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美国白蛾是世界性检疫害虫,2012年8月首次在睢宁地区桑园内发现危害,2013年4月至11月,通过桑树罩养,同时结合大田调查,美国白蛾性诱捕器诱蛾等对美国白蛾的生活史、生物学特性等进行了系统的观察与调查。本文较为详细记载了美国白蛾在该地区的生活史和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2.
调查了美国白蛾在江苏睢宁地区桑园的发生情况,选择对家蚕残毒期比较短的80%敌敌畏乳油和60%敌畏马乳油进行了美国白蛾防治初步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建议使用1 000倍液进行防治.睢宁县针对临近秋蚕期的实际,采取了加强宣传,提高认识,以人工防治(摘卵剪网、堆草诱蛹)和药物防治相结合的防控措施,控制了美国白蛾在睢宁地区的危害.同时,在对美国白蛾幼虫的罩养过程中发现了美国白蛾幼虫新的寄生蜂,经鉴定为茧蜂科、盘绒茧蜂(Cotesia sp.).  相似文献   

3.
桑园野蚕成灾的原因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野蚕是夏秋季桑树主要害虫之一.幼虫食害桑叶,尤其喜食嫩叶,影响夏秋期小蚕用桑.为害严重时,整片桑园全部桑叶被吃殆尽,影响桑树正常生长.2003年在嘉兴市秀州区部分桑园发生了野蚕灾害.  相似文献   

4.
美国白蛾是世界性检疫病虫害,在各地均有分布,危害植物种类广泛,给林业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本文介绍了通过实施人工剪除网幕、围草诱蛹等防治美国白蛾,美国白蛾一年可发生两代,主要危害糖槭、沙果、杨树、柳树等树木,积极采取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把美国白蛾的危害控制在损失最小的范围。  相似文献   

5.
李东  向仲怀  何宁佳 《蚕业科学》2021,47(5):482-490
桑树是重要的生态经济树种,药食兼用.类黄酮作为桑树中广泛分布的一类植物多酚类次生代谢产物,具有抗菌消炎、降血糖血脂、降血压、抗氧化和抗肿瘤等多种生物活性及药理作用.天然活性代谢产物的研究是近年来桑树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的热点,也是实现桑树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的重要支柱.本文就桑树类黄酮化合物的结构特征、提取工艺、含量分布、药理作用及合成代谢的分子机制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及进展进行综述,为桑树优质资源筛选、遗传改良和活性代谢产物的综合利用及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美国白蛾食性非常杂,一年当中可发生两代,主要危害糖槭、沙果、杨树、柳树等树木,积极采取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把美国白蛾的危害控制在损失最小的范围.  相似文献   

7.
学术动态     
<正>中国蚕学会桑树保护学术讨论会于9月8日至11日在浙江省海宁市举行.参加会议的代表,来自全国12个省、区的37个有关单位计47人.会议共收到专题学术报告和论文资料31篇,反映了近几年来桑树保护工作的主要成果.对近几年为害较严重的桑青枯病、桑瘿蚊以及美国白蛾、桑梢小蠹虫天敌的研究工作,引起与会代表的很大关注,并给予肯定.目前,全国已建立桑病虫测报站60多个,在生产上发挥重要的作用.各省的桑病虫测报站除进行常规测报工作外,还根据当地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危害进行科学研究,取得了一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美国白蛾在江苏睢宁地区的发生情况和防控措施,在对美国白蛾幼虫的罩养过程发现了美国白蛾幼虫新的寄生蜂,经鉴定为茧蜂科、盘绒茧蜂(Cotesia sp.)  相似文献   

9.
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Drury)越冬蛹的抗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为控制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Drury)对桑树和柞树的的危害提供理论依据,测定了美国白蛾越冬蛹不同时期的过冷却点和含水量。结果显示,越冬蛹的过冷却点以2月份最低,为(-27.07±0.38)℃,11、12月份最高,分别为(-20.38±2.26)℃和(-22.99±4.03)℃;含水量以11、3月最高,分别为67.03%和65.07%,1月份开始下降,2月份降至最低30.76%,3月份又增加到45.95%。含水量的变化与过冷却点的变化趋势相似,含水量的下降降低了越冬蛹的过冷却点,可增强其抗寒能力。  相似文献   

