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杜洛克猪新品系选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洛克猪新品系采用不完全封闭的群体继代选育法选育,于1991年开始组建基础群,一年一个世代,至今已完成4个世代的测定与选择,各项性能指标已达到育种目标。初产母猪窝产仔数为919头,经产母猪窝产仔数为106头,场内测定日增重公猪为7545g,每增重1kg耗料为28kg,母猪日增重为7156g,每增重1kg耗料为289kg。广东省种猪测定中心测定,日增重公猪为834g,每增重1kg耗料为216kg,母猪日增重为805g,每增重1kg耗料为238kg。胴体瘦肉率为65%左右。作为终端父本与长大、大长杂交配套利用,表现了良好的配合力,杜长大及杜大长商品猪测定期日增重可达906g。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选择大约克夏母猪,在相同的营养水平下进行试验,探索环境温度对其繁殖性能和仔猪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和适温条件下配种母猪的产仔数比高温条件下配种母猪产仔数分别高1.81头和2.08头(P<0.05),同时,产畸、弱率分别低6.7%(P<0.05)和9.4%(P<0.01)。在低温和适温条件下配种,高温下产出的仔猪生长速度也快。  相似文献   

3.
对美系和台系两个杜洛克纯系及其系间杂交的公猪进行了包括繁殖、生长、胴体和肉质性能的综合杂交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繁殖力性状上,美系杜洛克公猪所配母猪的产仔数略高于台系杜洛克(11.88头:11.54头),但两者无显著性差异.系间杂交公猪所配母猪的产仔数也与纯系所配母猪的产仔数相近.但在20日龄窝仔数和窝重性状上,杂种公猪优于纯种公猪.美系和台系公猪所产后代的平均日增重几乎完全相同.美系和台系血统各为50%杂交公猪所产后代的生长速度最快,其平均日增重分别比美系组和台系组高11.04%和10.37%.台系杜洛克所配后代的胴体瘦肉率最高. 杂种公猪后代的肌内脂肪含量明显高于两个纯系公猪后代,美系公猪后代的肌内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台系公猪后代(1.57%:1.17%).  相似文献   

4.
江西地方猪种保种场种猪繁殖性能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江西6个地方猪种保种场1174窝母猪的繁殖产仔记录发现:保种场内江西地方猪种初配年龄和初产日龄明显偏迟(分别在9~11月龄和390~440日龄之间),以玉山猪最迟,达10.93月龄,地方猪平均产仔间隔在178~201d之间。但产仔性能以玉山猪最高,初产和经产母猪平均产仔数分别为11.98±2.86头和13.82±2.56头,接近国内高产猪种,瑞金花猪产仔数最低(初产为7.52±1.05头),但仔猪育成率最高(98.41%);断奶头数在6.3±8.8头之间,断奶窝重在62~110kg之间,杂交对产仔性能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5.
<正>母猪的产仔数和仔猪成活率直接影响到仔猪繁育场的经济效益。母猪产仔数和产仔成活率与种公猪有密切关系,更与母猪自身状况有重要联系。因此仔猪繁育场要根据公、母猪的繁殖生理状况,采取科学有效的技术措施来提高母猪产仔数及产仔成活率。1母猪配种前的饲养管理1.1后备母猪配种前的饲养管理。后备母猪第一次配种时必须达到性发育和体发育的完全成熟,要  相似文献   

6.
选择上胎产仔时间相对集中(20d内)的YL经产母猪33头,按母猪自然发情时间,设立前10d内发情的母猪为试验组(18头),后10d内发情的母猪为对照组(15头),与D种公猪进行经济杂交,探讨不同人工授精方式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组(采用种公猪诱情配合人工授精)母猪情期妊娠分娩率为94.44%,胎均产仔总数11.53头,胎均产活仔数11.35头,35日龄仔猪断奶成活率为95.34%;对照组(单纯采用人工授精)母猪情期妊娠率为86.67%,胎均产仔总数10.62头,胎均产活仔数10.15头,35日龄仔猪断奶成活率为94.70%。经统计分析,试验组母猪情期妊娠分娩率、胎均产仔总数、胎均产活仔数等繁殖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仔猪断奶成活率基本接近,说明采用种公猪诱情配合人工授精对提高母猪情期妊娠分娩率、胎均产仔数具有明显效果,值得在规模猪场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7.
<正> 母猪产仔的多少,直接影响到养猪的经济效益。提高母猪产仔数,是降低饲养成本的一项重要措施,下面简要介绍几种提高母猪产仔数的方法,供养猪场户参考。 1 选好种猪。种公猪的好坏,对猪群的影响很大。生产中应选择体格健壮、精液质量好、数量多、性欲旺盛的公猪进行配种。种母猪应从青年公母猪交配所产的2~4胎的  相似文献   

