速,驱动采用步进电机,从而实现精确的前进速度测量及随速度变化进行精确的排种控制;设计4种前进速度,以实测排种排肥量与计算值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卫星测速控制和闭环步进电机驱动排种排肥时,排种实测值与计算值比较误差未超5%,可以保证不同前进速度时播种均匀,并且在前进速度提高时有着更高的播种精度,可以适用于高速播种。  相似文献   

6.
基于GPS测速的电驱式玉米精量播种机控制系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传统玉米精量播种机多采用地轮、链条驱动排种器,高速作业时因地轮打滑、链条跳动易造成播种粒距增大、粒距均匀性下降等问题,难以保证播种质量。针对这一问题,设计了基于GPS测速的电驱式玉米精量播种机控制系统,该系统以STM32为主控制器,采用Android手机终端设置播种株距、排种盘型孔数等作业参数,采用GPS接收器采集拖拉机的前进速度,根据GPS提供的速度信息实时调节排种器转速,从而实现排种器转速与拖拉机前进速度的实时匹配。为了检测该系统的性能,以编码器测速方式为对照,进行了3种株距(18、22、25 cm)、5种作业速度(4、6、8、10、12 km/h)下的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株距、相同作业速度下,GPS测速方式的变异系数小于编码器测速方式,且GPS测速方式的播种粒距合格指数和变异系数受作业速度的影响更小。在低速4 km/h时,GPS测速方式的平均合格指数比编码器测速方式低5.39个百分点;作业速度6~10 km/h时,GPS测速方式的平均合格指数比编码器测速方式高7.96个百分点;在高速12 km/h时,GPS测速方式的平均合格指数比编码器测速方式高14.32个百分点;表明GPS测速方式更适宜于高速作业工况。  相似文献   

7.
提出基于DSP的激光互相关测速方案.以电动机带动的皮带为测速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软硬件设计和仿真分析,验证此方案的正确性、可行性和优越性.为物体速度的非接触式在线测量提供一种有效方法,具有较大的理论研究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基于双测速模式的玉米追肥机控制系统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玉米追肥机北斗单点测速方式存在延时,造成测速准确性低的问题,提出了北斗单点测速与地轮测速相结合的双测速模式。搭建了玉米追肥机控制系统并开发配套控制界面,完成了双测速模式规则建立及控制器程序设计。重点对加减速过程判定与地轮稳定测速的速度范围进行了研究,试验确定了双测速模式切换条件,并验证了双测速模式的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地轮稳定测速的最大速度为6.0km/h,地轮测速队列长度N的最佳值为5,模式切换速度变异系数临界值为4.2%;3.5、5.5、6.0、8.0km/h 4种不同目标速度测速性能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双测速模式与北斗单点测速在加速阶段相对响应时间均值为1.6s,减速阶段均值为1.8s,实际施肥延时距离平均减小0.55m。田间施肥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双测速模式加速阶段速度切换造成的排肥转速差均值为1.5r/min,减速阶段排肥转速差在8.0km/h速度条件下最大,均值为7.1r/min。减速阶段控制结果表明,系统平均响应时间为1.3s,平均稳态误差均值为0.8r/min,系统平均超调量为8.7%。双测速模式切换准确率为100%,满足精准施肥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多喷嘴射流泵设计方法及结构参数对泵性能影响,提出了基于经验系数多喷嘴射流泵的设计方法,并设计了不同喷嘴参数的射流泵。采用试验方法对射流泵进行了特性测试,结果表明,喉管内部速度梯度较大,说明工作流体与被吸流体混合较快,验证了多喷嘴射流泵能够缩短喉管长度。采用粒子图像测速(PIV)技术,对4喷嘴射流泵的内部流场进行了测量,得到射流泵内部流场的速度和湍动能分布,结果表明喉嘴至喉管入口段径向速度梯度较小,轴向速度梯度较大。试验结果为多喷嘴的理论计算和合理设计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基于霍尔传感器的电机测速装置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霍尔传感器和8051单片机,采用M/T测量方法,设计了一种温室机器人的电机转速测量装置并提出了相应的测速算法。该电机测速装置具有线路简单、测速精度高、成本低、安装调试方便等特点,尤其是在测量空间有限或传感器不便安装的条件下,该测量方法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相关测速是利用光、声、磁、温等敏感场而制成,由传感器、信号处理和显示输出等环节构成的一种测量系统,具有非接触、抗干扰性强、实时性好和精度高等特点。文章介绍相关测速的基本原理,分析影响相关测速精度的因素,探讨传感器安装位置、相关运算实时简化误差和离散采样误差对相关测速精度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2.
离心泵内流场PIV测试中示踪粒子跟随性的计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示踪粒子的选取依据不同的流场而不同,对于离心泵内流场合适的示踪粒子是保证PIV试验精度的关键.基于固液两相流理论,重点考虑黏性阻力和旋转因素对粒子的影响,对离心泵内部湍流场中的示踪粒子进行了受力分析.然后在BBO方程基础上引入外部势力,建立了离心泵内流场中示踪粒子的拉格朗日运动方程,并采用Fourier积分变换的数学方法首次推导出适应于离心泵内流场的PIV测试用示踪粒子跟随性计算公式.利用离心泵内流场的PIV测试结果采用相平均处理的方法计算了试验所用的示踪粒子的跟随程度,计算结果表明:粒子径向的跟随性比周向差,选择示踪粒子时优先考虑径向的跟随性;而由于离心泵叶轮旋转和曲率的影响,即使采用相平均处理,粒子的速度也不代表水流速度,粒子跟随性最大偏差度为4.55%.计算结果可以检验所用示踪粒子的可靠性,为离心泵内流场选取合适的示踪粒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颗粒料质量流量测量误差动态估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利用冲量原理测量固体颗粒物料实时物料速度和质量流量的方法,同时给出了一种可动态估算速度和质量流量测量误差的方法.利用自行设计的实验装置,并采用大豆作为实验材料进行了测量误差估算的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所设计的实验条件下,估算的质量流量相对误差最大值为4.00%,平均相对误差为1.44%;估算的速度相对测量误差最大值为9.69%,平均相对误差为5.03%,动态测量精度和总质量计量精度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农药喷雾液滴尺寸和速度测量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量和控制喷雾液滴的粒径和速度对于农业施药过程的优化和提高药液沉积率具有重要的作用。为此,概述了目前国内外已有的雾滴粒径和速度的测量方法,并从测量系统组成、测量原理和测量方法等方面,着重介绍了既可测量雾滴粒径、又可测量雾滴速度的、高测量精度的三维多普勒激光粒子动态分析仪(Phase-Doppler Particle Dynamic Analyzer,PDA)和粒子/雾滴图像分析仪(Particle/Droplet Image Analysis,PDIA)。  相似文献   

