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旨在对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羊布氏杆菌病流行情况进行血清学调查,为该病的防控和净化提供参考。在2016年3月—2018年12月对肃州区不同地区羊场采集羊血清样品共3203份,应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对血清样品进行布氏杆菌病的血清学检测。结果显示:在被调查的3203份血清样品中,7份检测为布氏杆菌病阳性,阳性率0.22%,其中2016—2018年羊布氏杆菌病阳性率分别为0.48%、0.29%和0.0%;不同季节的检出率差异不明显,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羊布氏杆菌病检出率分别为0.32%、0.19%、0.10%和0.35%,提示布氏杆菌病在肃州区羊群存在流行情况,应该加强对该病的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2.
2010~2013年吉林部分地区羊布氏杆菌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2010~2013年吉林省西部地区羊布氏杆菌病流行状况,本实验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方法对吉林省三个羊主要养殖区域(包括白城,双辽和长岭),两个主要养殖群体,绵羊及山羊进行了布氏杆菌抗体监测。结果显示2010~2013年期间吉林省羊布氏杆菌血清阳性率从10%以上降低至5%左右,以白城,双辽为代表的西部草原地区感染率高于中部农牧区,但差异并不显著。不同品种间感染率比较发现绵羊感染率显著高于山羊。尽管本检测结果提示吉林主要养殖地区布氏杆菌病得到了有效控制,但血清阳性率仍远高于国家控制区标准范围,提示吉林省部分地区羊布氏杆菌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米东地区的牛羊布氏杆菌病的流行情况,对该地区的牛羊采用随机抽取方式共采集牛血清样品2 347份、羊血清样品244份,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和试管凝集试验进行了血清学检测。结果显示:检出羊阳性血清1份,阳性率0.4%;牛阳性血清78份,阳性率3.3%,说明该地区的牛羊群中存在布氏杆菌病的感染情况,需采取进一步的监测净化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青海省海南州兴海县地区牛羊布氏杆菌病的感染情况,本研究采用虎红平板凝集法和试管凝集实验对2014~2015年采的1746份牛、羊血清进行布氏杆菌血清抗体的检测,受检的232份牛血清,检出1份阳性,阳性率为0.43%,3份可疑血清。受检的1514份羊血清,检出4份阳性,阳性率为0.26%,9份可疑血清。但经试管凝集实验进行验证试验未检出阳性血清,说明我国对布氏杆菌病采取的监测净化防控措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正>为全面了解枣庄市市中区牛羊布氏杆菌病和结核病(以下简称"两病")的流行情况,2015年6月份开展了两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和试管凝集试验结合的方式对采集的1926份血清(牛816份,羊1110份)进行布病检测;采用牛型结核分枝杆菌D皮内变态反应试验对816头牛进行结核病检测。结果显示:布氏杆菌病检测,检出阳性牛16头、阳性羊4只;牛结核病检测,检出阳性牛3头。布氏杆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严重威胁畜牧业生产和人体健康,我  相似文献   

6.
研究旨在初步了解河南省尧山白山羊布氏杆菌病的流行情况,为相应防控措施制定提供数据支持。于2017年3月—2018年9月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对河南省8个地区采集的794份尧山白山羊血清样本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河南省尧山白山羊群中存在布氏杆菌病感染,不同地区阳性率0.0~9.14%,平均阳性率2.27%(18/794);规模化养殖场羊群布氏杆菌病流行情况较散养户严重,分别为2.68%和1.47%;成年母羊布氏杆菌病阳性率较其他发育阶段羊群高,为3.01%。说明河南省尧山白山羊存在较严重的山羊布氏杆菌病流行情况,相应防控措施急需制定与实施。  相似文献   

7.
2014年8月12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八十九团活畜市场上,养殖户正在选购羊只加入合作社。该团以"农户+基地+合作社"的模式,引导和扶持养殖户成立专业养殖合作社,改变以往规模小、经营松散的状况,形成规模化养殖,极大地带动了养殖户的热情。截止目前,该团已成立养殖专业合作社  相似文献   

8.
为了进一步摸清某职业学院养殖实训场试验动物布氏杆菌病感染情况,采集牛、羊、犬血清49份,应用布鲁氏杆菌虎红平板凝集试验进行布氏杆菌病检测,结果阳性率为0%,说明养殖实训场目前没有布氏杆菌病的感染,并提出了有效的预防措施,以期能为其他养殖场的布氏杆菌病检测与防控常态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鹿布氏杆菌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确定我国鹿群的布氏杆菌病的流行情况 ,应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对采自国内某地区鹿场的 30 0份血清进行检测 ,结果表明 ,鹿群的布氏杆菌血清抗体阳性率为 14 0 % ,证明鹿群中仍然存在着布氏杆菌病  相似文献   

