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土壤湿度驱动WOFOST模型及其适应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OFOST作物生长模型是以日降水量表征降水输入参数,通过推算土壤相对湿度实现作物生长模拟。由于日降水量随机性较大,很难通过控制日降水量实现不同土壤干旱等级情景设置,限制了WOFOST作物生长模型在不同水分胁迫下对作物生长的模拟,也影响了模拟试验的精度。本文提出以土壤相对湿度直接驱动WOFOST作物生长模型,并以Compaq Visual Fortran 6.5为开发平台,采用Fortran语言对WOFOST作物生长模型的源代码进行修改,将驱动模块中的日降水量文件替换为土壤相对湿度驱动文件。以2013年山东省夏津农业气象试验站玉米出苗-拔节期和抽雄-成熟期水分胁迫和整个生育期自然降水处理(对照)的试验数据为例,对修改后的WOFOST作物生长模型进行了模拟试验。结果显示,采用修订后的模型输出的实测鲜叶干重、鲜茎干重、营养器官干重、地上物质总重和叶面积指数等生物量指标均较原模型输出结果,不仅精度明显提高,而且,由于土壤湿度变化较平稳,较容易地实现了不同水分胁迫情景设置,进而实现不同土壤干旱等级条件下玉米生长的模拟,为分析不同程度干旱对玉米生长的影响及确定其生长发育指标提供了便利条件。  相似文献   

2.
春旱和低温是影响东北作物生长的气候问题之一。以禾本科作物玉米和小麦为对象,模拟低温和干旱的单一及复合胁迫对其萌发和早期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和干旱,单一和复合胁迫均显著影响着小麦和玉米种子的萌发及早期幼苗生长。小麦幼苗在15℃~25℃和0~20%的PEG水平下,保持较高的萌发率(63.3%~87.3%),而在10℃和30%PEG浓度下显著下降,10℃和不同PEG浓度下以及30%PEG和不同温度处理下的萌发率区间分别为0~64.7%和0~18%。玉米种子在15℃~25℃和0~20%的PEG水平下,萌发率变化区间为2.22%~100%,在10℃和不同PEG浓度下以及30%的PEG处理在不同温度下的玉米种子萌发率均为0。小麦早期幼苗的长度和生物量变化趋势相似,随着干旱强度增加和温度的降低,先增加后降低,在10%的PEG水平和20℃的气温条件下,其幼苗长度和生物量值最高。玉米幼苗的长度和干重与其萌发率变化趋势一致,显著线性下降,最高值出现在0%的PEG水平和25℃的气温条件下。小麦幼苗的根冠比高于玉米。推测在较强的低温和干旱胁迫下,小麦比玉米具有更高的萌发和生长适应性。生物量向根部分布以及高根冠比值是小麦对干旱低温的适应性策略。  相似文献   

3.
基于WOFOST模型的玉米干旱损失评估:以北京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北京市山区春玉米和平原区夏玉米产量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气候资料和统计资料驱动,就WOFOST模型对北京地区玉米产量模拟的适用性进行评估,并基于模型开展北京地区玉米干旱灾害损失评估研究。结果表明:(1)山区春玉米和平原区夏玉米的产量模拟值与统计年鉴统计值的符合度指数均达0.9以上,模拟结果平均误差小于10%,说明WOFOST模型在北京地区春玉米和夏玉米的产量模拟方面具备较强的适用性;(2)在本文定义的干旱指数体系下,初夏旱对春玉米的产量影响较大,其中初夏轻旱导致春玉米减产率达15.91%,初夏重旱使春玉米减产率达22.99%;春旱和伏旱对春玉米、初夏旱和伏旱对夏玉米产量影响均较小,减产率均在10%以下。研究结果可为北京地区玉米生产和抗旱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产量关键期干旱胁迫对玉米物候及产量和产量组成的影响,评估作物生长模型对干旱胁迫下玉米物候和产量模拟的效果,基于锦州农业气象试验站2011-2015年分期播种试验玉米产量和产量组成观测资料,尤其是2014年和2015年天然干旱胁迫试验数据和2015年玉米开花、吐丝物候加密观测资料,分析了产量关键期干旱胁迫对玉米物候及产量和产量组成的影响,评估了CERES-Maize模型对不同降水年型玉米产量和产量组成的模拟效果,提出了模型改进的方向。结果表明,2014年和2015年辽宁省西部地区在玉米开花期前后经历了较严重的干旱胁迫过程,干旱胁迫导致玉米吐丝延迟程度大于开花,90%以上的植株能到达开花阶段,但仅有45%~88%的植株能到达吐丝阶段,直接影响株籽粒数(不同播期下的玉米株籽粒数相差32%)及最终产量(产量下降33%~78%)。CERES-Maize模型对正常年玉米产量及产量组成的模拟效果较好,对干旱年的模拟效果较差,部分原因在于模型在模拟玉米物候时不对开花和吐丝期加以区别,只考虑了温度对花期的影响,而没有考虑干旱胁迫下玉米因开花-吐丝间隔增大、雌穗发育异常、物候期推迟而造成的减产作用。因此,玉米产量关键期干旱胁迫直接影响玉米物候(开花-吐丝期),进而影响玉米穗粒数及最终产量;为提高干旱胁迫下作物模型的模拟评估能力,亟待开展干旱胁迫下基于冠层吐丝动态的玉米产量模拟研究。  相似文献   