15.
A variety of techniques have been proposed in the literature for sprinkler drop characterization. An optical particle tracking velocimetry (PTV) technique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to determine drop velocity, diameter and angle. The technique has been applied to the drops emitted by an isolated impact sprinkler equipped with two nozzles (diameters 3.20 and 4.37 mm) operating at a pressure of 175 kPa. PTV has been previously used to determine the velocity vector of different types of particles. In this research, PTV was used to photograph sprinkler drops over a region illuminated with laser light. Photographs were taken at four horizontal distances from the sprinkler, which was located at an elevation of 1.65 m over the soil surface. Drop angle and velocity were derived from the displacement of the drop centroid in two images separated by a short time step. Centrality and dispersion parameters were obtained for each drop variable and observation point. Results derive from the analysis of 2,360 images. Only 37.5 % of them (884 images) contained drops which could be processed by the PTV algorithm, resulting in a total of 3,782 drops. A filtering algorithm just validated 1,893 valid drops, which were successfully analyzed. The proposed technique uses expensive equipment requiring continued protection against irrigation water. This methodology has proven valuable to characterize irrigation water drops. Despite its robust measurement procedure, further comparison with other techniques seems necessary before this optical technique can be recommended for practical use in sprinkler drop characterization.  相似文献   

16.
U形渠道流速分布特性分析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室内试验和田间实测资料,分析了U形渠道水流流速分布特性,建立了U形渠道水流横向流速分布指数律、垂向流速分布双幂律,给出了相关参数的确定方法,并提出了基于U形渠道水流分布规律的明渠测流计算断面中线“三点法”.实测资料验证表明:中线“三点法”在室内不同工况计算流量相对误差均在±4%范围内;除个别测点外,现场实测计算流量相对误差也在±5%范围内,说明中线“三点法”计算精确.与流速-面积法需9个测点相比,中线“三点法”节省了60%以上的测流工作量.  相似文献   

17.
基于输运段对荷电颗粒凝并效率的影响,建立了荷电颗粒输运试验系统,以研究管内颗粒输运流场随电压的变化情况.利用网状目标法测定颗粒群平均荷电量,应用流场测量技术PIV系统研究外加电场对颗粒运动的作用,运用二值化互相关图像处理算法,获得输运断面上的荷电颗粒速度、涡量以及湍动能分布图.试验发现:当充电电压低于-10kV时,颗粒的荷质比随充电电压的降低而增加,在-60kV时基本达到饱和荷电量;输运段中颗粒速度、涡量的分布值随电压的降低而增加;湍动能的分布呈现单峰特性,在-50kV时出现最大值.  相似文献   

18.
为了了解测控一体化板闸在高含沙水渠道的测流精度是否满足规范要求,选取宁夏南山台扬水灌区18条测流条件较好且具有代表性的支渠,通过对比无喉道量水槽的测流结果,整理分析不同灌水时期测控一体化板闸的测流数据,采用ANSYS Fluent建立物理模型,模拟研究测控一体化板闸的水力性能随含沙量的变化规律,并结合Rubicon测控一体化板闸测流原理,分析含沙量影响测控一体化板闸测流精度的成因.结果表明:当渠道水含沙量较大时,测控一体化板闸与无喉道量水槽的测流结果偏差较大;板闸计量箱内的流速分布、湍动能、含沙量、沙粒粒径均可能影响超声波流量计的测流精度;随着含沙量的增加,测控一体化板闸计量箱内湍动能减小,但流速分布无明显变化.因此,含沙量对测控一体化板闸测流精度有一定影响,主要由超声波在含沙水中的衰减作用以及含沙水的制紊作用导致,而流速分布对其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