10.
为全面了解菏泽市牡丹区牛羊布鲁氏分枝杆菌病的流行情况,我们于2016年4月份开展了牛羊布氏杆菌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和试管凝集试验结合的方式对采集的1420份血清(牛320份,羊1100份)进行布病检测。结果显示:布氏杆菌病检测全部为阴性。  相似文献   

11.
<正>5月29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八十九团千头肉牛育肥养殖基地,养殖者正在饲喂肉牛。2013年,该团把畜牧业作为农户多元增收发展方向,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积极为养殖户提供贴息贷款,畜牧部门上门为养殖户做好牲畜的卫生防疫工作等。目前,该团已饲养牛、羊等各类畜禽4万余头(只)。  相似文献   

12.
王敏 《家畜生态》2011,(6):80-81,123
采用布氏杆菌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弓形虫和衣原体间接血凝试验对360份绒山羊血清进行布氏杆菌病、弓形虫病和衣原体病的血清学调查。结果在绒山羊的血清样品中检出布氏杆菌病阳性血清8份,布氏杆菌病的血清阳性率为2.22%;检出弓形虫15份,弓形虫病血清阳性率为4.17%;检出衣原体23份,衣原体病血清阳性率为6.39%。  相似文献   

13.
<正>2015年6月9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九○团畜牧兽医站工作人员用压扶杆将羊头压入药液中,使羊全身受到药浴侵泡,全团9000余只羊享受"药浴"。"羊剪毛后都要进行药浴,目的是杀死羊体外寄生虫和预防疥癣病。"畜牧兽医站站长刁秀念说。据悉,该团每年对所有羊只进行夏秋两季疾病预防及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省部分奶牛场奶牛布氏杆菌病血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布氏杆菌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该病在全球范围内流行.奶牛布氏杆菌病通常由流产型布氏杆菌感染引起,有些地区亦存在少量羊布氏杆菌或猪布氏杆菌感染的病例[1].2005年朱占波从黑龙江省4个奶牛场的流产胎儿体内分离到6株流产型布氏杆菌,对4个奶牛场的104头流产母牛进行血清学检测,其中85头布氏杆菌血清抗体显阳性,疑似11头[3].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曲靖市麒麟区三宝街道羊布氏杆菌病的流行情况,防控羊布氏杆菌病。连续3年共采集羊血清20 258份,采用虎红平板凝集和试管凝集试验方法,进行血清学调查,筛选出布氏杆菌病阳性羊群,再从阳性群中筛选出阳性个体,对阳性个体进行无害化处理,最终达到消除羊布氏杆菌病的目的。试验结果显示,试验区域存在羊布氏杆菌病,2020年、2021年、2022年的个体感染率分别为3.47%、1.03%、0.81%,通过逐年排查及血清学调查,筛选出阳性个体并进行无害化处理,可以逐步净化消除。该试验可为羊布氏杆菌病的科学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应用虎红平板和试管凝集试验对3607份来自格尔木地区牛、羊、鼠兔、旱獭、田鼠和小家鼠的血清样品进行布氏杆菌病特异性抗体的检测。结果用虎红平板检出阳性血清66份,血清阳性率为1.83%;用试管凝集试验检出阳性14份,阳性率为0.39%,说明在格尔木地区的野生动物群中存在布氏杆菌病的感染。  相似文献   

17.
布氏杆菌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急、慢性传染病.鹿布氏杆菌病主要是由牛型布氏杆菌引起的,在我国的养鹿场流行严重.据2007年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闫喜军对我国部分省区鹿布氏杆菌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我国鹿场饲养的梅花鹿群中普遍存在鹿布氏杆菌病,梅花鹿公鹿和母鹿的阳性率分别为10.06%、4.77%.  相似文献   

18.
本人在和田市畜牧兽医站化验室工作期间,根据地区下达的牛羊布病采样检测监测要求,于2009年6月对各乡镇共采集牛血清350份,羊700份。采用平板凝集反应试验进行布氏杆菌病监测,结果检出阳性血清牛3份,阳性率0.86%;羊7份、阳性率1%。接近规定的危险警戒线1%,建议应加强免疫、检疫,坚持自繁自育。  相似文献   

19.
<正>2015年6月1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八十九团园艺一场新润合作社兔业养殖专业合作社的王宝东正在管理饲养的上千只肉兔。今年,为促进职工多元增收和连队转型发展,在该团工会帮扶带动下,经过多方考察,王宝东自筹资金10余万元引进新西兰、八点黑、比利时等肉兔品种,成立了肉兔养  相似文献   

20.
布氏杆菌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急、慢性传染病。鹿布氏杆菌病主要是由牛型布氏杆菌引起的,在我国的养鹿场流行严重。据2007年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闫喜军对我国部分省区鹿布氏杆菌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我国鹿场饲养的梅花鹿群中普遍存在鹿布氏杆菌病,梅花鹿公鹿和母鹿的阳性率分别为10.06%、4.7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