8.
试验选择晋宁县食品公司猪场所饲养的长撒二元杂交母猪 5 6头 ,随机分 4组 ,在一个发情期内分别采用一头公猪 (大约克 )一次配种、同品种 (大约克 )两头公猪各一次配种、不同品种 (大约克、杜洛克 )两头公猪各一次配种和人工授精 4种配种方式 ,观察配种方式对母猪产仔数的影响 ,结果 :4种配种方式对长撒二元杂交母猪的产仔数的影响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人工授精不影响母猪的产仔数 ,却能节约成本 ,增加效益 ,值得在该组合母猪配种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新农村》1995,(10)
为了保持母猪的合理生产结构和较高单产效益,每年必须淘汰部分年老、产仔效偏低及屡配不孕的母猪,培育20%左右的新母猪。由于种种原因,大多投头胎母猪均表现为产仔数较低,因此提高头胎母猪产仔数已成为饲养场(户)提高母猪单产效益的重要问题。1.采用高产繁育母本选择后备母猪应在那些产仔多、泌乳力强、断奶窝重高,优良性能保持3胎以上的高产母猪后代中选留。个体挑选时要选择断奶体重大、  相似文献   

10.
通过组建具有高繁殖性能的亲本群、采用有效的选择方法以及高强度的留种率,对中国瘦肉型猪新品系(新太湖猪)进行了5个世代的产仔数选择。结果显示:产仔数头胎母猪在11头以上,经产母猪在14头以上,基本保持了太湖猪的高繁殖性能特点,选择群体的近交系数从0%上升到10.9%,对产仔数未产生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利用基因组选择技术,进行北京地区大白猪基因组联合遗传评估,并实施基因组选择分子育种,预测刚出生的小公猪基因组估计育种值,提高选种准确性。【方法】 利用北京地区3家核心育种场英、美系大白猪2007-2017年场内性能测定记录,筛选4020头个体构建基因组选择混合参考群,性状包括达100kg体重日龄、100kg活体背膘厚和总产仔数,参考群个体和候选公猪个体基因型信息主要采用Illumina 80K SNP芯片进行测定。基因组育种值采用同时利用系谱信息和基因组信息的一步法(SSGBLUP)方法,对3家核心场猪只进行基因组联合遗传评估,分别在公猪去势前和性能测定结束时预测大白公猪生长性状和繁殖性状基因组估计育种值(GEBV),并进行相应选种。3个场之间的场间遗传联系用关联率衡量。【结果】 场间关联率计算结果表明,由于遗传背景差异,北京地区3家核心场场间遗传联系偏低,无法开展传统联合遗传评估,但基于基因组信息的G矩阵亲缘关系结果显示,不同群体间个体存在亲缘关系,说明通过基因组选择可以实现3个育种场间的基因组联合遗传评估。基因组选择实施后,累计基因组预测大白公猪1789头。与传统育种方式相比,基因组选择准确性大幅提高。实施第一次基因组选择或早期选择时(公猪去势前),达100 kg体重日龄、100 kg活体背膘厚和总产仔数系谱指数的准确性分别为0.55,0.56和0.41,而3个性状GEBV的准确性分别为0.65,0.70和0.60,提高了10、14和19个百分点。终选(性能测定结束)时,3个性状的传统育种值(EBV)准确性为0.70、0.72和0.41,GEBV准确性进一步提高至0.78、0.84和0.60,提高了8、12和19个百分点。低遗传力的总产仔数准确性提高幅度最大。公猪去势前初选时基因组选择准确性与常规性能测定结束时的常规育种值选择准确性几乎一致,表明基因组选择早期选种效果与常规育种相当,节省了育种时间和成本。338头完成性能测定的候选公猪两次基因组选择准确性表明,第二次基因组选择由于加入了候选公猪的测定信息,达100kg体重日龄和100kg活体背膘厚的GEBV准确性由第一次的0.55和0.62分别提高到0.72和0.84,提高了17和22个百分点。无偏性系数在0.82-1.00之间,两性状GEBV的无偏性由第一次基因组选择的0.82、0.96 分别提高到0.91、1.00,说明第二次估计的偏差更小,结果可信度更高,能更准确选出优秀的种公猪。【结论】 基因组选择可以建立场间遗传联系,实现常规育种不能进行的联合遗传评估,能够进行更大范围的联合育种。基因组选择的准确性高于传统的系谱指数和育种值选种,且低遗传力性状提高幅度最大。基因组选择能够实现早期选择,提高育种效益。  相似文献   

