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5 毫秒
1.
对延吉市某养殖场送检的病料,通过细菌的涂片检查、分离培养、生化培养、菌型鉴定与动物实验的方法;涂片镜检可见两端钝圆,短粗的革兰氏阳性杆菌。厌氧条件下分离培养,可见凸起,边缘整齐,圆形菌落。在含铁牛乳培养基中呈爆烈发酵现象,综合上述特点,结合临床诊断,确定为魏氏梭菌病。为确定致死动物的菌型,进一步做毒素中和试验,定型为A型魏氏梭菌。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从一例病死山羊组织内分离到一株致病性细菌,通过鉴别培养、生化试验、分子生物学试验和动物致病性试验,证明该病原菌为羊致病性A型魏氏梭菌;毒素基因分析结果显示,该菌同时含有α和β2两种毒素基因;动物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该菌对昆明小鼠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并从试验致死的昆明小鼠病料中分离到了与病死山羊病原相一致的细菌,从而确定A型魏氏梭菌为引起该山羊死亡的主要病原菌。本试验结果为该羊场魏氏梭菌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对送检的以腹泻为主要特征的病死獭兔进行临床剖检、病理学变化观察,并作病原菌分离、鉴定,结果:分离到魏氏梭菌;将该菌纯培养物接种小鼠引起死亡,经毒素中和试验证实为A型性魏氏梭菌。表明魏氏梭菌是引起本次獭兔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兔瘟 巴氏杆菌 魏氏梭菌三联灭活苗的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用人工感染兔瘟病兔的肝、脾、肾及从惠急性巴氏杆菌病和魏氏梭菌性肠炎病兔分离的细菌制成氢氧化铝甲醛灭活苗(兔三联苗)。试验兔于免疫后7、50、100和180天均能抵抗致死量兔瘟强毒的攻击;在免疫后20天时全部能抵抗10个最小致死量的兔巴氏杆菌培养物的攻击,经75天保护率也为100%;免疫后45天用魏氏梭菌培养物攻击,其保护率为100%;免疫后120天分别用兔巴氏杆菌与魏氏梭菌培养物攻击,其保护率均为  相似文献   

5.
青海省互助县某羊场藏系绵羊患病死亡,伴有腹泻、神经症状,为快速确诊发病原因,及时防控和治疗,采集病羊样品5份,通过镜检、细菌分离培养、分子生物学试验及致病性试验进行病原鉴定分析。结果证明此次病原菌为羊致病性D型魏氏梭菌,毒素基因分析显示该菌同时含有α和ε两种毒素基因,动物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该菌对昆明系小鼠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并从试验致死的小鼠中分离到与藏羊病原相一致的细菌。三种基因的遗传进化树显示,该菌具有较强的多样性。研究确定了本次藏羊致死的主要病原为D型魏氏梭菌,结果可为该羊场梭菌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2000年7-8月,青海省同德县某乡藏系棉羊猝死,经对其中两只症状典型病死着羊病料分离培养,分离到数株疑似魏氏梭菌。通过肠内容物毒素检查、纯培养物毒素测定和毒素中和试验,证实致病力较强的两株为C型魏氏梭菌。毒价测定最小致死量均大于500小白鼠MLD。  相似文献   

7.
采用兔抗魏氏梭菌 α-毒素 Ig G致敏马红细胞建立了反向间接血凝试验 ,该诊断试剂与魏氏梭菌标准株的培养上清液发生特异的凝集反应 ;在 PB缓冲液中不自凝 ;与其他致病菌培养上清无交叉反应。对现场分离样品的检测结果表明 :该方法与其生化试验结果的符合率为 97.2 %,可用于兽医临床上魏氏梭菌病的快速诊断。  相似文献   

8.
魏氏梭菌是一种梭状芽孢属条件性致病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同时也是肠道中的常在菌之一.猪魏氏梭菌病是魏氏梭菌生长繁殖产生的毒素引起猪的一种急性肠毒血症.2007年10月份,吉林省珲春市某养殖场送检急性死亡仔猪,经实验室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和镜检,可见革兰阳性粗杆菌,无鞭毛,该菌可引起含铁牛乳的爆烈发酵,根据这些生化特点结合动物感染试验确诊病原为魏氏梭菌,毒素中和试验结果表明其为A型魏氏梭菌.  相似文献   

9.
笔者从某猪场疑似猪魏氏梭菌病病例中分离到一株魏氏梭菌,为了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及其发病机理,对分离菌进行了形态培养、生化试验、动物实验等鉴定,鉴定结果为C型魏氏梭菌.药敏试验表明本株魏氏梭菌对青霉素、磺胺药敏感性较高.  相似文献   

10.
无菌采取内蒙古通辽市某羊场病死羊肠道内容物、肝脏和肺脏,进行细菌的分离培养。将从十二指肠内分离到的1株疑似致病菌株进行生化试验、小鼠致病性试验,再将其通过魏氏梭菌多重PCR试验、魏氏梭菌ELISA试验及16S rRNA PCR试验进行鉴定。将PCR产物进行测序并进行了16S rRNA基因的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经细菌生化试验、多重PCR试验、ELISA试验和16S rRNA试验均证实此分离株为A型产气荚膜梭菌;进化树分析显示该菌与序列号为HQ808749.1(美国)的A型产气荚膜梭菌遗传距离最近。结果表明,该羊病例所分离的致病菌为A型产气荚膜梭菌。  相似文献   