10.
《江苏蚕业》2016,(2):29-31
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 Drury)又名秋幕毛虫,属鳞翅目,灯蛾科。本文根据美国白蛾的形态特征、对桑园的危害特点等提出防控对策,以尽可能的减少或避免美国白蛾危害所带来的损失。  相似文献   

11.
辽宁省桑树害虫种类调查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高德三 《蚕业科学》1989,15(4):177-183
经调查发现,辽宁省的桑树害虫近百种。现已鉴定学名的有63种,分属于8目33科,其中有20余种危害桑树较严重。  相似文献   

12.
26种昆虫体内的1-脱氧野尻霉素含量测定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发掘新的富含1-脱氧野尻霉素(DNJ)的昆虫资源,共测定了26种昆虫体内的DNJ含量。除家蚕(Bombyxmori)之外,野桑蚕(Bombyx mandarina)、桑蟥(Rondotia menciana)、桑尺蠖(Phthonandria atrineata)、桑螟(Diaphaniapyloalis)等4种仅取食桑叶的单食性或寡食性昆虫也富含DNJ,其中桑蟥和桑尺蠖幼虫中的DNJ质量分数分别为1.0648%±0.1134%、0.5138%±0.0083%,高于家蚕幼虫中的DNJ含量(0.4238%±0.0108%),并且桑尺蠖春季越冬代幼虫及其室内桑叶饲育的第1代幼虫和蛹、成虫均含有DNJ,具有开发利用价值。从桑园采集的兼性食桑昆虫中,人纹污灯蛾(Spilarectia subcarnea)、美国白蛾(Hlyphantria cunea)、大造桥虫(Ascotissele naria)、黄斑星天牛(Anoplophora nobilis)等4种昆虫的幼虫中含有微量DNJ,而褶翅尺蠖(Zamacra excauvata)、枣尺蠖(Sucra jujuba)、桑毛虫(Euproctis similis xanthocampa)幼虫和桑天牛(Apriona ger-mari)成虫中不含DNJ。豆天蛾幼虫(Clanis bilineata)等13种非食桑昆虫体内均不含DNJ。研究结果也提示取食桑叶的昆虫对DNJ的富集能力存在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13.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是生物体内的重要保护性酶类。采用RT-PCR方法克隆了柞蚕(Antheraea pernyi)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基因的ORF序列。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该序列共编码154个氨基酸,具有Cu/Zn-SOD的保守性结构特征,与家蚕(Bombyxmori)、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野桑蚕(Bombyx mandarina)以及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Cu/Zn-SOD基因的同源性分别是81.5%、81.7%、81.5%、66.7%。柞蚕蛹经紫外线照射处理后用半定量PCR方法检测,发现照射不同时间脂肪体内Cu/Zn-SOD基因的转录水平存在差异,在照射5 min后开始增加,至10 min时为转录高峰,15 min时又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4.
西藏高原地形复杂,气候多样,桑树种类多.分布区域广.山南、拉萨、日喀则三地区均有桑树,雅鲁藏布江畔及其江心岛上千亩以上大面积的古桑林,其树龄之老、树体之大、数量之多.面积之广.为国内首次发现,也为世界罕见;在墨脱县发现的大叶片的桑树.单叶重达20克左右,也很少见.通过考察,采集标本材料19份,基本摸清了桑树自然分布和人工栽培的可适海拔高度.为研究西藏桑树资源、桑种分布、桑树起源、进化、分类丰富了材料.  相似文献   