12.
[目的]计算中国大白猪SⅡ1系各世代种猪的估计育种值,在进行第5世代选种选配的同时,对品系选育过程进行再评定。[方法]依据湖北省农科院畜牧所中国大白猪SⅡ1系的育种资料,应用NETPIG猪育种管理软件及SAS软件进行育种值估计及数据分析。[结果]选育各世代留种公猪的综合育种指数呈上升趋势,4世代留种公猪的平均父系指数为107.44,ADG、AGE、BF、NBT、NOBA、CLR和EMA的遗传趋势分别为0.776、-0.704、-0.087、0.115、0.055、0.062和0.027。[结论]中国大白猪SⅡ1系的选育过程,在主选性状上所采取的育种措施是行之有效的,在每个世代末有必要用BLUP法对种公猪进行遗传再评定及遗传与表型趋势分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高繁殖力和低繁殖力长白公猪的精液品质及精子DNA损伤差异,为筛选出高繁殖力种公猪提供参考依据,进而优化猪场人工授精工作及提高种猪场的经济效益。【方法】选取12头法系长白公猪,通过分析繁育数据将其分组为高繁殖力和低繁殖力公猪,各6头;利用计算机辅助精子分析系统(CASA)对公猪精液品质参数进行检测分析,然后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精子DNA碎片指数(DFI)和活性氧(ROS)水平。【结果】高繁殖力公猪的平均窝产仔数和活产仔数均极显著高于低繁殖力公猪(P<0.01,下同),但二者的畸胎数和死胎数差异不显著(P>0.05,下同)。高繁殖力公猪精子的前进运动率显著高于低繁殖力公猪精子(P<0.05,下同),而精子畸形率极显著低于低繁殖力公猪,但二者在近端原生质滴率、远端原生质滴率及折尾率等方面的差异均不显著;除了高繁殖力公猪精子的曲线速率(VCL)显著高于低繁殖力公猪外,其他的运动参数均无显著差异;高繁殖力公猪的精子DFI和ROS水平均极显著低于低繁殖力公猪。长白公猪产仔数与各项精液质量参数的相关分析发现,公猪产仔数与精子DFI呈高度负相关(r=-0.85)、与精子畸形率(r=-0.70)和精子ROS水平(r=-0.78)呈中度负相关;公猪精子畸形率与精子DFI(r=0.63)和ROS水平(r=0.62)呈中度正相关;精子DFI和ROS水平呈高度正相关(r=0.93)。【结论】精子DNA碎片化与公猪繁殖力密切相关,即精子DFI可为评估公猪精液品质及繁殖力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因此,在筛选种公猪时精子DFI检测可作为公猪精子质量评估的补充手段,以协同人工授精技术提高受精率及猪场经济效益,进而推动养猪业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4.
母猪的繁殖性状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性状,它由一系列主效基因或数量性状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locus,QTLs) 控制。产仔数是母猪繁殖性状中最重要的考量指标之一袁找到影响产仔数的基因或标记有重要的经济及科研价值遥针对猪60KSNP芯片扫描结果,采用Genepop软件检测太湖猪(二花脸、梅山猪)及野猪每个SNP位点的遗传分化系数(Fst值),鉴别与产仔数相关的SNP位点。按照0.025%比例的原则挑选遗传分化系数最大的SNP位点,并将其所在基因及物理位置临近的2个基因提交到DAVID数据库进行GO(Gene Ontology)和KEGG(Kyoto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分析。结果显示,关于猪产仔数最强的2个选择性清除信号位于猪8号染色体(SSC8)和13号染色体(SSC13)上。其中SSC13中检测到的2个SNP位点均位于IQCJ-SCHIP1基因内遥。SC8上的SNP位点位于NR3C2基因内,可能为新发现的SNP位点遥经KEGG分析,有2个基因位于赖氨酸合成通路中遥结果表明,利用选择性清除的方法,选择高产太湖猪、低产野猪这两个极端群体来鉴别影响产仔数的SNP位点,发现了新的SNP位点。IQCJ-SCHIP1、NR3C2基因及位于赖氨酸通路中的功能基因可能是影响母猪产仔数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15.
南昌白猪是用含有滨湖黑猪血统的混血杂种母猪与大约克杂交,经五个世代选育而成的母本新品种。五世代头胎产仔10.28头,60日龄窝重157.27kg,经产母猪产仔12.36头,60日龄窝重172.45kg;后备公猪6月龄体重95.88kg,日增重630.94g,三点均膘2.28cm,料重比2.99∶1;后备母猪6月龄体重85.63kg,日增重560.27g,三点均膘2.45cm;同胞(半同胞)肥育测定,日增重651g,料重比3.12∶1,屠宰测定瘦肉率58.89%。肉色鲜红,系水力强,无PSE和DFD肉,贮藏损失少,熟肉力高,肌纤维密度和肌纤维直径优于大约克、长白、杜洛克,肌内脂肪达3.21%,超过大约克、长白和杜洛克,继承了滨湖黑猪肉质优良的特点。与杜洛克公猪杂交,日增重697g,料重比3.02∶1,优势率分别为10.63%和-6.2%,胴体瘦肉率62.41%,接近双亲均值,窝产瘦肉量484.3kg。已育成4个品种和1个支系,经DNA指纹图谱分析,证实南昌白猪4个品系遗传纯度达到定型品种的水平。  相似文献   

