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对棉黑果病菌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该病菌在供试的各种培养在上均生长良好,能较好地利用各种供试碳源,在氮源的利用上硝态氮显著地好于铵态氮,硫酸铵和悄素对菌丝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棉花子叶,真叶和铃的洗液及汁液均能刺激病菌分生孢子的萌发,但不同品种差异显著,其中以在泗棉2号,泗棉3号,岱字棉15号,盐棉48号,中棉12号的真叶或铃的洗液或汁液中的分隆孢子萌发率较低,这一结果与其室内无  相似文献   

2.
在室内离体条件下,对不同日龄的棉铃用孢子液浸铃法接种铃疫病菌、黑果病菌和炭疽病菌。结果表明,不同日龄的棉铃抗病性表现了较大差异,其病铃率和病情指数以开花后 10 d 左右的棉铃最低,其次是 15 d 的棉铃,25 d 的棉铃表现也较低,而蕾、幼龄(5 d 左右)和高龄(35 d 以上)的棉铃接种后,病铃率和病情指数均较高。此外,铃疫病菌采用菌丝块贴铃法,黑果病菌和炭疽病菌采用孢子液浸铃法,在室内离体条件下对中棉 10、中棉 12、岱 15、盐棉 48、苏棉 1 号、泗棉 2 号、苏农 8201 等 7 个棉花品种(系)进行了抗病性测定。结果表明无免疫或高抗品种,但不同品种对这三种铃病的抗病性存在着较大差异。对铃疫病抗性较好的为泗棉 2 号,其次为盐棉 48、中棉 12。对黑果病抗性较好的有岱字棉 15、泗棉 2 号和中棉 12。对炭疽病、无伤接种时表现较好的为岱字棉 15,其次为中棉 12 和泗棉 2 号。  相似文献   

3.
桑树灰霉病病菌(Botytis cinerea Pers.)生长温度范围5~25℃,最适20~25℃,在10℃以下只能长菌丝,不长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在有桑叶汁液存在时,萌发快,萌发率高,萌发温度范围7~30℃;最适20~25℃。秋末(10月下旬)采集有分生孢子的病叶悬挂室内,翌年4月中、下旬分生孢子不能萌发,培养基以PSA加桑叶汁液及PDA加桑叶汁液对本病菌生长尤佳。病菌在pH4.4~9范国内均能生长,最适是中性到偏酸,黑光灯照射能促进本病菌分生孢子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通过室内试验表明,在供试的9种介质中,菜豆炭疽病菌分生孢子在1%菜豆叶片汁液中萌发最好,而在蒸馏水中没有萌发.病菌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23℃.病菌在低于5℃和高于35℃条件下不能生长;孢子在低于10℃和高于35℃条件下不能萌发.在供试的10种药剂和混剂中,福美双及其混剂对病菌的生长抑制效果最好;百菌清及其混剂对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韭菜和葱汁液对香蕉枯萎病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平板对峙和加入法,观察了新鲜韭菜和葱的根、茎、叶等部位的汁液对香蕉枯萎病菌4 号小种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用平板对峙法接种处理72 h后,韭菜和葱不同部位、不同浓度的汁液对香蕉枯萎病菌菌丝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以韭菜茎基部的汁液抑制作用最好,抑制率达63.18%;加入法接种处理72 h后,韭菜汁对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效果显著,抑制率均达94%以上,并以茎基汁液的抑制效果最好,抑制率达到100%;葱叶汁原液的抑制率也可达到100%;韭菜和葱各部位汁液质量分数超过55%时,对香蕉枯萎病菌的孢子萌发影响显著,病菌孢子萌发率均为0.  相似文献   