5.
世界粮食研究模型在黑龙江省作物产量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世界粮食研究(WOFOST)模型在黑龙江省四大作物产量预报应用中的参数分区处理方法,运用WOFOST的模拟产量和趋势产量对黑龙江省四大作物产量进行了预测分析。研究表明:该方法效果理想、可行,具有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价值,克服了只用一组参数在复杂气候区域进行作物产量模拟的局限性,拓宽了WOFOST模型在复杂气候条件下的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6.
WOFOST模型的发展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作物生长模拟模型已经成为一门新兴的科学,可以为农业资源的管理利用、农业最大收益的获取提供科学的依据。WOFOST(W orld Food Stud ies)模型是荷兰瓦根宁农业大学和世界粮食研究中心共同开发研制的,是模拟特定的土壤和气候条件下一年生作物生长的动态的、解释性模型。WOFOST模型已经在欧洲、非洲以及亚洲的一些地区得到了运用和验证,可用于水稻、玉米、小麦等多种一年生作物的模拟。WOFOST模型可用来分析作物产量风险,不同年份产量的变化,土壤类型及气候变化对产量变化的影响;确定播种策略以及农业机械使用的关键时期;该模型还可用于估计某种作物最大潜在产量,提高灌溉和施肥的增产效益,对生长在不利条件以及地区的作物产量进行预测等。该模型对可持续农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云南玉米需水规律及灌溉效应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基于玉米苗期控水试验和玉米需水量田间试验,分析研究了土壤含水量和灌溉对出苗率、成活率、有效株数和玉米产量经济性状的影响,得到了云南玉米生长季内各月平均日需水量和玉米作物系数。研究认为,苗期灌溉或降水条件好能确保基本的有效株数,促进营养生长;在光照条件好但干旱缺水年份,灌溉的增产效益十分突出;但在干旱缺水影响较小的条件下,玉米灌溉的增产效益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红壤干旱过程中剖面水分特征与土层干旱指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田水分管理以及产量评估都需要对土壤作物受旱状况定量化和指标化。干旱强度和干旱程度结合才能完整地描述土壤作物干旱状况,土壤干旱强度I是土壤剖面失水速率的函数,干旱影响逐渐累积并增强就构成干旱程度D,据此提出了包含ID二个指数的土层干旱指标表达模式。通过红壤小区种植玉米并在抽穗期开始设置连续干旱12~36 d等6个不同的处理,研究了红壤干旱过程中剖面水分特征和干旱指标。结果表明:供试红壤干旱过程中剖面40 cm以下含水率下降幅度很小,玉米主要利用了0~40 cm土层的水分,监测30~40 cm土层含水率的变化情况可以指示玉米受到干旱胁迫的程度。连续干旱25 d后40 cm以下土层含水率明显降低,玉米产量也显著下降,此时0~60 cm土层和30~40 cm土层的干旱程度D均为0.55,可用此指标作为灌溉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干旱是影响华北地区冬小麦产量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之一,作物生长模型是评估干旱对作物产量影响主要方法之一,但作物生长模型对极端天气气候条件下(如干旱)作物产量模拟效果仍存在不确定性。为提高作物模型在干旱条件下对作物产量模拟的精准性,该研究利用调参验证后的农业生产系统模型(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ystems simulator,APSIM),通过查阅与华北地区冬小麦相关的186篇大田试验文献获得1 876对观测数据,以作物水分亏缺指数为干旱指标,评估APSIM模型在冬小麦拔节-开花和开花-成熟阶段干旱对产量影响的模拟效果,提出APSIM在拔节-开花和开花-成熟阶段干旱对小麦产量影响的修正系数。基于历史气候条件、SSP245和SSP585未来气候情景资料,分析了冬小麦拔节-开花和开花-成熟阶段干旱时空分布特征,并采用修正系数校正后的APSIM模型评估华北地区冬小麦拔节-开花和开花-成熟阶段不同等级干旱对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APSIM模型低估了拔节-开花阶段干旱对冬小麦产量影响程度,轻旱、中旱和重旱校正系数分别为0.85、0.91和0.85;APSIM模型可准确模...  相似文献   