16.
湖北白猪繁殖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湖北白猪的13头公猪及其80伯代的繁殖性状表型参数和遗传参数进行了初步的估测。结果为:平均产仔数10.24头,产活仔数8.81头,断奶头数8.03头,初生窝重11.79kg,泌乳力38.08kg,断奶窝重148.19kg,初生个体重1.32kg,断奶个体重18.87kg,砂数13.85个,20日龄个体重4.70kg,妊娠期114.14d;遗传力分别为:0.158、0.143、0.218、0.42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小尾寒羊多胎基因,探索按照基因型选种,为建立小尾寒羊高繁品系开辟新途径。[方法]以BMPR-IB基因作为候选基因,采用PCR-RFLP方法检测其在基础群小尾寒羊和育种群小尾寒羊中的多态性分布,分析其与产羔数的相关性。[结果]在基础群中B+和BB基因型比例分别为77.78%和14.81%,每胎次平均产羔数分别为1.77只和2.40只;在育种群中B+和BB基因型比例分别为51.79%和40.18%,每胎次平均产羔数分别为2.54只和3.02只。从基础群与育种群对比看,无论纯合个体还是杂合个体,育种群平均产羔数均高于基础群。[结论]BMPR-IB基因可以作为小尾寒羊多胎性的分子遗传标记,并用于建立小尾寒羊的高繁品系。  相似文献   

18.
BLUP法在公猪产仔数遗传评估上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分布于6个场的206头女儿春、秋两季分娩的第一胎纯繁窝产仔数资料,用BLUP法估计了11头湖北白猪Ⅳ系公猪的育种值。混合模型中考虑了随机的公猪效应以及固定的场-季效应与公猪组效应。公猪间平均分子亲缘相关系数为0.0707。为比较不同遗传评估法的准确性,还用未校正的Robertson法(R-UD)、校正的Roberton法(R-AD)和最小二乘分析法(LS)与之对比。结果指出,BLUP评估值与R-UA、R-AD、LS评估值之间的秩相关系数分别为0.69、0.64、0.65(均为P<0.05),R-UA与R-AD、LS分别为0.91、0.93(均为P<0.001)。R-AD与LS为0.98(P<0.001)。BLUP`R-USA、R-AD评估值和LS评估值的平均预测误差方差分别为0.14、0.38、0.22和0.42。现有资料表明,用BLUP法对公猪排队比其他方法准确。  相似文献   

19.
山西瘦肉型猪SD-Ⅱ系繁殖性状的表型和遗传参数估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山西瘦肉型猪SD—Ⅱ系繁殖性状的表型参数和遗传参数进行了研究 ,结果如下 :(1)繁殖性状存在负的母体效应 ,表型变化不稳定 (呈亲代高子代低 ,亲代低子代高的趋势 ) ,不适宜用表型选择进行选择 ;(2 )总产仔数、活产仔数、初生窝重、初生个体平均重、泌乳力、断奶窝重、断奶个体平均重、断奶头数、总乳头数的遗传力分别为 0 2 30、 0 2 42、 0 2 19、 0 2 5 7、 0 184、 0 12 8、 0 40 8、 0 419、 0 5 0 2 ,与国内文献报道结果相近 ,而高于国外文献报道结果。 (3)繁殖性状间的遗传相关都比较强 ,断奶头数与大多数繁殖性状的遗传相关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 ,因此应作为繁殖性状的主选性状之一  相似文献   

20.
利用杉木种源试验、杉木半同胞子代自由授粉试验和杉木全同胞子代试验3类共6片试验林中材积、树高、胸径、枝下高、枝高比和木芯密度共6个性状的资料,采用转化分析原理,进行方差分析以获得各种参数,在此基础上采用主成分指数和基本指数公式,按较大的入选率进行逆向选择,以获得若干优良种源和优良家系(半同胞或全同胞),然后采用优良家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