6.
菜豆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linde—muthianum)生物学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室内试验表明,在供试的9种介质中,菜豆炭疽病分生孢子在1%菜豆叶片汁液中萌发最好,而在蒸馏水中没有萌发,病菌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23℃,病菌在低于5℃和高于35℃条件下不能生长,孢子在低于10℃和高于35℃条件下不能萌发,在供试的10种药剂和混剂中,福美双及其混剂对病菌的生长抑制效果最好;百菌清及其混剂对孢于萌发的抑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芦荟黑斑病的发生规律,进一步为防治提供理论依据。该文对三种越冬形式的病原菌分别采用直接镜检、组织分离法及致病性测定对芦荟黑斑病菌(Alternaria obpyriformis T.Y.Zhang)进行了越冬场所和越冬方式的研究。通过针刺法、涂抹法及玻片粘着法确定病菌侵入和传播途径。人工接种条件下测定了病菌对5科10种植物的侵染能力。采用孢子萌发法和菌丝生长速率法对病菌进行室内药剂筛选。结果表明,病原菌可在病残体上以菌丝和分生孢子越冬,通过气孔和伤口侵入寄主,分生孢子能借助气流传播;人工接种时能侵染豆科、十字花科的部分植物。供试的7种药剂对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都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中施保功可湿性粉剂对其病菌的菌丝体抑制效果最好,抑菌率达84.24%;扑海因悬浮剂对分生孢子萌发抑制效果最佳,抑制率为67.44%。  相似文献   

8.
白芷斑枯病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次较系统地研究白芷斑枯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温度范围为10~35℃,最适温度为25℃;最适pH5~7;病菌在PDA培养基上能够很好的生长和产孢;对碳源的利用以双糖最佳,对氮源的利用以无机氨态氮最好;光照对病菌的生长和产孢无显著影响。分生孢子在无菌水中的萌发率极低,加入糖分或寄主汁液可显著提高孢子的萌发率;分生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为10~35℃,最适温度为25~28℃;相对湿度93%以上孢子才能萌发,以RH100% 水中孢子萌发率最高;pH5~7最有利于孢子萌发。在最适条件下,病菌孢子8 h开始萌发,24 h萌发率达到90%以上。光照对分生孢子的萌发无显著影响。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为50℃(10 m in)。  相似文献   

9.
对棉铃黑果病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棉黑果病菌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为10~38℃,以24.5~30℃为最适;pH值范围为3~14,以pH4~6为最适。分生孢子萌发温度范围为10~42℃,以24~30℃为最适;pH值范围为1~13,以pH3.7~5为最适。黑暗有利于孢子萌发,光照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尤其是紫外光,在RH90%~100%情况下萌发率较高,棉组织的汁液能显著地促进其萌发  相似文献   

10.
大豆豆荚炭疽病菌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主要研究了光照、温度、pH值、湿度、碳氮源等因素对大豆豆荚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truncatum)生长、产孢和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光照条件对该菌菌丝生长、产孢和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不明显.该菌的菌丝生长温度范围为15~35℃,最适生长温度30℃;在pH 3~12的范围内均能生长,最适pH范围为5~7.分生孢子在15~30℃都能萌发,最适萌发温度是25℃;在pH 3~10范围内都能萌发,最适萌发pH为6~8.菌丝和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分别为60℃和56℃(在15 min内).在相对湿度低于97时,分生孢子不能萌发.该菌可以利用多种碳源和氮源,在供试碳氮源中,菌丝生长的最佳碳氮源分别是蔗糖和酵母粉,而孢子萌发的最佳碳氮源分别为麦芽糖和酵母粉.  相似文献   

11.
在实验室接种的条件下,证实了小麦白粉菌能侵染大麦(品种:“天津1号”;“757”;“矮杆齐”)、鹅观草和燕麦。它在这些植物上所产生的分生孢子,再接种于小麦亦发生正常侵染。接种在大麦“早熟3号”上的菌,能产生出菌丝,但不产生分生孢子。接种在“秦岭黑麦”上的菌只能达到侵入阶段,并且多数的受侵表皮细胞发生明显的过敏性死亡。据试验结果认为,某些野生禾草有可能是小麦白粉病的初侵染来源。  相似文献   