10.
基于WOFOST作物模型的玉米区域干旱影响评估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作物区域干旱影响评估技术,拓展农业气象灾害区域影响评估方法,基于WOFOST作物模型,以西南玉米干旱为研究对象,对发育期、光合生产等模块进行了改进与提高,利用西南地区8个代表性站点的玉米田间观测数据和同期逐日气象数据对模型进行了适宜性检验,在此基础上,选择西南地区历年典型干旱年份,模拟分析了玉米的产量变化趋势,并与实际减产率作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改进后,玉米生育期模拟值与实测值归一化均方根误差(NRMSE)由原来的3.25%~6.95%降低到1.48%~3.07%,R~2由原来的0.57~0.79提高到0.63~0.99,平均模拟精度由原来的74.12%提高到78.9%。玉米产量模拟值与实测值NRMSE范围由原来的7.88%~11.99%降低到3.07%~6.79%,R2由原来的0.52~0.93提高到0.77~0.98,平均模拟精度由原来的75.7%提高到80.95%。对1987年、1992年及2006年西南地区关键生育期典型干旱年份产量模拟平均精度分别是69.8%、78.1%与75.9%。结合上述分析可得出模型对发育期与产量的模拟精度都有不同程度地提高,模型对西南玉米主产区干旱影响评估有很好的反应,对干旱分布范围与分布规律的模拟值与实际情况基本接近,表明该方法可为区域干旱影响评估提供一种更为科学的评估技术。  相似文献   

11.
东北地区农业气象灾害的趋势变化及其对粮食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依据东北地区1971 - 2009年干旱、洪涝、风雹及低温灾害的受灾面积数据,并结合粮食作物单产资料,研究东北地区农业气象灾害的变化趋势及其对粮食产量的影响.趋势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期内,东北地区除风雹受灾比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外,其余3种农业气象灾害受灾比变化趋势不明显,但均具有阶段性特征,20世纪70年代干旱受灾比要比洪涝受灾比偏大,80 - 90年代相反,2000年以后又处于较旱时期,低温受灾比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及21世纪初期反弹增大;R/S分析表明,4种农业气象灾害受灾比的Hurst指数均>0.5,说明未来变化都将与过去一致,其中,风雹受灾比将减弱,干旱受灾比将增加,而洪涝与低温受灾比仍将呈现波动幅度较大的趋势;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4种气象灾害对粮食作物平均单产的影响在不同省份表现不同,在辽宁为干旱>风雹>洪涝>低温,而吉林为洪涝>干旱>低温>风雹,黑龙江为干旱>洪涝>低温>风雹,说明干旱和洪涝是影响东北地区粮食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而低温灾害的影响随着纬度的升高也不断增大.  相似文献   

12.
地膜覆盖导致旱地玉米减产的负面影响(简报)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通过对地膜覆盖导致旱地玉米减产的实例分析表明,覆膜处理提高了土壤温度,生育期明显提前,但在玉米抽雄前后遭受了重伏旱,影响了玉米正常授粉,最终导致玉米严重减产,连续两年减产率分别为73.6%和12.9%.试验区地膜覆盖玉米在抽雄前后受重伏旱的频率为15.9%,可能受"卡脖早"而导致减产的后果不容忽视.因此在半干旱地区应根据具体条件来合理选择和应用地膜覆盖.  相似文献   

