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新城疫病毒基因组中F基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城疫病毒(NDV)的分类位置,据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CTV)报告归列于副粘病毒亚科的Avulavirus内,由NP、P、M、F、HN、L等六种基因组成,其中F基因是病毒毒力强弱和免疫原性的主要决定因素之一,是业界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2.
在 C57BL/6小鼠的左后肢肌肉注射脂质体包裹的含新城疫病毒 HN基因和鸡贫血病病毒 VP3基因的重组质粒。 2周后 ,在左后肢相同部位皮下接种 B16黑色素瘤细胞 2× 10 5个 ,致瘤 2、10 d后 ,分别肌注相同的重组质粒 .通过细胞毒 T淋巴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 (NK)以及小鼠血清中唾液酸含量的测定 ,探讨新城疫病毒抑瘤的机制以及新城疫病毒 HN基因与鸡贫血病病毒 VP3基因的协同抑瘤效应。结果表明 ,与对照组相比 ,注射含 HN基因和 VP3基因的重组质粒可使荷瘤鼠的肿瘤体积缩小。用新城疫病毒或含新城疫病毒 HN基因重组质粒治疗的荷瘤鼠 ,NK活性、CTL 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血清中唾液酸含量低于对照组 ,但差异均不显著 (P >0 .0 5 )。从而证明新城疫病毒 HN基因能够增强小鼠对移植瘤的免疫杀伤力 ,是新城疫病毒发挥抗肿瘤作用的主要功能性基因。  相似文献   

3.
为了分析猪源新城疫病毒F和HN基因对BHK-21细胞膜的融合作用,采用RT-PCR方法从猪源新城疫病毒JL01株中扩增获得了F蛋白基因,并根据GenBank上登录的猪源新城疫病毒HN基因序列,合成了HN基因,分别将F和HN基因克隆到pKS载体上。又从大肠杆菌BL21(DE3)中扩增得到T7RNA聚合酶基因,将报告基因EGFP与T7RNA聚合酶基因一起定向克隆到痘苗病毒转移载体pSTK上。再将pKS-F、pKS-HN与pSTK-T7-EGFP共转染BHK-21细胞,转染后16h,用Giemsa染液进行染色,可见明显的细胞融合现象。该研究证明猪源新城疫病毒JL01株的F和HN蛋白共同作用于BHK-21细胞使细胞膜融合。  相似文献   

4.
新城疫病毒的分类位置,据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CTV)报告归列于副粘病毒亚科下的新属Avu-lavirus内,由NP、P、M、F、HN、L六个基因组成,其中HN基因对宿主细胞的感染、促进病毒与细胞及细胞与细胞之间的融合、病毒粒子的播散、病毒毒力和抗原性的决定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就HN  相似文献   

5.
新城疫病毒HN基因的克隆及在苜蓿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克隆新城痤病毒LaSota株HN基因,构建原核重组表达质粒pBI121-HN,使HN基因在苜蓿中表达,将新城疫病毒LaSota株接种于鸡胚,培养、纯化后收获鸡新城痤病毒,提取病毒RNA,经反转录后通过PCR扩增HN基因,克隆得到重组质粒pBI121-HN,井其通过电转化导入根癌农杆菌中,以根癌农杆菌为介导将HN基因导入苜蓿细胞.最终成功构建了重组表达质粒pBI121-HN,并通过根癌农杆菌转染苜蓿细胞将其在苜蓿中成功表达.本试骑为家禽的植物件苜蓿疫苗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用Vero细胞对2010年河南省采集的猪舍蚊虫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对新分离的乙型脑炎病毒(JEV)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并对其PrM基因进行克隆、测序及病毒进化分析。结果显示,从采集的蚊虫标本中分离到1株基因Ⅰ型JEV(HN10-1)和1株基因Ⅲ型JEV(HN10-2)。结果表明,河南省同时存在Ⅰ、Ⅲ2种基因型JEV的传播和流行。  相似文献   

7.
猪生殖——呼吸综合征病毒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猪生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新的分类地位,基因结构特点,病毒蛋白的功能、病毒在细胞的增殖过程,增殖特点、毒株变异等新进展及病毒独特的生物学行性作了综述,提出了病毒变异和毒力差异的分子基础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利用BrdU在CEF(TK^+)细胞中筛选TK^—重组鸡痘病毒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将新城疫病毒(NDV)四平株HN基因,插入不含报告基因,以TK为侧翼的鸡痘病毒表达载体pUTA-2中的复合启动子下游,获得重组表达质粒pUTA-2HN。将重组表达质粒转染鸡痘病毒(FPV)感染的鸡胚成纤维细胞(CEF),培养、收获病毒后,用含40mg/L5-溴-2-脱氧尿嘧啶(BrdU)的培养液,在CEF(TK^ )细胞中筛选培养2代,然后用不含BrdU的培养液进行病毒蚀斑纯,化成功筛选出表达NDV HN蛋白的TK^-重组鸡痘病毒。  相似文献   