12.
不同肥料结构对棉花产量形成及土壤含氮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模拟试验方法,研究了棉田生态系统中有机无机肥配施对棉花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农艺性状、棉叶含N量和土壤全N量的效应。结果证明:(1)施用N肥能改善棉株农艺性状、增加LAI和棉叶含N量、极显著提高单位面积总铃数和棉花产量;(2)在等N、P、K条件下,与单施无机N相比,绿肥 沼肥 化肥配施对于提高棉花单位面积总铃数和产量,使棉花生育后期LAI和棉叶含N量维持在较高水平效果较好,绿肥 化肥配施次之,单施无机N肥较差;(3)施用N肥土壤全N量比不施N肥高,不施N肥和单施无机N肥降低土壤全N量,有机无机N肥配施能明显提高土壤全N量。  相似文献   

13.
几种植物提取物和天然产物对马铃薯晚疫病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大蒜和木贼提取物以及生物洁净剂和香茅油被用来测定对马铃薯晚疫病菌的孢子萌发、菌丝生长以及对叶片侵染的抑制作用,百菌清和清水用作对照.生物洁净剂和大蒜提取物对晚疫病菌孢子萌发具有最好的抑制作用.随着提取物浓度的提高,抑制效果也相应提高直到抑制率100%.生物洁净剂和大蒜提取物的所有浓度处理均完全抑制了游动孢子的萌发.木贼提取物也显示了抑菌特性,但程度较低.香茅油对孢子囊的萌发未显示抑制作用但对游动孢子的萌发有一定抑制作用.新鲜大蒜提取物比半干燥大蒜提取物有更强的抑菌作用.新制备的提取物与在4℃条件下放置1周的提取物相比在抑菌作用上没有显著差异,然而,来自新鲜木贼茎叶的提取物比干燥茎叶的提取物对游动孢子萌发抑制作用更强.无论经过灭菌与否,0.125%的生物洁净剂能完全抑制晚疫菌菌落的形成,说明它对高温不敏感.大蒜提取物在经高温处理后抑菌作用显著下降.对菌丝生长抑制效果从高到低排列依次为生物洁净剂,大蒜,木贼和香茅油.所有提取物和天然产物对马铃薯叶片上的病菌不表现治疗作用.0.125%的生物洁净剂在接种前3d和接种同时都显著地抑制了病原菌的侵染,其效果等同于百菌清.2%的大蒜提取物在接种前1d和接种同时对病菌侵染的抑制率分别达89%和100%.与不经处理的对照相比,4%的木贼提取物和400mg*kg-1的香茅油在接种前1~2d对病菌侵染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作用程度不明显.以上结果表明生物洁净剂和大蒜提取物有用于马铃薯晚疫病生物防治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比较具不同抗稻瘟病性的30个水稻品种的稻胚凝集素(RGL)粗提液的血凝效价,发现水稻品种的抗稻瘟病性与其RGL血凝效价没有显著的相关性。稻瘟病菌不同生理小种ZE_3、ZF_1和ZG_1的菌丝对具不同抗稻瘟病性的29个水稻品种RGL均能吸附结合,这种结合不表现品种特异性。水稻品种262RGL与对该品种有不同致病力的稻瘟病菌生理小种ZA_63、ZB_(31)、ZC_(15)、ZD_3、ZE_3、ZF_1和ZG_1的菌丝均可吸附结合,不表现生理小种特异性。研究表明品种262RGL与稻瘟病菌菌丝接触或结合后,并不影响其菌丝伸长。RGL能抑制具不同致病力的稻瘟病菌各生理小种的分生孢子发芽,但是对致病力强的生理小种的分生孢子发芽抑制作用很小。RGL对分生孢子中部细胞的发芽抑制作用最强。不同品种RGL对某些生理小种分生孢子发芽的抑制作用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施氮量对南疆膜下滴灌陆地棉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氮肥对南疆膜下滴灌陆地棉干物质的积累动态与分配规律的影响,为南疆陆地棉膜下滴灌高产棉田合理施氮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中棉所49号为材料,在田间通过不同施纯氮量(0、150、300、450、600和750 kg/hm2)试验,对不同生育时期公顷干物质的积累及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干物质的积累与分配进行Logistic方程拟合,并建立施纯氮量与籽棉产量的回归方程.[结果]全生育期根、茎枝、叶片的干物质积累与施氮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而蕾花铃在结铃期呈极显著负相关.茎枝的分配比例与施氮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而蕾花铃呈负相关;叶片的分配比例在开花期之前与施氮量呈负相关,开花期之后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施纯氮300~450 kg/hm2,可提高干物质积累速率,延长其快速积累持续期,调节棉花的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增加生殖器官的干物质积累量及分配比例,提高棉花产量.施纯氮量与籽棉产量的回归方程为Y=4 171.870+12.881 X-0.015X2,当施纯氮量X=427.832 kg/hm2,得到籽棉理论最高产量为Y=6 937.17 kg/hm2.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棉花蕾铃脱落率常超过60%,蕾铃脱落后的果枝叶常作为“辅助源”对其邻位铃的发育起重要作用。探明棉花果枝叶在其对位蕾铃脱落后作为“辅助源”的潜力及其变化趋势,丰富棉花产量形成的“源-库”调控理论,为棉花补偿性生长的栽培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中棉425为材料于2021年分2个播期(5月10日、6月1日)在江苏南京(118°50′E,32°02′N)南京农业大学牌楼试验站开展田间试验,研究果枝韧皮部阻断条件下,去库(化学法阻断第四、五、六果枝第一果节“蕾-对位叶”系统与主茎连接的韧皮部,同时去除该系统蕾/花,模拟蕾铃脱落条件)后棉花果枝叶形态特征、气体交换参数、碳氮物质及内源激素含量等叶片源能力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1)去库处理显著增加了果枝叶中果糖、蔗糖、淀粉、纤维素含量,却显著降低了其葡萄糖含量。随着时间的推延,去库后1 d,淀粉的增幅最大,纤维素增幅则主要在去库后3 d明显变大;去库后5 d,蔗糖、纤维素、淀粉的增幅较大。(2)去库后,糖分更多地以非还原性糖形式积累;光合产物更多地向淀粉形式分配;多聚糖/低聚糖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而果枝叶C/N则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  相似文献   