11.
根据GenBank发表的序列设计了α毒素引物,建立了魏氏梭菌PCR检测方法。结果表明仅魏氏梭菌扩增出了特异性条带,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巴氏杆菌、葡萄球菌没出现,该方法最低检测灵敏度为1 CFU/ml。用该法对山东齐河、枣庄、泰安、蒙阴等地的猪、牛、羊、兔的样品检测,总检出率为20.6%,与细菌分离、鉴定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2.
从滨州某兔场送检的病料中分离到1株兔产气荚膜梭菌,经细菌培养、形态学检查、生化特性鉴定、毒素中和试验鉴定为A型产气荚膜梭菌,易感试验兔接种试验能够复制出典型的病例。  相似文献   

13.
犊牛魏氏梭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7年1月,山东省某规模化奶牛场10~20日龄犊牛出现腹泻、拉血便、呼吸困难等症状,部分犊牛突然死亡。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和尸体剖检,初步怀疑为魏氏梭菌感染。采集病料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细菌分离鉴定、生化试验、16S及毒素基因检测等,证明疫情由A型魏氏梭菌所致。对死亡犊牛的肠内容物及分离菌株进行致病性研究,发现肠内容物及分离菌株具有较强的致病性。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对青霉素、头孢噻呋、恩诺沙星等表现极敏感。根据病原确诊情况及药敏试验结果,指导临床用药,及时控制了牛场疫情。  相似文献   

14.
从山东青岛某兔场病死兔中分离到一株致病菌,经厌氧培养、菌落形态学观察、培养特性、生化反应、小白鼠毒力试验、分子生物学试验,结果表明,该病原菌为A型魏氏梭菌,对小白鼠具有较强的致病力。研究表明,利用多重PCR方法诊断兔魏氏梭菌病,具有很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作为一种快速、简便的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15.
李宗彬 《北方牧业》2009,(12):16-17
<正>猪"猝死症"只是一种症状,不是单独的一种疾病;但是经流行病学调查、病原菌分离鉴定、动物试验,毒素测定、血清学定型试验、毒物检查和免疫试验的结果,确定了我国猪"猝死症"的主要病原为A型魏氏梭菌肠毒血症。魏氏梭菌病在目前虽不  相似文献   

16.
将A型魏氏梭菌培养液经蔡氏滤器过滤,硫酸铵沉淀,再经Sephadex G-200柱层析,收集毒素峰洗脱液,浓缩后制备A型魏氏梭菌毒素纯化抗原。用混合纤维素酯微孔滤膜为固相载体,制备检测兔魏氏梭菌抗毒素的快速诊断膜。用Dot-ELISA检查6只魏氏梭菌高免兔的血清均呈阳性反应,对13只兔轮状病毒(LaRV)阳性血清、13只兔大肠杆菌(E.Coli)阳性血清、15只兔巴氏菌感染兔、16只波氏菌感染兔、9只葡萄球菌感染兔及27份健康兔血清检查均为阴性。A型魏氏梭菌阳性血清均可被特异性抗原所阻断。Dot-ELISA与SPA-ELISA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两者阴、阳性符合率为89.06%。试验结果证明,本方法特异性强、敏感性高、操作简便、快速。为该病的监测净化提供了一种准确检验方法。  相似文献   

17.
从某规模猪场病死猪肠内容物中分离出1株疑似魏氏梭菌的细菌,并对该菌进行了形态学观察、形态培养、生化试验和动物试验。经鉴定该菌为魏氏梭菌,通过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对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环丙沙星、磺胺嘧啶、头孢哌酮、阿米卡星敏感;对氟哌酸、氯霉素中度敏感;对卡那霉素、氨苄西林、链霉素和四环素耐药。  相似文献   

18.
以A型魏氏梭菌贵州分离株为材料,提取染色体DNA,经PCR扩增和酚:氯仿抽提回收得到242bp的α-毒素基因部分片段,用地高辛标记制备了α-毒素基因探针。该探针不与埃希氏大肠杆菌、都柏林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猪丹毒杆菌、蜡样芽胞杆菌及多杀性巴氏杆菌等细菌的DNA样品发生反应,只与魏氏梭菌DNA样品呈阳性反应,能检出300pg的DNA样品;应用探针对40株魏氏梭菌进行了Dot-Blotting检测,结果与生化试验鉴定的符合率达到90%,表明该探针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可应用于临床上魏氏梭菌的检测。  相似文献   

19.
为摸清贵州省某羊场羊只发病死亡原因,采用临床症状观察、病理解剖诊断、细菌分离培养及鉴定和PCR检测等方法,对该规模化羊场发病羊只进行诊断。结果表明:临床症状观察和病理剖检初步诊断该羊场发病羊疑似支原体和魏氏梭菌混合感染;支原体PCR检测未检测出支原体特异性阳性条带,细菌分离培养、生化特性鉴定确诊为魏氏梭菌感染,最终确诊造成该羊场羊只发病死亡的原因为魏氏梭菌感染。  相似文献   

20.
为诊断患病死亡兔,对死亡兔进行临床剖检、细菌分离培养,获得PL01、PL02、PL03、PL04、PL05、PL06、PL07、PL08、PL09、PL10、PL11等11株细菌。对以上菌株使用生化鉴定试剂盒(GB4789.38-2012)进行生化鉴定,结果:PL01、PL02、PL03、PL04靛基质+、MR+、VP-、西蒙氏柠檬酸盐-,与大肠杆菌一致;利用多重PCR方法测定PL05、PL06、PL07、PL08、PL09、PL10为A型魏氏梭菌,PL11为C型魏氏梭菌。按照琼脂扩散法做药敏试验,显示大肠杆菌对替米考星、丁胺卡那敏感,魏氏梭菌对头孢唑林、强力霉素、氧氟沙星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