9.
新城疫病毒F、NP、M和HN基因在昆虫细胞内的共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构建杆状病毒转移载体,通过PCR的方法将F48E9株新城疫病毒F基因上的StuⅠ位点和NP基因上的XbaⅠ位点进行突变,扩增出全长的F、NP以及F48E9株新城疫病毒M和HN基因片段,将其克隆到pMD18-T载体,再将F、NP、M和HN基因依次亚克隆到杆状病毒转移载体pAeAB4上,F基因和M基因均在p10启动子的操控之下,NP基因和HN基因构建到两个polyhedrin启动子下游,构建重组杆状病毒转移载体pAeAB4-F-NP-M-HN。pAeAB4-F-NP-M-HN与线性化的杆状病毒DNA共转染昆虫细胞Sf9,获得重组杆状病毒rBae-F-NP-M-HN。重组杆状病毒感染Sf9细胞,72h后收集细胞和培养上清。Western blot分析显示:M、NP、F和HN蛋白在培养上清中得到了共表达,大小与预期结果一致;感染细胞内只检测到了HN蛋白的表达。这表明M、NP、F和HN蛋白在昆虫细胞内共表达可以自我装配成病毒样颗粒,并且以出芽的方式释放到培养基中。该重组杆状病毒的获得为研究新城疫病毒各结构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确定病毒粒子出芽的驱动力等方面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鹅源新城疫病毒"自杀性"DNA疫苗的免疫效果,将鹅源新城疫病毒HN基因片段克隆到自杀性DNA疫苗载体pSCA1中,构建了表达HN基因的自杀性DNA疫苗质粒pS-HN。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结果证实,该质粒转染BHK-21细胞后实现了HN基因在该细胞中的表达。将该疫苗和常规DNA疫苗(pc-HN)分别免疫鹅,结果表明,在诱导体液、细胞免疫和攻毒保护方面,pS-HN均优于pc-HN,这为进一步评价该疫苗的免疫保护效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根据已发表的鹅副黏病毒基因组序列,设计并合成了扩增F基因和HN基因的5对引物,利用RT-PCR的特异性扩增出了广东省清远分离株(QY株)的F基因和HN基因.然后将其克隆入pMD 18-T载体,经鉴定、测序及拼接,QY株的F基因和HN基因全序列长度分别为1 662 bp和1 716 bp,分别编码553个和571个氨基酸.经与GenBank登录的几株参考毒株F基因和HN基因编码区的核苷酸序列进行比较;结果,QY株与参考毒株SF02株和LaSota株F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8.3%和82.4%,HN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7.2%和75.9%.  相似文献   

12.
将新城疫病毒(NDV)F48E9株的M、NP、F和HN基因克隆到真核细胞表达载体pCAGG上,经酶切、PCR鉴定和序列分析,分别筛选出了含有M、NP、F和HN基因的重组质粒,命名为pCAGG-M、pCAGG-NP、pCAGG-F和pCAGGHN。纯化后的重组质粒通过脂质体单独转染HeLa细胞,经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到了M、NP、F和HN蛋白的表达。pCAGGM、pCAGG-NP、pCAGG-F和pCAGG—HN重组质粒组合共转染HeLa细胞48h后,可以观察到明显的细胞融合现象。试验结果表明,NDVF48E9株的M、NP、F和HN蛋白均在HeLa细胞内得到了成功表达,同时证明在该表达系统中F蛋白不足以诱导细胞融合。  相似文献   

13.
应用RT-PCR方法从麻鸡副黏病毒ZH-1株中扩增HN基因并克隆人pGEM-T载体,经序列测定、分析,结果显示ZH-1株HN基因与NDV国家标准强毒F48E9株的核苷酸、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均达到92%.将HN基因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CI-neo,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CI-HN,转染Vero细胞,能在Vero细胞中表达,利用pCI-HN质粒进行动物试验,结果表明,雏鸡免疫14d后在体内可检测到特异性抗体,pCI-HN质粒二次免疫雏鸡后,对NDV强毒的攻毒保护率为67%,这一结果提示,利用HN基因构建的核酸疫苗具有重要的开发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HN株5a5b及N基因的遗传变异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河南省某鸡场中疑似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的雏鸡病料中分离到1株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暂命名为HN,鉴定为IBV。从接种HN毒株的鸡胚尿囊液中提取单股RNA后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扩增得到包含IBV HN株5a、5b蛋白及N蛋白基因的约1600bp片段;将克隆测序的5a、5b及N基因分别与GenBank中11株国内外参考毒株相应基因进行序列比较与遗传变异分析,发现IBV HN株变异独特,明显不同于国内外参考毒株。  相似文献   

15.
用RT—PCR方法扩增了新城疫病毒(NDV)的完整HN基因序列;设计了1对带有EcoR Ⅰ限制位点的引物,用PCR扩增出了HN基因片段。将该片段克隆至pSOC质粒SOC基因3’端,成功构建了重组质粒pSOC—HN。用该重组质粒转化E.coli BL-21(DE3)感受态细胞,以终浓度1mmol/mL的IPTG诱导表达。在SDS-PAGE凝胶上可检测到分子质量约67ku的特异条带,蛋白质印迹法证实,表达产物与NDV抗血清具有良好的反应性。  相似文献   