15.
对来自云南省不同地区的59份野生桑桑叶中的1-脱氧野尻霉素(DNJ)含量,以及桑叶粗提物对淀粉酶、蔗糖酶和麦芽糖酶的体外抑制活性进行了测定,同时采用液-质联用(LC-MS)仪分离纯化桑叶粗提物中的DNJ,并对其抑制蔗糖酶的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期望筛选出适用于治疗糖尿病药物开发的药用桑资源,以及为解析桑叶粗提物和纯化的桑叶DNJ抑制α-糖苷酶活性的机制提供线索。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野生桑桑叶中的DNJ含量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来自开远地区的岩桑桑叶中DNJ的质量分数高达0.791 1%,是具有药用开发价值的野生桑资源;不同来源的野生桑桑叶粗提物对淀粉酶、蔗糖酶和麦芽糖酶活力的体外抑制率差异显著,但抑制活性的大小与样品中的DNJ含量不成正比,推测桑叶中除含有DNJ外还含有具有明显的α-糖苷酶抑制活性的多种DNJ类似物;从野生桑桑叶粗提物中分离纯化的DNJ对淀粉酶无明显抑制活性,但对蔗糖酶和麦芽糖酶有显著的抑制活性,对蔗糖酶表现为非竞争性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安美君 《蚕业科学》2005,31(1):88-90
对黑龙江省的3个主栽桑树品种秋雨、青龙、泰来进行无干栽植密度试验的结果表明,不同桑树品种有不同的适宜栽植密度。秋雨和青龙在60000株/hm2、泰来在75000株/hm2栽植密度下产叶量达到最高。桑树合理密植对桑叶质量影响不显著,但增加到60000~75000株/hm2后,随栽植密度的增加,养蚕质量也随之下降。栽植密度对养蚕质量各因素的影响,因桑树品种不同有差异。  相似文献   

17.
不同杀青方法制备桑叶茶的品质测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杀青是桑叶茶形状和品质形成的关键工序。将采摘的新鲜桑叶采用微波加热、蒸气加热和滚筒加热的方法进行杀青处理,测试不同杀青方法加工后成品桑叶茶的感官品质及营养保健品质。结果表明,微波杀青加工桑叶茶的外形色泽、汤色、叶底等感官品质较好,总浸出率、总黄酮含量和游离氨基酸含量等各项指标均高于其它2种杀青方法加工的桑叶茶,且对水浸出率、可溶性糖含量以及总多酚含量3项指标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但香气和滋味欠佳。综合各项测试结果认为,微波杀青能较好保持桑叶茶的营养保健品质和感官品质,可考虑优化微波杀青工艺参数改善桑叶茶的香气和滋味。  相似文献   

18.
为了明确多倍体育种对果叶兼用桑树品质性状的改良作用,测定了四倍体果叶兼用桑树新品种嘉陵30号及其二倍体亲本中桑5801桑叶和桑果的部分品质性状成绩。与二倍体亲本比较,四倍体品种嘉陵30号成熟叶片干物中的粗蛋白含量增加2.90个百分点、可溶性糖含量增加1.34个百分点,桑叶用于家蚕饲养的万蚕产茧量提高6.2%、万蚕茧层量提高4.7%,果用品质中的鲜果榨汁率增加6.3个百分点、糖度增加1.5~2.0个百分点,且桑籽的可育性降低。同时检测6个人工诱导四倍体桑树育种材料桑叶中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较二倍体亲本提高。由此表明,染色体加倍后桑树的部分生理代谢活性增强,多倍体果叶兼用桑树品种的桑果和桑叶品质都有不同程度改善,其经济价值提高。  相似文献   

19.
桑叶含粗蛋白质、维生素(维生素A、维生素C)、微量元素(铁、锰、铜、锌)等营养组分及黄酮类等多种活性成分,是理想的动物蛋白质资源。研究发现,在猪生产中,添加15%桑叶可能会影响育肥猪的生长,但添加适量的桑叶(6%左右)可延缓宰后肌肉pH降低,增强肌肉的抗氧化能力,同时,桑叶可提高肌肉脂肪沉积,对肌肉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增加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均有影响,并改善肉的风味。在家禽生产中,添加桑叶能降低鸡肉的pH,且可通过改变肌肉脂肪酸组成改善肉品质。此外,桑叶的活性成分已被证实能提高细胞或小鼠的抗氧化能力,具有降血脂、血糖及动脉粥样硬化等作用。本文简述了桑叶的营养价值及其在猪、肉鸡、蛋鸡生产中的应用,旨在为其作为蛋白质资源进一步应用于畜禽生产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