13.
2002—2003年在渭北旱塬(陕西省铜川市)进行了不同农艺措施和施肥条件下玉米地土壤墒情、玉米生长和产量试验。结果显示,覆盖、垄沟等措施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土壤水分含量,但降水量和降水时间分布特点对土壤墒情的影响更大。同常规种植的玉米相比,覆盖、垄沟和施抗旱专用肥等技术措施有利于玉米生长。渭北旱塬区玉米产量一般在7000kg·hm^-2左右,但不同处理间玉米产量存在较大的差异,其中以有地膜覆盖的处理增产效果最为明显,一般较常规种植增加35%~43%。比较2a的试验结果还发现农艺措施的效果与降水年型有关,在较干旱年份,地膜覆盖、垄沟和施抗旱专用肥等技术措施的增产效果更明显,玉米产量能够提高10%-15%。  相似文献   

14.
不同发育期干旱对玉米籽粒形成与产量的影响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作物生长模型模拟苗期和拔节期发生不同时长干旱(用连续无雨日数表示)时玉米的生长过程,分析单一发育期干旱和两个发育期同时发生干旱对玉米籽粒形成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苗期或拔节期分别发生10~40d的持续干旱,均会对玉米籽粒灌浆产生负面影响,并最终导致产量下降,且干旱持续时间越长对灌浆的影响越早,减产越严重。当玉米苗期和拔节期分别发生持续10d干旱时减产率分别为3.24%和3.5%,持续20d干旱时分别减产7.89%和8.31%,持续干旱30d时分别减产12.33%和13.71%,持续干旱40d时分别减产达21.6%和23.94%。(2)当玉米苗期和拔节期均发生持续时间为5、10、15、20d干旱时,分别减产1.77%、9.02%、18.93%和31.28%。可见,拔节期同等程度干旱造成的玉米减产幅度均大于苗期干旱,两个发育期同时发生干旱导致的减产率远大于单一发育期干旱相叠加产生的效应。  相似文献   

15.
施氮水平对不同干旱程度夏玉米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田间小区遮雨条件下,采用有交互作用的双因素试验方法,设置了连续干旱0~32 d等7个水分处理及N 0、140、280 kg/hm2 等3个氮肥处理,研究施氮水平对不同干旱程度夏玉米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轻度干旱条件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夏玉米的株高、叶长、叶宽、茎粗等形态指标,生物量和产量都增加;中度干旱时,适量施用氮肥,夏玉米的形态指标、生物量及产量均高于不施氮肥和大量施用氮肥;严重干旱时,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夏玉米的形态指标、生物量和产量都呈逐渐下降趋势。本试验结果说明,施氮水平对不同干旱程度夏玉米生长有不同影响,应根据干旱程度选择合理的施氮量,以减小干旱带来的损失。  相似文献   

16.
Drought severely affects yield and its quality in different plants. In a field experiment, maize was exposed to drought stress at vegetative, silking, and kernel-filling growth stages to determine the drought-induced changes in kernel yield and quality traits. The experiment was laid-out in a randomized complete block design with four replications. Withholding water at the vegetative stage was very effective in increasing protein, total amino acids, total soluble sugars, glucose, and sucrose contents in maize kernels. In contrast, drought applied at the kernel-filling stage increased the total free amino acids, total phenolics, and activities of catalase (CAT) and ascorbate peroxidase (APX) in maize kernels. Drought at the vegetative stage improved the kernel quality while at the silking stage severely affected kernel yield in maize. Taken together,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incidence of drought should be avoided at the silking stage to minimize kernel yield losses and decrease in kernel quality in maize.  相似文献   

17.
旱地小雨资源渗水地膜覆盖利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我国半干旱地区小雨量降雨的动态特征、数量特征、时间特征和生产潜力的研究,认为小雨资源有效化是旱地农业的重要增产途径,利用渗水地膜进行的覆盖试验与示范证实了小雨量资源利用的显著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8.
干旱胁迫对玉米根系生长及根际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通过盆栽模拟干旱试验,测定了干旱胁迫下玉米根系生长情况和根际土壤中速效N、P、K的含量。结果表明,干旱胁迫抑制了玉米拔节期和抽雄-开花期玉米根系的生长,减弱了玉米根系的吸收能力。干旱胁追下玉米根际NH4^+-N、NO3^--N、速效P和速效K均发生根际富集现象。其中有效N和速效K含量高于正常供水.而速效P却呈现低于正常供水的趋势。干旱胁追抑制玉米根系生长、减弱根系吸收能力是玉米减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