17.
梨品种对黑星病的抗病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不同的梨品种对黑星病的抗病性差异很大,西洋梨不感染,日本梨较中国梨抗病。黑星菌以侵染钉直接穿透叶片角质层侵入。幼叶感病,当达到成熟叶龄后,即使人工接种也不发病。免疫或抗病品种均不同程度地抑制其叶片上分生孢子的萌发和附着胞形成。虽然穿透作用仍能发生在免疫品种上,但接种后三天其叶内游离酚含量显著增加,抑制了侵入菌丝在体内的进一步扩展。  相似文献   

18.
氮肥追施策略对棉花蕾铃脱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施氮量对陆地棉全生育期、不同生育时期蕾铃脱落的影响.[方法]研究地面灌溉不同生育时期不同施氮量下陆地棉蕾铃脱落情况的调查,[结果]在棉花生育期追肥量一定情况下,追肥策略即追肥次数和分次施用量不同时,会造成总的蕾铃脱落率和各生育时期蕾铃脱落率都有差异,产量也会有不同但不足以形成显著的差异;棉花蕾期施肥对蕾铃脱落没有影响或不明显,花铃期前期施肥量要适中,过多过少都使蕾铃脱落率提高,在花铃期后期施氮越多蕾铃脱落率越高.[结论]新疆中等肥力棉田采用基肥40;、蕾期追肥15;、初花期追肥23;、盛铃期或花铃期后期追肥22;的氮肥施用策略,可以使棉花蕾铃脱落率最小,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19.
杨树溃疡病菌三菌系形态和生理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不同产地、不同寄主的杨树溃疡病菌(Dothiorelagregaria)的A、B、C三菌系的形态特征、生理学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在菌落特征、子实体形态和形成方式及分生孢子大小等方面,菌系A、C和菌系B相差较大,菌系A、C的子实体形成对碳、氮源具有一定的选择性,而菌系B在各种碳、氮源培养基上均可产生;三菌系对温度的要求较相近,但对pH值的反应差异较大;在不同的培养液对分生孢子萌发的试验中,菌系A、C的萌发率普遍高于菌系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