16.
构建表达HP-PRRSV河南分离株HN1 N蛋白基因的siRNA重组伪狂犬病病毒3株,将其感染PK-15细胞,在细胞水平上评价重组伪狂犬病病毒介导的siRNA对N蛋白表达的抑制效果.PCR扩增带CMV-siRNA-poly(A)片段和新霉素基因,通过酶切将CMV-siRNA-poly(A)片段和新霉素基因分别插入伪狂犬病病毒转移载体pUSKBH中,构建重组伪狂犬病病毒通用转移载体pUsiRNA.分别用BamH Ⅰ和HindⅢ酶切pUsiRNA,回收后与HP-PRRSV河南分离株HN1 N蛋白基因的3个siRNA分子连接,构建表达N蛋白基因siRNA的重组伪狂犬病病毒表达载体.将鉴定正确的重组伪狂犬病病毒表达载体与伪狂犬病病毒DNA共转染PK-15细胞,经同源重组及噬斑纯化获得表达N蛋白基因siRNA的重组伪狂犬病病毒株,应用PCR及Southern blot鉴定重组病毒.将HN1株N蛋白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AcGFP1-N转染PK-15,经筛选获得稳定表达N蛋白基因的细胞.将鉴定正确的表达N蛋白基因siRNA的重组伪狂犬病病毒接种于稳定表达N蛋白基因的细胞,利用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及半定量RT-PCR检测重组伪狂犬病病毒介导的N蛋白基因siRNA对N蛋白表达的抑制效果.结果显示,PCR扩增到的CMV-siR-NA-poly(A)片段约为0.7kb,新霉素基因约1.5kb.经酶切、PCR及测序鉴定,构建了表达siRNA的通用伪狂犬病病毒转移载体pUsiRNA.经PCR及Southern blot检测,获得了3株表达HP-PRRSV河南分离株HN1 N蛋白基因siRNA的重组伪狂犬病病毒gG-/siRNAN1、gG-/siRNAN2和gG-/siRNAN3;经荧光显微镜观察和半定量RT-PCR检测表明,重组伪狂犬病病毒介导的N蛋白基因siRNA能够显著抑制N蛋白在PK-15细胞中表达,其中gG-/siR-NAN2抑制效果最好.这为深入研究N蛋白基因siRNA抑制HP-PRRSV复制奠定基础,并为HP-PRRSV的防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一株鸽源新城疫病毒主要毒力基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08年从广州市白云区某发病信鸽养殖场分离鉴定的一株鸽源新城疫病毒(简称CP-GD-2008),运用RT-PCR方法扩增出该病毒的F和HN基因的ORF序列,并进行序列测定。经序列对比、进化分析发现,CP-GD-2008属于基因Ⅵb亚型毒株,F蛋白具有强毒株裂解位点序列112R-R-Q-K-R-F117。该毒株与欧洲流行的鸽源基因Ⅵb亚型毒株进化关系密切,表明该毒株与欧洲分离株可能存在共同来源。对F和HN蛋白功能研究发现,除HN蛋白第347位抗原位点由E突变为G外,F和HN蛋白的中和位点、糖基化位点及半胱氨酸残基高度保守。  相似文献   

18.
为制备基因Ⅶ型新城疫病毒(NDV)血凝素-神经氨酸酶蛋白(HN)的单克隆抗体(MAb),本研究利用JS/17病毒株的HN重组蛋白和活病毒分别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SP2/0)融合,并通过ELISA、间接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方法筛选,制备了3株特异性识别HN蛋白的单克隆抗体(MAb)。其中,MAb1D4和4D9具有病毒中和活性(VN)及血凝抑制作用(HI),可以识别多种基因型的Ⅱ类NDV,但与Ⅰ类NDV病毒株无反应。MAb 2G8识别线性表位131DYIGGIGKE139,该表位在各病毒株中高度保守。获得的3株MAb可以用于NDV的鉴定及HN蛋白的功能研究。  相似文献   

19.
通过提取尤凯帕病毒(Yucaipa virus,PMV-2)的RNA,进行RT-PCR,获得了HN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表明,HN基因的ORF全长为1743 nt,编码一由580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HN基因经双酶切后连接入pTYB-2原核表达载体。酶切鉴定筛选阳性克隆,用IPTG诱导表达,经SDS-PAGE电泳和Western-blotting检测均可见一约110ku的目的条带,说明大肠埃希氏菌表达的HN蛋白能与抗PMV-2阳性血清特异性结合。  相似文献   

20.
广东省新城疫病毒HN基因系统发育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套式RT-PCR一步法扩增了九株NDV地方强毒的HN基因,并对其中3株的HN基因片段进行了克隆、测序及同源性分析。本试验还对该毒株的系统发育情况进行了分析:广东省NDV各毒株与欧美国家I至V基因群明显分离,遗传关系较远。台湾省NDVT各毒株归属为一组并且与中国大陆毒株的遗传距离较近。其中一支FS1/95株不能归类到任何一个基因群中。广东地区从鹅群中分离到的副黏病毒GPMV株与我们从鸡体中获得的NDV FS2株有相近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